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Taylormade Tour issue R1 球頭分析!

Taylormade Tour issue R1 球頭分析

Taylormade 2013年的木桿R1在銷售上似乎得不到球友們的認可.因為一些桿頭設定上的問題讓此桿用起來的評價與效果都不是太好.但就我對R1的瞭解與使用,我個人覺得它的回饋雖然差一點,應該說挺爛,但效果還是相當不錯.只要把桿頭的重量進行更個人化的調整.因為原廠的設定重量有點重,對於亞洲球友來說,都需要調整重量到能使用的範圍內.再配上適合自己動作與速度的桿身.這樣的R1我個人覺得是相當有殺傷力的木桿.而在2013年底我也增購了R1的選手用/Tour issue的球頭. Version 2 與Version 5兩款選手用R1球頭要進行測試與比較.讓大家瞭解到R1其實有很多款式與變化.這也說明了TM對R1的重視與投入.不然不會一款木桿去開發三種不同的款式與變化.

R1的多尺寸!
雖然說市售款R1是460cc尺寸,對於選手用的R1確有兩種不同的款式,一種是標準板的Version 2 桿面與市售款的460 R1一樣只是尺寸稍為小一點.而另一款是寬桿面/Shallow face的R1選手版.從Version 3的版本就是寬桿面的設定.看來是要針對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來進行的變化.但一般球友還是可以購買到小頭440cc的R1 TP版.我不知道台灣有沒有賣,但在美國的2013年11月就有這款440cc R1的上市,售價為USD499.這款木桿就是以選手版的R1 440為主.但對於寬桿面的R1就沒有看到上市的跡象.可能會放到2014年來的可能性.

為什麼我對R1這樣有興趣去賣三種不同R1的產品來比較與測試?因為R1的擊球效果不錯,雖然手感上差了點,但畢竟開球還是要有距離,就算擊球的球頭回饋上差了一些,還是可以接受.因為我要距離,距離與距離!這樣的需求下, R1的距離效果上就完全不輸給日系木桿產品.如果以木桿球頭的發展與技術來說, TM在這塊上還是有相當不錯的能力與根基.它們在產品外觀設計也是一直是領導整個業界,所以產品開發出來基本上都不會太差.對於效果這塊那自然是一定在水平以上.不然要賣得好與扛住木桿一哥這個位子就可能砸掉招牌.

R1特色
我對R1還有一個比較鍾愛的地方就是它的上蓋塗騰.白上上蓋主體加上R1商標與跑車線條.整體看來就覺得不錯.對於外觀主義者來說這樣的球頭外觀真的無法讓人抗拒.這點也是TM的強項.通常可以讓你感覺到它們家的木桿不是買一支木桿,而是買一個前衛十足的設計品.所以這款產品我覺得要比它們前幾款的木桿比如R11等要更有設計感.所以好的設計產品我都會想要收集與使用.讓我可以將每一個時期中相對特別的產品保留起來.以後或許可以搞個球桿博物館也說不一定.至少對我來說,把每一年不同的產品保留下來對於研究球頭與設計來說都是很重要的一個工作.

2014年的TM產品線中還沒有看到R系列的產品.因為在TM的產品歷史來看,從R系列開始就是代表TM的旗艦產品.雖然後來它們會搭配不同的木桿類型來補足R系列比較走性能與中低差點的路子.比如Burner, RBZ與2014年的Jetspeed與SLDR.難到TM在2014年會把它們木桿的R系列招牌給取下?這些都是現在還不清楚.但以現在2014年1月的狀況來看,似乎沒有R系列木桿的消息.讓我這個TM算忠誠的鐵桿粉絲來說有點失望與期待.因為我從R500系列開始就每年都購買TM的木桿來使用與測試.收藏有超過10年了.對TM的產品算有點熟.

我們回到主題上,R1這款產品它有三種不同款式是否有什麼不同之處?與其他對手的比較上R1的優勢又在哪邊.以下我對於R1的一些分析與觀察.

