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Taylormade Burner 2.0 Superfast TP 9.5度/Matrix Ozik black tie 6M3 S 木桿測試下集

 

接上集.

 

實際測試

這次的木桿我進行了更長時間的測試.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對此桿有每週兩次的擊球測試,共進行了9次的測試.原因是桿身需要養桿,也就是磨合期建立桿身更佳的使用彈性.這點與我另一支Callaway Razr Tour/Fujikura Motore Speeder VT6.0是一樣的狀況.剛開始使用6M3都會覺得這球桿偏硬與彈性不是很好.但一旦你用過一段時間至少一個月時間與超過200次的使用次數後,球桿就會被訓練的更加好用,桿身彈性更好.會與剛開始用的前幾次有很大不同的感覺與性能.而這也是我現在會針對不同桿身特性去進行不同測試次數與時間.這已經跳脫了所有測試球桿的一個框架. 而是以球桿為主的導向,了解球桿它的特性然後進行的測試分析與說明.

 

現在所有人進行的球具測試都是以一次或兩次的測試為主所得到的一個結果進行分析與討論.這如果是放在一般市售款的球桿上通常不會有太大落差.但就我所說一些球桿在桿身使用的材質與結構設定比較強或高端的材料,這些狀況會需要有一段時間的使用磨合,對於球桿的使用操作與性能回饋發揮才能達到最佳狀況.這點對於越好的球桿與桿身越需要這樣一個動作.我稱這樣的過程與動作為”養桿”. 因為我先前已經用過6M3在Callaway Razr Tour球頭上,這次放到TM Burner 2.0 TP上也算是老馬識途.當使用第一次的測試時我就了解這很難將首次的測試心得放到文章內讓大家了解.這對球桿與桿身來說是不公平. 而就讓我開始對此桿進行各性能表現的說明與分析.

 

性能與回饋分析

1. 回饋 – 首先先對球頭的打感進行說明. TM Burner 2.0 TP球頭桿面與另一款同胞兄弟R11所用的桿面材質與結構都是一樣.所以打起來的回饋與聲音都是一樣沒有太大差別. 這次2011年R11, Burner 2.0 TP的桿面材質都偏硬,打起來手震的狀況比較大,同時擊球聲音也是Callaway Razr Tour, Titleist 910, R11, Burner 2.0 TP這幾個球頭來說最響亮.而聲音的大小聲也好與擊球聲的差別我想這都因人而易.它的擊球聲就像一整個桿面都產生的撞擊磅磅聲響. 就打感來說我覺得太硬了,沒有扎實的桿面擠壓球的黏球桿.910木桿的擊球就比較容易可以產品扎實擊球感覺.這次的Taylormade桿面回饋我覺得做得比較糟.比先前R9 Supertri還要不好.

 

首先桿面的擊球回饋不是以點的回饋而是整個桿面都產生很大的震動回饋,這點對於對手感比較要求的球友來說就會產生過多不舒服的振動回饋.加上擊球在非甜蜜點的位置,整個手感就更加差.甜蜜點的熱區也沒有以前那樣大.因為它的桿面做的比較大,揮桿穩定性與精準度要非常好才能穩穩的擊中甜蜜點.不然沒打中甜蜜點會讓你手感覺到不舒服的回饋.這點我覺得是我目前所測試的木桿回饋來說比較差的球頭回饋.對於擊球回饋所產生的聲音就不去評論,因為這點很難有標準,但我個人不太喜歡擊球聲音太大聲,比較偏向球頭的回饋以扎實與金屬撞擊的聲音為主,不要很大聲.以這支TM Burner 2.0 TP球頭的回饋我只能說是中下的水平.算是讓我相對失望的一點.

 

對於桿身的回饋來說.這支桿身換裝在Burner 2.0 TP上雖然沒有太高的揮桿重量但對於使用上的回饋來說還是有點不同於裝在Callaway Razr Tour木桿上.我比較這兩個球頭特性與回饋後,因為球頭特性不同也直接影響到桿身的回饋.以Razr Tour木桿的球頭反彈性會比Burner 2.0 TP要強多了,所以以擊球的初速來說Razr Tour要比Burner 2.0 TP要快.而使用Razr Tour時6M3可以得到較快的桿身反彈速度.而這個彈性就會反應在使用回饋上.

