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專題:高噸位碳布桿身的”亂象”!上集

專題:高噸位碳布桿身的”亂象”

這兩年日本流行的桿身大多以高噸位碳布為材質的產品,而也如同我幾年前的預期,當材料與技術不斷的提升下,桿身這塊的發展會更加成熟.高噸位碳布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而在桿身材料這塊領先全球的還是日本.美國在這塊就沒有日本這樣的完整與先進.更重要是美國人高頭大馬,對於開球距離來說本來就會比東方人要遠,所以對於桿身的效果,距離與回饋需求就沒有亞洲來得大.當然身為全球第二大的高爾夫市場,日本本身就是有不錯的市場價值存在,所以對於一些新廠商,新品牌,就比較容易利用新技術與新材質進行突破,與存在的亮點.Crazy當初就是打著全部產品都是使用高噸位碳布的廠商.也就一試成名了,就此後帶動整個桿身的發展到另一個層面來.

何謂高噸位碳布?
高噸位碳布本身就是因為碳絲的強度,密度,與緊度都要比一般桿身所使用的20t或更低的噸數碳布要高倍數.由碳絲把它捲成碳布,再將碳布給一層層捲成桿身.而碳絲這樣的材質都是由日本幾個大的碳纖維供應商所生產.比如三菱,東麗,東邦等.而桿身廠再與供應商進碳絲來進行生產製造.對於很多桿身廠會有自己家獨特的技術或編織法都是屬於產品技術加持.而我常說的材質是產品的根本,也是創造出最好的性能與耐用度最好的因素.但因為技術可以關起門來自己研發與創造,但材料多半要跟上游廠商進貨購買,所以成本上就不會有優勢.對於桿身生產就有一定的成本存在.而技術可能不需要花太多成本就可以達到一定的性能與功能.這兩個產品特性是不同在一個區間.這也是為什麼廠商會花時間做研發,因為這是為了產生產品特色與競爭優勢外,更重要是要降低成本.

技術vs 材質
只要能把生產成本給壓低,那就表示我的利潤可以提高,因為我賣出去的產品價格可以維持不變化但我卻因為技術的提升將產品的性能給拉到更高的層級.同時可以不需要用到太高的材料就可以得到好材料的特性與優勢.但這邊有一個問題產生,技術都是特別加工或刻意要把材料或產品進行改變成為具有一定功能的產品.所以它不是原本材質所擁有的特性或優勢,只是生產者將過它獨特的技術將它改變成為在某一特性上有更好的功能.反觀材質在特定的區塊上是原本就具有相當的特性與優勢.所以了解這樣的差別後你就可以知道,外加的東西不會持久,使用越久它所外加的特性就會逐漸減弱,效果上也就越來越差.因為這不是本質就有的特性,不像材質它原本的組織結構就是在某個特性上有較好的效果.

所以這就可以解釋到為什麼一些球桿在使用過一段時間後你就會感到產品的使用效果與距離越來越差,比先前剛買的前幾個月用的結果要減少距離.當你有感受到這樣的差別時,其實產品本身已經開始耗損了.這些狀況大多是本身所使用的材質差,質量不好,先天不良,再加上後天又做一些加工.有如吃藍色小藥丸,一開始有不錯的特性,過了那段風起雲湧的時間後就打回原形了.這種狀況不只出現在現在市售桿為主的大量產品中,也出現在一些桿身或球頭的aftermarket市場中.說穿了原因只有一個,就是要賺錢!只是這幾年下來,以往我覺得的日本產品的實在與用料扎實印象慢慢變成了,誇張的售價,性價比不成比,產品質量一般等狀況.這也是我想要寫這篇文章的動機.

