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Content about 球具評估

九月 18, 2023

另外讓它回饋沒有很迷人,是桿身材質八字造成,鋼管八字就是硬,可以更換桿身來提升爽度,看自己高興。這個桿頭對於桿身的震動超明顯,硬度超過我小手負擔,導致推擊手感像按摩棒一樣。市面很多推桿選的桿身硬度都太硬了,鋼管的重量就已經重了,硬度還那樣硬,對手無縛雞之力的假日球友,推好是中樂透,沒推好是正常發揮。

LAB Mazz 1 推桿心得!~上集
https://www.peargolf.com/article/lab-mazz-1-tuiganxinde%EF%BC%81%EF%BD%9...

中集開始。

另外讓它回饋沒有很迷人,是桿身材質八字造成,鋼管八字就是硬,可以更換桿身來提升爽度,看自己高興。這個桿頭對於桿身的震動超明顯,硬度超過我小手負擔,導致推擊手感像按摩棒一樣。市面很多推桿選的桿身硬度都太硬了,鋼管的重量就已經重了,硬度還那樣硬,對手無縛雞之力的假日球友,推好是中樂透,沒推好是正常發揮。尤其在中短距離和快果嶺上的使用,需要以柔克剛碰球去產生滾動,桿子回饋是要命的重要。

而這樣的材質特性(重量和硬度)對短距離方向和距離掌握,往往會出現很搞笑的結果!心裡念力啟動;呼喊同組朋友快喊OK,不然肯定烙賽。當然,LAB推桿接受訂製,可選用碳纖維桿身比如Accra桿身要加150美元,或LAGP桿身要加350吧。我有到我家附近的連鎖店去試配置Accra碳纖維桿身,媽啊,感覺比鋼管回饋要再猛,一個字“硬”,觸球的桿身震動頻率從大到順暢而已,滾動表現有好,距離上一階。算了、Accra桿身和我無緣,打算用我自己的碳纖維桿身。

九月 15, 2023

Mazz1價格是450美元,現在可以在一些美國連鎖球具店看到和買。我訂是一般規格34“, 69 lie angle,黑色鋼管桿身。原廠握把有一點角度設計,讓握起來握把是和桿面是平行。因為桿頭是中插設計,有水平角和lie角的傾斜設計,所以如果沒有握把去把角度修正,你的握把就不是平行桿面狀況。

LAB推桿是我今年上半年比較專注的產品。由於用了B2後就整個愛上,當然就開始選它其他產品來一個個玩。先選外型我覺得還不錯的Mazz 1來看看和B2的差異?外型是Mallet/高MOI的設計桿頭,配合上它的Lie angle balance/仰角平衡技術,可以讓球友推起來更加穩定。桿面觸球會穩定的方正。這也是我為什麼要來試的原因。

B2是傳統桿頭設計當然可以得到比較好的控制效果,對於不同桿頭是否也是如同B2那樣?Mazz1價格是450美元,現在可以在一些美國連鎖球具店看到和買。我訂是一般規格34“, 69 lie angle,黑色鋼管桿身。原廠握把有一點角度設計,讓握起來握把是和桿面是平行。因為桿頭是中插設計,有水平角和lie角的傾斜設計,所以如果沒有握把去把角度修正,你的握把就不是平行桿面狀況。

這也是LAB推桿自己特殊握把設計!我會先用看看原廠設計的規格來玩,下場推個2場後,會更換碳纖維桿身和握把,來調整整體桿子規格,讓桿子可以更好操控和使用。另一角度就是瞭解原廠桿子的設計理念,看看推桿的特色和技術能否輕鬆發揮?這桿子握起來感覺對我來說有點重,握把很舒服,好握,整體的感覺很不錯。

七月 27, 2023

我必須說,當推桿重新設定規格,握把後,完全會變成一支不同的桿子。和我一開始用的Phantom X5完全不一樣。調整後就完全聽你的話,推18洞手也不會酸,對身體和推法完全不會有壓力和過大的負擔。唯一的問題就是距離感和傳統刀背推桿頭會短一些。應該是桿身和桿頭導致距離滾動不足,至少在中短距離是的掌握是很棒。這就是對的推桿必須要有。我把Phantom變成我的Phantom,而不是Scotty Cameron的Phantom。

Scotty Cameron Phantom X 5.5推桿心得!~上集
https://www.peargolf.com/article/scotty-cameron-phantom-x-55tuiganxinde%...

下集開始。

或許我上面說的好像很容易但其實都在細節裡,因為長度不對,重量不對,都會導致你很難控制桿頭的移動,桿頭無法控制好,你的方向性就不穩定,要推好就是白日夢。如果桿子重量不對,也會讓你很難控制力量來掌握距離。再加上握桿,如果握把和你的推法都不一致,那要掌握球桿和就登天難了。

每次要買新球桿時,我都會看每一款推桿可以如何去調整修改,修改空間等。因為如果沒辦法改,那只是買一支棍子回家,用也不會順手。對於一般球友來說,可以諮詢技師,討論幾個方面,一就是必須你喜歡,二是是否適合你的身體和推法?三是、是否可以調整、改善和調整空間?第四就是費用估算。球友需要做功課,瞭解一些產品的技術和相關知識,才能讓討論不會雞同鴨講,或一問三不知。

