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Callaway木桿特色 “ 性能” !

 

今天我來聊聊我對Callaway木桿的想法, 為何要選Callaway不選其他牌子來聊呢? 因為我覺得Callaway是一個非常有方向,產品有一定質量,設計有整體感與延續性的一個品牌. 我也是一路玩Callaway木桿而且從不間斷,到現在我才慢慢了解到Callaway所要表達的信息是什麼? 這已經過了7,8年了! 所以我才會想今天寫這篇文章讓大家能了解到我從Callaway木桿發展上所得到的東西. 這樣你們可以了解到Callaway是一個怎樣的公司而他做出來的球桿是一個怎樣的產品? 我這邊所敘述的木桿都會是以中低差點的Callaway木桿發展為主,一些入門款的Callaway木桿我就不去說明.

 

我從Callaway 以前的Big Bertha 時代就開始買Callaway的木桿了. 每一代的新木桿我都會購買以便了解Callaway木桿的特性. 在1990年初Callaway的Hawk eye鷹眼可是紅遍大片天.要買還不見得買得到.整個球桿的發展都是以Callaway為主的發展潮流.就跟現在的Taylormade一樣.這對於一些超過50歲的球友可能會比較清楚.而我現在在練習場練球時有時還會看到一些年紀大的球友還在使用hawk eye鷹眼的木桿. 我個人也打過鷹眼對於它的性能與回饋都覺得不錯,況且在那個時候來說這樣的球桿真的是極品了. 因為Callaway創新了球頭使用材質到鈦合金讓擊球效果與性能能提升到最大. 同時也把球頭的重量給變輕了加上了碳纖維材質的桿身.這讓整體木桿使用操作難度減輕不少.同時球頭材質的改變讓性能也跟著提升不少.一般人也可以輕鬆將球打的更遠與更高了. 而那擊球的回饋感更是如同現在使用Titleist木桿那種扎實手感(Titleist的木桿回饋扎實感我也是從之後的Titleist 983才感受到). 這點讓我到現在還印象深刻. 那個時候的榮景對Callaway可真是高爾夫界的一哥地位. 而它也正式的定位成高爾夫三大品牌之一. 但比較可惜的是後續款式的突破就很困難.因為Big Bertha的完美神話讓大多球友很難找到更好的球桿,而Callaway也因為將這個標準放在那讓自己與其他同業也很難超過. 

 

也因為這個遠因,讓Callaway產品開發很難突破先前的Hawk eye鷹眼神話. 這對現在年輕的球友可能比較不清楚的過去,我從這5年來在亞洲看到球友的球袋中看到Callaway木桿真的越來越少. 這真的很難聯想到以前Callaway在這個業界可是如同現在的Taylormade一樣. 真的是風水輪流轉. 但Callaway可沒有因此就放棄了做球桿的堅持與要求! 我必須要說我個人在這兩年慢慢了解到Callaway木桿的一個特色那就是”性能”. 那就是從使用了它們家的FT-I(方頭造型), FT-5, Diablo edge tour 這幾支球桿. 它們的性能真的是我組裝的球桿來說”性能”最輕鬆就可以呈現出來,同時打出來的球質真的很快又扎實! 不過還是有使用上的障礙就是它那沒有桿頸的球頭設計,讓我習慣使用傳統有桿頸設計的木桿轉到使用Callaway FT系列木桿有很大使用錯覺的無形障礙在. 這也是我內心的一個無法克服的使用問題.但我可以了解到從Callaway開發運用碳纖維材質在木桿上就了解到它們真的想要將這個技術廣泛使用在它們的球桿上. 從以前的FT-3到現在的Razr Hawk都是一樣的運用碳纖維材質在球頭上. 將球頭重量可以更加集中在特定位置以創造出球頭最佳的穩定性與扎實度. 這個過程與時間,Callaway是從沒改變與一直堅持的地方.這讓我感到佩服所在與觀察它們球桿發展的關鍵之一. 

 

我從以前使用Callaway木桿有個感想就是性能真的不錯但使用操作上比較欠缺.因為東方球友普遍的揮桿速度都不快,所以對於木桿的要求很大部份會在回饋感上. 而Callaway木桿的使用與擊球回饋相較於Taylormade 與 Titleist兩大品牌木桿上就要相對迅速與薄弱多了.也因為這塊讓Callway木桿在亞洲市場的銷售真的吃了不少苦頭.這兩年更是嚴重.光以台灣這個市場來說,從去年的FT-Tour, Diablo edge tour, FT-9 Tour在台灣這個市場上我還沒看過有人打過. 這3款木桿都是Callaway開始將球頭設計為有桿頸的球頭.雖然說還是有給初階的球友所設計的FT 9無桿頸,Diablo 無桿頸木桿,但我的感想是台灣人真的很不喜歡使用Callaway木桿. 而我也詢問了販售球具生意的朋友為何Callaway的台灣代理商沒有賣這些高階的木桿款式? 他跟我說Callaway台灣代理商進的這幾款有桿頸設計的木桿數量真的很少. 球具店也很少會放在店中展示.通常是客人有要求要試或是要買才會跟代理商叫貨. 我心想Callaway也算是高爾夫的三大巨頭,怎麼現在要買Callaway的木桿還沒有貨可以看,要訂才會有? 這個問題一直到現在還是這樣.在最新款的Rzar Hawk Tour有桿頸的木桿上店家的擺放率我目前還沒看到過. 對我來說心中真的有點感傷.感傷的地方是現在的球友對Callaway球桿的特色真的感受不到.這也說明了Callaway目前在亞洲市場所面對的艱困狀況.