 

桿身回饋

當6M3在Razr Tour可以比較容易產生反彈速度與桿頭的回饋到桿身上.但Burner 2.0 TP的球頭反應就比較鈍,6M3的桿身反彈就偏弱了.雖然依舊可以感受到此桿身強大的受力彎曲與快速的反彈特性,但因為球頭桿面跟一塊鐵板所以反饋到桿身上就缺乏較好的彈性回饋. 所以大家要了解,桿身也是會因為球頭的特性與設計而產生不同的使用效果與回饋. 雖然桿身基礎特性是不會因為球頭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變化,但桿身的特性強弱就會因為使用的球頭特性與設計而跟著有強弱等級的不同.所以說大家不要認為你喜愛的一支桿身可以裝在不同廠牌球頭或不同款式球頭會產生一樣的回饋,這點肯定是錯.感覺這塊是最難複製.而桿身的靈敏度比桿頭要大.桿頭的特性不同與設計結構不同都會直接對桿身回饋與反彈特性產生很大的差異. 這是大家要建立的一個正確觀念. 

 

2. 彈道與後旋量 – 以此桿的彈道設定與擊球後旋量來說都要比先前Razr Tour時要來得高.它的彈道會比Razr Tour時要高一點,同時產生的後旋量也比較多.相較之下我個人對於Burner 2.0 TP配上6M3的組合所產生的彈道高度與後旋量會比較好,也更適合我使用.因為球頭擊球產生的後旋比較多,球也更容易可以衝高一點.而這支球桿打出去的球在空中飛行的時間要比Razr Tour時要更久.所以這樣的設定對我來說會比較適合我的揮桿速度與擊球方式.尤其這支球桿在空風飛行的球質真的很棒.非常的穩定,質感很棒.

 

雖然說它的球速沒有很快但球質看起來確很重.因為在測試的過程當中,有一半時間都是下毛毛雨或風大的狀況,天氣上比較不太穩定.所以說使用這球桿在風雨當中依舊是穩穩的把球送到空中,同時還飛的很穩定不會突然掉下來或減少飛行時間.這點我就要給這支球桿肯定.這部份它的性能與彈道後旋量的搭配已經是中上水平了.桿身的特性與球頭比較能配合.簡單一句話說就是這支球桿比較智慧. 只要打中甜蜜點球就自動會飛上空中產生它應有的彈道出來. 這點是我最欣賞這支球桿的地方.

 

3. 距離與滾動性 – 這支球桿因為有使用的磨合期問題所以在剛開始使用時與使用1個月後的效果是有明顯不同地方.從一開始使用時它的飛行距離在240碼到250碼的範圍,滾動性超過15碼左右水平.但越用越順手,桿身的彈性就越靈敏與快速.當用了一個月後的此桿所產生的飛行距離就可以輕鬆達到250碼到255碼的水平,而滾動性也是在15碼左右.低平的飛行彈道,不會讓球衝太高,而它的球質真的很穩也很重.很少會有側旋的問題產生,除非是自己動作錯誤才會有大的曲球產生. 

 

如果使用一些高階三層或四層Urethane優力辛球皮的比賽球時,那球的爆發力會更好. 使用如Titleist Pro V1, Pro V1x, Bridgestone B330S, Nike One, Callaway HX Tour 等球時,此桿的性能就更上層樓.擊中球的初速會更快,球在飛行當中的速度也要比使用一般雙層球要快,同時球也會衝得更高一些,讓飛行距離能更佳化. 球質會感覺到更加重,也更加穩定.它的飛行距離可以到達260碼,穩動性也可以超過15碼.因為當看到球落地後是一個很高彈跳然後持續滾動一段時間.算是整個飛行到落地後的性能質量都是高水平的表現.

 

雖然說這支球桿的球頭回饋不是很好,但實際打出來的效果確讓我大開眼界,越打越喜歡.這是標準6M3的使用特色.因為桿身的彈性越來越明顯,而使用操作上也會越來越智慧與簡單.這樣反應在性能與效果上就會越有成就感.這是使用者才能體會,而且這樣的桿子絕不會在第一次或兩三次的使用中感受到.它需要一段時間的使用磨合與培養桿身將包裹在桿子內部的薄膜給退下來.當這個保護也好或薄膜一旦消失,這桿身就如同脫胎換骨般,性能與爆發力就隨之而來.也會轉變成一個以性能為主的功擊導向的球桿.也因為使用者需要一段時間的互動與磨合,所以當你渡過這個時期後你會更容易與球桿互動,也是這支球桿會成為你球袋中的主要武器與你熟悉的球桿.