七月 24, 2023

實際下場推的效果還真的不錯。這類大MOI的小烏龜桿頭的好處就是桿面比較不容易亂偏。方向的掌握比較容易和輕鬆。唯一的缺點就是長推的距離上沒有傳統刀背的好。我在華盛頓特區的Enterprise球場上,在方向的掌握和距離上都相當滿意。基本上都是2推結束,對於手感來說,就一般,推到甜蜜點是不錯,相對比較舒服,也沒有到驚艷。

這個推桿到手後,有稍微推一下,但感覺桿子的設定和重量都不是我個人的規格,所以重新去調整設定自己可以用的規格。首先我買一支新的鋼管推桿桿身,因為這類桿頭無法使用碳纖維桿身,只能用鋼管桿身,同時我也選適合我自己用的推桿握把Superstroke Flatso 2.0.我都是裝握把正面轉90度或負90度。

因為平的一面在左邊就是左手控制,平的一面在右邊就是右手控制。我這次是裝在右邊!或許有人會說,原廠設定就是平的面在你的中心點,但只要可以讓你握的更好、更順手或效果提升,任何東西都是可以依據你個人需要去調整,沒有標準答案。另外我也訂了5g螺絲2個來減低桿頭重量,不過,實際推起來,還是覺得沒有螺絲是最好的感覺,更容易讓肩膀啟動!避免手臂施力過多。

在長度,設定在32“,整體推起來真的很舒服。操作感更好,原本的設定和重量對我的手腕和手指造成太沈重的負擔。這就是我需要去調整長度和桿頭重量。因為我不是用手掌或手臂在控制桿頭和推桿的推法,我手臂是比較放鬆,靠肩膀去啟動和擺動的力量,所以桿子不能讓手臂去發力,必須讓肩膀輕鬆生產動能,所以球桿的重量和長度是非常重要。

七月 5, 2023

我愛Codechaos是它的設計和顏色都是很潮!鞋底也是橡膠釘柱設計,穿起來很舒服。和我其他愛迪達高爾夫鞋都差不多。因為愛迪達高爾夫鞋的優勢在舒適性和耐用性,所以我一直都會買來屯。買這款就是它的外型和鞋面是編織設計,可以讓夏天或天熱的時候,可以快速把腳熱給排出去,同時也有防水功能。這樣的鞋子我把它歸類在春夏天來穿。

愛迪達的高爾夫球鞋一直都是我的口袋名單,它的款式和設計都是我個人比較喜歡。尤其是無釘爪的鞋底設計,穿起來的舒適度真的沒有話說。我也一直都固定買它的鞋款來用,這次我買Adidas Codechaos 2021款的鞋,因為已經買了一年多了,再不穿就真的會放壞了。現在的球鞋是個人化的一環,不是壞了才買,都是換。我前一雙S2G也都很新。今年打算用Codechaos,年底再換codechaos 22款。因為都買了就每年來換。

我愛Codechaos是它的設計和顏色都是很潮!鞋底也是橡膠釘柱設計,穿起來很舒服。和我其他愛迪達高爾夫鞋都差不多。因為愛迪達高爾夫鞋的優勢在舒適性和耐用性,所以我一直都會買來屯。買這款就是它的外型和鞋面是編織設計,可以讓夏天或天熱的時候,可以快速把腳熱給排出去,同時也有防水功能。這樣的鞋子我把它歸類在春夏天來穿。

當然Codechaso的鞋款,就是打著使用海洋回收的塑膠廢棄物為主要原料,廢物利用的原理產生的產品!這點當然要給它支持,另外它的鞋款是愛迪達高爾夫鞋的釘柱鞋款裡算頂級,所以在利用它最新的技術和材料都是沒話說。它的鞋底有軟的橡膠來吸收身體重量和避震的功能,假設改良過的鞋底釘柱設計也對支撐力與抓地力有很不錯的表現。

五月 12, 2023

這是我最驚艷的地方,因為它的外觀實在太Sorry了。最初只是隨手拿起來推看看,玩一下,但推起來卻完全超乎我的想像。這樣越推越好玩,就這樣不可自拔。不過有個問題,就是推到甜蜜點,它的距離會比較短,力量有點被吸掉。我有幾球都是推到甜蜜點但距離卻短一些。如果沒有推到甜蜜點,它的手感是比較硬,因為它就是鐵塊。

LAB Golf Putter B2 推桿!上集
https://www.peargolf.com/article/lab-golf-putter-b2-tuigan%EF%BC%81shangji

下集開始。

實際推的時候,對於距離掌握不是很容易。尤其在短距離上,往往會過大力,過洞很多。而在中距離的推效果是最棒。方向在掌握真的不錯,都是在洞口的半步範圍。只是我對力量的掌握無法在短時間駕輕就熟。而在推感上,我個人是覺得很讚!尤其在推到甜蜜點,整個軟綿感。和打日本鍛造鐵桿一樣舒服,這是它最大的亮點!

