Share |

揮桿密技”力學揮桿法” 基礎介紹篇

我與你一樣是一般球友
首先我本身不是職業選手,或是教練.我與你一樣是一個平凡的球友.我在28歲那年因為本身是高爾夫球製造商,所以我股東買一套Taylormade 360鐵桿組給我學打球.而那時我也認為這是與我生意有關,所以我需要去了解它與學習它.我學球並沒有找教練,我自認自己運動神經還不錯.書念得只是一般但運動上各種球類都還行.最重要是我覺得自己摸索有樂趣.而我也在不到一年內下場就打90幾桿的成績.不過動作起起伏伏很不穩定.在2010年夏天就下定決心想要整個動作重練.所以我今天寫這篇文章不是以專家角度或教練身份去寫.而是把我自己的經驗,過程與問題與大家分享.這些問題與狀況可能與你現在的問題類似,也希望你能從這篇文章中得到一些幫助.

對的動作與適合的球桿可以讓你提升距離與穩定度
我個頭才1米62.但我開球可以到260碼的水平.我今年38歲.我不是運動員,只是一般人.沒做健身與重量訓練.平時就跑跑步順便做幾個伏地起身.以前的動作都會用力過猛而時常打不中甜蜜點所苦惱.雖然我以請教美國PGA教練,但得到的效果也很有限.也因為年輕氣盛隨便發力進行下桿擊球, 常用力過猛下桿先砸到地,讓反作用力彈到手上,讓我的左手腕因此會酸痛.所以我才會痛定思痛,下定決心將揮桿動作全部打掉,然後重建.而新的動作練成後,讓我的擊球特別有效也特別穩定可以擊中在甜蜜點.這也是我花1年半所辛苦研究而得到.如果你真以身體轉動來擊球,我敢說你可以增加你開球距離30碼沒問題.我以前開球240碼左右(含落地滾動), 現在保守260碼.這不是做不到,只要你動作對了,球桿對了.這就是你以後可能的狀況.距離提升20%.穩定度提升50%.

一年半的新揮桿動作”力學揮桿法”!
我的揮桿動作調整也已經一年半了.整個動作也都已經抓出一個完整且固定的模式了.一年半前將原有的揮桿動作打掉放棄,重新建立新的動作過程讓我學習到很多.進而了解到更多揮桿動作的基本原理與運作細節.而這個揮桿動作全是建立在人體力學基礎上所以我取名為”力學揮桿法”.這段時間對於揮桿動作的摸索有酸甜苦辣.我想將我這一年半來自我學習與鑽研揮桿動作的密技公開與大家分享.我不會去說明如何運作這個力學揮桿法的細節,因為每個人都是不同,不管是體型上的不同,肌肉強度差異,與身體伸展性的強弱,都會影響到你如何運作這個揮桿動作的方式.

沒有固定招法只有利用力學去運作揮桿!
所以我只會說明這個動作的原理,觀念,與我個人的運作方式讓大家參考.對與不對或合不合用?都要大家先將這個原理給了解透徹後,才有辦法去進行個人自我動作發展與練習.因為它沒有固定招式,它只有運作原理.但它是最簡單與有效的動作,沒有太多花俏的招式.全都是利用身體各肌肉去進行最有效的擊球,同時也建立在”物理學上的力矩(讓身體自轉產生力量)與重心移動(身體重心的移動)”,產生移動加自轉的倍數力量.這些在一些揮桿動作上已經有了.只是沒有像我這樣完全以人體力學與物理學角度去說明與運作.

職業選手動作也不全然是建立在物理學與人體力學上!
當你看完這整系列的專題後,你會有一些疑問或不認同.因為很多的職業選手並沒有依照我的力學揮桿動作去打球,那為什麼這上面說的會對我有用?這個揮桿動作是對需要有效擊球,提升擊球穩定性,提升擊球質量來說是有不錯的效果.職業選手本身有體能,技巧,身材與肌肉優勢.他們不需要利用人體力學去擊球以達到最好的效果.他們現在一套的動作足以應付比賽的狀況.但不是說他們動作就無懈可擊?而是他們可能還沒找到一套適合他們的揮桿動作去發揮.而這套動作如果他們了解後也可能會覺得它好用.因為它是完全利用身體特性,力學原理去進行最有效的擊球.

揮桿動作與球具客製一樣需要以人為出發點!
我一開始重建揮桿動作時找專業留美的教練學,但自己練習後就發覺他的動作與教法有很多都無法落實到我身上.可能是我資質愚鈍無法將他的想法與動作去融會貫通.這就是很多揮桿教學上一個很大的盲點,就是沒有”因材施教”.全都是以現有教練的”固定招式”去強迫球友套用.揮桿動作的學習就如同我在球具客製的原理是一樣.需要以人為出發點,了解每個人的先天與後天的特性,再加以協助球友去建立球具經驗值,才能得到你要的東西.絕不是專家或教練認為的好就可以全部套用在所有人身上.這也是很多球友學了很久的球還是打不好的原因所在.