1. 桿面重心 – 這一塊要先說以2013年的木桿產品來進行比較.因為在這3年的木桿發展上,桿面重心這塊算是比較多的改變.因為以前的木桿桿面重心都設定在中心位置稍為高一點.這樣可以提升手感與擊球穩定度.但這幾年的木桿設計都把桿面重心給壓低下來.至少我的Ping G25, Callaway Xhot, Titleist 913 D2,等都是低重心.所以很容易把球給擊高起來,彈道就相對比較高.雖然低重心的球頭比較容易起球,對於速度不快的球友來說這樣的球頭易打性可以提升不少,但相對的桿身的特性就相對重要許多.因為桿身如果無法把彈道給壓下來,這對於距離與滾動效果都會有直接影響.

低重心球頭雖然可以減低擊球倒旋,但這對於有速度的球友來說比較能得到它的效果.但對於速度不快的球友來說,倒旋量太低反而讓他們打不出應有的飛行距離.所以我才會說,對於低重心的球頭來說,桿身的配置相當重要,因為桿身配不對,一定會影響到擊球的飛行距離與滾動距離.而不同的人需要的桿身特性都不同.這點對於揮桿速度超過90mph的球友來說都會是比較有影響的一群.這一群是挺大的數量基數.

回到R1來,以R1 460的市售款木桿來說,桿面重心不算低,稍為高一點,但跟以往比較來看,都算低了.只是它比其他對手木桿的重心設定上會稍為高一點.所以我對R1的印象與使用經驗來說都算不錯.讓我打起來球不會衝得太高.就算手感上不是太好.但效果上也可以得到補償.對於選手版的R1呢?以Version 2的R1來說,它就是設定高重心了.這顯然是因為給使用的族群都是有很快與有力量的選手,所以桿面重心不能設低,不然球會打得更高了.高重心的設定就更能讓選手進行做球,操作為導向的木桿設定.所以個人角度來說﹐我個人比較喜歡Version 2的R1球頭重心設定.

對於寬桿面的R1選手版球頭來說,因為寬桿面的重心設定上就會稍為比深桿面的球頭重心要低一點.如果以桿面重心比例角度來看,寬桿面的R1與市售款460 R1的桿面重心是差不多.不能是低重心,但稍為有高一點的桿面重心設定,但它的重心位置沒有Version 2的R1要高.比它還要低一些.別小看這一點點的差別,它對於擊球的效果,彈道,與球速都有很大的影響.更不用說在配制的桿身選擇上就是一個重要的要求.

以我對三款R1的桿面高度測量,分別得到R1 460是58mm, R1 version 2是53.5mm, R1 shallow face是49mm.而桿面重心的高度分別是34.6mm, 37.8mm, 33.9mm.所以以桿面重心高度來看,最高的是R1 Version 2, R1 460, R1 shallow face.現在新的木桿球頭能有高重心的真的不多.所以我個人還是偏愛高重心的R1.

2. 桿頭大小 – 以三款不同R1來說,一般市售款的R1是460cc的尺寸,這是極限了,對於R1 Version, R1 shallow face這兩款的球頭尺寸就變得相對小一些.都是440cc.這對於使用上來說,會是相對好使,可以將桿頭速度提升2~3mph.因為桿頭的重量更加集中,頭形小,風阻自然會相對小一點.越大的球對於揮桿穩定性高與速度快球友來說比較不利.因為大球頭對於操作與下桿球頭速度都會有一定的影響.動作穩定的人不需要打易打性高的球頭,或是桿面大的木桿.因為擊球點的範圍都是相對集中.所以要打出好的結果小球頭會相對有優勢,效果上也比較立竿見影.

而R1 Shollow face的頭形看起來跟460 R1差不多,主要在於Shallow face R1的設計將整個球頭給壓扁下去.它的上蓋沒有R1 460, R1 version 2那樣窿起.相對比較平的上蓋,弧度沒有太大.這也是它的寬桿面設計的基礎.從它的桿面高度就可以瞭解到差別.雖然說它的尺寸也是440cc但看起來卻感覺有460cc的大小.這就是設計上的差別.這就是我對三個球頭的觀察.

3. 桿頭重量 – 一般的R1 460市售款球頭重量都設定在205g~206g有些甚至更重.這點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是相對重的設定.這也是為何R1的銷售不好的原因.重球頭是要有一定的揮桿速度與力量才能把這樣的球頭給發揮出效果來.但對於東方人來說,桿頭重量需要設定在更為友善與合理的範圍內,不然使用起來只會讓你感到吃力與不舒服.而且更容易讓你將就球桿改變原先的動作.我自己的R1 460的球頭重也就在204g左右,不過還好的是,R1有兩個配重螺絲可以進行重量改變,所以我把球頭的重量調整到202g這樣就更適合我個人的使用.