 

4. 失擊傷害與操作易打性 – 這支球桿的性能就如同跑車一般迅速有力,性能上一點都不拖泥帶水.但因為桿頭的回饋與甜蜜點都不是太好.所以當你擊中非甜蜜點的位置所得到的回饋與擊球效果就會有很大差別.而這個球頭的桿面也算相對小,如果以同樣460cc的球頭比較的話,這個桿面大小會比其它460cc桿面要小一點.但它的桿面設計的比較深.也就是桿面中心點位置的縱深會比較大.同時它的甜蜜點也是在中心點的上方位置,也就是說你的擊中甜蜜點要在比較上方位置.這對於一般中高差點球友的使用上會有點難度,加上桿面設定是開1.5度,所以這對使用者習慣用關的木桿時會有一點使用障礙.

 

這樣的球頭設定會比較適合球友喜歡打開的桿面/open face設定與深桿面Deep Face.同時也因為球頭的設定是這樣,在實際下場時你需要用比較長的球釘(2.75”/63mm,或以上的長度球釘)讓球可以露出約半個球的空間出來當你的球頭平放在擊球點前.因為這樣比較容易讓你可以打中桿面甜蜜點.所以說當不同球頭重心設定與桿面設計,都會影響到你怎樣放置球釘的高度讓你可以更加容易打中桿面甜蜜點,把最好的距離給送出來.而當失擊的效果產生,因為桿身算是強度比較強的結構,所以它可以把一些側旋量給壓到最低.如果在實際下場擊球時,它的失擊傷害算是還可以接受.最多到樹林或長草區塊,不太會打出界外等狀況. 

 

至於此桿的操作上,只要能盡可能擊中桿面甜蜜點,這樣的擊球可以很容易與輕鬆把球的爆發力與性能給發揮出來.桿身也會很智慧幫你處理很多細節工作.不太需要你去做過多的使用操作.但有一個很大的前提就是”力量”. 這種性能桿身需要有一定體能與力量將它灌注到球桿上,才能產生足夠的能量到球上. 這樣的擊球效果才能達到最佳化.雖然你可以打中甜蜜點得到較好的回饋與擊球效果出來.但如果你的力量不夠,球一定會飛的不夠遠,後旋量也不夠.這樣飛行距離也不會太遠.因為彈道是低彈道且平平的在空中飛,衝不高.如果力量不夠時,球會很容易飛到一半掉下來.這樣的效果反而不會太好. 

 

高端桿身特性

這也是近一年來一些高性能與高端桿身的設計基礎.桿身可以給你很不錯的性能效果,但使用者也需要有一定體能與力量水平才可以享受到這樣桿身的爆發力與距離優勢.如果只是順順沒力的擊球,這樣的球桿不會適合.因為它無法送出最佳距離與效果.它不是以技巧來操作的球桿,它需要更多的力量才能把內在的能量給送出來.這是使用者需要考量到的一個重要關鍵.

 

此桿身需要磨合期與養桿

此桿的表現與性能,只能說倒吃甘蔗,越來越好用,性能也越來越強.用了後就欲罷不能.會上癮.用這樣的球桿比較能產生革命情感,因為從使用第一天起,不會覺得它是很容易就打出效果的球桿,但每次用都會有一點一點的進步.同時使用它也需要自己不斷的去鍛鍊體能讓自己的力量可以在每一次的擊球去產生最佳化.當你可以慢慢感受到桿身的受力彎曲越來越大,同時擊球的桿身反彈也越強.球桿也一次一次的進行脫胎換骨的動作.當你越了解它時,它與你的配合也越來越好,越了解要怎樣操作此桿.得到的成就感也就越大.這是我喜歡球桿的特性.

 

一次就摸熟的球桿一點成就感與挑戰性就沒有這樣球桿來得好與扎實.可以與球桿一起成長, 要求自己與球桿一起進行成長是高爾夫的一大享受. 而沒有一支球桿能100%達到你個人需求與要求. 在這支球桿的回饋與失擊回饋真的是比不了其他木桿,但它的距離感與飛行穩定性真的沒話說, 加上它的球頭外觀也是我目前看起來最順眼的設計.就算它的擊球回饋差,但在其他方面可以滿足我,我還是可以接受使用.而且會越用越順手.球桿的使用在於人,而你只要跟球桿有不錯的互動,一些問題都是可以被接受.除非你有其他更好的球桿出現.不然這樣的球桿已經算是在水平以上了. 

 

chien, 洋梨高爾夫 & 高球庫 站長

 

本文在高球庫的聯結!

 

本站新設新浪微博网?版:http://weibo.com/peargolf

 

手机版:http://weibo.cn/peargolf

 

大家可加入我的粉絲團,我會不定時將新的信息與活動發怖在微博與Google+內. 

 

Google+ 社群可加入[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