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現代化球具客製關鍵 下集 !

 

承接上集....

 

現代化桿身必須要有很好的穩定性這是上面所說的重點,但還有一個關鍵要素就是桿身的力量傳送上要避免能量被消弱或消耗掉.這樣你才能將最有效的力量轉換為擊球距離出來.我試過不少球桿,也可以很容易感受到桿身在這塊的好壞.因為當你的揮桿動作都差不多,但在送出來的距離確比使用其他球桿來說要比較短,那這很明顯是在球頭與桿身上的能量轉換上有點差異.一般客製師或組裝師都不會了解到這個問題除非他們本身有測試與使用過很多的桿身才能了解到不同桿身在能量傳送的效率. 但我可以說這在實際上沒有一個人有辦法做到,因為我所謂的懂一支桿身並不是只有單單進行一兩次的測試就了解,我這邊的了解是要真正將它給組裝起來使用一段時間,讓你對這支球桿進行不同狀況下使用以建立對這支球桿與桿身真正性能了解.就我自己的經驗來說,當天氣晴朗,高溫,低溫,濕度,陰天,下毛毛雨,起風,側風,逆風或下大雨,這對一支球桿的距離,彈道,後旋量等性能都有直接影響. 還有在下場你怎樣在一個空曠場地盡情的揮擊,而這時你的球桿能否承受住你的速度與力量? 所以說我每次的測試不會以一次的測試就下定論.而在使用過一段時間就會有一個整體的性能表現與耐用度的資料出來. 這樣才是比較正確對一支球桿與一支桿身的性能評價. 而要做到這件事不只要懂球桿,也要去了解桿身的特性與飛行細節. 同時還要有錢與時間來不斷的測試使用去看出差異與特性. 

 

所以說在整個客製球具上為何現代化桿身需要佔比較大比重? 因為它的好壞不只從一開始的揮桿力量的傳送上,與桿身反彈特性就影響了你最後擊球的距離,彈道,與飛行效率. 而如果你的揮桿動作是正確時你的桿身就會更加重要.這個客製比重上桿身的重要性就可能到70%的水平了. 因為你會完全與桿身融合一起,桿身怎樣受力,回饋,反彈都需要跟你的速度搭配.如此你才能將最佳的擊球效果給送出來. 而使用者因為對揮桿動作比較熟練與技巧較好,對於桿身的優劣就更容易感受出來. 當桿身的反彈速度,反彈點,回饋,力量注入與釋放都會是這類球友評估的要件,雖然說這類球友不會說的這樣明顯與直接,但在客製球具給這類球友上這些因素就變得相對重要,因為這會對於他們如何與球桿互動是很重要因素. 而說到桿身性能與回饋效果就不能只是依據廠商所提升的型錄或數據就可以輕易決定這款桿身是否適合你使用. 我在我所有的文章中都說到一個客製的觀點就是廠商的數據永遠只是參考用,它絕不是一個專業客製師與組裝師客製的依據或守則. 因為每個桿身廠所做出的桿身硬度,硬度區間設定,硬度數據也都不同. 而我的經驗也看到一些桿身它們做出的桿身實際裝在球桿上的硬度頻率數據會比真正打出來的硬度回饋有很大落差.有些品牌是數據一般,算符合它所列的硬度規格但實際打出來的硬度回饋就不是那樣,有些是比較硬,有些比較軟.有些是打起來軟但數據測出來硬. 而我測試使用的經驗還都是主要在台面上前5大的桿身廠的品牌為主,就有這樣的差別,別說其他市佔率小的桿身牌子. 

 

而以客製的角度來看這個客製到底做的成不成功或到不到位,需要看到最後使用者對於客製出的規格與組合使用的結果來評斷. 因為就算再好的桿身或性能超優的桿身如果無法充分適合使用者本身的條件或揮桿節奏,那也不會是一個好的客製. 以現代化球桿它要組合出一支好且適合一位球友使用需要考慮到的因素比10年前的球桿要更加複雜與細節多了. 現在球桿對於性能,距離與回饋要求比以前更要求,對於球桿的掌握與易打也更加提升. 所以說一位專業且好的客製師需要對自我專業,產品研究與組裝耗材多下工夫這樣才能做出好的客製服務. 現在球頭的選擇眼花撩亂,你要怎樣選擇出客人喜歡同時又能符合客人要求的性能,操控性,打感與易打性再搭配上一支適合且有效能的桿身? 這是考驗客製師的地方. 最好的方式就是對桿身或球頭直接進行試打了解性能與回饋. 這只是一個最基本步驟還沒有討論到組桿規格設定,性能要求或是調整細節. 測試是對產品進行了解,同時也是對於客製師一個了解他如何客製球具? 從每一支的測試桿就可以了解客製師的想法,要求,組裝功力與表達方式. 每一支試打桿都要有其明確的針對性,性能目標與回饋要求. 而不是只有將一支桿身裝上去一個球頭上. 對於握把尺寸,材質與粗細,桿身硬度,重量與特性,球頭的特性,桿面設計與重量,最後對於一整支球桿的長度, 重量, MOI, 硬度頻率等是怎樣的規格,這些都是看出一位客製師或師傅專業深度的地方. 當如果一支試打桿是符合你個人使用的範圍內,你對於這樣的球桿的評價如何?與你現有使用的球桿有何差別?差別的程度在那? 這些問題與答案都是你自己需要把它明細列出來. 

