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Taylormade Rescue TP 17度 / Matrix Ozik Program 80 測試報告!

 

昨天剛拿到Matrix Ozik還未上市的鐵桿用碳纖維桿身 Program 80. 它先提供給小弟我進行測試與組裝試打用.而我也迫不及待先把它給裝在我的小機腿/鐵木桿上來測試.它雖然是鐵桿用碳纖維桿身因為是3號鐵桿身長度所以我當然先把它裝在鐵木桿上來測試看看. 因為桿身長度夠所以不需要進行裁減,所以不想先裝在鐵桿上反而先裝在小機腿上測試看看它的性能與效果. 現在已經很少人會去使用3號鐵桿來擊球, 反而是使用鐵木桿來取代3號鐵桿或4號鐵桿. 另一個原因也是Program 80的桿身重量為80g上下,手邊這支桿身為40”長81g重,所以說如果把桿身進行裁減到鐵桿可以使用的長度那就會落到80g以內. 但如果用在鐵木桿上就是剛好的重量.這個重量對於很多亞洲球友來說會很適合.因為很多球友對於鐵木桿桿身重量都選在90g以內到70g以上的範圍.而Program 80的重量剛好介於中間,對於揮桿速度不快的球友或是喜歡將球桿的總重壓低的人來說這樣的桿身重量很適合將揮桿速度(桿頭速度)提升5mph左右. 同時另一個好處就是因為Program 80是鐵桿用桿身所以桿身結構上與強度都會比較類似鐵桿用桿身性能,而這樣的特性對於使用在鐵木桿上的穩定度與失擊傷害來說都是比一般鐵木桿要強太多了. 一般客製師或是組裝師是不會考慮這樣的組合但對於我來說我最喜歡做一些不同組合與研究測試.這樣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結果. 很多時間的球具客製與組裝我不會依造標準或廠商規定去做,反而會以使用者條件,使用環境,球桿設定目標,與桿身與球頭特性去考慮配製的規格與組合.通常得到的結果是正面大於負面較多.

 

先前的文章中我有測試過Ozik Program 95桿身不同硬度,而這次的測試為Program鐵桿用桿身重量最輕的款式 80. 目前Program 桿身系列中有95 與130.而80款式預計會在2011年中上市. 這樣的桿身重量選擇可以包含8成左右男性球友使用範圍. 而Program 桿身的性能真的是顛覆傳統對於碳纖維桿身在鐵桿用上的很多觀念.在前幾篇的測試文中,我都有一一的將這些不同處加以說明,如它的性能是最像鋼桿用的Project X性能.穩定性極佳.另外桿身的反彈彈性不似一般鐵桿用碳桿特性,桿身的彎曲度不大.只是比一般鋼管要彎曲度高一點確比其他碳桿要小很多.尤其比日系鐵桿NS pro的桿身彎曲度還要來得小多了.同時桿身前端與中端都是設定硬,桿身反彈點是在後端(這個後端約是整支桿子的中間位置). 而它的使用難度與桿身硬度分佈上都有連帶關係,這讓使用Program桿身上會有一定難度的條件. 千萬不能以桿身重量與碳纖維桿身的材質去評估Ozik Program桿身,因為如果你的揮桿動作不穩定與揮桿速度不到使用條件你會吃足苦頭. 我只能說它是一支智慧型碳纖維鐵桿用桿身,你需要有一定程度才能駕馭得當,不然如果照你現在的球桿重量與硬度選擇方式,你肯定會選錯規格,而結果一定不會太好. 同時當我觀察到它桿身前端的桿身厚度真的會嚇一跳,那個桿身厚度真的超厚,除了Matrix Ozik hM2桿身外我很少看到這樣厚的桿身,不說桿身用的材質,光看用料上就比別人要多一倍. 只能說是真材實料. 現在時代大多廠商都選擇以技術取代用料多少與用料質量,現在要用真材實料的廠商真的不多.當然了它的價格就有它貴的道理. 

 

我也是前前後後花了6個月時間建立了7支不同重量與硬度規格去了解每一個規格當中的不同硬度會產生怎樣的回饋與使用效果,同時還要針對不同球頭外型設計,重心設計,材質設定等搭配不同Program桿身與硬度進行了解研究.如此才能充分了解它的特性與客製模式.而這次我也跳脫一般客製規則,就是不去使用鐵木桿專用桿身在鐵木桿球頭上,反而是使用鐵桿用桿身裝在鐵桿木球頭上. 主要原因是這6年來因為鐵木桿問市後大家使用3號鐵的機會與頻率都大大降低了,而鐵木桿因為易打,易操作與適合在各種狀況中使用,很多廠牌都將3號鐵,4號鐵給換成易打性極高的鐵木桿,所以說客製也需要考慮到現今使用潮流與使用頻率才能符合實際狀況使用.也因為Program 80的長度與重量都很適合將它放到鐵木桿中使用所以說我才會進行這樣的測試與研究.如果結果正面我就會將這樣的組合放到客製選項中. 在我的客製作法與堅持中,我不會讓客人或會員當白老鼠去測試一些我都不確定的客製選項,客製作法與客製規格.這是不負責的作法.這也就是我在站中所有文章中所訴求的一個觀念就是實際測試會是最好的證明來了解這樣的球頭,桿身,握把,規格,與組合是否適合你使用? 同時如果是我沒有使用過或測試過的桿身,或球桿我不會下結論或給予評論. 

