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市售球桿桿身(OEM)與桿身廠的桿身差異? 第二集

 

銜接第一集...

 

1. 桿身穩定性/抗側旋能力 – 一般桿身不穩定因素就是無法讓桿面水平方正的觸球,如果桿面觸球有一個角度,那不管那個角度是怎樣就會增加球的側旋量.而側旋量增加太多就無法將球打直. 將球打直是一般球友的擊球目標,而桿身需要智慧的協助球友一些揮桿動作上瑕疵將球能打直出來.而將觸球的側旋量給壓到最低是評估桿身好壞的一個關鍵.如此球友才能將最佳的彈道,飛行效果與距離給呈現出來. 現在的球桿尤其在木桿上,越做越複雜所以桿身需要對於擊球穩定性這個項目給提升起來.這點對於一些中低差點球友來說最為重要.因為當你要將你的桿數壓低,開球上球道率是肯定要加強,不然你很難可以標準桿上果嶺. 以我的經驗對於一些日系桿身產品在這個項目上的能力就相對弱很多. 但如Fujikura 推出Motore speeder系列後在這個性能上就提升不少桿身穩定能力. 而就我自己的經驗,桿身穩定性最高的就算是Matrix. 當然了一般市售大量化的桿身就很難在這個項目中得到好的效果. 

 

大量化桿身因此要做到滿足絕大部份使用者喜愛所以他會在打感上做到最佳,而性能最犧牲. 當桿身回正能力不好就表示它的抗扭曲能力不好,無法及時將桿面轉正來觸球. 同時桿身的回覆力也不好, 這是說當桿身受力彎曲時,使用者進行到擊球點力量釋放時桿身就會開始將力量轉送到球頭上,這時桿身會開始回覆到原本直的狀態.所以桿身就會有彈力. 而當一支好的桿身回覆力強就可以讓桿身所累積的力量最大的轉送到球頭上, 而回覆能力差的桿身它的回覆速度就很不穩定,時快時慢,讓使用者很難掌握桿身的反彈與球頭移動. 同時回覆力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察指標就是桿身耐用度, 不管在大量化的OEM桿身上或是桿身廠自行推出的產品都是觀察的重點.因為一般來說大量產的OEM桿身回覆力的耐用性上真的不好.通常使用個半年或一年回覆力的耗損會超過40%以上. 所以這會導致你市售球桿使用過一年半載後球打出來效果與距離都跟新買時的狀況有很大差異. 

 

另一個狀況是絕大部份球友都在桿身已經反彈時才觸球,這時的桿身已經開始釋放力量所以你擊中球的效果不會很好.而一般市售桿身對於將力量傳送到桿身上通常比桿身廠自行推出的產品消耗更快. 所以說大量市售桿身在能量的傳遞與耗損上都會比較大.這點可以很簡單從打出來的球質看到.當然這最好有比較組的球桿能進行比較.而比較組的球桿桿身最好是桿身廠自行推出的產品,這樣的比較會比較明顯.通常大量市售款球桿打出來的球飛到空中比較沒有抗風性,球質相對輕飄飄.雖然說有些球桿打出來球速很快但通常到飛行尾端就變得軟弱無力的掉下來.尾段飛行效力很差. 這就是說明了桿身的效能處理不好讓打出來的彈道無法有效分佈在整個空中飛行效果.

 

這就是因為桿身使用的材料不佳為最大問題, 耐用度上就不會太好.而就我自己的經驗,使用一些桿身廠自行推出的桿身產品也發覺到一些廠牌的桿身回覆性與耐用性上真的很不好.但售價確不便宜. 一開始用真的生龍活虎,但打了半年下來那桿身真的就像一條蟲,飛行的彈道與球質變差,而在飛行尾端上更是無力的掉下來.大家不要小看那飛行後段的效果,這是評斷桿身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 桿身回覆性與耐用性看這最後一小段飛行最準.因為好的性能桿身整個飛行軌跡都是很有效率而且能自我產生足夠能量去飛行出最遠與最有效率的彈道出來.當一個飛行尾段無力且失速掉下那就表示桿身的性能已經尾縮且耐用度上已經不好. 

