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Pear Golf 700-Chien 11度/Matrix Speed RULZ Type A 50 R硬度木桿測試!~產品說明篇

Matrix Speed RULZ Type A 50 R硬度

這次要測試的是2016年的Matrix Speeder RULZ Type A桿身為主.桿頭一樣都是我自家產品700-Chien.對於測試不同桿身下桿頭能夠固定就把測試的重心集中在桿身上.桿身的變化與感受就可以更加明確.而先前測試的Type C就是最佳的對照組.現在有自己的桿頭了對於比較測試就更加方便與容易.可以將桿頭的變數壓到最小,同時控制桿頭的設定讓測試起來更加可以在掌握範圍內.最後得到的結果自然也是最好的表現.也能看出同一個系列下不同款式會有怎樣的差異?這也是我這次要測試的主軸.



桿身本身在產品說明上都利用差不多的技術,當然Type A主要是針對一般使用者,在桿身的設定上就比較平易近人.而先前所測試的Type C就是主要針對有速度力量的球友,桿身設定走中低彈道,球速快有穿透性,倒旋也比較低所以球質效果自然會比較熱血.也就是因為我打過Type C對這桿身相當認可與喜愛.這是多年來讓我測試桿子會有驚訝的感覺.多年下來桿子用得多,經驗與想法也更加豐富,所以對於產品的要求就更為嚴苛.這也是我玩桿以來很久沒有過的經驗.因為我頭一次打感覺不到桿身的回饋,而整個擊球過程就是在於桿頭的撞擊效果的大大突出.因為完全感受不到桿身的變化或彈性,只有擊中球的剎那感受到桿子變化與桿頭的撞擊感.那個感覺還是歷歷猶新.久久不能釋懷.

而更重要是這個感受讓我覺得最大的差別是,整個桿身的下桿力量似乎完全集中在中球的撞擊感.配合上我的桿頭的材質與效果,我完全可以感受到中球時桿面跟球的互動與擠壓感覺.這種感覺是我打過最強烈.雖然我有打過不少這類桿面擠壓的感覺但這支是效果最棒也感覺最扎實的一隻.好像整個桿子的力量再往下擊球都積累到桿頭裡,然後藉由撞擊讓桿頭可以把力量完全進行釋放,所以這種感受真的無與倫比.也讓我驚訝萬分!還有一個優點就是我在用這隻RULZ Type C桿身時我得到的擊中桿面甜蜜點是史上最高.打到甜蜜點幾乎是9成比例.所有擊球都集中在桿面甜蜜點的圓約3cm的大小範圍內.這桿身真的讓我更加集中在揮桿過程.沒有桿身回饋下竟可以讓我的擊球精準度更高!牛吧.這就是桿身的特性.

我到目前為止裝了超過20隻桿身配上700-chien與先前的Prototype桿頭.這桿頭的特性與回饋都在我的掌握之中,但配上不同桿身都有不同的感受,沒一隻是一樣的感受.這就是桿身差異會給你的結果.而配上這個桿頭是我個人覺得桿頭回饋來說最棒的一隻,因為它完全提升使用效果,感受上也提升不少.當然樂趣與爽度都更上一層樓.這樣就是讓我想要再去測試它的同門師兄弟Type A是怎樣的產品?是否會跟Type C有不同落差?還是會有不同差別?因為Type C在我心中已經設下一個高標準,而Type A自然就會有很沈重壓力.但不管怎樣,看看Type A這款以一般球友為使用設計的產品會有怎樣的效果也是我最感興趣.對於這樣桿身特性與性能怎樣讓一般揮桿速度與節奏的使用者來享受與得到?這就是桿身設計者怎樣利用他的能力把同性質的產品轉換為不同使用者可以使用的規格與特性.

RULZ桿身都配置同樣的高噸位碳布與獨家技術在穩定性與性能上進行最佳化.這幾年的高噸位碳布材質的大量普及化讓現在主流桿身大廠都已經使用在現有產品上.雖然Matrix並沒有去說他們使用幾頓的碳布,但估計也是在40T左右的噸位.這是很多桿身廠都不會對外說的機密.但我個人認為Matrix強在於它對桿身的技術與強度的優勢.以Matrix從以前就是走桿身穩定性為訴求,產品的穩定性與抗失擊是所有我用過的桿身最棒.所以在材質上有顯著的提升下對於這塊的提升與效果自然會有更好的表現.所以我對於RULZ的技術與材質都是毋庸置疑.但對於不同款式Type A會有怎樣驚人特性也是我想要知道.

