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球桿的組成要件說明- 桿身部份 (中集)

 

今天本文是延續前文球桿的組成要件說明- 桿身部份(上集).首先我開始說到桿身的另一個重要規格就是桿身重量.

 

3. 桿身重量 – 桿身重量就是一支桿身本身所設計與製造的重量.而桿身重量與桿身硬度兩個規格都是對於整體球桿來說有著無比重要的關鍵因素. 而桿身重量基本上可以分為下面幾個不同級別.

 

a.  重量級桿身 – 這個級別的桿身重量是最重的等級,桿身的重量在整支未裁減下狀況測量超過110g以上不管它是什麼材質如不鏽鋼或碳纖維等就是重量級桿身. 如果使用超過110g的桿身在木桿來說它的總重就很容易超過359g(12.75oz.),同時裝在5鐵的總重也很容易超過414g(14.7oz.).這個條件是以裝一個標準握把重量在50g~52g這個範圍. 如此就可以了解桿身的重量對於總重來說是一個致命的因素. 而以木桿來說很少會有總重超過350g的設定.因為這樣的總重對於使用者有一定程度要求另外也會有使用上的負荷. 以鐵桿的角度來說,這個重量通常也是職業選手所會使用的重量範圍,同時一些年輕族群球友也是將桿身重量設定超過110g當為他們鐵桿的重量選擇.

 

b.  中量級桿身 – 如同上面的定義,桿身在未裁狀況所測得的重量在96g~109g (3.4oz.~3.9oz.)的範圍就是中量級重量桿身. 而它裝在木桿的總重範圍在344g~359g(12.2oz.~12.75oz.)之間,另外5鐵的總重會落在400g~414g (14.2oz.~14.7oz.)之間.這是以一個中量級的桿身來說.以木桿來說還是很少人會選擇這樣重量進行安裝與使用,這對於身體的負擔太大同時也很容易產生使用受傷問題,不過在鐵桿來說就比較是一般人所會考慮的桿身重量選擇. 因為這個重量剛好在100g上下附近對於速度不快或是體力已經在下降的中年球友來說都是選擇的範圍. 而小弟我也開始配製自己新的鐵桿,在桿身這塊我也選用重量在93g~100g這個範圍中的碳纖維桿身了. 雖然說目前還是使用115g的不鏽鋼桿身的鐵桿但隨著年齡慢慢大了就要考慮使用的負擔這個問題. 所以說球具客製是一直不斷跟你的狀況而調整沒有一個標準可循,因為你是獨一無二同時也是不斷在變化的個體.這也是球具客製的精髓所在,要不斷依據你現有條件提供合適你使用的球具,進而協助解決你擊球問題與提升效能.

 

c.  輕量級桿身-如同上面的定義,桿身在未裁狀況所測得的重量在81g~95g (2.85oz.~3.39oz.)的範圍就是輕量級重量桿身. 而它裝在木桿的總重範圍在329g~343g(11.7oz. ~12.2oz.)之間,另外5鐵的總重會落在386g~399g (13.7oz.~14.2oz.)之間. 這個重量在木桿上使用還是比較少, 但在三木上對於一些選手或肌肉發達型的球友來說這普遍是裝在三號木桿上會比較多. 對於鐵桿來說這個重量就是算輕了.通常使用的族群偏向年齡在45歲以上同時揮桿速度不快的球友.

 

d. 羽量級桿身-如同上面的定義,桿身在未裁狀況所測得的重量在66g~80g (2.3oz.~2.84oz.)的範圍就是羽量級重量桿身. 而它裝在木桿的總重範圍在315g~328g(11.2oz. ~11.7oz.)之間,另外5鐵的總重會落在372g~385g (13.2oz.~13.7oz.)之間. 這個重量範圍在木桿來說就比較普遍了, 因為一般人大多可以使用65g以上到80g以內的木桿桿身. 這樣的桿身重量以現在碳纖維技術來說是最棒的一個重量範圍,主要原因是碳纖維的組成是一層一層的碳布結構,如果碳纖維桿身重量太輕它的桿身的桿壁厚度就不會太厚,這樣對於它本身的強度會有一定程度影響,這也是它最大的問題所在. 而在亞洲來說,或是台灣很多的球友都傾向使用比這個重量級別再輕一級的極輕桿身,雖然說使用的難度降低不少但需要考量對於球桿的穩定性是一個很大的副作用. 這是選用桿身的一個大盲點,而很多的技師或是廠商都以很輕的總重來創造出易打性與加長的球桿長度達到更遠距離目標.因為要最易打且遠的球桿就需要極輕的桿身配合才做的到. 但對於速度不慢或不是慢到需要使用這類極輕桿身的球友就要考量到使用的穩定度與操作性等問題. 同時如果速度不慢的人使用這類桿身很容易產生球桿斷裂問題. 因為規格與你本身條件不適合,就容易讓球桿產生損壞.

