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球具客製案例~ Roger Titleist 909 D2 9.5度/Matrix Radix 6 S硬度木桿

今天這篇文章是小弟幫會員Roger進行木桿客製的一個案例讓大家了解要怎樣進行一個專業且正確的球具客製流程. 因為先前Roger已經進行過鐵木桿的客製所以對此流程與方法也都了解.當時他是要我幫他把鐵木桿與木桿一起客製起來但我建議他說最好先選一支球桿進行客製後再決定要不要進行下一支球桿.先測試看第一支球桿是否有達到使用者當初所預期再決定是否要進行下支木桿客製.這樣才是對球友來說最有保障.  而我也會把我與Roger之間的對話(得到Roger的同意)同時放在文章上讓大家了解整個始末.這樣看Roger的木桿測試文才不會摸不著頭緒. 大家可以參考先前Roger所寫的鐵木桿測試文了解,最後我會把Roger對這支木桿進行的使用經驗讓大家參考. 這樣對於大家可以了解到Golf Garage是怎樣對於球友進行球具客製這個服務. 

 

Roger是自行在外面的店家購買Titleist 909 D2 9.5度的木桿,然後再選擇測試過對他來說最好與最順手桿身與握把進行客製. 小弟我會幫他客製球桿的規格,球頭的配重與重心位置重新給調整校正過讓他使用上更容易也更加穩定. 因為我將他新購得的909 D2木桿拆卸下來後它的球頭重心位置並沒有在中心位置且偏移很大,這會對於日後使用球桿的穩定度與擊球甜密點位置有很大影響.如果沒拆下來進行測量是很難知道市售球桿的規格會有很大的差異. 這也是大量生產球桿最大的問題. 

 

因為先前我提供幾支測試木桿讓Roger測試以了解他喜歡的細節與要求,球頭上他對於Titleist 909 D2 9.5度/Matrix Radix 6 R硬度與Callaway Diablo edge tour 9.5度/ Matrix Radix 6 S硬度有很不錯的感受,最後他選擇Titleist 909 D2 木桿為客製款式而 Matrix Radix 6桿身S硬度為他使用的桿身.下面會有深入的對話讓大家了解我們如果去客製球友的最佳球桿.

 

Adams Tour Issue A7 17度/ Matrix Altus Strong flex 使用感想 ~ Roger

 

以下為整個客製對話經過與Roger對於球桿的測試文分享!

 

Roger:

 

Driver部分, 上次打diablo那隻感覺蠻順暢的. 所以一次作到位沒有問題, 不用再留空間調整.

 

我猜你應該是會等回泉州才開始作這支球桿吧? 屆時我們再連絡付款與寄送球桿的事宜.

 

最後祝你在台灣休假愉快.

 

chien:

 

你的909 D2球頭重202g, 重心在桿面中心點偏上3mm, 與偏桿根部5mm位置. 所以我會將它的重心位置調整靠近中心點同時能往下一點. 這樣希望桿面的回饋能好點. 至於重量上我覺得還行所以就不去調整這塊. 

 

以我callaway diablo edge tour/Matrix Radix 6 S 規格是

 

1. head weight - 201.5g (跟你現有的909 D2 202g差不多)

 

2. 桿身 radix 6  S 都一樣, 你的桿身46", 253cpm, 64.5g. 

 

3. 握把 - 如果使用N-DUR 那是57g, 我的Diablo driver是使用紅白 N-DUR

 

4. 長度 - 以我現在的diablo driver是45"長, 如果做45"長應會跟現有diablo木桿的規格相進. 整體的總重不會差太多. 唯一差異就會在球頭的打感.909 與 Diablo打感會有不少落差. 你需要決定那一款的木桿回饋對你來說是最好才能決定要買那一款球桿來進行客製.

 

我個人想法是, 如果你覺得我diablo木桿的規格對你來說是沒問題可以駕馭,不會感到太重,太輕,太軟或太硬的話那就以diablo 的規格去做,同時也不需要做比較長以保留後面做調整的空間.可以一次做到位. 不過這都要以你個人上次打的感受我才有辦法決定要如何調整規格. 

 

或是你需要再測試我的diablo edge的回饋再說?我同時也可以教你一些one plane swing的打法.看你覺得如何?

 

另外,  我昨天有把球頭重心位置給調整一下,現在位置有把它調到比較中間了,Y軸有比較低一點, X軸約在桿面中新位置2mm左右.但比先前5mm要好點. 同時打感會比先前要清脆點.不過你可以到時感受看調整球與調整後的差異. 

 

為會以Diablo edge driver的規格去做你的木桿,到時候不管硬度頻率, 長度,總重, MOI都會與Diablo 差不多. 你也是要用Lamkin N-DUR紅白握把嗎? 這還要你給我確認我才能下去做. 

 

麻煩你!

 

你在台北會呆多久?你走前我看能不能把東西做好給你! 

 

Roger:

 

Sorry, 我已經回香港啦! 所以logistic的問題可能要再討論一下.

 

規格部分有再思考一下… 雖然上次拿Diablo感覺不會太重, 不過我擔心打到第十八洞的體力可能跟當時站練習場會不一樣.加上桿身硬度比較高, 需要高一點的揮桿速度來駕馭, 所以總重我想要比你原來的設定 (326g) 低一點.也許從握把方面著手, 用較輕一點 (50g上下), 但又能保有舒適度的東西.  其他部分(i.e. 長度) 就以保持MOI和Diablo相同為前提, 跟著握把的更換作調整.

 

不知道你覺得在操作面上這樣有沒有問題? 如果ok的話, 想請你推薦幾款符合條件的握把.