 

我要說的是以目前我所裝出來的木桿當中Callaway木桿的性能與距離都要算是所有木桿當中的排頭族群.這也是我一直使用Callaway木桿所累積的一個經驗值. 雖然說它的回饋感一直都是Callaway木桿比較差的地方,但在性能與距離上都要算是在前幾名.還有另一個缺點就是Callaway木桿的非甜蜜點失擊傷害要比Taylormade與Titleist木桿要大的多.通常打中甜蜜點的球真的如同火箭般那樣快與扎實的飛行,但沒打中甜蜜點那距離與方向落差就會很大. 這也是我一直都沒有使用Callaway木桿在我的球袋上.但因為今年開始將自己的動作進行調整與改良對於整個揮桿的穩定性與節奏掌握上要比以前動作更加穩定.再加上動作上能將身體的力量做到最大的極限與釋放後可以讓球桿的性能更加提升.而對於球桿的優勢也更加能運用得當了.所以從今年開始我一直都在使用Callaway Diablo Edge Tour木桿,對它的性能真的是超愛.而桿身也不過是入門款的Matrix Radix 6.但它確是我目前打出來的開球距離第二名. 穩定度超優也很容易將它的性能給送出來. 所以我也慢慢了解到Callaway木桿的基礎與淺在信息為何? 

 

最近也開始將FT-5, FT-i木桿也都拿出來再試試.發覺到以現在的揮桿動作來操作Callaway木桿真的很輕鬆與簡單.同時它的性能真的爆發力是所有木桿當中最棒也最牛.我也才會想要將它的一個本質與大家分享. Callway木桿的最根本就是一個”性能導向球桿!” 這是在它所有的木桿當中都可以很簡單發掘到,但因為這個因素它與Titleist木桿有一個同樣的宿命就是易打性問題. 我想有使用過Titleist木桿與Callaway木桿球友可以了解到這兩個品牌的中高階木桿的操作性都不是很易打.如果你的揮桿動作穩定度不夠就很難輕鬆操控它們.但我同時也發掘到一點就是Callaway的木桿不只要求揮桿動作的穩定度同時使用者的揮桿速度也需要在一定程度這樣才能充分了解到Callaway木桿的特色所在. 在美國Callaway木桿依舊賣的不錯,因為美國人高頭大馬的體型與體能速度都讓使用Callaway木桿沒有太多問題.就算使用者的揮桿動作不穩定但體能與速度都夠,也可以輕鬆將Callaway的性能特色給送出來.因為對東方球友而言揮桿速度是一個先天的罩門所以這點對於Callaway木桿來說是一個看不到的障礙. 而使用者的揮桿動作穩定度更是另一個有形的障礙.

 

美巡賽當中的選手使用的球具品牌以Callaway最多再來就是Taylormade. 如果以簽約選手來說Taylormade是最多,再來是Callaway. 但以一個打比賽的弱肉強食環境來說,很多選手都不是Callaway的簽約選手但都使用Callaway木桿就可以知道Callaway木桿真的不差. 通常球具廠的簽約選手會規定球袋當中有幾支一定要是該品牌的球具,而這些球具也都是有球具廠免費提供與客製給選手來使用. 但有很多球桿如木桿,鐵木桿或球道木桿都沒有被限制一定要使用球具廠的品牌,但還是有很多選手都是使用Callaway的木桿.以前對於Callaway木桿的易打性不高同時打感上會比較薄弱,就會覺得它的球桿為何在美巡賽當中能見度那樣高? 現在也慢慢能發覺到原因所在. 當你有穩定的揮桿動作,強大的揮桿爆發力而Callaway可以給你的性能就是遠遠超過其他廠牌的木桿.這點也可以在美巡賽的使用率上得到印證. 因為選手是以打球為生,東西不好就算你要給我錢要我使用我也要考慮.而東西如果有到一定水平就算你沒要求我要用我也想要在比賽當中使用它,因為它的效果是其他球具所無法比擬

 

Callaway木桿的耐用度上也是相對的好.它的球具精準度與公差範圍都與Titleist差不多.所以使用Callaway的球桿就算用了好幾年都可以得到不錯的效果. 這也是我評估球桿一個重要的關鍵. 同時Callaway的材質與做工上要求質量也很高,表面漆就如同汽車用漆一樣好. 我看過不少人把Titleist, Taylormade木桿桿面給打破掉到但還沒看到Callaway木桿被打破的狀況.不過這可能是我看的不多.但我個人覺得Callaway木桿的耐用度與球桿外在質量上都要是三大品牌中不是第一就是第二.但一定不會是第三. 我這邊說的木桿是以中高階的木桿為主不是以初學或易打性高的款式為比較物件.