 

絕大部份的球友換桿身或換桿子的動機都是因為現有球桿使用上有問題才會考慮換桿身或換整支球桿,但花錢要花對,不是名氣大或是朋友介紹的店就是懂或是比較專業. 球友需要自立自強去評估店家與技師本身有沒有一定水平進行這樣的工作. 裝球桿不難但裝出讓你增加使用信心,提升性能,增加距離與更好的操控性,這樣就需要一定的專業,經驗,與對產品與揮桿動作又熟悉的達人. 當你使用好的達人的試打桿就能輕易感受出差別與性能優劣,這樣的專業已經就有一定水平了,然後再聽聽技師對於客製的方式,依據,產品了解程度, 與規格的建議就可以定位這個技師的水平了.我只能說一位好的客製師傅一定會需要花一部份時間在測試產品,了解產品.同時也需要對於所有客製,組裝,與揮桿動作上下工夫,不是一天能裝幾支球桿,我過去幾年裝幾支球桿這類的說法來表現你對組裝或客製球桿的專業水平. 

 

裝好球桿是最基本,而我與我一兩個專業客製師是對於所有組裝的耗材進行研究與測試,這樣才能知道那款膠的效果,回饋, 與穩定度最好? 配重要怎樣調整才是最有效果? 是不是使用別的雙面膠或是跟本不用雙面膠在組裝握把,而怎樣的握把會適合裝在水性雙面膠帶或不上雙面膠? 這當中有很多專業與差異. 不是一般店那樣把膠糊一糊就好,雙面膠上去就把球桿裝好了. 要把一支好球桿組裝出來不是只有選對桿身與球頭握把這樣,這些組裝的細節也會影響到使用回饋與性能. 而要讓最後的品質達到好的效果這些耗材也都會比一般市面使用的產品要貴上很多. 這就是一分錢一分貨. 絕大部份的技師會以成本角度去考量到這些耗材成本,以決定是否要使用依據.但我可以跟你說的一個簡單結論就是如果是以他一天裝幾支球桿或他一年裝幾支球桿的這類技師,他們絕不會花很多成本在使用好的膠,雙面膠與其他耗材上. 因為這會壓縮到他們的利潤.而以一個以量為生意的銷售方式就很難可以讓客人得到便宜又大碗的結果.同時這類技師也比較少有多的時間去進行產品測試與了解,更不用說研究一些組裝技術等. 

 

想當初我從一個一般球友進階到玩球桿的階段就是買了一支適合我的tour issue木桿,那支球桿規格很嚇人,但從使用那支木桿後我才知道原來球桿是可以有這樣的效果與回饋.而市售桿的效果與客製桿會有天堂與地域的差別. 我個人的經驗就是原來球桿也可以有這樣的效果與打感! 那種感覺就像找對感覺無價!雖然說那支球桿買的價格比一般市售桿要貴上許多但你當你終於有一支可以讓你打起來很有自信與毫不猶豫在使用它.這真的會引領你到另一個階段,去發掘更多不同且好的東西. 大部份球友對於客製球桿最大的問題是在於沒有太多的客製球桿經驗值! 這個經驗值不是你試過多少支市售桿,而是你試過多少客製師組裝出的球桿. 客製師不是一般工坊那種組裝師,就組裝球桿.客製師需要對球桿了解,產品了解,組裝了解,揮桿動作分析等專業,這樣才能夠客製出一定程度的球桿讓對的人使用.

 

現代化球桿越來越複雜,零組件也越來越多. 有增加聯節器,球頭特性, 還有新材質等. 對產品與材料沒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是很難做到了解產品這個專業. 研究不夠深入就很難對於一些小細節或使用問題給化解. 一支適合你的球桿背後是蘊藏一位客製師他辛苦的結晶. 他對於這個專業所花下的工夫. 一位好的或專業的客製師他的產能絕不會多,因為產能多他就沒有研究,測試與了解新技術的時間. 而每一個動作或選擇都有很深的意義與目地. 不是簡單的一層需求而已. 當你可以從容的使用一支適合你的球桿而穩穩的把球給送上你要的位置與距離時,那是因為這個達人已經幫你把很多問題給解決同時放到球桿上面. 球桿是一個看起來簡單但要做好它確是需要很多的相關專業與經驗才能做得到.這與揮桿動作一樣, 動作越簡單越好,但越是簡單的動作對於身體各部位,揮桿協調性,與動作穩定性都有相當高的要求.往往越是看起來簡單東西它背後所要花的工夫是很困難. 這是我在球桿客製上所發掘. 也希望大家有問題都可以放到站上來討論, 一起分享一起交流來解決. 

 

Chien, Golf Garage & Pear Golf 站長

 

本文在Golf Garage的聯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