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Taylormade R1 Tour issue Shallow face/寬桿面一號木測試!上集

左邊為R1 440, 右邊為R1 440 shallow face

這次我共測試兩款R1 Tour issue/選手用的球頭.兩個球頭的特性都不同.一個是TM比較典型的深桿面設計,另一個是寬桿面.兩個尺寸都是440cc的大小,但視覺看起來寬桿面/Shallow face的R1就明顯感覺大的許多.主要因為桿面比較寬,球頭設計更為扁平,這樣視覺感覺上就明顯比較大.但另一個球頭的體積看起來就把尺寸給藏的相當不錯.看起來就真的比一般460的球頭要小一點.所以說在視覺上的感覺我是比較喜歡寬桿面的球頭.因為不大的球頭更容易把球頭的速度與力量給帶出來.

對於擊球效果來說就可以更大.但我個人比較愛寬桿面因為桿面深度不高,可以讓擊球的範圍更加集中,同時球頭的整體重量可以分部得更加平衡.這對於打感來說可以得到不小的提升.但不管如何這些的想法都是要經過實際使用測試才能有一個基本的結論.而這次我對這個球頭測試的方式是從現有我裝在R1的兩支性能桿身為測試的重點.一支為Matrix Velox 60st,另一支為Fujikura Motore speeder 661.兩支的硬度都是Stiff,所以使用上不會有太大的差別.因為這兩款桿身都有在R1 440的球頭上進行完整的測試,所以我就不再去對這兩支桿身放在這款R1 440 shallow face球頭進行測試.會以整體性的討論與分析來看這款球頭的特性與優缺點,讓大家可以瞭解.

首先先把此球頭的一個基本資料讓大家先瞭解.

球頭款式: Taylormade R1 Tour issue 440 shallow face

球頭角度: 9.8度

球頭重量: 202.3g

球頭傾角: 60度

桿面開關: 開3度

桿面重心:重心在桿面的中間稍高處,約整個桿面高度的2/3位置.

規格差別
以R1選手用的球頭來說它的品質與規格都控制在一個範圍內.這樣的球頭就更加容易進行配製與規格設定.所以我這兩款的球頭所配製出的桿身就能彼此進行使用,不會產生很大的使用操作問題,因為所得到的規格與使用操作性都不會有太大的落差.因為兩個球頭的規格差不了太多.要嚴格說差別在一塊上是會有一點不同,就是桿面重心.Shallow face的桿面比較寬,所以這點與另一個深桿面的R1相比較會少了近5mm的桿面高度差.就算這兩個桿面的重心位置都差不了太多,但因為寬桿面的桿面比較款,所以就算重心位置兩個差不了太多,但寬桿面的設定就比較容易得到稍為高的擊球起發角度.這樣來看,寬桿面會打出稍為高一點的彈道有是不足為奇.

大家可以參考我先前所測試的文章瞭解這兩支測試桿身的性能表現與規格,這樣就可以知道這球頭配在這兩支桿身上會有怎樣規格出來,因為這兩款球頭的規格是差不多.

Taylormade Tour issue R1 440 10度/Fujikura Motore speeder 661 S硬度桿身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taylormade-tour-issue-r1-440-10dufujikur...

Taylormade Tour issue R1 440cc 10度/Matrix Velox 60st S硬度木桿測試!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taylormade-tour-issue-r1-440cc-10dumatri...

以這兩支桿身都是以性能為導向設定.桿子的彈道低平,穿透效果不錯.擊球倒旋來說也不大.所以對於這個球頭會有怎樣有別於先前測試的R1 440?這是我這回測試觀察重點.以下就讓我切入到實際測試的說明與分析.

Matrix Velox 60st 桿身
Matrix Velox 60st這款桿身是我個人比較喜歡使用.這雖然有點主觀角度,但對於喜歡用與用得順手的產品就比較有信心與得到更好的結果.所以對於測試這款球頭來說我就會先從我比較瞭解與駕馭度高的桿身下手,以便觀察這款球頭的特性與優缺點.首先對於球頭打感這塊來說明.這支桿身在R1 440上的回饋是相當不錯,擊球回饋上,球頭給與使用者相當扎實與重手的黏球感.當時對於R1會有這樣的回饋也讓我嚇一跳,這也是我為何會想要再購買這一款選手用寬桿面R1來比較.就是因為這款桿與與球頭讓我覺得原來R1也可以有這樣黏球的手感,所以對於其他選手用的球頭才會產生興趣.