這是我最驚艷的地方,因為它的外觀實在太Sorry了。最初只是隨手拿起來推看看,玩一下,但推起來卻完全超乎我的想像。這樣越推越好玩,就這樣不可自拔。不過有個問題,就是推到甜蜜點,它的距離會比較短,力量有點被吸掉。我有幾球都是推到甜蜜點但距離卻短一些。如果沒有推到甜蜜點,它的手感是比較硬,因為它就是鐵塊。

回饋聲音是噠噠的彈性效果,我個人覺得,這也是你可以從聲音和回饋去瞭解有沒有推到甜蜜點。我認為用它會讓你的手臂和手腕更容易產生酸和疲勞。可是在實際下場完全都OK,沒有任何問題。手臂和手掌的周圍都很棒,操控也容易,應該說就握住,桿頭會做它自己的工作。非常簡單,也讓我推出最好的成績。

五月 9, 2023

而LAB推桿是桿面就是方正,不需要你的手掌特別去維持控制,聽起來很有趣,朋友店裡展示桿要脫手,就從朋友手上買下來玩玩。沒有下場就在室內推。狀況很好。最近在美國LAB推桿是很火,Adam Scott用它們的Mezz 1推桿就讓推桿穩定不少。我也是用了B2後,又再買Mezz 1,和訂了Link 1.就是技術可以把推桿變簡單,能不用嗎?

最近從朋友那邊收購一款LAB Golf B2推桿。LAB Golf推桿有自己在推桿的技術,也就是它的名字LAB/Lie Angle Balance,仰角平衡技術。一般推桿放置在桌面上,桿頭會不平衡的往下,而這個LAB技術就是讓平置下的推桿桿頭的桿根位置是朝地面。也就是推桿桿面和地面時成90度。簡單說就是桿面都是往目標方向走,不會偏。

所謂不會偏就是桿面不會亂偏,比如關或開的狀況。對於一般球友在推擊時,常在觸球時桿面不是方正,導致球會偏,不是朝你要的方向走。而這個技術就是讓你亂偏的狀況減低到最小。因為一般桿頭桿面很難控制,桿頭重量分布不對,導致控制桿面方正的觸球是非常困難,尤其在中短距離上。

而LAB推桿是桿面就是方正,不需要你的手掌特別去維持控制,聽起來很有趣,朋友店裡展示桿要脫手,就從朋友手上買下來玩玩。沒有下場就在室內推。狀況很好。最近在美國LAB推桿是很火,Adam Scott用它們的Mezz 1推桿就讓推桿穩定不少。我也是用了B2後,又再買Mezz 1,和訂了Link 1.就是技術可以把推桿變簡單,能不用嗎?

四月 20, 2023

Phantom X的桿頭材質是不鏽鋼,有一個主體和底部黑色2塊組成。都是不鏽鋼材質,所以桿頭視覺上比較小,看起來比較結實和肌肉感。這樣設計,可以更容易控制桿頭、同時可以兼具桿面的推擊穩定性。把桿身和握把換掉後,桿頭再減個30g後,應該會讓我用起來更舒服和容易掌握。

2023年起心動念打算換另一種推桿形式來玩玩。研究一下目前的推桿款式,就一見鍾情了Scotty Cameron 2023 Phantom X 5系列。我必須說,Scotty的設計真的很厲害。加上它的桿頭都在美國CNC,質量上真的和O牌、T牌和P牌的要優多了。 當然Scotty的價格也是最優,同時也相對保值!

因為我在網路上也看了一段時間,Phantom X 5/5.5/5S狀況好的也都在USD350到450之間,這個保值力也太猛了。所以乾脆買新的,同時也可以訂自己要的33“長度。就到幾家附近的惡球具店問問價格和是否有貨?33”都沒有貨,跑到第三家才有5.5 33“的現貨可以拿。因為現金有折扣,我麻煩店家幫我留住,我隔天去ATM去錢。

在美國基本都是信用卡走天下,但在亞洲人多的地方或店家都會有現金折扣。尤其中國人的店,在紐約球具店都是韓國人開的,他們也懂現金價,因為很多中國人都是客人,沒有現金價就很難做生意。我走三家店都是韓國人的店,3家價格都一樣。我嚴重懷疑是同一個老闆....anyway,因為我太久沒有提現金,所以連密碼都忘了,到銀行去重新設定密碼也花了一點時間。

四月 8, 2023

這款可以抓650碼內的距離,可以抓目標物,鎖定目標顯示距離。很容易也快速,更重要是有對斜坡的計算都是球友救命功能。另外風速也可以計算,這些功能我只能說你下場打球需要的東西,基本這款都可以滿足你。 對於產品的重量和大小,你都可以一手掌握,恰到好處。我選黑色是因為避免髒。

春天到了,最近陸續增購一些球桿、工具和訂製球桿。而這週末打算去華盛頓DC去賞櫻,失敗到附近的球場打球。在美國打球很多球場沒有碼數樁可以觀察距離,所以讓我打起來有點靠自己的眼睛和直覺來抓距離。這次就買了新的雷射測距儀,這樣就可以讓自己的眼睛先抓距離,再利用測距儀來瞭解誤差多少?

