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新手須知

我自己有做過實驗,就是用不同球桿,但握短1.5寸,對於距離影響是一點都沒有。不過我個人認為,鐵桿或挖起桿握短來打,對於亞洲球友來說,反而可以提升你觸球的紮實度。因為多數的鐵桿桿頭的仰角/Lie angle都設計比較陡峭,對於亞洲人的身高/手長來說,會容易讓桿頭平置在平地,桿趾比較陡峭。

因為桿面是直接和球接觸的物體,也是產生倒旋和側旋的直接因素,就算從桿身和桿子規格去調整,也是有限。問題無法得到根治。倒旋多,直接讓飛行距離減短,滾動更不用說了,整體下來,就是短。這也是我對Stealth的看法。也是我無法燃燒出興趣來的原因。但TM的產品話題性是沒話說,也是球友們需要去思考的問題,你是否需要更多的倒旋?

因為韌性是碳纖維材質的特性,而反應在效能上,倒旋和側旋問題就是對性能的軟肋!如果你的揮桿速度快,擊球撞擊就更容易產生更多的倒旋量。這是比較不妙的地方。當然倒旋和側旋和桿身本身也有直接關係,但我認為,以目前stealth木桿來說,這個問題似乎是很難短期可以改善。我認為還有一定空間可以改善。

要把思考和身體連結起來是第二個步驟。而這說起來很簡單,但執行卻要建立在身體肌肉強度和動作的熟練度。缺一不可!就我自己的經驗,身體的鍛鍊可以分成2部分,一個是肌肉強度的建立。這個大家都瞭解,也不難。另一個是身體韌性的提升。一般人對於身體鍛鍊都在於肌肉的強化,但對於身體的韌性就比較缺乏。

當我打壞或沒有發揮擊球的效果,我會去思考,球桿對我使用是否造成問題和負擔?而後就會進行調整和改變。我最常調整的就是桿頭重量。換不同的配重螺絲,讓身體去感受和發揮動作為目的。再來就是對長度進行調整改變,同時握把也是我會考慮調整的零件之一。最近我就覺得我用油背脊線的握把,會更容易控制球桿,但之前就比較偏好圓形無背脊線握把。所以人是一直在改變的物體。

對我來說,經驗是一個總體結果,體驗是著重在身體感官上的刺激。所以高爾夫的體驗值是非常重要。我喜歡腦子空空,沒有預先設想的去體驗,因為這樣往往可以收獲更多,而且刺激更多身體的本能。比如當你到一個從沒有打過的球場,你看到球道的設計、變化、和天氣等外在條件時,你的腦子就會不斷去思考、運算和找相關方法去進攻。

體驗說穿了就是花錢學經驗。一旦經驗多了,擺在眼前眼花撩亂的產品,都逃不了你的照妖鏡。因為你知道什麼技術、材料和組合可以有什麼可能的結果。或是,以前被騙多了,自然也知道什麼是真是假。就拿桿身來說,日系一些小品牌,產品比大桿身品牌要貴上不少,但真有其效果?體驗多了,就知道真假了。

球具、配件等產品在2022年來說都會是多災多難的一年。因為目前的球桿、握把、球、桿身都已經是缺貨狀態。要想順利配置希望的零件或規格都會很困難。打球影響不大,但市場的突起又被進階病毒給壓回去。只能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找沒有缺貨的產品來配置是目前唯一方法。

有時候我在組裝球桿時,更會去依據嗅覺來瞭解零件的特性和質量。這都是有相關。好的材質和質量高的產品它們的聲音和產生出來的味道是有共同性。同樣的零件或耗材,不同品牌或生產商就是會有不同的味道和聲音出來。所以很多日本職人對產品的評判依據也是會依據觸覺、味覺、聲音等。視覺對產品本身已經有一些免疫或共同性,如果要去選擇產品的特性,是否適合或找質量比較高,必須要利用其他方式來評估。

聲音是你可以從另一個面向去瞭解物體本身的狀態和一面。球桿也是一樣。這是我不曾對別人說的部分,因為靠聲音來分析或決定產品或物體本身的質量、狀態是非主流。但卻是我會去觀察的重要依據。桿頭、桿身、握把這些零件都是組成一支球桿的基礎。而每一個零件的狀態和質量都會需要和你身體有契合,所以我藉由物體所產生的聲音,來評斷這些零件是否能合我的身體八字?