 

客製服務是一個極度專業與需要不斷的去嘗試與測試很多產品以了解怎樣的組合與產品性能它們先天特性與後天可以如何調整?以面對不同球友使用狀況與使用條件.就我自己的經驗是千萬不能以廠商的型錄與規格說明來當做產品推薦與客製依據,因為這些數據與說明都是以廠商的角度去說明,而廠商的角度與依據都是以它們自己的主觀條件來敘述.所以實際往往會有很大的落差. 所以我才會特別在意去進行球具組裝,研究,測試與提供給不同條件球友測試.以建立一個完整全面性的產品性能資料庫. 這樣做可以提升客製服務的滿意度與摸清產品性能進行更完整的客製推薦.但這種作法沒有一個技師能做得到,關鍵在於如果一家在執業的工坊要應付一般客人的需求就佔掉絕大部份時間,沒有太多時間去進行球桿測試或下場測試球桿真正性能.同時還需要準備一筆資金來購買所需測試產品進行測試.或對新產品購買進行組裝測試.這也是我想在Pear Golf上與Golf Garage來分享給大家讓球友們能多了解一些球具真正性能與回饋以當作有力的參考,之後再與你的客製師討論.或是與我討論要如何選用產品與可行方案? 現在好的桿子或桿身都價值不低,如果以先入為主觀念在選擇球具或客製球桿,那你一定會賠了夫人又折兵! 因為現在工坊的技師本身的專業就已經不夠了,加上又沒有開發,測試與研究等工夫,你很難期待他能給你組裝出你所需要的球具效果出來. 所以說先從自立自強將自己給武裝起來才能找到或得到你要的球具性能. 

 

這次的球頭是使用Taylormade 2009 Rescue TP 17度,這個球頭性能已經在前面有做過測試與說明,因為Taylormade是可以使用換桿技術所以對我來說會比較簡單進行組裝測試,不需要再找一個新的球頭來測試. 這個17度球頭的起發角算低角度,球頭後旋量也不多所以它的使用上會有點難度,你需要有一定揮桿速度讓球能飛高並產生足夠的飛行距離,不然你的距離會打不出來. 而Program 的桿身彈道設定是高彈道對於這個球頭的起發角會有一定的幫助讓球能飛高以產生足夠飛行距離出來. 因為桿身前端尺寸是0.370”尺寸而Rescue TP聯節器的尺寸是0.355”所以我把聯節器給鑽大讓桿身可以順利裝入聯節器中. 我一向是不去磨桿身因為就算磨的厚度不大但或多或少會影響到桿身結構,尤其是在桿身前端為敏感區域,為了保持桿身廠所設定桿身的性能與回饋感我是不做磨桿身的事,因為磨桿身很方便又快但鑽大桿頸或聯節器是比較費工與費時的事,但這對於桿子的最佳性能,耐用度與回饋感都能保持在最好狀況也能達到桿身廠所訴求的性能表現.

 

直接將桿身裝上,整支桿子的規格如下

 

球頭款式: Taylormade 2009 Rescue TP 17度Tour issue 

 

球頭重量: 221g (未加上聯節器重量7g)

 

球頭角度: 17度

 

桿身: Matrix Ozik Program 80 碳纖維鐵桿用桿身 

 

桿身硬度: Program 80 4.0硬度

 

桿身重量: 81g. 6鐵 40"長, 281cpm硬度頻率, 0.370”前端尺寸

 

球桿總重: 364.5g

 

球桿總長: 41.25”

 

球桿慣性矩/MOI: 2893g/cm^2

 

球桿硬度頻率: 271cpm

 

球桿揮桿重量: D6.57

 

握把: Lamkin Perma Wrap 白色54g重

 

這樣的小機腿的長度算是一般,沒有太長,很多市售小機腿18度或17度長度也落在41”~41.5”之間,所以這對於一般人來說也可以輕鬆操作沒太大問題,球桿的總重上也不是太重,一般小機腿的總重也差不多在這個範圍. 不過桿身珍珠白與白色Lamkin Perma wrap握把就看起來比一般小機腿要牛多了. 握起來柔軟大小剛好. 因為我小機腿上偏好球頭要比一般要重些,所以揮桿重量上會偏重,加上這是鐵桿用碳纖維桿身,所以桿身的重量平衡上會比較落在桿身前端, 這就容易讓桿子的揮桿重量變得比較高.