這個測距儀我也在網路上研究一陣子,選這款也是不少球友和產品評價上都有不錯的使用回饋。這款售價是120美元,在Amazon上買85.算是我可以接受的價位。我沒有打算買Bushnell,因為做的功能都很簡單,不需要用到幾百的東西。誤差或許有但不會很大,尤其現在的科技進步下,對於定位、雷射抓距離等都已經算基本標配。

這款可以抓650碼內的距離,可以抓目標物,鎖定目標顯示距離。很容易也快速,更重要是有對斜坡的計算都是球友救命功能。另外風速也可以計算,這些功能我只能說你下場打球需要的東西,基本這款都可以滿足你。 對於產品的重量和大小,你都可以一手掌握,恰到好處。我選黑色是因為避免髒。

在美國已經快4年了,高爾夫的機絲和工具卻越來越多。打算等孩子大學了,以後就到處去打球,享受高爾夫生活。天氣越來越好,讓我的小宇宙不斷跳動和燃燒。後面再把這個測距儀的實際使用心得和大家分享。

四月 5, 2023

TR Blue的好處是它的手感真的棒!它的手感和我另一支Fujikura Speeder TR非常類似。幾乎一樣!手感很紮實,擊球感如同棍子的拉抽感。你可以感覺到你擊球的擠壓效果和回饋,只有一個字可以形容,就是“爽”!樂趣是是滿分。不過你是感覺不出來,桿身的折點,因為桿身半身的強度很高,它會幫你擊球。非常舒服和好玩。

Fujikura Ventus TR Blue 5S review 測評!~上集
https://www.peargolf.com/article/fujikura-ventus-tr-blue-5s-review-cepin...

下集開始。

TR Blue的好處是它的手感真的棒!它的手感和我另一支Fujikura Speeder TR非常類似。幾乎一樣!手感很紮實,擊球感如同棍子的拉抽感。你可以感覺到你擊球的擠壓效果和回饋,只有一個字可以形容,就是“爽”!樂趣是是滿分。不過你是感覺不出來,桿身的折點,因為桿身半身的強度很高,它會幫你擊球。非常舒服和好玩。

而球速快也是TR blue的招牌,從材質和技術的提升下,用這款桿身你可以享受到球速極限化,同時飛的狗遠,可以看到球在飛行的尾端會再噴一小段。飛行的距離明顯比先前的veylix要更好。落地的滾動效果也不錯,可以有至少30碼,所以這隻打下來都可以穩定260碼,失擊的距離損失也比較好,約在20碼內。

四月 2, 2023

Ventus TR系列是Ventus桿身的升級版,對於材質有顯著的提升,主要使用40噸和70噸的高碳布材質,同時在桿身前端更加強化強度,可以讓擊球的倒旋更低和彈道不會沖太高。這對進階型球友來說是很好的搭配。如果要讓距離和失擊這2部分都有好的表現,桿身的強度和材質是2大關鍵。TR的Blue款就是我會先來玩的款式。後面會用TR black 5R 在我Titleist TSR2木桿上來進行測試和說明。

2023年的新裝備是開始把TM Stealth桿身升級為Ventus TR blue 5S!Ventus的火到抓不住,從Ventus到Ventus TR (2022上市)就真的是很多選手的最愛,也是美巡賽裡使用率最高的桿身。當然我也不去贅述,這次我沒有買Stealth2木桿,也是覺得升級的空間很有限,不過桿身這塊可以讓球桿有更不同的效能。

Ventus TR系列是Ventus桿身的升級版,對於材質有顯著的提升,主要使用40噸和70噸的高碳布材質,同時在桿身前端更加強化強度,可以讓擊球的倒旋更低和彈道不會沖太高。這對進階型球友來說是很好的搭配。如果要讓距離和失擊這2部分都有好的表現,桿身的強度和材質是2大關鍵。TR的Blue款就是我會先來玩的款式。後面會用TR black 5R 在我Titleist TSR2木桿上來進行測試和說明。

TR Blue的設定是低倒旋和中彈道,我自己去年用Stealth的經驗是擊球的起發角不會高,所以可以用中彈道的桿身來讓球可以飛更遠。這也是我會把TR Blue給放在Stealth原因。桿身重量59g已經接近60g,裁剪到使用的重量也有56g,我裝44.5“長,來讓使用上可以得到最好的極限,但桿頭重量還是對我使用有點重,所以我會把桿頭後面的配重螺絲給卸下來,以讓操控和使用的到最好。

三月 28, 2023

Paradym的倒旋比TSR2要多300~500rpm,導致距離少掉10碼多。這2個原因讓我決定回家訂一支TSR2來玩玩。當然我知道這當中的貓膩在哪,不過我驚訝的是新的TSR木桿的桿頭和桿面可以有這樣的效果。在不經修飾和調整下可以有這樣的結果,讓我覺得這就是我2023要用的桿子。回家後查一下TSR的桿頭設計和桿面材質,確實可以理解它的優勢。這個桿面真的是我這2年打下來,感覺最噴的一個。

2023年球季開始了。去年10月後就沒有動球桿了,忍了半年了,最近開始計劃2023年的新機絲準備。首先木桿是讓我高潮起伏,柳暗花明的一次。因為最近在組一套鐵桿和木桿給朋友,到球具店去買握把時,想試看看Titleist 新的TSR木桿和Paradym比較。到試打區,就給它打幾球看看。TSR2打3球,換Paradym 3球,TSR3 3球。休息一下,再打一回同樣的桿子和次數。

都是選9度,S硬度。得到的結果讓我跌破眼睛,TSR2打起來手感好,倒旋和側旋都是最低。我並沒有去熱身,完全以身體自己的反應去發揮,沒有刻意去加速打。但我自己都知道,用TSR2是最好。因為沒有熱身,球都會帶點fade。但Paradym是slice,壓制的能力不及TSR2.TSR3也沒有TSR2的容錯高。雖然2支效果都差不多,我個人偏TSR2。如果是10年前的我肯定TSR3,但現在的我就是裡子比面子重要多了。

