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團體教學心得分享 ~ Supraromeo

這真是個難忘的星期六! 要感謝Chien跟Hong的熱心安排,在2006的最後一個週末能夠把小弟打球一年多一來的許多疑惑,一次從觀念上釐清,真的是奇妙的感覺!

 

首先,小弟一直不敢也不願請教練的原因不外乎聽多(也看多)了很多前輩輾轉請了許多教練他的揮桿還是一團亂…要不然就是半迫賣球桿…要不然就是酒氣沖天…一下課就跑去刁13支或是打麻將,要不就是把所有的學生不管他們的體型年紀力量等等一律要求統一的動作…. 害得小弟就只好用自修的方式加上與三五好友之間互相幫忙看頭看尾的,竟也跌跌撞撞的打了快兩年的時間。

 

這次Hong對小弟很客氣(這樣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_<...),並沒有對小的的揮桿做太多的調整,倒是對小弟提出的幾個個人的提出的問題做了一個因果關係的回答。

 

1.    上桿平面不固定,有時與肩膀齊,有時太過up-right:這個問題是最近才開始困擾著小弟,因為擊球時手在前的意念太強,造成無意識的想以上方擊球的動作逐漸產生。

 

2.    下桿時,右大臂往往無法靠近身體而造成outside-in:因為想去掉長鐵及木桿在尾段直右曲的問題,越想做出inside-out或inside-in越做不出來。

 

3.    左肩再下桿時狂拉:尤其是driver,可能是想把力氣用出來,不自覺的就早成了左肩狂拉的現象(我自己一直覺得還好,直到友人幫我錄下來自己看,才知道真的是”慘不忍睹”….)

 

4.    送球不夠深遠:擊球後明顯的手晚無法有效的翻轉並送桿…導致收桿姿勢怪怪的,球的出速也不夠快。

 

以上這些問題,Hong用了幾個很簡單的”因果”觀念來引導我自己思考如何改善揮桿。首先,Hong點出了小弟在上桿初期需要加強的地方,當球桿在右方與地面平行時,小弟並沒有做出稍稍”挑”起桿頭的力道與角度。上桿時缺乏了適當的角度變化,將迫使左手手腕在上桿頂點時,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同時承受1.球桿上揮速度至頂點停止的的力量,還有2. 將球桿從頂點在最高點開始向下揮動的力量。這個原因導致上桿的頂點及平面不穩定。Hong也指出,許多動作,基本上並沒有錯,只是當肌耐力或力道或柔軟度不足時,這些動作就不見得適合,但是卻可以小修正(或是加強體能)來做改善。

 

下桿時的不穩定,Hong也指出了,絕大部分的因素是因為上桿頂點不穩所造成的,這點當場我就”喔…………”茅塞頓開”…若是頂點手腕撐不住而指向目標右方,就容易造成outside-in….這麼簡單的道理小弟怎麼以前都不懂ㄋㄟ…. >_<

 

至於左肩狂拉,起因也是因為1. 太刻意做inside-out或是頂點手腕太過用力而指向目標左側,右大臂會太靠近身體,這時小弟又沒有pro的力道與柔軟度可以快速的將腰轉開,加上手不夠快,右肩壓下來當然左肩就會上去…….

 

那不用說,送球不夠深遠也是有因果關係的,左肩一拉,手根本沒機會送就被往上拉了….唉唉唉….. 這一連串的因果關係造成了小弟揮桿不穩,成績時好時壞,體能好時手腕的住的時候還好,一但沒力或是體能狀況稍差時,就會造成很大的差距了。

 

Hong還是建議如果要打好球,基本的體能練與柔軟度還是要的,於是他建議了幾個訓練下盤、腹肌、以及手臂手腕力量的練習方法。但是我覺得這次從Hong那得到最大的收穫,還是一個正確的科學分析以及因果關係的剖析,可以讓自己練球時能夠正確的自我修正(好啦好啦….我知道你一年就只能回來台灣一次啦….),還有親眼目睹130mph的揮桿速度…有夠驚人…

看來,接下來的高爾夫學習不再是孤獨的瞎子摸象了….

謝謝你,Hong…

謝謝你,Ch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