高噸位碳布桿身歷史
高噸位碳布桿身產品出現在市面上時間不會太長,約有5年時間左右.但近兩年產品因為先前的場子已經被吵熱起來,導致越來越多桿身廠也將新產品投入到這塊上來.所以這兩年的產品看到越來越多的高噸位碳布產品,但價格真的是只有兩個字”誇張”.當初開始搞高碳布的新品牌Crazy對這類產品就是走高價路線,這樣的策略對於這樣新的材質本就是有亮點.但因為Crazy將這塊市場給打開來後,越來越多的品牌都主打高碳布這塊的招牌來強市場,而得到的結果與狀況就是大家的價格都放在同一個區塊.好像就這麼認為只要是高碳布的產品就值這個價.

而近兩年的高噸位碳布產品來說,這些桿身都已經沒有先前的高碳布產品那樣特色明顯,效果顯著.因為一開始的產品都是以材質為主打,將這類材質的強度,密度,桿身反彈與彎曲特性給發揮到最大.所以效果十足.但因為這類產品材質本身強度十足,反彈力道也很大.簡單說就是比較重手,擊球效果十足,對於一些花得起的老爺們,年輕比較大或揮桿速度不快的球友來說,這類的產品與他們想像或常用的Q彈,軟順的感覺是全然不同.加上硬度的級數與一般桿身完全不同.只要R的硬度就比一般桿身S或SX要硬上許多.但硬度頻率所得到的數據卻一點都不大.這就是這類產品的特性.

所以近兩年的桿身廠就對高碳布材質進行改良.連Crazy這個高碳布老大高也是如此.高碳布桿身已經不再是那種硬與重手的感覺了.取得代之的是更為友善的軟彈的特性.雖然可以感受到桿身的強大反彈力道與速度,桿身用起來也會感覺到比較緊與硬些,但整體來說要比先前的高碳布產品要很打,易打了.所以說這兩年大家對於高碳布的桿身接受度也越高了.不過這樣的狀況對我來說卻不是這樣想.因為材質本身就是如此,但你為了要迎合市場而將材質的特行給改變,這樣做法我比較不能認同.

因為當材質的噸數越高,桿身材質的密度也越高,強度也越高.但因為如果整支桿身都是”100%”使用高噸位碳布的材料時,打起來會比較不友善,回饋也會比較不舒服.這點對於揮桿速度不快的球友來說會是比較棘手的地方.所以現在大多的桿身廠都是如此做法.混搭法或特定層佈建.讓我了對這兩種做法進行說明.

1. 混搭法 – 所謂的混搭法就是不同的噸數碳布進行混合搭配方式.也就是說可能是40t+60t,50t+40t或是40t+80t等.也就是說市面上很多桿身會標榜它是使用60t, 70t或80t的碳布,但實際上並不是100%都是60t,70t,或80t的碳布捲繞而成.充其量只是在前端或後端是使用強度較強的碳布來強化反彈力量與增加強度作用.主要的碳布級數大多都是40t或30t的水平.所以關鍵點在於不是100%整支80t,或60t的碳布所製成.所以有點在玩文字遊戲的作法.

2. 特定層佈建法 – 這個做法與上面一樣,可以說是混搭,但做法上有點不同.因為桿身是由一層層的碳布所捲繞而成,所以一些桿身廠的做法是在中間的幾層當中是使用比較高檔與噸數較高的50t, 60t, 70t, 80t材質.其他大部份的碳布還是使用一般或低噸數的碳布為主.而這是一層使用單一碳布材質,不是像上面那種一層當中有不同級數的碳布材質進行混合搭配.但關鍵還是它不是一整支桿身的所有碳布都是全都使用高噸數級別的材質.只有特定層中會是使用高等級噸數碳布.但這樣的作法,廠商還是會說它們是使用了高檔的高噸數碳布材質的桿身.但實際上這些比例所佔的成分不高.