Type A主要設定是桿身中段比較硬,有別於Type C是前中段硬,後端軟設計.同時Type A設定是中的起發角度,中倒旋量.這對於一般使用者可以利用這樣的特性把球給打高起來,讓球可以有足夠的高度去得到最好的飛行效果.這也跟Type C是走低彈道低倒旋設定是完全不同.所以這是針對兩種不同使用族群的設定產品.這也是我這次會選Type A 50 R來使用.你會問,怎麼不是選60 S來測試比較?這是好問題.我沒有選60 S主要是依據Type A 是針對一般使用者為設定目標,我應該是以大家會考慮與特性不同的用戶來做為測試標的物這樣才能真正知道這個使用族群對這樣的桿身是有怎樣的使用結果與想法?

揮桿速度不快需要距離的使用者以技師角度會選用桿身重量稍微輕一點,硬度軟一點,讓使用者可以更容易去掌握與擊出好球為主要任務.所以選用50g且軟一點的硬度設定就是多數技師會考量的選項.在這樣的規格下,Type A 50 R怎樣表現就是我要去觀察與大家分享重點.當然我本身的揮桿速度就會高於這個規格硬度,但我對於動作還有點信心,對於打比較軟的桿身要怎樣去調整自己動作自然可以掌握.但更重要的原因在於Matrix桿身我認為它在硬度上的設計比較沒有像日系桿身那樣落差很大.以R硬度我覺得可能跟S硬度在使用感受上沒有太大差別.如果動作節奏再放慢一點自然可以讓動作更加配合上R硬度的使用.那對於只有50g這樣的桿身重量特性,能否撐祝我的力量使用?這就是我要觀察的地方也是考驗Matrix桿身產品的承載力與特性優勢?超過它的硬度承載時這桿子能怎樣反應?好的桿身用上好的材質多半都可以承受得了,但效果上是怎樣也是要實際打才知道.



所以這次我是使用Type A 50 R硬度桿身來進行比較測試.這樣去看看打出來的效果,同時我也會拿給一些比較適合這個硬度的使用者來測試看看.觀察他們使用這桿子的效果與感受.這才是我想要知道在Type A能否給這些人打起來更好的結果與感受?這也是針對不同特性桿身時你必須要去考量的地方,不是都設定一樣的重量或硬度來測試.要從設計者角度去看產品.產品要給哪些特性的人使用就要想他們會選什麼重量與硬度?而這樣的規格產品最後會得到怎樣的結果?這才是測試研究的目的!

這次所使用的握把是Pure Pro握把.紅色來配置桿身黑色進行對比.另一支桿子是使用黑色握把所以要對兩支桿子相似度進行區隔就需要把握把顏色進行差異化,紅色也是一個不錯的對比色.當然就利用紅色來用.握把的重量也差不多,所以在使用操控上就不會有太大的落差.當然Pure握把的耐用度與握感都是我使用的原因.目前用下來的經驗都很正面也在其他握把上找不到可以相抗衡的產品.尤其是對我這種懶人來說,握把必須要耐髒,耐用,耐磨,好整理與清潔.不然有些握把雖然剛裝起來挺好,握起來也舒服,但就是不耐髒.用幾下就表面磨損,顏色也搞得髒兮兮不好看.就算要洗也不能把髒的地方完全洗乾淨.除非用化學藥劑才能清除乾淨.這樣的握把就算握感不錯,我也不想再去用.太麻煩了也不耐髒.

本文未完,請點下方.

Pear Golf 700-Chien 11度/Matrix Speed RULZ Type A 50 R硬度木桿測試!~規格說明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pear-golf-700-chien-11dumatrix-speed-rul...

Pear Golf 700-Chien 11度/Matrix Speed RULZ Type A 50 R硬度木桿測試!~實際測試篇1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pear-golf-700-chien-11dumatrix-speed-rul...

Pear Golf 700-Chien 11度/Matrix Speed RULZ Type A 50 R硬度木桿測試!~實際測試篇2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pear-golf-700-chien-11dumatrix-speed-rul...

Pear Golf 700-Chien 11度/Matrix Speed RULZ Type A 50 R硬度木桿測試!~完結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pear-golf-700-chien-11dumatrix-speed-rul...