每個人都因為先天的身材體型,與後天體能,肌肉強度與耐力都有所不同.加上每個人對於高爾夫的投入程度也不同.所以就會得到不同的需求.這樣就會產生你對於球具的需求與規格設定的不同.所以你不能以身材體型類似的角度去進行球具客製,這樣得到的結果一定不會好.

了解揮桿原理如同建立扎實基礎
同樣的狀況在建立每個人的揮桿動作上也是如此.每個人的體型,肌肉強度與耐力都不同.而揮桿動作如果沒先將原理給建立好,這樣你就很難可以練好.因為你不知道要怎樣運作你身體的不同部位去進行適合的擊球運作?而不是只是拿起球桿,以你的雙臂為主的砸球動作! 當你了解揮桿的基本原理如身體轉動,重心位移與人體力學後,你是可以練好或自我練習與檢驗你自己的動作.不然就會像我一樣打到後來這邊痛那邊癢.渾身是傷就不好.

越是有型的揮桿招數,越難適用在不同的個體上
而教練要做的事就是協助你開發出或設定出適合你的揮桿動作.揮桿動作沒有一個固定的招數或套法.越是有招數的揮桿動作就越難可以適用到不同的個體.因為沒有一個人是一樣.這也是為什麼你跟教練學球,學了大半年了但就是學不好.但教練都可以將這些動作運作到位?那是因為這套動作是適合他或是他不斷的練習讓身體的肌肉去記憶它.而我們這些假日球友或把高爾夫當休閒運動的平凡人就很難可以投入太多時間去練球與發展.

我個人跟教練學的例子
我個人的親身例子,這是我跟留美PGA專業揮桿高爾夫教練所學的揮桿動作的一個環點.我照他的方法去練我就是練不起來,而他的動作我分析過也沒有以他說的方式運作,所以我就放棄他這個方法去建立我自己的揮桿動作.當然了他有他的用意與道理要這樣做,但我不認為其他人可以做得到所以也沒去研究這個環點的正確與否?

上半身移動但下半身不能動?
這個例子是這樣,這個留美教練我就簡稱A教練,他要我在上桿時進行重心移動.而要怎樣將身體重心移動呢?A的方法是將身體切分為上半身與下半身兩個部份.上半身為你臀部以上的區塊,以腰,胸,肩,手,脖子與頭.而下半身包含了臀,大小腿與腳掌.他要我下半身固定不動,而將上半身進行移動.也就是說,要你腰部以上進行重心移動.將上半身重心移到你的右腳來.我練了1個多月,因為我的身體做不到,他說的將上下半身進行不同工作.這種只有在各大晚會上上演的高難度表演動作,我不是練家子所以最後我放棄了.可能我瑜伽/Yoga沒練,所以沒法將這彎曲身體的技巧給發揮到揮桿動作上.

只要身體做不到的就是不適合你身體的動作
我的身體每次進行上桿時的重心移動時,臀部與腰都是一起移動,我無法做到讓腰有個彎曲而臀部都固定不動.這點我個人事後研究是認為這樣的作法是有違人體力學角度.因為身體的腰與臀是連在一起.當你要讓你身體重心進行最簡單與順暢的移動,那肯定是會由你的腿開始發力,帶動你的臀移動,而你的臀與你的腰是連在一塊,所以也會一起動.當你腰開始移動後,你上半身其他部份也會一起動作.這是自然且正常的運作方法.不過現在很多教練會給你一些摸不著頭緒的動作細節要你去練習.所以當你覺得教練說的你無法做到時,千萬不要認為我悟性不夠,或是沒慧根.因為你的身體只要做不到,就表示這套方法不適用在你身上.

這個動作讓我現在覺得很扯,因為我觀察A在揮桿時,進行重心位移,它的臀與腰也都是一起動作,我看他的揮桿動作影片進行分析時,他也是一起動,也沒有腰動臀固定.這個例子與我今天要說的力學揮桿發有關,所以也將他的環點提出來與大家分享.

未完!還有其他篇,請續待.

請中國高爾夫網站,勿未經洋梨高爾夫與高球庫同意下進行非法轉載文章!如想進行文章轉載需求,請與下面電郵聯系!

chien, 洋梨高爾夫 & 高球庫

本文在高求庫的聯結!
http://www.golf-garage.net/2011/dblog/blog.asp?qbid=956

本站新設新浪微博网?版:http://weibo.com/peargolf

手机版:http://weibo.cn/peargolf

qq帳號 : 2319995799

大家可加入我的粉絲團,我會不定時將新的信息與活動發怖在微博與Google+內.

Google+ 社群可加入[email protected] (與我聯系郵箱)


小弟將於3月14到21日在北京出差,同時也會幫北京幾個站上會員進行球具客製測試服務.對於球具或揮桿動作有問題想要一起交流的北京球友,都可以先來信與我聯系,好安排時間.希望大家都可以彼此交流與討論. ch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