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新手須知

而我要說的第一步就是吧你的球桿給簡化。球桿對多數球友來說根本不需要帶超過10支,我打球根本沒有帶過超過10隻球桿。不是一路活蹦亂跳、射鳥、抓鷹、boggie的樂趣無窮。球桿數減少和簡化才是你能充分發揮這些球桿的關鍵。每一支球桿可以有更多機會去使用和發揮變化,這是最好玩的地方。

還有一個我個人對Qi 10覺得不舒服,就是它這次的桿面的弧形近乎是直線。在桿頭的設計上,桿面需要設計一個弧線,桿面中間部位是弧線的突出點,因為這樣可以炸裂出最好的桿面彈性。但相對如果你不是打在中間位置,打在根部或趾部就會產生比較多的側旋。可能是為了讓非桿面熱區的擊球可以把方向偏差率壓到最低。

簡單說,這次的Qi 10是最跳痛/tone。Ai Smoke其實和前幾年的Mavrik 扁的差不多,所以Ai Somke這次的型,我是不會嚇到。這次去試Qi 10和Ai Smoke最大感覺就是Qi 10的原廠規格長度真的很長。46”真的耍大刀,球一直會帶點右旋,都可以接受。看來MOI 1萬是“右”加持了,因為如果這樣長度,可能都會偏個20~30碼,現在差不多在10~15碼,縮一號了!

高容錯這個招牌可以這樣響亮,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碳纖維桿身的材質強度提升。以前碳纖維桿身比較著重在桿身彈性、回饋、輕量化和手感上,但在高噸位碳布的問世後,碳纖維的強度就開掛了。可以看到木桿類已經是碳纖維的天下,鐵桿也是時間問題了。在材質提升後,可以讓桿身對擊球倒旋、和側旋的壓制力、大力提升。

我很早前在我的文章就有說到,現在的球桿就走一個簽王特色:易打/高容錯!而容錯在現在每年新球桿裡就是固定先發。距離雖然也是DNA,但始終焦點還是高容錯上。高容錯的另一個面向就是易打,因為球桿如果做得太難使用,會讓球友或新兵卡關,不玩了。如果你有15年前以上的球桿,你打看看,就可以知道那些桿子說白了,就是自虐工具。

對於球齡不長的人來說是比較容易會產生運動傷害。但舖墊子的練習場也不是沒有好處。它的好處就是在室內,你不會被風吹雨淋,冬天可以有暖氣、夏天可以有噴水降溫。當然也有椅子可以坐,打累了就稍微喝水喘息一下。另外我個人覺得最好的一點是桿頭比較不會受傷。因為有墊子的保護,你吃球,尤其在桿面和杆底就不容易產生大的摩擦或損傷。

大家要記得一個核心觀念,碳纖維就是利用它的手感、桿身密度/厚度和掌握性。當然就是它的重量。雖然目前的品牌桿身的產品都設計桿身重量在100g以上,所以我很早就不用市面碳纖維推桿桿身,因為我的推法對於超過100g的重量都會過重。我都會用碳纖維鐵桿桿身的規格來用在我的推桿上。但會有一個重量範圍和碳纖維桿身密度要求。

一般桿身都是以重量和硬度來進行選擇,對我來說,重量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如果重量不對,你用起來肯定無法得心應手,更甚者,會影響和改變你的動作。推桿是非常個人化的桿子,多數球友都不覺得這桿子非常需要去客制或選用適合自己的推法、握法和身材的規格。這是嚴重錯誤的觀念。因為這個桿子比較短,所以你更可以去調整自己動作來配合球桿。這是我觀察多數球友的狀況。

其實有一些球友會私下問我哪個產品、師傅、教練比較好?我說實在的,除非我自己用過的東西或認識的人,我可以提供自己的經驗和大家分享,其他的我也不會亂說。都是要自己去嘗試和累積經驗值來。這也是我寫自己的東西放在網路上的原因。當然我時間有限,有一些產品我也沒有時間去寫出來,或是也不想去寫太多差的東西,以免擋人財路。

一般來說,我會把下場的表現分成2部分去看和分析;一個是工具,另一個是自己身體和動作表現。首先是工具,這包含會需要用到的東西,比如,球桿、球、手套、衣物、鞋子等。只要會影響我打球表現的工具都是我會去觀察和分析。球桿一定是觀察重點,因為人的身體都會因為時間和動作表現而改變,你對目前球桿的使用就必須去瞭解分析,才能避免問題和達成你設定的目標。

別小看這個問題,因為不是說你的球桿的重量太重,而是你的球桿長度過長和重量比例不對,導致的在上下桿過程中,你的手臂需要去承受很多球桿的重量,進而去控制球桿。 這也是我自己使用的球桿很少會以市售的球桿規格去設定。選手和我們有很大不同是,他們先天身體優勢,再加上後天不斷的練習、提升身體強度,他們可以用市售的規格,

就如同我們打一拳一樣,你的拳頭手臂沒有完全的伸直下,力量都是在進行灌注,而你的手臂快到釋放打直時,就是你的力量最大化。一樣的道理在揮桿力量的擊球時間點和最好的擊球位置上,就在你的手臂快要打直進行最大化的時間點上。如果你的擊球點不在這樣的身體部位上,那你的力量就不是最大化。就算你的下桿速度很快,一樣不會產生最好的球速和smash factor/擊球效果。

現在球桿何時要換,不是建立在桿子損毀或使用時間過長上。如果你在意高爾夫,那就要去觀察球桿的性能表現。如何去瞭解手上的桿子的性能表現狀況?你只要有擊球模擬器或一些球具店/工坊有擊球模擬器,去測試你的桿子和新球桿的數據。一比較就見分曉!而且我也都建議我的朋友們,新球桿後最好要先把模擬器上的數據紀錄下來,然後每半年去比較,就知道你的桿子的狀況和性能損耗?