對於R1 Version 2與R1 Shallow face的球頭重量,就更為合理.分別是201g, 202.3g.這樣的重量我根本不需要進行重量調整.所以這就簡單多了.因為我在購買時有請朋友選我要的桿頭重量,這樣我比較不需要進行重量調整或換螺絲.這就是當你買這類產品時需要有相當程度的球具專業知識.不然買一些你完全無法使用或超過你條件的球桿,那樣的投資都是零.因為不適合你用的桿子,去將就它最後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會改變動作,與影響擊球效果與操作性.

桿頭重量是相當個人化與敏感的一個因素,因為每個人的體力,肌肉強度,揮桿速度與動作都不同.所以對於桿頭這塊的重量是會有差別,再更細節,如果搭配的桿身特性來考量時,桿頭的重量就不一定是你現在用習慣的重量.所以這塊的變化可以說相當不同.不過現在有配重螺絲後要調整也就相對方便多了.所以我對於TM球頭的喜好有一塊就是在這裡.方便簡單去調整球頭重量.這些螺絲我也沒特別去購買,因為我從以前到現在就有很多TM木桿,所以可以拆別的球頭配重螺絲來進行調整.一點都不會麻煩.

所以上面就是我對R1三種不同桿頭進行的分析與觀察.當然會有不同組合的測試報告在後面會上去.因為東西好壞不是光靠看與測量.要真刀真槍的實際裝起來打,這樣的結果才會是最好.但就我現在用這三種不同R1球頭配上不同的桿身,得到的使用效果與距離都相當不錯,一點都不會比日系小廠高貴的木桿要差.這點可以看出TM在球頭技術上的水平.也就是說木桿一哥的位置可不是隨便矇來得!這是真材實料的技術底子.

------------------------------------------------------------
Taylormade 2013年的木杆R1在销售上似乎得不到球友们的认可.因为一些杆头设定上的问题让此杆用起来的评价与效果都不是太好.但就我对R1的了解与使用,我个人觉得它的回馈虽然差一点,应该说挺烂,但效果还是相当不错.只要把杆头的重量进行更个人化的调整.因为原厂的设定重量有点重,对于亚洲球友来说,都需要调整重量到能使用的范围内.再配上适合自己动作与速度的杆身.这样的R1我个人觉得是相当有杀伤力的木杆.而在2013年底我也增购了R1的选手用/Tour issue的球头. Version 2 与Version 5两款选手用R1球头要进行测试与比较.让大家了解到R1其实有很多款式与变化.这也说明了TM对R1的重视与投入.不然不会一款木杆去开发三种不同的款式与变化.

R1的多尺寸!
虽然说市售款R1是460cc尺寸,对于选手用的R1确有两种不同的款式,一种是标准板的Version 2 杆面与市售款的460 R1一样只是尺寸稍为小一点.而另一款是宽杆面/Shallow face的R1选手版.从Version 3的版本就是宽杆面的设定.看来是要针对不同使用者的需求来进行的变化.但一般球友还是可以购买到小头440cc的R1 TP版.我不知道台湾有没有卖,但在美国的2013年11月就有这款440cc R1的上市,售价为USD499.这款木杆就是以选手版的R1 440为主.但对于宽杆面的R1就没有看到上市的迹象.可能会放到2014年来的可能性.

为什么我对R1这样有兴趣去卖三种不同R1的产品来比较与测试?因为R1的击球效果不错,虽然手感上差了点,但毕竟开球还是要有距离,就算击球的球头回馈上差了一些,还是可以接受.因为我要距离,距离与距离!这样的需求下, R1的距离效果上就完全不输给日系木杆产品.如果以木杆球头的发展与技术来说, TM在这块上还是有相当不错的能力与根基.它们在产品外观设计也是一直是领导整个业界,所以产品开发出来基本上都不会太差.对于效果这块那自然是一定在水平以上.不然要卖得好与扛住木杆一哥这个位子就可能砸掉招牌.