 

Callaway的木桿與其他廠牌木桿的同質性是我比較過最小.應該說Callaway球桿都是獨出一格,我還沒看過有跟他們家長的類似的別廠木桿過. 但對於產品的性能要求,精準度,與耐用度上都是要求很高的廠商.所以打慣Callaway的木桿你很難會轉台使用別家的木桿因為Callaway強的地方是別家廠商很難追上的地方. 而Callaway的球具廣告也不多所以它雖然選手使用率很高但很少看到它的球具廣告. 這點不像Taylormade那樣多的球具廣告與Titleist超多的高爾夫球廣告. 但Callaway每一次木桿設計都會運用到碳纖維材質同時把球具的設計聯到其他產業上去.就如同這次2011年的新木桿Rzar Hawk 系列就是與義大利跑車使用同樣材質的設計.將性能車款與Callaway Rzar木桿畫上等號.先前的FT-i球頭設計也是請到BMW的設計師設計出FT-i的球頭.這讓它們家的球桿設計都是與汽車有相關. 我現在可以了解到Callaway所要傳達的信息在它們家的球桿就是性能.而車子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產品.將性能這個訴求給表達出來,讓Callaway木桿能以性能領導木桿這塊的市場.而速度就是它的關鍵. 因為Callaway木桿的出球速度一直以來在我測試的木桿當中都是最快或是在前三名當中. 這是其他廠牌球桿所比不上而這也是Callaway一直以來所專研的領域.我可以說以後也很難有其他廠牌能跟上Callaway球桿在性能上的優勢. 

 

我自己也會開始測試我新購得的Callaway FT Tour木桿.因為揮桿動作的熟練度與穩定性都提高了,對Callaway這種以性能導向的球桿有越來越需要. 加上Titleist被韓商Fila給收購後讓我對Tiltiest木桿未來發展的不確定因素下,轉向Callaway木桿的態勢已經是一個清楚選項.希望在年底再採購Rzar Hawk tour木桿來進行測試. 因為Callaway木桿的發展來說以中高階版本已經向傳統型有桿頸設計靠攏了,所以說這對於一些習慣使用傳統型的木桿球友來說是一個好處.使用操控性來說不會有以前那樣的格格不入.以前很多球友測試過我的FT-I, FT-5, FT-3等木桿後都會覺得不錯,性能很棒但都說不習慣Callaway那種沒有桿頸的球頭造型,所以在置球與準備擊球都會感到不是很舒服.這只能說是Callaway木桿的非戰之罪.但現在看來Callaway已經沒有再堅持這個設計.從去年開始的新款木桿都會有一款有桿頸設計給習慣使用傳統型球桿的球友.這樣的走向可以更加清楚Callaway想要開始收復木桿市場的企圖.我個人也看好它未來新球桿的動向與發展.而它是一直都能堅持自己對球桿設計的方向廠商. 這是很重要的事也是需要給它掌聲. 

 

今天這篇文章所訴求的重點在於讓大家可以看到Callaway木桿的隱性優點.但不是要去說服大家改變對Callaway木桿的看法與增加購買動機. Callaway不會給我任何好處因為我寫這篇文章,在多年經驗下對Callaway 木桿的性能表現一直都是我心中的優等生. 但在這兩年的台灣球具販售下真的能見度越來越低.就連到球具店想要看到Rzar Hawk Tour版的木桿都看不到.而且不是只有一家店,還是很多家在台北的店都沒有這款木桿. 真的覺得不管在代理商也好或是球具店也好都要為這個狀況負起責任. 而我只是對於喜愛Callaway木桿的一個球友角度將它的一些優點與特色跟大家分享. 因為好與不好大家心中都有一把尺,但還是那一個關鍵就是球桿沒有好不好只有適不適合問題. 就算是像跑車這樣性能好球桿給你用但你駕馭不了它也是沒辦法發揮出它應有的效果.當你能了解到自己的優缺點後再去尋找適合你個人特色與優勢的球桿來使用會更能將你的優勢給展現出來. 而對於現在的中低差點球友來說其實木桿的選擇上不是只有Taylormade 與Titleist這兩個,在Callaway上也有優於它們的地方所在.這些是大家沒有測試過很難了解的地方. 更多的選擇對大家是有好沒有壞,而這也是本文的訴求關鍵所在. 將其他不錯的東西提供與分享給大家了解.

 

Chien, Golf Garage & Pear Golf 站長

 

本文在Golf Garage的位置聯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