 

對於鐵桿來說,在這個級數的使用上也都是給一些受過傷或是年齡較大的球友使用,它的重量會讓這類球友使用上沒有太大的負擔同時能協助他們把擊球效果輕易送出來.而要達到這個桿身重量大多的桿身廠都是以碳纖維的材料製造而成. 因為碳纖維能有輕量化的優勢讓桿身能夠有不錯的彈性(創造出彈道與距離的主要功能)進而讓速度不快的球友能得到不錯的擊球效果.

 

e.  極輕級桿身-如同上面的定義,桿身在未裁狀況所測得的重量低於65g (2.3oz.)的範圍就是極輕量級重量桿身. 而它裝在木桿的總重低於314g (11.2oz.)之間,另外5鐵的總重會落在371g (13.2oz.)之間. 在亞洲來說,東方球友最普遍使用的桿身重量都落在50幾克這個範圍中.加上很多日系桿身雖然桿身上是60幾產品重量規格但真正重量都在60g出頭而已.經過桿身裁減裝在木桿上都是低於60g這個重量值. 我個人的角度認為除非你本身是受過傷,年齡超過60歲的男子,使用重量50幾克對於桿身性能,擊球穩定度, 球桿操作性來說都不會因為重量上的減輕讓你在這幾個關鍵使用性能會比60幾克重量桿身要來得好. 加上使用極輕級桿身如果你的揮桿速度不慢會讓桿身的承受負荷增加,導致桿身比平常較重的桿身更不耐用與更容易損壞等隱憂. 還有一個副作用就是因為你本身的揮桿速度與節奏都需要使用更重的桿身但你選擇了極輕級桿身,這會讓桿身的性能消耗加快,彈性的疲乏速度比一般60g以上桿身要快得多. 這就如同橡皮筋拉久了就沒彈性一樣.因為你給它的力量負荷都是一個超載狀況,雖然說一開始使用上可以感受到桿身的彈性與輕量化但用久了它的效能耗損會比較大. 這個是大家在觀念上要更正的地方.

 

以鐵桿來說,桿身重量低於65g在市面上都比較少,同時做的廠商都是日系桿身廠為主,以美國來說,一般球友都不會使用鐵桿重量低於90g以下. 所以說重量低於65g 的桿身通常是給女性球友或是身體受過傷的球友會比較多. 同時鐵桿身用這樣輕的重量對於擊球穩定性通常不會太好.這樣的產品價格也都不會太便宜.所以說要這類桿身重量通常都要到客製店或工坊才找得到也需要進行客製組裝才會讓使用者得到正確的球具操作.一般市售款球桿是沒有這樣的規格重量可以選擇.

 

以實務的角度看桿身重量,我會分類為1. 木桿用桿身(一號木,球道木3, 5, 7), 2. 鐵桿用桿身(鐵木桿/小雞腿,鐵桿組,挖起桿), 3. 推桿用.這三種球桿所用的桿身重量都會有所不同,而這些不同都在桿身材質上可以看出差異.一般來說不鏽鋼材質桿身(stainless)都會比較重,這種利用在鐵桿會比較多. 而碳纖維桿身大多利用在木桿比較多. 至於推桿來說因為它的長度比較短同時不太需要桿身彎曲擊球特性,所以都是以不鏽鋼的桿身為主. 加上在客製推桿會需要不同推桿桿身重量以達到合適配重需求. 大家都可以以這樣方式去看桿身重量會比較合適現實球具規格.

 

以木桿的桿身重量在美國大多以70g上下為主流,而這也是美系桿身的最佳性能表現,美系桿身在木桿設計重量上通常會以60g~80g為範圍,對於重量低於60g的桿身做的比較少,就算有通常的性能表現也不會比70g上下這個桿身重量要強. 大家要了解一個桿身重量上設計觀念,就是桿身重量對於一家廠的技術,材質與性能都有直接關係. 不是說我用同一款式同一家廠的桿身但重量上不同而性能與輸出表現都會一樣?這在邏輯上是說得通但在實際我測試與使用桿身經驗來說,以美系桿身來說70g~80g的重量規格是表現最穩定,性能打感都會是最棒的重量規格. 當美系或日系桿身他們各有不同的設計特色與技術,就如同汽車一樣,日系車與德系車都會有不同的技術與性能表現,而他們的訴求也會有所不同,雖然目標都是一樣,但做法各家不同.這是大家要注意. 同樣的在桿身重量上也會有這樣的不同. 有時候你會覺得我用輕一點的桿身但都是同一個款式就可以得到廠商所訴求的性能表現,但通常這在亞洲球友上會得到的性能,穩定度與回饋感都比70幾克重量桿身要有至少30% 的不同. 因為就算用同樣的技術,材質,與編織法但在輕的桿身它需要在重量上減少,桿身的厚度,材質使用上都會被減少,這樣的減少會影響到這桿身原本訴求的性能表現與回饋感. 因為美系桿身在木桿上使用主流桿身重量都是70幾克範圍,當它們在研發時都是先以這個重量去開發原型款產品而不是以60幾克或50幾克的桿身重量為開發基礎. 這是以我自己實際使用,測試與一段使用時間的經驗得到結果. 這也是我會建議大家如果對於美系木桿桿身產品最好可以考慮使用60g以上的桿身重量,這個重量以上會比較能體會到美系桿身的性能與回饋. 同時美系桿身使用上需要以力擊球才能感受到桿身給你的爆發力.如果只是用勢擊球或節奏擊球通常很難看到球會噴的很遠.力量是用美系桿身的基本需求.

