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所有

這種類似汽車的懸吊系統,把過多的硬回饋給吃掉,到了腳底就是軟軟舒服的感覺。所以這款鞋讓我印象深刻就在這裡。其他不同品牌的鞋就沒有嗎?其實每一個品牌的鞋款都有其特色,但對於回饋舒服這塊,是各有千秋和不同特色。但對於這款Adipower鞋子,最大的亮點就是像“麻糬”般的鞋底吸震回饋!真的愛死了。

這次的Adipower 4orged spikeless是在2020年的年底購物季買的,冬天在紐約太冷沒辦法穿,所以等到2021年的春天就開始用。而這款鞋的基本功能,基本該有的都有。比如防水、吸震、抓地力強等。這都是高爾夫鞋的標配。當然它還有透氣和友善價格。因為購物季買的,價格根本不需要考慮就買下了。

袖套也是採購的重點,選擇也是挺多。我喜歡在運動用品店買,因為選擇比較多,價格就看有沒有折扣再下手。美利堅三天兩頭就有什麼節的折扣,不需要一次給它買足。所以不時就去實體店去轉轉,就會有好貨或折扣現身。再來就是帽子,夏天我習慣帶漁夫帽。這樣可以遮陽比較大面積,保護性也比較好。而材質也比較薄、輕和俱有抗UV的表面處理,對夏天來說,效果要比棒球帽好多了。

在德州就是一整個區塊讓你好好看,好好選。德州的UA專賣店或factory store基本就是店的一半是Golf的產品。看得樂不思蜀而且買一送一,5折價。不只這些運動品牌專賣店是這樣,像Dick‘s sporting goods這類的運動用品專門店也是golf一大塊,球桿、服飾、配件和耗材,讓你慢慢挑,買到爽。

記得那次的狀況是和朋友去海南打球。先在三亞,再去其他球場,開車去打球。三亞的球場還好,因為第一場球的彈藥充足,後面開始到海南山裡的渡假村附近的球場打,就開始發現來不及補充。雖然在進山的路上,路邊有賣滷蛋球,覺得應該還夠用,技術還可以維持,就沒有買。人算不如天算,就是打光了。

大家也別認為美國訂製師就比較優。這個領域是看技師本身的能力、經驗和知識的總和。不是完全靠電腦系統或擊球模擬器來決定你的桿子組合和規格。很多的訂製球桿連鎖店都不是自己組裝,這樣很難知道一些細節。因為桿子要做到好,需要在細節的組裝做到位,才能有效,比如spine、配重、角度和握把厚度等。他們多數以銷售為主,不是讓你得到你要的期待結果。

而在產品的選擇上也比較有限。基本沒有像在日本或台灣的工坊裡那麼多的產品選擇。也是美系產品為主。當然日系的幾個主流品牌桿身是基本標配,但產品的選擇不多,同時也是以美國市場的產品為主。一些日系日規產品就沒有或少見。但目前的訂製交貨時間都在1個月以上,一些產品要等2個月是正常。

只是以前習慣買套桿的人,逐漸投入到球具訂製的市場來購買球桿。一來嚐鮮,也因為有功效和得到更好的產品,才會越來越多的美國球友投入到球具訂製市場來。這也是為什麼,會有很多的球具訂製連鎖店出來。而現在就我和一些在運動連鎖店的朋友聊天也得知他們也開始投入這部分的市場。

另一個問題就是很多的2手物件或重整產品,都不會把過去使用的狀況清楚的說明。所以你無從判斷這個產品的實際使用壽命是多少?沒有這個條件就不法評估產品目前的價值。多數2手物件只能給你一個大概的使用時間。買了就是賭博。比如,一支球桿最佳的使用是在500下,過了500下,桿身和桿頭的彈性能力和耗損就變大。這會導致你的結果變差也不穩定。如果你買到的二手桿子是過了500下,那你就無法享受桿子最好的表現和結果。那對於手感呢?當然也有差了。桿子的韌性就會變差和不穩定。

我們肉眼是看不出產品內部的狀況和耗損程度,所以你不能光看外觀狀況來決定,是否要購買重整產品或二手物件?除非你有特殊機器去測試或掃描產品內部的狀態,才能知道產品實際的一個狀態。還有一個方法可以瞭解產品的狀態,就是實際使用。但這需要個人對一些性能表現比較敏感和有相關經驗,才能感受出來差別。以高爾夫球桿來說,如果你有新舊球桿可以比較,就會比較清楚產品的差別。而這也是你可以知道一些二手或重整球桿的實際性能。

其實在美國買東西,連鎖店的價格都一樣,就看你喜歡哪一家的服務或哪一家離你住的地方比較近,來決定。要不然其實現在網路訂購非常發達,都是網路買,然後直接寄到家。要不就是網路下單,直接到附近的店來取貨。但逛店還是有一定的樂趣。當然還有折扣區,這是在網路看不到,只能到實體店區挖寶。

另外對於這桿子的側旋壓制力,它真的很棒!最多在10~15碼範圍,所以我用這桿子下場不會出界,就算動作有點造精,桿子還是可以控制在長草區。非常穩的一支桿子。穩定一直是LAGP/Matrix的招牌。就算新的桿身設計總監也沒有讓這塊打折。而桿頭的非甜蜜點的距離也差在15碼左右。以前可能會有20~30碼左右。

只能說這類桿頭本來就是很低倒旋,配上中低的倒旋桿身,打起來卻可以像子彈一樣的暴衝速度。確實讓我驚訝。更重要,我用這隻打的精準度超高,中桿面甜蜜點超過7成,是這三隻Callaway木桿裡最高。應該說這桿子的感覺、重量感更適合我的動作打法。所以用起來真的完全可以照我的動作去發揮。桿身的重量分佈讓我的身體可以輕鬆去承受,並發揮力量。讚!