 

實際測試

 

測試場地: 台北五股大X都練習場,球場深度有290碼,同時使用的球有單層練習球與比賽球混合. 本文的測試以雙層與三層比賽球為測試使用球.這樣比較能符合球友下場使用比賽球的狀況與結果.球場地型是一個小上坡,能充分看出球落地後的滾動性.同時場地會有不同風勢讓測試狀況更能符合下場條件

 

天氣狀況: 晴空萬里,吹強烈側風與逆風, 濕度較高

 

氣溫約25度.

 

使用此桿放在擊球位置就感覺它的突出外型,純白桿身與白色握把真的看起來很舒服,同時空揮幾下對於這支球桿的重量與使用上真的平易近人, 一點都不會覺得太重問題.可以感到球頭重量. 在熱身完後就開始測試此桿的一些性能項目.

 

1. 打感 – 這塊會是說明桿身的回饋感.球頭部份我就不再說明,大家可以在站上使用搜尋功能,輸入Rescue TP這個關鍵字就可以得到一些我過去測試過這款TM 2009 Rescue TP配上不同桿身的測試報告. 使用此桿比較像在打鐵桿,桿身給的回饋比較直接如同使用鐵桿一樣迅速給力. 完全不像是在打碳纖維桿身的特性. 桿身的回饋感並沒有太多彈性但怎樣打桿頭都能方正觸球一點延遲也沒有.桿身的硬度頻率並沒有太高只能算是R或是比R 要軟一點但我不會覺得它使用起來有軟軟QQ的感覺.感覺不拖泥帶水但也不能說不好就是很快速. 因為桿身的前中端硬度設計都是偏硬,所以就算是硬度頻率不高的桿身打起來也都會覺得桿子彈性不如其他鐵木桿碳纖維桿身那樣柔軟. 但是在整個揮桿過程的力量灌入與釋放都很順暢,在打感上就是沒太多感覺.因為當你手到擊球點時桿面就已經到位將球打出去. 感覺順暢不是柔軟. 

 

2. 彈道 – 這支桿身彈道是高彈道設定,球頭的起發角是低角度的17度打起來也沒有一下子就跳上空中,整個擊球彈道是由低到高.不過使用此桿有一個好處就是你輕鬆打可以讓球平平的飛不會衝高,但距離上比起用力打不會差太多,但當你發力擊球,球的飛行就會衝高然後滑行落下.這樣的球桿對我來說很好去設定擊球狀況與天氣因素. 在高爾夫當中,地型與天氣是打高爾夫最大的樂趣也是高爾夫的一部份,當我們面對不同的場地與天氣狀況時我們就需要調整自己的揮桿動作來面對這些挑戰,不然就是使用球桿特性來幫助你解決這些難題.當風大或是你需要從樹林中脫困時你需要將你的擊球彈道給壓低以便讓球能順利脫困. 當第二桿可以有上果嶺機會你可以使用這樣的球桿來決定你要怎樣將球送上果嶺,距離長的話就打足距離讓球打出一定彈道高度然後落下不要滾動太多而停球,如果風勢大需要將球壓低, 就可以使用此桿順順的揮擊將球彈道壓低下來提升抗風性,然後再借由低彈道讓球落地後產生充足的滾動性. 所以說這支小機腿真的很好用,我在礁溪球場也測試此桿幾次都可以很容易把球打高與壓低進行不同距離測試. 所以說這支桿子的彈道我會把它歸為中高彈道,因為它可以因應天氣與地型,彈性選擇彈道高低. 而它不需要你去調整你的揮桿動作去做到這些事情.鐵桿用桿身也好是沒有一款能達到這樣的效果.這算是一支智慧型桿身. 

 

3. 距離 – 我使用此桿輕鬆揮可以讓飛行距離送到210Y~220Y左右.全力擊球可以送到飛行距離220Y~225Y左右. 球落地後的滾動性會以輕鬆打將球彈道壓低後的滾動性最佳,可以有約10幾碼左右距離,打足彈道高度的滾動性就會在10碼以內.整體距離都可以有230Y左右,算是一支強力型的鐵木桿. 在打台灣的球場帶這支球桿可以不需要帶上3號木了. 因為我現在木桿的整體距離都可以有270碼所以加上230碼的第二桿距離就可以達到500碼.在台灣的Par 5來說都綽綽有餘. 這支球桿的球頭後旋量並不多但桿身的後旋量就可多可少. 你發力打後旋量就會增加讓球衝高然後落地後不太滾動,輕鬆打的後旋量減低讓球能平平飛行創造出更多滾動距離出來. 所以桿身是一支不錯的智慧型變檔變速箱設計. 以這樣的距離算是我目前小機腿的距離最優了.同時它的穩定性超優,要打那就打那,桿身的回覆性超強.與使用Project X一樣,沒用過這種硬度頻率這樣低但確能這樣穩定的擊球.完全不會被桿身的規格硬度所影響.這點是這支桿身最棒的地方,我還沒用過這樣穩定的鐵木桿. 在這個項目中我想它是最棒. 沒有一支鐵木桿桿身能有這樣的重量,硬度頻率, 可調整彈道高低,與精準的桿身回覆性.以性能來說它算是最棒的鐵木桿桿身. 所以距離是我使用過最棒的距離. 

