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桿身的回饋與後旋量是考慮的重點

在小弟過去兩三年來所測試與使用過不同桿身所得到的結果,深深的得到一個結論就是在選擇一支合適你自己使用的桿身最需要去要求與了解的是桿身的回饋與後旋量這兩個因素.大家可以在本站中了解過去以來我對一些桿身的測試與在做客製時所得到的相關結論比如bending profile, 桿身硬度區間, Spine硬度脊椎等.但這些都是比較專業的球友或是客製師所會去要求的.對於一般球友來說這些資訊就相對的比較沒有了解.

 

所以說今天我會在桿身這個部份給一般球友一個簡單與快速的觀念.那就是要去了解桿身的回饋與後旋量來決定此桿身倒底是不是合你的揮桿.這兩個因素也是可以介由實際試打得到的.千萬不要把它想成太難或是一個數字. 這也是對一般球友來說會是一個比較簡單的方式對桿身做測試.

 

就讓我來做更進一步的說明. 桿身的回饋(feedback),很簡單的就是說你在使用此桿身在揮桿擊球當中桿身所?你的回饋是如何?太硬,太軟,舒服,力量送不出去, 很輕鬆......這就是最直接的桿身回饋.不必去想太多.就是一個最直接使用此桿身它給你的感覺為何.建議你最好不要去看此桿身的規格因為這些資訊都會給你一些先入為主的想法或是讓你有錯誤的誤導.這樣在使用此桿身就會有偏差.這就會影響你打球的回饋.我現在在試球桿就是很簡單,甚麼都不去看也不問直接去打.因為讓自己身體自然去感受此桿身的性能與回饋.這樣的結果才會是最好的方式了解一枝球桿與桿身的回饋.

 

另外也因為各大廠的OEM桿身或是桿身廠所出的after market桿身規格硬度都有出入.所以說你能去多試不同款式與不同硬度的桿身是最好.這樣才是最好的方式了解桿身的回饋.直接測試應不是很難的事吧? 你總不能有其他理由說你選的桿身硬度不對? 重點是要相信你的感覺不要測完後看到規格是比你目前打的規格有不同而產生懷疑自己測試的結果.要相信自己的感覺.也不要讓朋友或是銷售員的說法讓你改變你對此桿子與桿身的看法.

 

接下來讓我來說明第二個因素; 後旋量.大家比較會看到Spin這個英文.其實要讓合適你的桿身能在感覺上與性能上能相互輝應的就是在桿身的Spin量.後旋量太多會讓球容易跑高,後旋量太低會讓球打出去彈道太低飛不遠.你也可以不需要精密的測試後旋量的儀器來了解此桿身.最直接就是打出去看球飛的狀況決定它的spin是多還是少.

 

當你在測試一個桿身時如果桿身硬度太硬會讓你打出去的球飛到中間會無力的掉下來.這也是說明了此桿身的後旋量太低不足以產生足夠的後旋讓球能飛的夠高,滑的夠遠.當桿身硬度太軟會讓你觸球的時間加長且產生過多的磨擦導致後旋量太多讓球飛的太高不會夠遠.那會有球友問那側旋的問題呢?

 

這也是可以很簡單來看出來的.如果側旋問題嚴重可以從球頭選擇去修正如選用close或是open的桿面.如果打出去是直的但中間會開始飛偏,就是桿身的torque不夠. Torque值太高.要選低一點的torque來修正.所以性能都會跟spin有關只是看你看的出看不出來.這也是我為何下這個結論說後旋量是看桿身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與因素.

 

大部份的球友都可以簡略的看出桿身的球路以便了解此桿身的後旋量問題.如果說要購買一枝貴點的桿身時我想還是要建議有一個專業的客製師來幫忙協助球友看打出的球路以便評估Spin的問題.因為大部份的賣桿身的人或workshop都沒有對桿身有太多與深入的研究.它們只販售產品.往往說出來的建議與評論都不是很中肯.所以說球友本身最好要能自己有點知識或是請客製師幫你做判斷.

 

上述兩個因素說難不難說簡單不簡單.只要球友們能在平時打球或練球時多看看自己的球路與多跟球桿做互動,這樣會讓自己對球桿更敏感.等到要測球桿時也不會只是在那打爽的,只能說些簡單的結論. 希望這些東西能對大家有些幫助.

 

chien, Golf Gar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