不需要糾結在什麼品牌、什麼技術、什麼材質,只要問你自己,這個產品會不會讓你有激動想買來擁有?至少我已經過了這個喜歡、那個也愛的時間了。我擁有太多球桿和東西了,每次新的球桿打出來的結果都是可以預期,就算差,也是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因為我設定的規格可以讓我自己使用得到最佳化。

簡單說,你用金屬桿頭需要實力和速度。但如果你是走技巧和擊球穩定性風格,碳纖維桿頭會是讓你1+1大於2的產品。 當然球桿規格和桿身配置也很重要,但這上面的因素都是改不了的事實。就算利用球桿個人化的訂製,也最多把上面問題的影響程度改善。所以我現在都是用碳纖維桿頭,不會考慮金屬桿頭。

就我的使用經驗,以前複合式桿頭的性能是明顯無法和金屬桿頭相比。但近10年來的產品,已經給彎道超車了。現在複合式的桿頭桿面,可以有效把擊球的倒旋壓下來。球速上也更噴!這些原本是金屬桿頭的招牌,現在都被別人給超車。而且碳纖維桿頭有一個優勢,就是對於揮桿速度和節奏不快的球友來說,簡直就是救命藥丸!

首先來討論有哪些品牌在各自的陣營?基本上複合式桿頭大多都是大品牌,因為複合式的材質需要比較多的工序和成本。對於一些小品牌或日系品牌來說,都很難加入。而金屬桿頭就就是以Ping和Titleist為主。當然後面還有一堆的日系品牌支持。以量來說,金屬桿頭還是是市場的大宗。但球桿市場不是產品多就贏,主要還是要有效和吸睛力。

結果才是我們論英雄的證據!而這個結果就等同你的實力和賭球的本錢。我會這樣說,一來是這20多年下來,我自己也不斷去提升自己動作和身體實力。另外在球桿上的專研與投入都是無盡,而我現在下場打球就比較輕鬆、容易。如果沒有桿頭的提升,我想會讓我在擊球上提升不少難度。這也是大家可以享受科技和材料發展的果實。

而且越來越多的鐵桿桿身可以配置優質的日系碳纖維桿身。這點確實可以拉高性能和失擊的影響。我個人使用中空桿頭和日系碳纖維鐵桿桿身已經快10年了,對於這樣的組合效果,已經回不去打鍛造和鋼管桿身的組合了。尤其在年紀不斷的增加,體力也會減少下,對於球桿的性能和容錯只會一起越高。因為打球要容易,這些特性就要到位。不然早就不打了。

今年都在紐約周邊的球場打,雖然球場的長度沒有德州的長,但北邊的球場,對於你的準度是有很高的要求。同時球場的視覺壓力是比其他地方要高很多。基本上你在比賽裡看到的高大樹林,在這裡都是標配。球道也比較窄,果嶺也相對小。對於揮桿動作沒有一定的火候,會打到吐血和折球桿。簡單說,這裡的球場很像新竹的新豐球場風格。

我是從頭做到腳(地板運動)的動作練下來,所以從身體平衡、肌肉鍛鍊、和拉筋等都做到。而且當我把不好做的動作練到習慣後,就會增加難度,把動作從靜態變成動態的連續動作。要瞭解靜態動作相對容易和簡單,當你的身體肌肉到一個程度後,把動作變成動態時,身體對動作的負荷就增加,同時也提升肌肉群的強度更高。

我必須說,以前我沒有健身,不時打球就這邊不舒服或背常拉到。家裡都會有肌肉鬆弛和消炎藥。這些都是我自己的經驗和感受。做了健身/拉伸後,完全不會有肌肉拉傷或疼痛問題。把身體以前的問題都解決。這也是我要讓大家知道,除了提升你的身體強度和打球穩定性,你的身體也比較強壯,不容易因為一些姿勢不對而產生傷害。

我很不喜歡去回答朋友問的哪個產品比較好?或要我推薦適合的桿子/桿身?我通常會簡單回答一款我覺得不錯的產品,但如果朋友持續問細節,比如哪個品牌、角度、硬度、長度等,我就會直接說;這要花時間去瞭解你目前身體和動作狀況,同時目前球桿的問題,才能給明確資料。而這就需要投入時間來進行訂製諮詢。

日系產品的一些配件比如球袋、鞋子、桿套和小物件就非常的有吸引力。設計感十足,它們的銷售數量本來就不多,也不會說是限量而去漲價。反而會和一些品牌聯名來推出特殊款,這樣反而有它的收藏價值。這也是日系小東西迷人之處,價格貴但卻讓人想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