Paradym的倒旋比TSR2要多300~500rpm,導致距離少掉10碼多。這2個原因讓我決定回家訂一支TSR2來玩玩。當然我知道這當中的貓膩在哪,不過我驚訝的是新的TSR木桿的桿頭和桿面可以有這樣的效果。在不經修飾和調整下可以有這樣的結果,讓我覺得這就是我2023要用的桿子。回家後查一下TSR的桿頭設計和桿面材質,確實可以理解它的優勢。這個桿面真的是我這2年打下來,感覺最噴的一個。

十二月 31, 2022

到了年底,聖誕節也到,趁這幾天假期,把今年買的一些機絲組裝起來。Fujikura最賣座的桿身就是Ventus,而且獨立出來一個產品系列。我自己也打他們的藍管,今年初出了Ventus TR系列,也是普通版的升級款,自然就直接入手。只是一直忘記把它給裝上,就趁假期有時間,把這桿身配置在Taylormade Stealth桿頭上。

到了年底,聖誕節也到,趁這幾天假期,把今年買的一些機絲組裝起來。Fujikura最賣座的桿身就是Ventus,而且獨立出來一個產品系列。我自己也打他們的藍管,今年初出了Ventus TR系列,也是普通版的升級款,自然就直接入手。只是一直忘記把它給裝上,就趁假期有時間,把這桿身配置在Taylormade Stealth桿頭上。

我這3年來都是設定彈道以中低為主,所以選擇TR blue就是它的倒旋低,彈道是中的特性。配置9度的Stealth,可以讓球不要打高,讓球速和導彈可以維持比較有破壞力。因為我希望可以得到更多的落地滾動性,也是硬度會選擇S,同時TR的材質強度也比較高。這些特性都可以讓我擊球的球速和滾動效果的到破表。而配置在Stealth也是它的導彈比較平,不容易竄高!

美國年底的爆冷氣旋,讓這個聖誕節的氣溫拉到一個最低。零下10度,想去試個球桿也都不敢想!這是我目前遇過最冷的溫度,還好沒有下雪,不然會整個累死。在這個聖誕節和新年假期,好好的來整備目前手上一些新桿頭和桿身、握把。期待2023有一個好的球季和大家分享!

十一月 11, 2022

它的特色在性能上,我覺得它的彈道會比較低平,倒旋也比較少。落地滾動上也比較多,我一些洞都會滾過頭,不像T200和M5那樣容易掌握。不過球速真的是快,這點在性能表現上是非常突出。對於秋冬這類季節,風或地形影響的球場,這套桿子會比較容易去克服距離短少,或被風吹的短距離問題。

Mizuno Pro 225 鐵桿!~中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mizuno-pro-225-tiegan%EF%BC%81%EF%BD%9Ez...

下集開始。

必須要特別要求自己在下桿時,刻意去帶桿頭下去,不能順勢讓桿身帶下去。T200和M5可以,但Pro 225就完全不行,因為會吃球比較薄。以桿面重心來看,Pro 225會稍微高一些,但也都在半mm左右。可是就是很難吃到甜蜜點,這個狀況在下場會比較好,因為練習場的擊球時在墊子上,球場的草可以吃下去。所以這套桿子最好在真草上打會得到比較好的效果和手感,

它的特色在性能上,我覺得它的彈道會比較低平,倒旋也比較少。落地滾動上也比較多,我一些洞都會滾過頭,不像T200和M5那樣容易掌握。不過球速真的是快,這點在性能表現上是非常突出。對於秋冬這類季節,風或地形影響的球場,這套桿子會比較容易去克服距離短少,或被風吹的短距離問題。

我個人覺得,在鐵桿這塊上,美系大廠在對技術和科技的運用上,比日系品牌要更好和全面。Pro 225的桿頭技術說實在,不是什麼多新或屌的東西。對於現在球桿的易打和效能為王道時代,這樣的產品很容易被比下去。當然動作和技術好的球友對這類產品使用絕對不是問題。但對一般球友想有一套好看和好用的鐵桿,Mizuno就很容易被比下去。

十一月 9, 2022

這鐵桿打起來,我實在覺得不是那樣好打。桿面回饋上沒有T200的紮實和M5那樣的桿面彈力。十足是鍛造桿頭的回饋。但甜蜜點也沒有我其他日系鍛造桿頭那樣的軟綿,中球是脆脆的感覺。應該說和我打其他Mizuno桿頭的回饋是一樣。不是它的問題,這是典型Mizuno鐵桿的回饋,這也是我一直都覺得Mizuno鐵桿是好看,但不好打的產品。

Mizuno Pro 225 鐵桿!~上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mizuno-pro-225-tiegan%EF%BC%81%EF%BD%9Es...

中集開始。

CPX的握把應該是我用過的Golf Pride握把裡最舒服,但它並沒有犧牲掉止滑力。意外的,它用起來,握得非常紮實和牢固。應該是它表面紋路設計讓手套可以更容易去抓。特殊的紋路讓握起來,可以把握把表面的空氣給壓下去,讓手套和握把彼此產生吸力。所以我對這款握把的驚訝度是最高。而且用1個多月下來,表面都沒有磨損,這點也是不錯!