球頭手感
有了R1 440球頭使用回饋後再裝在這款選手用的寬桿面球頭上,就自然能對於兩款球頭的使用差別有一個明確想法與經驗.這個球頭配在Velox 60st桿身上打起來有別於R1 440的黏球扎實度.取而代之的是更為整體的整個球頭的震動感.擊球扎實度來說也不差,相當重手,但對於黏球度來說就沒有R1 440的要優.擊中球的球頭感覺是好像一整個球頭的回饋與震動,所以這點對於我來說會比較喜歡.因為寬桿面的球頭設計就會比較整體性,不會太偏向於在桿面或擊球點的回饋.但因為這個球頭回饋比較整體,就沒有桿面那種有擠壓球感.這點是比較弱也讓我失望所在.它的回饋比較感覺到桿面的硬,相當像在打一般版的R1 460的木桿球頭回饋.桿面比較像鐵板一塊.

所以簡單來說我個人覺得這個球頭的回饋感上不如我另一款選手用的R1 440.雖然說這是一個差別但如果以這款R1 Shallow face/寬桿面的球頭擊球效果來說,也比一般版的R1 460要優得多.因為它的整體性會更好,而R1 460的擊球感覺就真的人同打一塊鐵板一樣.讓人無法去享受桿頭的擊球樂趣.

彈道與距離
這支的組合我覺得讓我認為會比較是它的優勢.它的球頭整體的重量配製與球頭外型是完全可以契合.所以打出來的球質與球速,都要相當不錯,更重要是它的桿面倒旋少,所以球速上要稍為比R1 440的球頭組合打出來的要快一些.雖然說它的彈道打出來會稍為高一些但也是中低彈道的表現,不會產生高彈道的狀況.而且它的彈道穩定性要更優於R1 440.就算我擊球轉肩比較快它都穩穩的把彈道控制住在它的範圍內不會有太不同的球路出來.這點就是寬桿面的特性.彈道穩定性要優於高重心的梨形球頭設計.

對於距離效果來說我的經驗是它的距離會平均比R1 440木桿組合要多出個5碼距離來.主要的原因在於落地滾動性.以R1 440的球頭倒旋已經不多了,它的滾動性也讓我相當肯定,但因為今年冬天,台北大多時間都在下雨,就算雨停的時間球場球道都比較軟,打起來可以得到的滾動性真的不多.尤其下雨剛停的一兩天去打球,我的彈道已經算低了,很多球還都可以看到球是落地擠到球道上.都可以清楚看到球被土給包住. 這不是因為我打的彈道過高,而是開球台比較高,球落地後就算著地角度不低,還是會因為土質軟因素給拉住,彈不起來.這是我在打台灣日立的職業業餘配對賽時就是這個狀況,但當天的天氣也不好,下著小雨與寒風.我的開球就會有這種狀況,還有一球是完全找不到球在哪?球童說那球是一定陷入土裡找不到.因為球沒有出界,在球道與長草的交界,就是找不到.

不過使用這支Shallow face寬桿面的組合下就沒有遇到這個狀況.球的滾動性不管在濕冷天氣或軟的球道,它都可以讓我得到不錯的滾動性.這點讓我太滿意了,整體的距離效果都可以得到超過260碼的水平.飛行距離大多在240~250碼範圍但滾動性卻是超過15碼以上.所以這球頭的桿面倒旋量還真的相當適合我的打法與動作.就算是彈道稍為高一點,但球速與球質都相當不錯.穿透性一點都沒有影響,反而得到更好的滾動性.對於整體的距離掌握上就更有把握與信心.所以這桿子的距離效果對我個人來說是要優於R1 440.

易打性與操作性
這支桿的長度不會長,我倒是覺得它的頭有點大反而還會感到一點短.但這對於使用上完全不會有問題.整支桿用起來相當扎實.我當然覺得現在的動作會想用短一點的球桿會更容易控制.但對於一般球友來說還是要有點長度這樣比較能把球桿的特性與效果給發揮出來.所以這樣的規格對於一般有速度與力量的球友來說是相當容易去發揮.你不用怕桿子承受不了你的力量,它一定可以跟上你的速度與力量.揮桿速度在90~100mph會是最適合此桿的使用.超過100mph就會感到桿身的回覆性有點沒有到最佳化.

本文未完,請點下方.

Taylormade R1 Tour issue Shallow face/寬桿面一號木測試!中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taylormade-r1-tour-issue-shallow-facekua...

Taylormade R1 Tour issue Shallow face/寬桿面一號木測試!下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taylormade-r1-tour-issue-shallow-facekua...