售價水份過高
上面兩種做法都是市面上這幾年比較普遍的桿身模式.套句國內的說法,材料水份較高.這樣的做法好處是可以將高碳布的使用回饋問題給減輕,讓更多的球友與中高齡的人來享受這種材質的好處.我個人也是挺讚同.可是現在問題出現在一個關鍵上,那就是”價格”!你說你材質的水份這麼高,那你就需要反應真實成本在售價上,而不是利用文字遊戲與把客人當白痴的耍.明明就不是”100%”的80t, 60t那你為何賣得別的桿身的幾倍價?所以我也很不解.為何現在大多的高碳布桿身隨便一家阿狗兄的,阿貓弟的產品,就要賣上日幣5萬起跳,80t的要賣你8萬到10萬日幣的水平.

現在的關鍵與亂象就是出在這種誰賣都一樣,只要是高碳布的產品就是要這個價.這還沒說到產品本身的性能,操作與效果是否能與它所訴求的一樣.日本人以往做事的特性是有多少做多少,不太會是美式的做法,過度的行銷,誇大的宣傳.而近幾年來日本桿身產品的售價極度與產品本質產生相當大程度落差.是我覺得相當差勁的一點.讓我個人對日本工藝與質量產生嚴重的質疑!只有少數幾家的廠商還是比較正派的經營,會說它們是40t+50t的組合材質.而價格上也不會太可怕.

“日本製”的招牌已經不牢了
當然了,一些高檔8萬或10萬日幣的頂級產品都有它們的獨特技術與使用材質.就我個人使用的經驗來說,在某些方面上它的特性確實發揮的比其他對手產品要好得多,但是否值它的售價?這就是見人見智了.這我就不去評論了.只是對於現今高碳布的產品上,太多這些不實在與片面的說明.讓消費者當冤大頭.因為大家說穿了不就是要買”日本製”的高質量與高水平的產品嗎?但這個金字招牌對我來說已經沒有以前那樣的無懈可擊.反而一些華而不實的產品越來越多充斥在市面上.

本文未完,下集請點下方.

專題:高噸位碳布桿身的”亂象”!下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zhuantigaodunweitanbuganshende%E2%80%9Dl...
------------------------------------------------------------------------------
这两年日本流行的杆身大多以高吨位碳布为材质的产品,而也如同我几年前的预期,当材料与技术不断的提升下,杆身这块的发展会更加成熟.高吨位碳布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而在杆身材料这块领先全球的还是日本.美国在这块就没有日本这样的完整与先进.更重要是美国人高头大马,对于开球距离来说本来就会比东方人要远,所以对于杆身的效果,距离与回馈需求就没有亚洲来得大.当然身为全球第二大的高尔夫市场,日本本身就是有不错的市场价值存在,所以对于一些新厂商,新品牌,就比较容易利用新技术与新材质进行突破,与存在的亮点.Crazy当初就是打着全部产品都是使用高吨位碳布的厂商.也就一试成名了,就此后带动整个杆身的发展到另一个层面来.

何谓高吨位碳布?
高吨位碳布本身就是因为碳丝的强度,密度,与紧度都要比一般杆身所使用的20t或更低的吨数碳布要高倍数.由碳丝把它卷成碳布,再将碳布给一层层卷成杆身.而碳丝这样的材质都是由日本几个大的碳纤维供货商所生产.比如三菱,东丽,东邦等.而杆身厂再与供货商进碳丝来进行生产制造.对于很多杆身厂会有自己家独特的技术或编织法都是属于产品技术加持.而我常说的材质是产品的根本,也是创造出最好的性能与耐用度最好的因素.但因为技术可以关起门来自己研发与创造,但材料多半要跟上游厂商进货购买,所以成本上就不会有优势.对于杆身生产就有一定的成本存在.而技术可能不需要花太多成本就可以达到一定的性能与功能.这两个产品特性是不同在一个区间.这也是为什么厂商会花时间做研发,因为这是为了产生产品特色与竞争优势外,更重要是要降低成本.