 

再說到日系木桿桿身重量,它的重量優勢會以50g~65g這個範圍.因為日本不太甩其它國家市場,它們本身市場也夠大市場開發上也是以日本人的角度去發展,而日本人本身的體型與美國人有很大差異,加上在日本打球的成本也比在中國與台灣香港要貴上許多. 所以說打球族群的年齡與使用條件都不如美國人那樣.這就是導致日系桿身大多都以發展輕量化桿身重量為主.它們桿身最棒的重量都是以50g上下這個範圍. 而且是不需要太發力打就可以展現出桿身最佳性能. 它們的做法通常都會在碳纖維的碳布編織法與碳布的噸數下手,將材質提升,開發複雜的碳纖維編織法技術與美系桿身相抗衡. 日系桿身的特性都是以巧擊球,不是以力擊球,所以說使用日系桿身通常不需要太用力打. 通常你太用力打反而讓球會偏掉. 因為輕的桿身重量(60g以下)它的Torque/抗扭力值會比較大,如果速度快與手比較強勢的球友會讓擊球點的桿面無法跟上你的速度與轉動.因為近10年來由於Tiger Woods帶動高爾夫人口年齡年輕化讓更多不到40歲男人加入,所以說在桿身設計上日系桿身有開始對60幾克重量加強.對於使用高磅數的碳布讓這類有速度球友能感受到桿身不再只有輕而已,對於性能,穩定度,與回饋感都會跟著提升.

 

還有另一個因素要在這邊提到,日系桿身的知名度都是全球性,所以說它們會推出日規版與美規版的不同規格款式.但這些桿身也都是在日本製造,只是在於桿身的重量上,硬度結構做了一點調整. 這點上我反而覺得日系桿身在與桿身重量差的使用表現沒有太大差異. 我想大家可以稍為注意一下去分別這當中是否有差異.但這有一個前題是你需要使用桿身廠直接出的桿身產品(After market shafts),不是一般市售的OEM桿身,因為所有OEM桿身不管是那一家品牌都是在中國做的產品,為了要壓低成本會在桿身的材質,技術與規格上都配合桿身廠在自己的生產基地有所不同. 加上這類桿身通常需要遵照球頭廠的要求進行規格與性能的調整,以便配合球頭廠的球桿性能要求. 簡單說就是好的東西不會放在OEM桿身規格上. 一定是要自家廠裡做出來的東西可以有自己的堅持,訴求目標,與技術展現. 這也是大家為何會看到桿身廠出的桿身一支一支的價格都超過200美金的價格,跟自己買一支木桿的價格都要一半了,甚至一些高檔桿身都要比一支木桿貴. 這就是對於產品的定位與品質要求.如果利潤不好這些桿身廠根本不敢這樣賣. 

 

在鐵桿用的桿身上來說, 普遍只有日系廠會做低於60g以下的鐵桿用碳纖維桿身重量.而就算是日系鐵桿用桿身用不鏽鋼材質的重量也普遍落在90g~105g範圍.這與美系鐵桿用桿身都普遍使用110g以上到130g這個範圍的不鏽鋼鐵桿重量.就算是碳纖維的材質都會以110g~120g這個範圍去設定桿身重量.低於100g的鐵桿用碳纖維美系桿身做的都比較少.性能與穩定度普遍沒有120g上下的碳纖維鐵桿用桿身要強. 相對的日系鐵桿用桿身的輕量化就比美系要強且多選擇. 它們的不鏽鋼鐵桿用桿身都可以做到60幾克的重量,碳纖維鐵桿用桿身重量的選擇就更多了. 30幾到40幾克的超輕桿身重量都有. 但以性能來說那就不是一般球友使用的選項.因為重量輕導致在距離,穩定度與操控性上都不會很好.

 

而桿身重量對於一支球桿的整體重量有很大關係. 球桿的整體重量與使用操作性,擊球距離,擊球回饋有密切相關. 對於要提升擊球距離可以從減低桿身重量著手可以得到比較立即的效果.同時如果覺得球桿太輕無法穩定操控就可以從桿身重量下手就可以得到不錯的效果. 對於桿身重量的分析與實際使用狀況讓大家了解,還有很多的東西可以說但一時也說不完,也寫不完.所以說這是一些基本資料讓大家可以了解到桿身重量的重要性,慢慢去嘗試了解更多不同桿身重量與桿身款式以便建立更加成熟與多元的桿身經驗能. 接下來我們說到另一個桿身基礎規格要件.

 

因為內容太多,還有兩個部份還沒說到,會放在下集中說明. 

 

chien, Golf Garage & Pear Golf 站長

本文在Golf Garage的聯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