更多此球頭照片都在以下聯結.
http://www.golf-garage.net/2011/dblog/blog.asp?qbid=1539

-------------------------------------------------------
这次我共测试两款R1 Tour issue/选手用的球头.两个球头的特性都不同.一个是TM比较典型的深杆面设计,另一个是宽杆面.两个尺寸都是440cc的大小,但视觉看起来宽杆面/Shallow face的R1就明显感觉大的许多.主要因为杆面比较宽,球头设计更为扁平,这样视觉感觉上就明显比较大.但另一个球头的体积看起来就把尺寸给藏的相当不错.看起来就真的比一般460的球头要小一点.所以说在视觉上的感觉我是比较喜欢宽杆面的球头.因为不大的球头更容易把球头的速度与力量给带出来.

对于击球效果来说就可以更大.但我个人比较爱宽杆面因为杆面深度不高,可以让击球的范围更加集中,同时球头的整体重量可以分部得更加平衡.这对于打感来说可以得到不小的提升.但不管如何这些的想法都是要经过实际使用测试才能有一个基本的结论.而这次我对这个球头测试的方式是从现有我装在R1的两支性能杆身为测试的重点.一支为Matrix Velox 60st,另一支为Fujikura Motore speeder 661.两支的硬度都是Stiff,所以使用上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因为这两款杆身都有在R1 440的球头上进行完整的测试,所以我就不再去对这两支杆身放在这款R1 440 shallow face球头进行测试.会以整体性的讨论与分析来看这款球头的特性与优缺点,让大家可以了解.

首先先把此球头的一个基本数据让大家先了解.

球头款式: Taylormade R1 Tour issue 440 shallow face

球头角度: 9.8度

球头重量: 202.3g

球头倾角: 60度

杆面开关: 开3度

杆面重心:重心在杆面的中间稍高处,约整个杆面高度的2/3位置.

规格差别
以R1选手用的球头来说它的质量与规格都控制在一个范围内.这样的球头就更加容易进行配制与规格设定.所以我这两款的球头所配制出的杆身就能彼此进行使用,不会产生很大的使用操作问题,因为所得到的规格与使用操作性都不会有太大的落差.因为两个球头的规格差不了太多.要严格说差别在一块上是会有一点不同,就是杆面重心.Shallow face的杆面比较宽,所以这点与另一个深杆面的R1相比较会少了近5mm的杆面高度差.就算这两个杆面的重心位置都差不了太多,但因为宽杆面的杆面比较款,所以就算重心位置两个差不了太多,但宽杆面的设定就比较容易得到稍为高的击球起发角度.这样来看,宽杆面会打出稍为高一点的弹道有是不足为奇.

大家可以参考我先前所测试的文章了解这两支测试杆身的性能表现与规格,这样就可以知道这球头配在这两支杆身上会有怎样规格出来,因为这两款球头的规格是差不多.

Taylormade Tour issue R1 440 10度/Fujikura Motore speeder 661 S硬度杆身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taylormade-tour-issue-r1-440-10dufujikur...

Taylormade Tour issue R1 440cc 10度/Matrix Velox 60st S硬度木杆测试!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taylormade-tour-issue-r1-440cc-10dumatri...

以这两支杆身都是以性能为导向设定.杆子的弹道低平,穿透效果不错.击球倒旋来说也不大.所以对于这个球头会有怎样有别于先前测试的R1 440?这是我这回测试观察重点.以下就让我切入到实际测试的说明与分析.

Matrix Velox 60st 杆身
Matrix Velox 60st这款杆身是我个人比较喜欢使用.这虽然有点主观角度,但对于喜欢用与用得顺手的产品就比较有信心与得到更好的结果.所以对于测试这款球头来说我就会先从我比较了解与驾驭度高的杆身下手,以便观察这款球头的特性与优缺点.首先对于球头打感这块来说明.这支杆身在R1 440上的回馈是相当不错,击球回馈上,球头给与使用者相当扎实与重手的黏球感.当时对于R1会有这样的回馈也让我吓一跳,这也是我为何会想要再购买这一款选手用宽杆面R1来比较.就是因为这款杆与与球头让我觉得原来R1也可以有这样黏球的手感,所以对于其他选手用的球头才会产生兴趣.

球头手感
有了R1 440球头使用回馈后再装在这款选手用的宽杆面球头上,就自然能对于两款球头的使用差别有一个明确想法与经验.这个球头配在Velox 60st杆身上打起来有别于R1 440的黏球扎实度.取而代之的是更为整体的整个球头的震动感.击球扎实度来说也不差,相当重手,但对于黏球度来说就没有R1 440的要优.击中球的球头感觉是好像一整个球头的回馈与震动,所以这点对于我来说会比较喜欢.因为宽杆面的球头设计就会比较整体性,不会太偏向于在杆面或击球点的回馈.但因为这个球头回馈比较整体,就没有杆面那种有挤压球感.这点是比较弱也让我失望所在.它的回馈比较感觉到杆面的硬,相当像在打一般版的R1 460的木杆球头回馈.杆面比较像铁板一块.