而桿身的彈道和倒旋都是低中的設計。trono是低,而這款會是中,而高就是我這次訂的紅管。高不是高倒旋,這年頭沒有高倒旋的桿身,因為材質提升和技術都拉高不少,桿身可以做的更猛,卻有中或低倒旋的效能。紅管是高彈道設計。這也是我訂這三隻不同桿身來用的原因。當然配置不同桿頭特性來比較和瞭解。

當然每一支桿身特性都不同,所以打出來的結果也會有不同。因為桿頭也不同。而Olyss也是高噸位碳布材質為主,所以桿身強度也不在話下,但配置Zylon材質可以讓使用操作更好。讓揮桿速度不快的球友一樣可以打的爽歪歪。而且一開始出來也是有55 R硬度,就是針對速度力量不大的人設計。看得出來LAGP對產品有針對不同使用族群來設計。

這裡的練習球是Pinnacle,打起來算不錯,相對Callaway要舒服多了。擊球距離上有比較短。這是和球心硬度有關。但練下來對球和身體都算好。只是下次不要在週末來打,可以好好享受自己的高爾夫日。不過有個問題,它的打位空間比較小。比起Twin Creek和The ranch driving range的打位空間,它偏小。有點壓迫感。

另外也有小9洞設計,6個par 3 和3個par 4。這種設計也是帶2~3支鐵桿就可以打完。讓球友可以解手癢。當然還有一般的18洞設計。下次來挑戰他們18洞。好像風景很好,也有點挑戰的設計。這個球場也有18洞,不少大人帶孩子來打,很多東方臉孔。是目前為止我看到最多亞洲人來打的球場。

握桿是一門學問。練到後面都會區調整自己的握把方式。因為握桿雖然不起眼但卻極度重要。而你的握桿方式就決定你的站姿、桿子選擇、揮桿動作、施力方式和收桿。簡單說,你的握桿好壞和你的身體質量和動作有直接關係。不是間接關係!一般來說,如果你的身體肌肉強度夠,你的握把會比較有效。你不需要大面積的區接觸你的球桿,就可以把桿子握好,握牢。像用手指去扣球桿,就是屬於你的手和球桿的接觸面積相對少。所以你的握力和身體肌肉強度就需要比較好。

整個球袋區都是伸手就可以摸到,背看看。種類之多讓我看到爽。在亞洲因為店的面積有限,球袋這種佔空間的產品,通常擺的不多,所以很多東西都是要自己訂,摸不到,也看不到實體。但這邊基本各大品牌的球袋都有,還有各種顏色給你選,找不到理由不買。這是我每次必逛區.

別認為用知名品牌的球就比較好。它只是logo看起來比較好看,但球心,球皮和硬度都很差。也可能不是美國製。沒有打到甜蜜點的回饋真的很差。這樣比較後,反而上次的Twin Creeks的Wilson練習球還比較好。手感會比較軟一些,但也是偏硬。可能美國人的揮速快,覺得OK。但這種品牌的球還有很大空間區提升。開始想念台灣的單層練習球了。雖然不遠但卻耐打和不傷桿面。

就是因為你下場有需求才會從球桿去下手改善。而從球桿的升級,你可以達到你要的擊球距離和擊球策略。但這也是比較表面。在細節裡,你開始會對球場的地形、設計和風向等因素在意。所以你在選擇你的球桿會比別人更在意分析細節。而且你會為特定球場,帶特定的桿子去執行你的策略。不是依靠球僮說幾碼就幾碼去打。

所以高爾夫是一個有外到內,由大到小的進化過程。這也是這個運動有趣和持續提供你不斷挑戰的地方。先說球桿吧。當你對球桿有需求,通常都只在意表面或品牌等因素。但當你有一些購買經驗和對不同球桿有實際使用時,就會開始對桿子的一些規格產生興趣或要求。這都是正確。因為人就是從經驗去學習。

高爾夫的裝備一直以來都很多也有規定。想穿輕鬆或隨便一點也不可以。但現在美巡賽開始讓穿著可以更多元和多樣了。最近在開打的RBC Heritage比賽,日裔美籍的Collin Moriyama/森山就穿著連帽的上衣參加比賽,這就讓我驚艷。看來以後在球場也可以這樣穿了,讚啦!

對我來說,我不想短。因為短就是沒有上果嶺。打滿或過旗桿但落在果嶺都是好的結果。這對於你的能力和成績是有很大差異。這是看你的上果嶺能力。你如何判別和利用你的桿子來打上果嶺?這是非常重要的個人能力。人的心裡多數是比較保守,所以計算距離比較不會抓大太多。而在很多外在因素影響就容易讓結果變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