桿身一樣是用LAGP tour AXS 85 S,這款桿身的性能特好,球速快,抗側旋優,同時也兼具減輕整體重量,對於想打的輕鬆和發揮身體力量,這樣的桿身效果是最好。至少我在T200和M5上都得到不錯的效果。當然手感上沒有日系Fujikura MCI那樣的彈力回饋。而它的桿身韌性卻非常棒。對於鐵桿來說,我更在乎穩定性和抗側旋能力。

十一月 7, 2022

好看的桿頭和實用的桿頭來進行比較。當然用的桿身都是一樣,規格也是差不多。這樣用起來就可以完全去瞭解和感受差異。這桿頭就像一款法拉利,線條感實足,絕對吸睛。但好打嗎?要試了才知道,希望它可以打破我對Mizuno固有的印象。當然它們官方說;桿面薄,可以提升球的速度,設計基本也和中空桿頭一樣。所以性能上也應該要和目前鐵桿主力的中空桿頭類似。

今年下半年推出的Mizuno Pro 225 鐵桿,外觀實在太線條了。絕對的刀背魂,看起來就是神兵利器!而我自然也下手購入,這是我第一次擁有Mizuno鐵桿。說實在我以前都有去試Mizuno鐵桿,但實際用的結果還和我的預期有差距。但這套有種讓我毫不猶豫的下手。當然買下來後就是重新的配置新桿身和規格重置。讓這套鐵桿可以讓我發揮的更好、打起來可以如魚得水。

基本上,這鐵桿桿頭的設計是2種,也就是2鐵~8鐵是2片式,從桿頸到桿面這是一整塊,然後背部,2個組件。當然它們在桿底有加入鎢合金的重量塊,可以把桿頭的重心壓低。另外9鐵到P桿的設計就是桿頭和底背的不鏽鋼重量塊。這和我一直使用的中空桿頭來說是有不同。這款比較傳統桿頭設計,也是我想要拿來和我其他中空桿頭的對比組。

好看的桿頭和實用的桿頭來進行比較。當然用的桿身都是一樣,規格也是差不多。這樣用起來就可以完全去瞭解和感受差異。這桿頭就像一款法拉利,線條感實足,絕對吸睛。但好打嗎?要試了才知道,希望它可以打破我對Mizuno固有的印象。當然它們官方說;桿面薄,可以提升球的速度,設計基本也和中空桿頭一樣。所以性能上也應該要和目前鐵桿主力的中空桿頭類似。

八月 24, 2022

T200打出來比較像選手的球路。非常殺的球路,低到高,掉下來。滾動性也有10~15碼,倒旋明顯比較低。球速很猛,爽度滿格。桿頭的效能上比M5要猛,它真的像打鍛造桿頭。飛行距離來說,T200 6i我用pro V1的距離是163碼,滾動可以有10~15碼距離。M5要比較遠一點,因為角度比較低2度,飛行比T200要遠3~5碼左右。滾動約10碼。

Titleist T200 iron review/測試!~上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titleist-t200-iron-reviewceshi%EF%BD%9Es...

Titleist T200 iron review/測試!~中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titleist-t200-iron-reviewceshi%EF%BD%9Ez...

下集開始。

2個桿頭的易打都不錯。T200會稍微難,從它的桿頭小,桿面也小,不容易打到甜蜜點,但就我自己下場打的感覺,這個桿頭不需要揮的很大力或速度快去擊球。輕鬆打,把桿頭帶下去擊球就好,就算是沒有打到甜蜜點,一樣可以有不錯的效果。這是我很喜歡它的地方,非甜蜜點的距離差個5~8碼的差別。沒有想像的難打。

M5就明顯好打,桿頭非甜蜜點的擊球都有不錯的結果。產品的成熟度很高,不管你速度快或平順揮,都一樣,距離不會差別太多。桿頭很類似凹背特性。實際下場打距離和容錯高,也是不需要大力打,就可以把距離送出來。彈道來說,這個和T200是差不多。也是從低到高的飛行軌跡,打起來很有穿透力,也很爽!

八月 19, 2022

T200的回饋和M5有明顯不同。T200是中空設計,桿面也是不鏽鋼材質,但回饋桿面比較脆。可以明顯知道中球在桿面的位置。桿頭感覺比較小,中球的好壞是很直接。有點像在打鍛造鐵桿,非甜蜜點會讓你感覺重手。但甜蜜點也是非常舒服但不是彈,而是有點擠壓感。揮起來也很容易輕鬆。整體的桿頭回饋算中等。

Titleist T200 iron review/測試!~上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titleist-t200-iron-reviewceshi%EF%BD%9Es...

中集開始。

我先去練習場測試,然後下場,打2個月後得到的使用心得。練習場測試都是每一支打5球,換另一支,再打5球,休息。後面再打一次。這樣觀察擊球手感、回饋、和性能表現。2支的使用都沒有什麼問題,揮起來,M5揮比較輕鬆,因為桿頭的重量比較輕。握把對我來說都是舒服,且不會滑動。對上我的速度是OK。

我先說打M5,M5打起來很舒服,中球的手感是整個桿面的震動回饋。因為是口袋型的桿背設計,桿面是一片鍛造不鏽鋼。回饋舒服也彈。而且容錯很高,非甜蜜點的擊球感覺比較硬,但甜蜜點和周圍的熱區,都非常舒服。很彈的感覺,像打球道木和木桿。我喜歡這桿頭的彈性,以不是鍛造和中空桿頭,這桿頭的回饋都是非常爽。