更多此產品照片都在以下聯結!

https://goo.gl/photos/7GoaPLkvvGFVAeDn7

中國讀者可到我的新浪微博中參考此桿照片.

http://weibo.com/peargolf

-------------------------------------------------------------------------
这次要测试的是2016年的Matrix Speeder RULZ Type A杆身为主.杆头一样都是我自家产品700-Chien.对于测试不同杆身下杆头能够固定就把测试的重心集中在杆身上.杆身的变化与感受就可以更加明确.而先前测试的Type C就是最佳的对照组.现在有自己的杆头了对于比较测试就更加方便与容易.可以将杆头的变数压到最小,同时控制杆头的设定让测试起来更加可以在掌握范围内.最后得到的结果自然也是最好的表现.也能看出同一个系列下不同款式会有怎样的差异?这也是我这次要测试的主轴.



杆身本身在产品说明上都利用差不多的技术,当然Type A主要是针对一般使用者,在杆身的设定上就比较平易近人.而先前所测试的Type C就是主要针对有速度力量的球友,杆身设定走中低弹道,球速快有穿透性,倒旋也比较低所以球质效果自然会比较热血.也就是因为我打过Type C对这杆身相当认可与喜爱.这是多年来让我测试杆子会有惊讶的感觉.多年下来杆子用得多,经验与想法也更加丰富,所以对于产品的要求就更为严苛.这也是我玩杆以来很久没有过的经验.因为我头一次打感觉不到杆身的回馈,而整个击球过程就是在于杆头的撞击效果的大大突出.因为完全感受不到杆身的变化或弹性,只有击中球的刹那感受到杆子变化与杆头的撞击感.那个感觉还是历历犹新.久久不能释怀.

而更重要是这个感受让我觉得最大的差别是,整个杆身的下杆力量似乎完全集中在中球的撞击感.配合上我的杆头的材质与效果,我完全可以感受到中球时杆面跟球的互动与挤压感觉.这种感觉是我打过最强烈.虽然我有打过不少这类杆面挤压的感觉但这支是效果最棒也感觉最扎实的一隻.好像整个杆子的力量再往下击球都积累到杆头裡,然后藉由撞击让杆头可以把力量完全进行释放,所以这种感受真的无与伦比.也让我惊讶万分!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我在用这隻RULZ Type C杆身时我得到的击中杆面甜蜜点是史上最高.打到甜蜜点几乎是9成比例.所有击球都集中在杆面甜蜜点的圆约3cm的大小范围内.这杆身真的让我更加集中在挥杆过程.没有杆身回馈下竟可以让我的击球精准度更高!牛吧.这就是杆身的特性.

我到目前为止装了超过20隻杆身配上700-chien与先前的Prototype杆头.这杆头的特性与回馈都在我的掌握之中,但配上不同杆身都有不同的感受,没一隻是一样的感受.这就是杆身差异会给你的结果.而配上这个杆头是我个人觉得杆头回馈来说最棒的一隻,因为它完全提升使用效果,感受上也提升不少.当然乐趣与爽度都更上一层楼.这样就是让我想要再去测试它的同门师兄弟Type A是怎样的产品?是否会跟Type C有不同落差?还是会有不同差别?因为Type C在我心中已经设下一个高标准,而Type A自然就会有很沉重压力.但不管怎样,看看Type A这款以一般球友为使用设计的产品会有怎样的效果也是我最感兴趣.对于这样杆身特性与性能怎样让一般挥杆速度与节奏的使用者来享受与得到?这就是杆身设计者怎样利用他的能力把同性质的产品转换为不同使用者可以使用的规格与特性.

RULZ杆身都配置同样的高吨位碳布与独家技术在稳定性与性能上进行最佳化.这几年的高吨位碳布材质的大量普及化让现在主流杆身大厂都已经使用在现有产品上.虽然Matrix并没有去说他们使用几顿的碳布,但估计也是在40T左右的吨位.这是很多杆身厂都不会对外说的机密.但我个人认为Matrix强在于它对杆身的技术与强度的优势.以Matrix从以前就是走杆身稳定性为诉求,产品的稳定性与抗失击是所有我用过的杆身最棒.所以在材质上有显着的提升下对于这块的提升与效果自然会有更好的表现.所以我对于RULZ的技术与材质都是毋庸置疑.但对于不同款式Type A会有怎样惊人特性也是我想要知道.