 

4. 易打性與失擊傷害 – 這支桿我只能說如同鐵桿一樣. 穩定性很棒,桿身也很聰明所以你只要能打中桿面球就會自然飛到你要的地方與距離. 所以它的易打性很棒. 上面有說過它的桿身回覆性能超優所以不會因為此桿的硬度頻率271cpm (差不多R硬度)而影響擊球穩定性.我用不少桿身但能有這樣的性能不多,通常也都是Matrix桿身居多.我想這與它們所開發桿身內徑16角技術有關. 更重要的是當你用力打球時桿頭與桿面都回覆的很快一點都沒有延遲問題或讓桿面打開.擊球速度加快只會讓擊球彈道增加,同時增加球的後旋量讓飛行距離增加. 就算你沒打中甜蜜點球可能彈道不高距離喪失不大.真的像鐵桿的性能一樣,桿面不會跟不上,所以讓你可以穩定的把桿面碰到球送出空中. 整體來說此桿的易打性與失擊傷害是我用過的鐵木桿當中最佳.這只能說桿身的優秀性能表現讓這支球桿能有這樣的效果.當我裝上別的鐵木桿桿身性能就有所不同與落差. 這是可以透過比較出來得到效果差異. 所以說不要認為桿身不就是一支桿身而已,球頭的差異與效果真的不同於桿身,桿身是球桿中最重要一個關鍵, 因為你的力量能否有效傳遞到球頭上,還有是否能輕鬆釋放你的力量,產生不同彈道高低設定,送出不同距離與落地後滾動性等, 這些性能因素與回饋感都是只有桿身能幫你做到不是球頭或是握把! 所以不要認為一支球桿的易打性與失擊傷害都是全在於桿頭的設計,桿身也需要具備快速的回覆性與高效能的力量傳送才可以達到優越的易打性與減低失擊球產生的傷害. 

 

5. 操作性 – 在上面已經說明很多此桿的優缺點了,以此桿的操作就像你在打鐵桿,不需要想太多有的沒的.就是讓你能把球頭桿面碰到球就可以達到你要的距離與目標. 而且球桿穩定性上真的超優.除非你要刻意做球打出不同球路出來,這球桿通常與你打鐵桿一樣直直穩穩.距離也是一樣落在你可以預期的範圍內. 球桿操作性能很不錯.球桿的長度與總重都是讓此桿產生比較平易近人的主要原因. 加上對此球頭也使用一段時間所以對球頭的回饋與特性也充分了解.因此在操作此桿上也不需要考慮太多. 只能說打此桿就是容易讓自己變笨,因為打出去的球就是又直又遠,同時抗風性能超強.被風吹的影響非常有限,可能因為彈道問題讓球的抗風性真的有差.同時桿身的超厚桿壁設計讓這支桿身的強度比其他碳纖維材質桿身要強太多.所以說這桿身就如同Project X碳纖維版的桿身.可是它又擁有Project X所沒有的重量.這是喜歡穩定性的球友可以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

 

整體來說此桿身的性能真的超過我預期,也因為我並沒有照原廠與一般組裝的作法將這支3鐵的Program 80桿身裝在3號鐵的球頭上,反而是將此桿身裝在鐵木桿上,而這所產生的效果真的比其他小機腿桿身要強太多了,也因為它是設計給鐵桿用的碳纖維桿身所以它使用起來就如同使用鐵桿一樣穩定. 如果要說它的缺點那就是他需要買一整組3-P的Program 80來使用,你不能買單支Program 80 3鐵來裝在鐵木桿上. 同時一整組Program 桿身3-P 8支就要價USD800以上.如果算上從美國運到亞洲與相關費用,那可能就會在USD1,000左右了. 這只有桿身的成本還沒有算上你請客製師或組裝師組裝費用,客製費用,握把費用等.價格我認為是這支桿身最大的問題,其他在性能,操作性,回饋力,失擊傷害等,它都太優了,挑不太出它的缺點. 而這支桿身它現在還未上市,它預計上市的時間會是在2011年的7月左右. 所以有興趣的球友只能忍一下了. 

 

Chien, Golf Garage & Pear Golf 站長

 

本文在Golf Garage的聯結, 有更多清楚照片可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