 

2. 桿身回覆性 – 這塊我上面有提到,而桿身回覆性是代表著它的能量傳遞效率很重要的因素還有耐用度上的檢測依據. 而好的桿身回覆性不是代表快速的進行桿身反彈與能量快速傳送. 它需要很穩定的去將桿身受力彎曲所累積的力量最大化的傳到球頭進行擊球. 反彈速度快會對使用者產生無法掌握球頭移動的問題,相反的一些好的桿身它的反彈速度感覺不快,但確能很精準的讓你掌握到正確的擊球點. 我有時候在操作使用一些球桿會覺得它的感覺讓我很有信心, 因為它雖然覺得可以感受桿身受力彎曲然後反彈,心裡會擔心它會不會反彈太慢無法到達擊球點? 但使用過後這個問題完全是多餘.桿身受力彎曲然後力量釋放反彈慢慢舒舒服服確可以很準確的將桿面送到擊球點沒有產生延遲或讓側旋增加問題.這樣桿身設計真的超優.讓使用者完全可以掌握桿身的動作過程同時讓桿身回饋依舊保有最柔順的感覺.有別於一些桿身的快速反彈讓使用者很難捉摸.

 

3. 桿身硬度區間設計 – 桿身硬度區間設計是很重要讓使用者感受到好的回饋重要依據,同時也是讓桿身在受力彎曲與力量釋放反彈的能量來源.將能量能盡可能儲存在桿身內部然後傳送出去.桿身的硬度區間基本上可以分為前中後三區. 每一區都會設定不同的軟硬度讓桿身有受力變化與使用特性不同.而桿身產生的飛行軌跡也是會依據桿身所設計的硬度區間有所不同. 這是一個很關鍵的設定規格. 一般大量產的桿身的硬度區間不是很明顯也很模糊. 你很難感受到桿身那一個部位上會有怎樣的軟硬差異.主要原因是使用的原料問題,因為成本所以用料上的質量就不會太好,這也會導致在桿身硬度區間在受力與釋放時產生不同的回饋. 這樣就很難讓使用者了解到桿子的特性與它的受力狀況.相反的在桿身廠自行推出的產品上這個特性就會比較明顯. 桿身反彈折點與不同硬度區間的使用回饋上都可以明確感受到. 這樣可以讓你更輕鬆掌握桿身特性,同時了解那一種桿身硬度區間設計會對你最好. 

 

現在球桿尤其在木桿上都越做越長,同時桿身重量也越用越輕.這樣的趨勢對於桿身設計上會有一些問題產生.因為桿身重量要減輕最快也最好的方法就是將桿身的用料減少,或是使用好的材料將材料使用面積減少但同時可以提升強度.不過在現實狀況中大量市售OEM球桿的桿身都不會使用後者. 通常把材料使用減少來解決.這會影響到桿身受力的問題.現在市售桿身最大問題就是受力彎曲太大,桿身硬度軟,桿身回覆性差等問題. 越輕的桿身需要在有效的使用面積與材料當中做出如同比較重的桿身使用強度出來. 而大部份的市售桿身通常做到重量減輕但桿身強度上確沒有做到位. 因為現在一些木桿強調要打得遠都會把球桿做得比較長,至少46"或以上的長度.這樣的長度在受力彎曲產生的彎曲幅度都比重桿身與45"球桿要來得更大.所以在桿身硬度區間上的設計就相對重要.但市售桿身就很難讓你感受到桿身硬度區間差異與設計所以. 這是以現在流行的木桿設計進行分析. 

 

4. 桿身能量傳遞效率 – 桿身如果能把你的力量100%的傳到球頭上那你就可以很輕鬆將最佳的擊球效果給送出來, 但一般來說桿身傳遞能量的效率與桿身本身使用材質有很大關係.材質使用不佳的桿身在能量傳遞上比較容易耗損掉,當然就會影響到最後的擊球效果.而這也是市售OEM桿身最大的問題. 當然了如果你使用新的桿子測試可能看不太出來,但如果你將市售球桿與客製球桿(有進行桿身升級與客製規格)進行測試比較後,你就可以發現這當中還是會有性能上的差異,而能量傳遞上絕對是一個問題,因為使用者不變,揮桿動作一樣與節奏一樣狀況下你所得到的距離或彈道就會有所差別,而這當中的差異就是桿身設計,能量傳遞與回覆性等等的因素導致. 這個性能差異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一般來說要看一支桿身能量傳遞的效率最好的方式就是拿另一支球桿來比較看看.同一個人打另一支不同球桿來了解距離效果如何? 最好可以拿不同款式的桿身當對比組,因為你可以了解別款桿身能達到怎樣的效果以進行比較. 雖然說別款桿身的彈力與飛行球質都會有所差異,但這是比較能看出效果那個最好. 因為能將你打出的球送的更遠,那它的傳送能量效果以實質來看就是會比你現在用的桿身要強. 