技术vs 材质
只要能把生产成本给压低,那就表示我的利润可以提高,因为我卖出去的产品价格可以维持不变化但我却因为技术的提升将产品的性能给拉到更高的层级.同时可以不需要用到太高的材料就可以得到好材料的特性与优势.但这边有一个问题产生,技术都是特别加工或刻意要把材料或产品进行改变成为具有一定功能的产品.所以它不是原本材质所拥有的特性或优势,只是生产者将过它独特的技术将它改变成为在某一特性上有更好的功能.反观材质在特定的区块上是原本就具有相当的特性与优势.所以了解这样的差别后你就可以知道,外加的东西不会持久,使用越久它所外加的特性就会逐渐减弱,效果上也就越来越差.因为这不是本质就有的特性,不像材质它原本的组织结构就是在某个特性上有较好的效果.

所以这就可以解释到为什么一些球杆在使用过一段时间后你就会感到产品的使用效果与距离越来越差,比先前刚买的前几个月用的结果要减少距离.当你有感受到这样的差别时,其实产品本身已经开始耗损了.这些状况大多是本身所使用的材质差,质量不好,先天不良,再加上后天又做一些加工.有如吃蓝色小药丸,一开始有不错的特性,过了那段风起云涌的时间后就打回原形了.这种状况不只出现在现在市售杆为主的大量产品中,也出现在一些杆身或球头的aftermarket市场中.说穿了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要赚钱!只是这几年下来,以往我觉得的日本产品的实在与用料扎实印象慢慢变成了,夸张的售价,性价比不成比,产品质量一般等状况.这也是我想要写这篇文章的动机.

高吨位碳布杆身历史
高吨位碳布杆身产品出现在市面上时间不会太长,约有5年时间左右.但近两年产品因为先前的场子已经被吵热起来,导致越来越多杆身厂也将新产品投入到这块上来.所以这两年的产品看到越来越多的高吨位碳布产品,但价格真的是只有两个字”夸张”.当初开始搞高碳布的新品牌Crazy对这类产品就是走高价路线,这样的策略对于这样新的材质本就是有亮点.但因为Crazy将这块市场给打开来后,越来越多的品牌都主打高碳布这块的招牌来强市场,而得到的结果与状况就是大家的价格都放在同一个区块.好像就这么认为只要是高碳布的产品就值这个价.

而近两年的高吨位碳布产品来说,这些杆身都已经没有先前的高碳布产品那样特色明显,效果显著.因为一开始的产品都是以材质为主打,将这类材质的强度,密度,杆身反弹与弯曲特性给发挥到最大.所以效果十足.但因为这类产品材质本身强度十足,反弹力道也很大.简单说就是比较重手,击球效果十足,对于一些花得起的老爷们,年轻比较大或挥杆速度不快的球友来说,这类的产品与他们想象或常用的Q弹,软顺的感觉是全然不同.加上硬度的级数与一般杆身完全不同.只要R的硬度就比一般杆身S或SX要硬上许多.但硬度频率所得到的数据却一点都不大.这就是这类产品的特性.

所以近两年的杆身厂就对高碳布材质进行改良.连Crazy这个高碳布老大高也是如此.高碳布杆身已经不再是那种硬与重手的感觉了.取得代之的是更为友善的软弹的特性.虽然可以感受到杆身的强大反弹力道与速度,杆身用起来也会感觉到比较紧与硬些,但整体来说要比先前的高碳布产品要很打,易打了.所以说这两年大家对于高碳布的杆身接受度也越高了.不过这样的状况对我来说却不是这样想.因为材质本身就是如此,但你为了要迎合市场而将材质的特行给改变,这样做法我比较不能认同.

因为当材质的吨数越高,杆身材质的密度也越高,强度也越高.但因为如果整支杆身都是”100%”使用高吨位碳布的材料时,打起来会比较不友善,回馈也会比较不舒服.这点对于挥杆速度不快的球友来说会是比较棘手的地方.所以现在大多的杆身厂都是如此做法.混搭法或特定层布建.让我了对这两种做法进行说明.