R1特色
我对R1还有一个比较钟爱的地方就是它的上盖涂腾.白上上盖主体加上R1商标与跑车线条.整体看来就觉得不错.对于外观主义者来说这样的球头外观真的无法让人抗拒.这点也是TM的强项.通常可以让你感觉到它们家的木杆不是买一支木杆,而是买一个前卫十足的设计品.所以这款产品我觉得要比它们前几款的木杆比如R11等要更有设计感.所以好的设计产品我都会想要收集与使用.让我可以将每一个时期中相对特别的产品保留起来.以后或许可以搞个球杆博物馆也说不一定.至少对我来说,把每一年不同的产品保留下来对于研究球头与设计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一个工作.

2014年的TM产品线中还没有看到R系列的产品.因为在TM的产品历史来看,从R系列开始就是代表TM的旗舰产品.虽然后来它们会搭配不同的木杆类型来补足R系列比较走性能与中低差点的路子.比如Burner, RBZ与2014年的Jetspeed与SLDR.难到TM在2014年会把它们木杆的R系列招牌给取下?这些都是现在还不清楚.但以现在2014年1月的状况来看,似乎没有R系列木杆的消息.让我这个TM算忠诚的铁杆粉丝来说有点失望与期待.因为我从R500系列开始就每年都购买TM的木杆来使用与测试.收藏有超过10年了.对TM的产品算有点熟.

我们回到主题上,R1这款产品它有三种不同款式是否有什么不同之处?与其他对手的比较上R1的优势又在哪边.以下我对于R1的一些分析与观察.

1. 杆面重心 – 这一块要先说以2013年的木杆产品来进行比较.因为在这3年的木杆发展上,杆面重心这块算是比较多的改变.因为以前的木杆杆面重心都设定在中心位置稍为高一点.这样可以提升手感与击球稳定度.但这几年的木杆设计都把杆面重心给压低下来.至少我的Ping G25, Callaway Xhot, Titleist 913 D2,等都是低重心.所以很容易把球给击高起来,弹道就相对比较高.虽然低重心的球头比较容易起球,对于速度不快的球友来说这样的球头易打性可以提升不少,但相对的杆身的特性就相对重要许多.因为杆身如果无法把弹道给压下来,这对于距离与滚动效果都会有直接影响.

低重心球头虽然可以减低击球倒旋,但这对于有速度的球友来说比较能得到它的效果.但对于速度不快的球友来说,倒旋量太低反而让他们打不出应有的飞行距离.所以我才会说,对于低重心的球头来说,杆身的配置相当重要,因为杆身配不对,一定会影响到击球的飞行距离与滚动距离.而不同的人需要的杆身特性都不同.这点对于挥杆速度超过90mph的球友来说都会是比较有影响的一群.这一群是挺大的数量基数.

回到R1来,以R1 460的市售款木杆来说,杆面重心不算低,稍为高一点,但跟以往比较来看,都算低了.只是它比其他对手木杆的重心设定上会稍为高一点.所以我对R1的印象与使用经验来说都算不错.让我打起来球不会冲得太高.就算手感上不是太好.但效果上也可以得到补偿.对于选手版的R1呢?以Version 2的R1来说,它就是设定高重心了.这显然是因为给使用的族群都是有很快与有力量的选手,所以杆面重心不能设低,不然球会打得更高了.高重心的设定就更能让选手进行做球,操作为导向的木杆设定.所以个人角度来说﹐我个人比较喜欢Version 2的R1球头重心设定.

对于宽杆面的R1选手版球头来说,因为宽杆面的重心设定上就会稍为比深杆面的球头重心要低一点.如果以杆面重心比例角度来看,宽杆面的R1与市售款460 R1的杆面重心是差不多.不能是低重心,但稍为有高一点的杆面重心设定,但它的重心位置没有Version 2的R1要高.比它还要低一些.别小看这一点点的差别,它对于击球的效果,弹道,与球速都有很大的影响.更不用说在配制的杆身选择上就是一个重要的要求.

以我对三款R1的杆面高度测量,分别得到R1 460是58mm, R1 version 2是53.5mm, R1 shallow face是49mm.而杆面重心的高度分别是34.6mm, 37.8mm, 33.9mm.所以以杆面重心高度来看,最高的是R1 Version 2, R1 460, R1 shallow face.现在新的木杆球头能有高重心的真的不多.所以我个人还是偏爱高重心的R1.