經過鍛鍊的身體也更容易去產生爆發力。也就是力量的產生可以更有效。可以在更小面積或特定部位的力量去產生。這也是我認為控制身體。可以控制身體更細節的部位,比如手指的握桿,腳趾的抓地力和肩膀的轉動等。 以前做不到的控制身體特定部位的事,現在都可以做到力。節奏也可以放慢下來。

人的身體就是智慧,拿起球桿就會不自覺的去用自己習慣的節奏和打法去做。想去控制身體節奏可以慢一點,這樣一點小事,身體就是做不到。就像你習慣走路走快的人,意識要身體放慢走,但身體還是會不自覺會慢慢加快。這就是人的個性一樣,叫一個急性子的人,要慢工出細活是非常困難。

另外我併組的經驗沒有遇過打球很龜的人。大家打球的節奏都很順暢。打壞就再補或再打。不會東看看,西瞧瞧,或幹醮ooxx。有一次和一個人打,他一直打不好就會大聲地跟自己說,Bryan,你是怎麼搞的,今天怎麼沒有一球打好過...我在旁邊聽了都快笑噴了。自己在訓自己,算給自己精神喊話。但後面還是沒有起色,最後2洞才比較正常一點。

簡單說就是,併組打球不是要比誰的score多好?也不是要炫耀你的技術多屌。想和別人拉賽,就和別人話家常。高爾夫的東西多到聊不完。還有併組的球友要我小心“蛇”。就是因為不熟,所以才能扯開來聊。有些球精或有面拔的球友,一肚子的話匣子,停不下來。真不知道他是來打球,還是來球場找人泡茶聊天。

這幾個品牌的產品價格都差不多。加了稅,多半在200美元。有如此多的產品去選擇,還真不知道如何下手。而且就算是手感來說,每一家的產品都不一樣,但打起來就是舒服。所以我才覺得這些品牌產品的差異真的不大。唯有去設定為你的貼身規格和桿身,才能凸顯產品的特性。比如,穩定性,失擊傷害、距離提升、和易打等。

鐵桿的設計也是走傳統八股的刀背、凹背、和鍛造。但有新增的中空主體的產品線。似乎是各大品牌所看好的未來性。每一家都會有中空桿頭的產品。當然我也用刀背,凹背和鍛造這些產品,不過下場就主要用中空的桿頭設計,對於已經用了超過8年時間,還是愛不釋手。效果比較好,而且倒旋量也比較低。距離自然可以飛的遠一點。因為中空桿頭是和木桿類一樣的設計模式,對於效能、外觀和回饋都是滿格。

原因在於,別人的動作在他的身體下是可以發揮出好的效果。但如果你去學他的動作,你的身體沒有辦法支持你去揮出那樣的效果和動作來,那最後會整組壞了了。為什麼?因為動作需要身體去支持和運作,如果你的身體做不出一些難度高,或特殊個人風格的動作,就算你練出招式來,也沒有應該有的威力。

說完線下的好康,再說說線上的竅門。現在很多銷售網站都會有自己的APP,所以要下載它們的APP是有折扣的入場卷。就我個人的經驗,它們已經利用App來提升現有顧客忠誠度和銷售。怎麼說?這些App都會把你購買的紀錄變成點數或積分。當你累積到一定的點數,就可以有折抵。或享受免運,有些App還會有提供給App用戶的折扣日和折扣碼。

不管是高爾夫產品也好,還是其他日常用品、3C家電等,網路的價格不見得在美國才是王道。因為多數的大型店或品牌商都有網路直營銷售通路。而他們也多數會堅守價格策略,不會隨便調低價格來衝業績。在一些大節日下手才是巷子內的人,折扣都可以在6~5折左右,外加含免運。有些折扣區再有打折,等於打折平方。所以物廉價美,買到合不攏嘴。

因為距離不到50碼。以高爾夫來說,桿子越短距離越好控制。所以這就是距離遠的優勢。而再分析到DeChambeau的開球,他的tee算架得高。和一般球友們開球架的高度差不多。而這是他刻意要去打高彈道,因為他有速度力量,必須要把球給送到一個高度,這樣得到的距離效果會更好。

其實彈道這個東西需要看你打的球場來決定。台灣很多球場都是狗腿洞設計,或上坡,所以如果你的開球彈道是比較低平,比較容易會衝出球道或滾不遠。除非你會打一些技術球路來讓球可以轉個彎。那再說一個狀況,如果開球到球道有障礙物呢?比如沙坑或水池,這樣如果你的球無法飛過這些障礙物的話,那就是bye、bye了。

以前快節奏的打法只在乎擊球瞬間和力量爆發,對於收桿就沒有做好,導致球都會有過多側旋,飛到後面都會帶一點右邊。要解決就是把觸球後的釋放和收桿做更到位。以前節奏快對於釋放就不容易做好,因為身體重心不容易控制,多半草草了事。所以球的尾巴就看出問題。

最近打球也調整自己的動作節奏,把上桿的節奏放慢,讓下桿可以更加穩定,維持揮桿平面。對於擊球精準度來說,反而提升了。以前的動作上下桿的節奏都會比較快。主要原因在於想打遠,要有力量才能更容易去控制球桿。另一個好處就是當揮桿節奏快時,身體和手臂對於球桿的承載力就比較小。但節奏速度快,身體就比較需要力量去控制,肌肉也相對僵硬。

一個揮桿動作可以分為上、下、收桿等步驟,而這些步驟要在不到一秒時間裡完成,而身體所受的負擔和運行複雜度是極高。而你的動作要做好,就是要讓身體知道在對的時間點,去做對的動作和產生爆發力來。你需要去切割或瞭解你的動作的陰揚頓挫所在。因為這些點都是身體各部位做轉換的地方。讓它們可以在對的點,做對的事!這也是試揮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