T200的回饋和M5有明顯不同。T200是中空設計,桿面也是不鏽鋼材質,但回饋桿面比較脆。可以明顯知道中球在桿面的位置。桿頭感覺比較小,中球的好壞是很直接。有點像在打鍛造鐵桿,非甜蜜點會讓你感覺重手。但甜蜜點也是非常舒服但不是彈,而是有點擠壓感。揮起來也很容易輕鬆。整體的桿頭回饋算中等。

八月 17, 2022

T200的型,就是走刀背風。桿頭設計很紮實集中,線條感很立體飽滿。桿頭放在地上,就是一個小。所以不是那種易打大頭風。和我另一支Taylormade M5大小是差不多。現在的桿頭設計,不管是木桿類還是鐵桿,都講究性能。就算M5也是做pocket back/半凹背設計,這些桿頭的共通點,就是要把桿頭的性能和容錯都提到最高。讓球友可以有更多的犯錯空間,同時性能可以輕鬆發揮。

Titleist球桿的顏值一直是頂尖。打了10多年的日本鍛造鐵桿,最近又重回到主流大廠的懷抱。T200的型讓我的手指又故障了。爬了Titleist原廠官方說明,一堆東西,屌技術、高科技..說穿了就是:Hollow body/中空桿頭設計提升性能、鎢合金低重心設計、高容錯、鍛造桿面提升手感。就是這些核心組成T200.其他的我就滑過就算了。

我近10年的鐵桿都是用中空桿頭。因為中空桿頭兼具凹背的易打、高容錯和刀背的操控。對於手感,當然沒有像鍛造桿頭那樣軟綿。但主體和桿面的2片組合,讓桿面如同木桿類,可以讓擊球爽度提升。有更多桿面回饋。對我來說,這樣的手感是和鍛造綿密感是不同風格。感覺沒有對錯,我就是愛這個味。

T200的型,就是走刀背風。桿頭設計很紮實集中,線條感很立體飽滿。桿頭放在地上,就是一個小。所以不是那種易打大頭風。和我另一支Taylormade M5大小是差不多。現在的桿頭設計,不管是木桿類還是鐵桿,都講究性能。就算M5也是做pocket back/半凹背設計,這些桿頭的共通點,就是要把桿頭的性能和容錯都提到最高。讓球友可以有更多的犯錯空間,同時性能可以輕鬆發揮。

七月 15, 2022

當然推車的最大問題在於動力來源,就是你了。體力上不像坐車那樣簡單容易。一路走上、滑下的,對身體和腳的負擔是很大。這是現實問題,不是產品本身問題。我用的經驗,車子好用但用到後面你的身體雖然可以走,但打球要的集中力就時有時無,就像手機訊號一樣,到一些地方就訊號不好。那時候,你就會覺得走路推車是要有一定實力,才做得好。

Motocaddy Cube push cart/球袋推車!~上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motocaddy-cube-push-cartqiudaituiche%EF%...

下集開始。

而實際下場的使用,我個人覺得和想的差不多。推在草地上沒有想像的費力,很容易就動起來。當然輕,就要注意走在不平的斜坡要避免翻車問題。其他的狀況都完全小菜一碟。有推車確實沒有感覺會很吃力去操控它。這樣打下來,只是要注意球不要亂飛,避免體力上的波動。走18洞確實是做得到。

把手也可以自己調整適合的高度,對於不同身材和手臂使力的球友,都可以輕鬆去找到你要的高度。是很人性化的設計。當然也有腳剎設計。可以在不平的位置,鎖住輪胎,避免推車滑動。當然還有一些選配,比如可以放置衣物的網子,或手機架等。但還是先用看看再說。自己推車不是電動,放越多,推的就越費力。

當然推車的最大問題在於動力來源,就是你了。體力上不像坐車那樣簡單容易。一路走上、滑下的,對身體和腳的負擔是很大。這是現實問題,不是產品本身問題。我用的經驗,車子好用但用到後面你的身體雖然可以走,但打球要的集中力就時有時無,就像手機訊號一樣,到一些地方就訊號不好。那時候,你就會覺得走路推車是要有一定實力,才做得好。

七月 13, 2022

研究一些時間,選了Motocaddy的Cube push cart。它的特色就是輕、方便摺疊、推起來省力。價格是$300.本來有考慮買電動,但覺得沒有試自己推,怎麼知道電動功能是需要,還是nice have。雖然一些球友用電動的,但看起來挺Cool,實際會不會手忙腳亂的控制球車,還真的要去體驗才知道。

在紐約打球基本都要自己推球車。當然可以租球車打,但費用就不便宜。在德州打球的費用都是含球車,所以真的便宜大碗。上次紐約打球,租球車,一次要$30,回家就訂一台推車。以後就自己推車打球走18洞。必須說,打20年的球都是有球車,現在要走路加推球車,這樣還真的一點信心都沒有。

雖然有固定跑步和健身。但對於4個小時的打球,走路和揮桿,還是一個大突破。千萬別認為18洞走路是輕鬆、簡單。球場地形上上下下,這樣下來,身體就非常耗體力。尤其你走路,別人開球車,你的速度節奏就被別人帶著走,身體很容易起伏。結果會影響你揮桿和擊球效率。