2. 杆头大小 – 以三款不同R1来说,一般市售款的R1是460cc的尺寸,这是极限了,对于R1 Version, R1 shallow face这两款的球头尺寸就变得相对小一些.都是440cc.这对于使用上来说,会是相对好使,可以将杆头速度提升2~3mph.因为杆头的重量更加集中,头形小,风阻自然会相对小一点.越大的球对于挥杆稳定性高与速度快球友来说比较不利.因为大球头对于操作与下杆球头速度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动作稳定的人不需要打易打性高的球头,或是杆面大的木杆.因为击球点的范围都是相对集中.所以要打出好的结果小球头会相对有优势,效果上也比较立竿见影.

而R1 Shollow face的头形看起来跟460 R1差不多,主要在于Shallow face R1的设计将整个球头给压扁下去.它的上盖没有R1 460, R1 version 2那样窿起.相对比较平的上盖,弧度没有太大.这也是它的宽杆面设计的基础.从它的杆面高度就可以了解到差别.虽然说它的尺寸也是440cc但看起来却感觉有460cc的大小.这就是设计上的差别.这就是我对三个球头的观察.

3. 杆头重量 – 一般的R1 460市售款球头重量都设定在205g~206g有些甚至更重.这点对于一般使用者来说是相对重的设定.这也是为何R1的销售不好的原因.重球头是要有一定的挥杆速度与力量才能把这样的球头给发挥出效果来.但对于东方人来说,杆头重量需要设定在更为友善与合理的范围内,不然使用起来只会让你感到吃力与不舒服.而且更容易让你将就球杆改变原先的动作.我自己的R1 460的球头重也就在204g左右,不过还好的是,R1有两个配重螺丝可以进行重量改变,所以我把球头的重量调整到202g这样就更适合我个人的使用.

对于R1 Version 2与R1 Shallow face的球头重量,就更为合理.分别是201g, 202.3g.这样的重量我根本不需要进行重量调整.所以这就简单多了.因为我在购买时有请朋友选我要的杆头重量,这样我比较不需要进行重量调整或换螺丝.这就是当你买这类产品时需要有相当程度的球具专业知识.不然买一些你完全无法使用或超过你条件的球杆,那样的投资都是零.因为不适合你用的杆子,去将就它最后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会改变动作,与影响击球效果与操作性.

杆头重量是相当个人化与敏感的一个因素,因为每个人的体力,肌肉强度,挥杆速度与动作都不同.所以对于杆头这块的重量是会有差别,再更细节,如果搭配的杆身特性来考虑时,杆头的重量就不一定是你现在用习惯的重量.所以这块的变化可以说相当不同.不过现在有配重螺丝后要调整也就相对方便多了.所以我对于TM球头的喜好有一块就是在这里.方便简单去调整球头重量.这些螺丝我也没特别去购买,因为我从以前到现在就有很多TM木杆,所以可以拆别的球头配重螺丝来进行调整.一点都不会麻烦.

所以上面就是我对R1三种不同杆头进行的分析与观察.当然会有不同组合的测试报告在后面会上去.因为东西好坏不是光靠看与测量.要真刀真枪的实际装起来打,这样的结果才会是最好.但就我现在用这三种不同R1球头配上不同的杆身,得到的使用效果与距离都相当不错,一点都不会比日系小厂高贵的木杆要差.这点可以看出TM在球头技术上的水平.也就是说木杆一哥的位置可不是随便蒙来得!这是真材实料的技术底子.

請中國高爾夫網站,尊重本站內容智慧財產權.勿未經洋梨高爾夫與高球庫同意下進行非法轉載文章!如想進行文章轉載需求,請與下面電郵聯系!

chien, 洋梨高爾夫 & 高球庫

本文在高球庫的聯結!
http://www.golf-garage.net/2011/dblog/blog.asp?qbid=1457

本站新設新浪微博网?版:http://weibo.com/peargolf

手机版:http://weibo.cn/peargolf

qq帳號 : 2319995799

大家可加入我的粉絲團,我會不定時將新的信息與活動發怖在微博與Google+內.

Google+ 社群可加入[email protected] (與我聯系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