 

5. 桿身彈道與後旋量設定 – 桿身彈道是一支球桿性能的重要指標. 它飛的彈道會與它最後距離(含落地後的滾動距離)有著密不可分關係.我自己的經驗已經摸索出一些特定的飛行彈道會跟著特定的桿身規格跑, 這個規格包含桿身重量,桿身反彈折點, 桿身抗扭曲值,與硬度區間特性. 而這是對於桿身廠自行推出的產品為主.因為這類產品的規格數據都要更加準確,且產品製造質量都要比較高. 我想桿身廠也慢慢的有一套桿身規格與性能相關表去設定最佳的桿身飛行效果與彈道. 這樣的經驗是經過一連串開發產品經驗,產品上市後客人對於該產品性能與效果所得到的一個回饋統計,最後就是銷售量的統計. 你一定會問我說那我怎會知道?因為我測試過太多桿身也對每一支桿身有使用經驗,對於每一支桿身的規格,性能,與回饋都有深入了解,而這些經驗加起來,在加上我個人的研究與統計後也可以得到一個基本的桿身性能與規格的關係表. 就算是桿身廠也不見得會了解這樣的關係,除非桿身廠對其他廠牌的產品都進行收集,測試,分析才會得到一個完整的桿身性能與規格關係表. 這個結果對於我來說很輕易就可以了解當桿身性能,彈道,與硬度區間設定會跟怎樣的桿身規格有直接關係. 這應是桿身廠們經過一連串的設計開發,與市場檢驗所得到一個最穩定規格. 

 

絕大部份人是無法了解這樣的關係,因為從一般市售大量OEM桿身中它的規格與桿身硬度區間設計不會太明顯,加上桿身使用一段時間的性能耗損率也好高,這是很難將每一支桿身至少使用2年以上的經驗去比較了解差異.我所測試的球桿都一直保留進行不間斷測試. 以便讓我了解桿身耐用度,能量傳遞,與性能比較的研究. 我對於一般大量化OEM桿身的使用經驗就是彈道很枯燥無聊,整體飛行軌跡都是幾個型式,尤其飛行尾端很無力. 主要因為使用者都沒選對球桿與桿身規格, 所以很多狀況是球友不是將球打的太高就是太低.因為就算是市售球桿也需要選則對的組合,不是一般人認為的只要選對桿身硬度就行, 這需要看這個球頭的特性,重心高低,與球桿長度來進行評估. 加上市售大量化OEM桿身通常桿身硬度都會做的比較軟讓一般人使用會感到軟一點同時更容易去操作它與發力擊球. 加上市售OEM桿身的桿身重量都不會設定太重,這讓桿子的穩定性一定是一個使用問題,但廠商的設定是讓球有感到容易使用與舒服,剩下的就不會特介意了. 但這樣做是把桿身後旋量給犧牲掉. 當硬度變得更軟會讓桿身後旋量的設定就容易變高.這就讓球的能量消耗增加導致飛行彈道,距離與球質變差. 

 

一般來說現有球具大廠普遍對亞洲市場(中國,台灣,香港,韓國與東南亞)輕視,除了日本外,日本的球具都會有他們特別的規格與選擇. 桿身的選擇款式與硬度都有很多不同.美國市場也是如此.只有亞洲球桿是以美國與日本的規格混合為主.沒有中國規格. 而球具廠或代理商進來的球具,桿身選擇只有幾種,硬度大多以R為主.這就會變成球友需要去適應球桿,很難找到相對適合自己的規格. 所以你打出來的彈道與後旋量就被限制住了.所以在後天環境不足狀態下對亞洲球友來說就更加困難去尋找出一支適合你用的市售款球桿. 當你花了大錢還沒辦法找到一支適合你的球桿那就真的賠了夫人又折兵. 所以客製球具會是另一個選擇讓你可以建立一支適合你用的球桿.因為在桿身的選擇上與質量上要比市售球桿強太多了. 只要找到一位專業,有良心的客製師那這個事就簡單多了. 

 

後續請期待第三集!

 

chien, Golf Garage & Pear Golf站長

 

本文在Golf Garage的位置聯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