Type A主要设定是杆身中段比较硬,有别于Type C是前中段硬,后端软设计.同时Type A设定是中的起发角度,中倒旋量.这对于一般使用者可以利用这样的特性把球给打高起来,让球可以有足够的高度去得到最好的飞行效果.这也跟Type C是走低弹道低倒旋设定是完全不同.所以这是针对两种不同使用族群的设定产品.这也是我这次会选Type A 50 R来使用.你会问,怎麽不是选60 S来测试比较?这是好问题.我没有选60 S主要是依据Type A 是针对一般使用者为设定目标,我应该是以大家会考虑与特性不同的用户来做为测试标的物这样才能真正知道这个使用族群对这样的杆身是有怎样的使用结果与想法?

挥杆速度不快需要距离的使用者以技师角度会选用杆身重量稍微轻一点,硬度软一点,让使用者可以更容易去掌握与击出好球为主要任务.所以选用50g且软一点的硬度设定就是多数技师会考量的选项.在这样的规格下,Type A 50 R怎样表现就是我要去观察与大家分享重点.当然我本身的挥杆速度就会高于这个规格硬度,但我对于动作还有点信心,对于打比较软的杆身要怎样去调整自己动作自然可以掌握.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Matrix杆身我认为它在硬度上的设计比较没有像日系杆身那样落差很大.以R硬度我觉得可能跟S硬度在使用感受上没有太大差别.如果动作节奏再放慢一点自然可以让动作更加配合上R硬度的使用.那对于只有50g这样的杆身重量特性,能否撑祝我的力量使用?这就是我要观察的地方也是考验Matrix杆身产品的承载力与特性优势?超过它的硬度承载时这杆子能怎样反应?好的杆身用上好的材质多半都可以承受得了,但效果上是怎样也是要实际打才知道.



所以这次我是使用Type A 50 R硬度杆身来进行比较测试.这样去看看打出来的效果,同时我也会拿给一些比较适合这个硬度的使用者来测试看看.观察他们使用这杆子的效果与感受.这才是我想要知道在Type A能否给这些人打起来更好的结果与感受?这也是针对不同特性杆身时你必须要去考量的地方,不是都设定一样的重量或硬度来测试.要从设计者角度去看产品.产品要给哪些特性的人使用就要想他们会选什麽重量与硬度?而这样的规格产品最后会得到怎样的结果?这才是测试研究的目的!

这次所使用的握把是Pure Pro握把.红色来配置杆身黑色进行对比.另一支杆子是使用黑色握把所以要对两支杆子相似度进行区隔就需要把握把颜色进行差异化,红色也是一个不错的对比色.当然就利用红色来用.握把的重量也差不多,所以在使用操控上就不会有太大的落差.当然Pure握把的耐用度与握感都是我使用的原因.目前用下来的经验都很正面也在其他握把上找不到可以相抗衡的产品.尤其是对我这种懒人来说,握把必须要耐髒,耐用,耐磨,好整理与清洁.不然有些握把虽然刚装起来挺好,握起来也舒服,但就是不耐髒.用几下就表面磨损,颜色也搞得髒兮兮不好看.就算要洗也不能把髒的地方完全洗乾淨.除非用化学药剂才能清除乾淨.这样的握把就算握感不错,我也不想再去用.太麻烦了也不耐髒.

本文未完,请奌下方.

Pear Golf 700-Chien 11度/Matrix Speed RULZ Type A 50 R硬度木杆测试!~规格说明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pear-golf-700-chien-11dumatrix-speed-rul...

Pear Golf 700-Chien 11度/Matrix Speed RULZ Type A 50 R硬度木杆测试!~实际测试篇1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pear-golf-700-chien-11dumatrix-speed-rul...

Pear Golf 700-Chien 11度/Matrix Speed RULZ Type A 50 R硬度木杆测试!~实际测试篇2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pear-golf-700-chien-11dumatrix-speed-rul...

Pear Golf 700-Chien 11度/Matrix Speed RULZ Type A 50 R硬度木杆测试!~完结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pear-golf-700-chien-11dumatrix-speed-rul...

更多此产品照片都在以下联结!

https://goo.gl/photos/7GoaPLkvvGFVAeDn7

中国读者可到我的新浪微博中参考此杆照片.

http://weibo.com/peargolf

請中國高爾夫網站,尊重本站內容智慧財產權.勿未經洋梨高爾夫與高球庫同意下進行非法轉載文章!如想進行文章轉載需求,請與下面電郵聯系!

chien, 洋梨高爾夫 & 高球庫

本站新設新浪微博网?版:http://weibo.com/peargolf

手机版:http://weibo.cn/peargolf

qq帳號 : 2319995799

大家可加入我的粉絲團,我會不定時將新的信息與活動發怖在微博與Google+內.

Google+ 社群可加入[email protected] (與我聯系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