研究一些時間,選了Motocaddy的Cube push cart。它的特色就是輕、方便摺疊、推起來省力。價格是$300.本來有考慮買電動,但覺得沒有試自己推,怎麼知道電動功能是需要,還是nice have。雖然一些球友用電動的,但看起來挺Cool,實際會不會手忙腳亂的控制球車,還真的要去體驗才知道。

打Bethpage這類的高台開球和上下坡設計的球場,就是最好的檢驗。首先,這球車真的好用,摺疊超快和簡單。收也快速簡單。同時拿在手上一點也不重。很方便!球車上可以放球,水、tee、畫球線的設計。基本上,都可以放在車上。很方便,更重要是用推車,可以推到球位的旁邊來打,口袋不需要放一堆東西。

六月 23, 2022

球場上的使用,也是很一致。因為我現在都自己推球車打球,所以是整場走路,對於鞋子的舒適性會比較在乎。尤其爬上滾下的Bethpage球場,鞋子不對、不好就見真章。上上下下的,鞋子的抓地和包覆性就非常重要,不然鞋子無法承受重量的轉換。鞋子穿幾次後也不會變形,表示結構很好。 所以抓地這表現也是沒有什麼可以挑剔。

Adidas S2G BOA golf shoes高爾夫鞋心得!~上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adidas-s2g-boa-golf-shoesgaoerfuxiexinde...

下集開始。

Adipower的鞋底回饋在腳底是像矽膠軟綿綿的感覺。鞋底的肌肉壓在鞋墊上是有凹凸感,很像記憶枕頭那種,把重量吃的很紮實。但S2G的鞋墊就偏硬,還沒有到讓腳底會不舒服。只是比較其他同隊兄弟就覺得有差。貴的可能比較不適合我吧!我是吃軟不吃硬,哈哈。走在水泥地或草地都差不多。我個人認為,揮桿速度快的人用這類的鞋款比較適合。

這個和球桿道理差不多,因為在力量灌注到鞋底,如果鞋墊太軟,會讓球友感覺抓不牢。所以高價鞋款都需要更多的技術和紮實的材質去支持,才能達到浩克這類人用起來塌心。在練習場穿和球場差不多,因為水泥地多半會比較硬的回饋,但抓地這塊是沒話說。不會讓你覺得滑動。這部分也是對這款鞋底設計給讚!只是重量支撐的回饋要再提升一下。

六月 22, 2022

鞋子的外層是以回收材料來製成,算是很有故事性的鞋款。首先,這鞋子的免綁鞋帶很不錯用。轉一轉鞋帶上的圓盤就可以鎖緊和鬆開。方便到不像在穿鞋。只是要不斷上緊,才能讓鞋子穿起來不會覺得鬆。因為一開始鎖緊不會完全的緊,要稍微走一下,再鎖緊就好。我個人對這個技術是給予讚!穿鞋以後會變方便多了。

Adidas的高爾夫鞋,一直都是我的口袋名單,近幾年的款式都很亮眼,導致我每年都買。這款鞋子的特性就是外層是編織結構,對於夏天或天熱狀況可以讓腳更為透氣。我去年買Nike Roche,就覺得不錯,但Roche的抓地不行,所以才買這款。愛迪達的高爾夫無釘爪鞋款,我過去使用經驗都不錯,穿起來舒服。我用的Adicorss和Adipower都超愛。

這款鞋的特性之一是“免綁鞋帶”設計,也是我想要來玩玩。鞋子的價格是100美元。不算貴,也是便宜大碗的先發名單。現在夏天都超熱,所以想要一雙鞋打片天下是很難。鞋底的釘柱設計是和之前的Adipower和Adicross不同。看看穿起來的回饋和抓地力是如何?因為100元以上的鞋款如CodeChaos都是用S2G的鞋底設計。我另外兩雙的CodeChaos就是S2G的鞋底釘柱設計。

這雙鞋的重量是612g。一個是306g。就我使用不少鞋款的經驗,這樣的重量稱不上輕量化。輕量化的鞋子重量要在300g以內。所以可以說它輕,但不是算是輕量化鞋款。因為編織外層應該可以減少不少重量,但似乎重量也沒有太顯著的減低。就看看實際穿起來的感覺,和效果能否把這雙有科技化的鞋款提升使用效果?

五月 27, 2022

這桿頭很適合一般業餘球友。高容錯也好起球。倒旋也低,距離效果不差。只要選對桿身和設定對的規格,會是一支很猛的三木。至少我個人使用經驗是很嗨!我用這桿子,球飛到後面至少沒有給我甩尾。桿頭和桿身真的完美組合。讓我更敢衝距離。如果它有11度的球道木,我一定要買來裝一支。唯一能說的就是手感太平凡了。

Callaway Epic Max 3W 15 loft. LAGP AXS Blue 60 S review測試!上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callaway-epic-max-3w-15-loft-lagp-axs-bl...

Callaway Epic Max 3W 15 loft. LAGP AXS Blue 60 S review測試!中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callaway-epic-max-3w-15-loft-lagp-axs-bl...

下集開始。

這樣的桿子,我打5桿洞500碼的距離,開球和三木就可以衝到果嶺或果嶺前20碼內。下場可以更容易吃球,好打到哭。有時候我都以為我打5木。它的距離都可以穩定的落在220~245碼。和我打鈦合金的3木42.5”的規格是差不多。有時候還有驚人之舉,滾動效果會嚇人。有一次打上果嶺,走到果嶺後發現球滾出果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