 

chien:

 

你的考慮是對的,不過以操作木桿在整個18洞當中除非你是一路走不然用坐車來說體力的能量耗損不會太大. 當然了使用輕握把也是一個選項,我目前有的握把為

1. Lamkin 3GEN performance black - 52g黑色,握感不錯且不會滑. 

2. Lamkin Crossline Tour Blue - 50.5g藍色 一樣耐用且顏色上搭配桿身 

3. Iomic 握把 - 顏色上有圖片上幾款, 這是我上週進的庫存, 重量在48g. 握感較黏. 

我基本上就推Lamkin與Iomic,各有他們的優點與特色,使用上都不錯. 價位上是差不多. 就看你喜愛那款. 

Thanks 

 

Roger:

 

就用Crossline Tour Blue 那款. 現在蠻愛Lamkin的握把. 顏色上又能搭配. 不錯!

 

我的主場(香港公共球場跟台灣的老林口) 不幸都是要用走的, 尤其是香港這邊, 沒桿弟且還得要自己拉trolley. 夏天有時走到第十五洞就想打包回家. 球場又窄, 開球一歪就是兩桿去了. 所以是有需要輕一點的桿子.

 

chien:

 

你的driver已經OK了. 規格還不錯,把總重與揮桿重量給壓下來,這樣你在使用上的loading就不會太大.應該不錯用. 以下為它的規格讓你參考

 

Driver head wight/球頭重量: 202g

Driver head CG/球頭重心位置 : center of the face

shaft profile/桿身基本資料 : Matrix Radix 6 Stiff, 46", 62.5g, 253cpm. No tipped, butt cut to 43", 59g weight. 

Club spined/球桿硬度脊椎定位!

 

Grip/握把 : Lamkin crossline tour blue, 51g

 

完成後的球桿規格:

 

Titleist 909 D2 9.5度/ Matrix Radix 6 Stiff木桿

 

Total weight/總重 : 316g

Total length/總長: 45"

Frequency/硬度頻率: 252cpm

Swing weight/揮桿重量: C9.02

MOI/球桿慣性扭矩: 2835 g/cm^2

 

這樣的規格很能符合你對於輕鬆使用的目的同時它的硬度也不會太軟.應該可以滿足你現有揮桿方式與速度下的使用.除非你的動作有調整,這支木桿應可以讓你在未來兩年可以充分發揮你的開球穩定度與距離.

 

Roger對此木桿的測試文章與分享;

 

上週回去, 終於用了我的新909 Driver. 一共打了三場球.

 

第一場是在大溪球場, 第一次使用果然不太習慣. 可能C9的swing weight跟我的鐵桿差有點多 (我的3鐵都D2.5-3了). 一方面下著大雨手超滑, 一直打不到甜蜜點, 最常出現的是左拉高飛球. 正好隨身有帶鉛片, 打了幾洞之後就貼了一片5g的上去, 慢慢有點抓到感覺. 最後一洞終於開出一顆好球. 下大雨天我的carry還能到220-230碼左右! 球頭經過你的巧手調整過後, 桿面膠跑到中間, 球感好多了, 不像之前那樣悶悶的.

 

第二場到楊梅球場, 天氣好的很. 小藍 (我給新driver取的綽號)果然發威. 平均250-260碼. 有一兩球還打到300碼左右. 其中一個500碼五桿洞, 居然第二桿只剩下200碼. 拿三鐵打差點給我打上果嶺. 最後輕鬆打個birdle. 另外一個短四桿洞, 下坡300碼我差點一桿打上果嶺..真爽. 當天有風, 可是我的球不再像以前一樣那麼怕風. 彈道高度中高,  到尾段飛行軌跡都很平穩, 滾動距離優. 球的初速不像我的Ping G10那麼快, 可是續航力很好. Titleist 909球頭在沒擊中甜蜜點回饋上是可以很容易的感覺出來.不過在距離上反而沒有差太多. 桿身不會太硬也不會太軟,了解到我的揮桿速度是能駕馭S桿身的. 順順的揮, 桿身反饋很平穩. 硬拉反而會有不舒服的感覺.

 

第二場打完, 回程去了朋友常去的的一家工坊. 桿頭加了4g進去. 把配重調到D1-2之間.

 

第三場是在老林口, driver拿出來前幾洞果然還是表現不錯. 幾個洞轟出去桿娣都叫說”快到果嶺了”! 但就在前九快打完之際, 肚子越來越痛 (後來知道是得了腸胃炎), 身體被疼痛弄得很虛弱..腳也跟著沒力. 結果就是開始依賴手+上半身揮桿, 球一直往左飛. 覺得這支driver還是對體力/肌力有一定的要求.

 

總的結論來說: 之前過於擔心重量問題是多慮了. 只要身體狀況正常, 320克左右的球桿是可以操控自如的. S flex (CPM 252) 也沒有想像中的硬, 反而讓中球更扎實. Radix HD 桿身雖然在Matrix家族中是走平價路線, 但performance令人相當滿意. Titleist桿頭經過你的調整過後, 比之前打感好太多了! 對T牌桿頭越來越愛. 外觀在我們的先前的溝通之下作成整體的藍色, 帶出去很搶眼也不會撞桿. 不過一個小小問題就是球落點的”離散率”似乎比之前的Ping G10大一點. 幾個可能: (1) 還不熟悉球桿的甜蜜點; (2) 桿身的torque (4.4 according to website) 比之前的Aldila高一點; (3) 桿身比之前的Ping G10 略長些. 等使用的經驗多一些後, 我們可以再來討論一下這些問題, 讓下次的量身訂做更完美.

 

很期待12月中的球隊年度大賽拿著小藍再創佳績!

 

Roger

 

本文在Golf Garage中的位置, 有更多此木桿的照片

 

chien, Golf Garage & Pear Golf 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