1. 混搭法 – 所谓的混搭法就是不同的吨数碳布进行混合搭配方式.也就是说可能是40t+60t,50t+40t或是40t+80t等.也就是说市面上很多杆身会标榜它是使用60t, 70t或80t的碳布,但实际上并不是100%都是60t,70t,或80t的碳布卷绕而成.充其量只是在前端或后端是使用强度较强的碳布来强化反弹力量与增加强度作用.主要的碳布级数大多都是40t或30t的水平.所以关键点在于不是100%整支80t,或60t的碳布所制成.所以有点在玩文字游戏的作法.

2. 特定层布建法 – 这个做法与上面一样,可以说是混搭,但做法上有点不同.因为杆身是由一层层的碳布所卷绕而成,所以一些杆身厂的做法是在中间的几层当中是使用比较高档与吨数较高的50t, 60t, 70t, 80t材质.其他大部份的碳布还是使用一般或低吨数的碳布为主.而这是一层使用单一碳布材质,不是像上面那种一层当中有不同级数的碳布材质进行混合搭配.但关键还是它不是一整支杆身的所有碳布都是全都使用高吨数级别的材质.只有特定层中会是使用高等级吨数碳布.但这样的作法,厂商还是会说它们是使用了高档的高吨数碳布材质的杆身.但实际上这些比例所占的成分不高.

售价水份过高
上面两种做法都是市面上这几年比较普遍的杆身模式.套句国内的说法,材料水份较高.这样的做法好处是可以将高碳布的使用回馈问题给减轻,让更多的球友与中高龄的人来享受这种材质的好处.我个人也是挺赞同.可是现在问题出现在一个关键上,那就是”价格”!你说你材质的水份这么高,那你就需要反应真实成本在售价上,而不是利用文字游戏与把客人当白痴的耍.明明就不是”100%”的80t, 60t那你为何卖得别的杆身的几倍价?所以我也很不解.为何现在大多的高碳布杆身随便一家阿狗兄的,阿猫弟的产品,就要卖上日币5万起跳,80t的要卖你8万到10万日币的水平.

现在的关键与乱象就是出在这种谁卖都一样,只要是高碳布的产品就是要这个价.这还没说到产品本身的性能,操作与效果是否能与它所诉求的一样.日本人以往做事的特性是有多少做多少,不太会是美式的做法,过度的营销,夸大的宣传.而近几年来日本杆身产品的售价极度与产品本质产生相当大程度落差.是我觉得相当差劲的一点.让我个人对日本工艺与质量产生严重的质疑!只有少数几家的厂商还是比较正派的经营,会说它们是40t+50t的组合材质.而价格上也不会太可怕.

“日本制”的招牌已经不牢了
当然了,一些高档8万或10万日币的顶级产品都有它们的独特技术与使用材质.就我个人使用的经验来说,在某些方面上它的特性确实发挥的比其他对手产品要好得多,但是否值它的售价?这就是见人见智了.这我就不去评论了.只是对于现今高碳布的产品上,太多这些不实在与片面的说明.让消费者当冤大头.因为大家说穿了不就是要买”日本制”的高质量与高水平的产品吗?但这个金字招牌对我来说已经没有以前那样的无懈可击.反而一些华而不实的产品越来越多充斥在市面上.

本文未完,下集请奌下方.

專題:高噸位碳布桿身的”亂象”!下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zhuantigaodunweitanbuganshende%E2%80%9Dl...

請中國高爾夫網站,尊重本站內容智慧財產權.勿未經洋梨高爾夫與高球庫同意下進行非法轉載文章!如想進行文章轉載需求,請與下面電郵聯系!

chien, 洋梨高爾夫 & 高球庫

本文在高球庫的聯結!
http://golf-garage.net/2011/dblog/blog.asp?qbid=1328

本站新設新浪微博网?版:http://weibo.com/peargolf

手机版:http://weibo.cn/peargolf

qq帳號 : 2319995799

大家可加入我的粉絲團,我會不定時將新的信息與活動發怖在微博與Google+內.

Google+ 社群可加入[email protected] (與我聯系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