所以简单来说我个人觉得这个球头的回馈感上不如我另一款选手用的R1 440.虽然说这是一个差别但如果以这款R1 Shallow face/宽杆面的球头击球效果来说,也比一般版的R1 460要优得多.因为它的整体性会更好,而R1 460的击球感觉就真的人同打一块铁板一样.让人无法去享受杆头的击球乐趣.

弹道与距离
这支的组合我觉得让我认为会比较是它的优势.它的球头整体的重量配制与球头外型是完全可以契合.所以打出来的球质与球速,都要相当不错,更重要是它的杆面倒旋少,所以球速上要稍为比R1 440的球头组合打出来的要快一些.虽然说它的弹道打出来会稍为高一些但也是中低弹道的表现,不会产生高弹道的状况.而且它的弹道稳定性要更优于R1 440.就算我击球转肩比较快它都稳稳的把弹道控制住在它的范围内不会有太不同的球路出来.这点就是宽杆面的特性.弹道稳定性要优于高重心的梨形球头设计.

对于距离效果来说我的经验是它的距离会平均比R1 440木杆组合要多出个5码距离来.主要的原因在于落地滚动性.以R1 440的球头倒旋已经不多了,它的滚动性也让我相当肯定,但因为今年冬天,台北大多时间都在下雨,就算雨停的时间球场球道都比较软,打起来可以得到的滚动性真的不多.尤其下雨刚停的一两天去打球,我的弹道已经算低了,很多球还都可以看到球是落地挤到球道上.都可以清楚看到球被土给包住. 这不是因为我打的弹道过高,而是开球台比较高,球落地后就算着地角度不低,还是会因为土质软因素给拉住,弹不起来.这是我在打台湾日立的职业业余配对赛时就是这个状况,但当天的天气也不好,下着小雨与寒风.我的开球就会有这种状况,还有一球是完全找不到球在哪?球童说那球是一定陷入土里找不到.因为球没有出界,在球道与长草的交界,就是找不到.

不过使用这支Shallow face宽杆面的组合下就没有遇到这个状况.球的滚动性不管在湿冷天气或软的球道,它都可以让我得到不错的滚动性.这点让我太满意了,整体的距离效果都可以得到超过260码的水平.飞行距离大多在240~250码范围但滚动性却是超过15码以上.所以这球头的杆面倒旋量还真的相当适合我的打法与动作.就算是弹道稍为高一点,但球速与球质都相当不错.穿透性一点都没有影响,反而得到更好的滚动性.对于整体的距离掌握上就更有把握与信心.所以这杆子的距离效果对我个人来说是要优于R1 440.

易打性与操作性
这支杆的长度不会长,我倒是觉得它的头有点大反而还会感到一点短.但这对于使用上完全不会有问题.整支杆用起来相当扎实.我当然觉得现在的动作会想用短一点的球杆会更容易控制.但对于一般球友来说还是要有点长度这样比较能把球杆的特性与效果给发挥出来.所以这样的规格对于一般有速度与力量的球友来说是相当容易去发挥.你不用怕杆子承受不了你的力量,它一定可以跟上你的速度与力量.挥杆速度在90~100mph会是最适合此杆的使用.超过100mph就会感到杆身的回复性有点没有到优化.

本文未完,请奌下方.

Taylormade R1 Tour issue Shallow face/宽杆面一号木测试!中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taylormade-r1-tour-issue-shallow-facekua...

Taylormade R1 Tour issue Shallow face/宽杆面一号木测试!下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taylormade-r1-tour-issue-shallow-facekua...

更多此球头照片都在以下联结.
http://www.golf-garage.net/2011/dblog/blog.asp?qbid=1539

請中國高爾夫網站,尊重本站內容智慧財產權.勿未經洋梨高爾夫與高球庫同意下進行非法轉載文章!如想進行文章轉載需求,請與下面電郵聯系!

chien, 洋梨高爾夫 & 高球庫

本文在高球庫的聯結!
http://www.golf-garage.net/2011/dblog/blog.asp?qbid=1539

本站新設新浪微博网?版:http://weibo.com/peargolf

手机版:http://weibo.cn/peargolf

qq帳號 : 2319995799

大家可加入我的粉絲團,我會不定時將新的信息與活動發怖在微博與Google+內.

Google+ 社群可加入[email protected] (與我聯系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