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Chien的幫助下買了第一枝Tour Issue的Driver, Titleist 905R 10.5. 之前一直在他網讀到有關tour issue的好, 且Chien的使用心得也看的讓人心癢癢. 所以在和Chien一陣討論後決定敗一枝Titleist來試試看. 為什麼會選Titleist呢? 其實也沒什麼特別原因, 試過一些大廠的市售杆後覺得還是比較喜歡Titleist的感覺.
球頭: 美規Titleist 905R 10.5度Tour Issue款
桿身: Fujikura Rombax 6W06 S
硬度: 262cm
SW: C9.19
MOI:2866 (kg-cm^2),
桿面角度: 10.5度
長度: 45吋
重量: 325g,
彎折點: 前中端
一天下午突然接到Chien的MSN說剛剛收到我的905R, 經測量後幾乎和Chien的那枝數據相同. Tour Department的功力果然不是假的. 在Chien寄下來之前也請他試揮幾球驗證一下數據, 畢竟他是我唯一知道使用這個組合的人. 結果就如他之前的測試, 好像是直接複製結果一樣. 不是只有羊可以複製, 球杆也是可能發生的.
實際測試:
拿到球杆, 第一眼馬上被Rombax的杆身外觀吸引. 最特別的是在杆身靠近球頭的部分有兩小段類似碳纖維編織的加工. 不過這支Driver還真的有點重, 感覺和另一枝X-Drive 325 Pro Spec差不多. 因為那枝X-Drive實在太難了(Torque 2.2), 心裡一陣寒顫, 該不會又買了另一枝怪獸吧!
最近已習慣983K/Tour AD M-55的設定, 雖然杆身較輕但揮杆重量設在D1, 舞起來感覺都還不錯. 但905R/Rombax 6W06的組合就完全不同, 325克的重量配上C9.19的揮杆重量, 空揮起來速度好像沒有比較慢, 且杆頭在通過球的位置前還會發出呼呼的風聲. 擊出第一球時, 天阿怎麼這麼硬, 和M-55的擊球感覺截然不同. 不過再打幾球後, 身體熱起來也調整了一下揮杆的節奏. 杆頭傳來的反應是很直接的, 球質相當的紮實. 我發現Rombax的反應和Tour AD M系列有蠻大的不同, 相較於Rombax, Tour AD的手感有點QQ的感覺, 而Rombax則是下杆>擊球>收杆, 一點也不拖泥帶水. 打越多球後卻漸漸地被這種感覺迷上, 無法自拔, 很像在打鐵杆一樣.
雖然這枝tour issue是10.5度的, 但Rombax本身屬於中彈道設計, 擊中球後, 出球速度相當快, 彈道也是理想中的中等高度. 彈道不像Tour AD M-55一直往上衝到最高點後掉下, Rombax的彈道看起來比較強勢, 高度較平坦但尾勁強. 感覺上好像有另一股力量把球往前拉似的. 距離上carry可能多出10~20碼左右. 不過Rombax也不是好惹的, 揮杆姿勢稍有不對或速度不夠, 打出來的結果會讓人慘不忍睹. 失擊的容忍度也不錯, 球並不會太偏. 與相同規格的市售版相比, 不論手感還是球質都有很大不同. Tour issue的設定果然不太一樣.
謝謝Chien的幫忙, 有機會大家真的可以試試看tour issue的球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