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Titleist 735 6i / Matrix Ozik Program 130 6.0硬度測試報告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是我前一陣子進行一系列Matrix Ozik Program 鐵桿用碳纖維桿身的測試之一.前面有測試了Matrix Ozik Program 95的5.5硬度, 5.0硬度.今天我測試的Program 130重量為120g上下,硬度為6.0. 這樣的測試就已經含蓋了Ozik Program的產品了.以重量不到100g的款式與重量在120g上下的規格都可以讓目前使用這兩種桿身重量範圍如True Temper Dynamic Gold R200, S200, NS Pro 950, NS Pro 1050, Projext X 5.0, 5.5, KBS Tour, 等鐵桿桿身,做為參考. 因為以桿身重量在100g以上這塊會是一些有速度且年輕的球友選擇範圍.當然有些人因為年齡的增長或因為受傷問題需要將桿身重量給壓低下來讓使用的難度與操作難度能減輕,所以這類球友會考慮使用重量不到100g的桿身或是碳纖維材質桿身做為使用選項.

 

碳纖維桿身的反彈特性與輕量化是在球具上一個很重要因素. 當使用者在考慮使用鐵桿這個項目時如果因為身體條件已經沒有在顛峰時狀態就需要使用材料特性協助球友將它的最佳性能,與最佳距離給送出來. 而碳纖維桿身也就是這樣的一個需求下所產生.但在鐵桿用碳纖維桿身上, 穩定性一直是它最大的致命傷,但在Matrix Ozik Program桿身上我確得到了較佳的使用穩定性. 這是延續了Matrix Ozik木桿用桿身的特性到今年最新產品Ozik Program鐵桿用桿身上.這對於速度條件與年輕族群來說是一個不錯的新選項.加上這次的Ozik Program桿身所搭配的珍珠白外型真的讓我如痴如狂.球技可以輸人但球具可不能讓人見笑了! 所以說這款桿身我也訂了一組,等找到合適的球頭就把它給組裝起來使用. 

 

這次所搭配的球頭為Titleist 精典款鍛造鐵桿735cm半刀半凹的設計.這款球頭我以前也有一套但後來賣掉了.喜歡它的原因是它扎實與柔順的擊球回饋.在Titleist鍛造鐵桿當中算是中上的一組鐵桿.所以說使用此球頭當做我們測試球桿可以說它的擊球回饋可以得到比較高的期待.由於此頭的重心比較高且球頭底座設計也比較薄所以使用難度上會比一般球桿要高.但它的打感與穩定性會是使用這款球頭最大的樂趣與優點.桿身使用Ozik Program 130 6.0硬度重量為121g. 最後進行裁減將此一6鐵總長設定為38.25”,總重419g, 揮桿重量D8.90. 因為這是使用碳纖維桿身所以球桿會裝比一般鐵桿材質桿身要稍為長一點,同時使用的握把是Golf Pride MCC 黑白款,這款握把重量約46g~48g. 所以這樣會比使用50g以上的握把要少.這會讓球桿重量偏向在球頭端.同時桿身重量也是在120g上下, 這也讓整體的揮桿重量上增加不少.但這對於有揮桿速度的球友來說會是一個不錯的使用規格. 因為會去考慮使用這樣有難度的球頭,同時桿身重量與硬度都算重與硬,所以說對於使用者的條件來說也相對比較高.球桿總重與硬度都是對於使用者來說很重要的選擇因素.這也是我刻意要區別先前Program 95的測試桿不同使用族群. 以下就是此桿的規格

 

球頭款式: Titleist 735 CM 6鐵

 

球頭重量: 6鐵258g

 

球頭角度: 5鐵28度

 

桿身: Matrix Ozik Program 130 碳纖維鐵桿用桿身

 

桿身硬度: Program 130 6.0硬度

 

桿身重量: 121g. 6鐵 38.5"長, 335cpm硬度頻率

 

球桿總重: 419g

 

球桿總長: 38.25”(在一般市售鐵桿中的5鐵長度範圍)

 

球桿慣性矩/MOI: 2862g/cm^2

 

球桿硬度頻率: 332cpm

 

球桿揮桿重量: D8.90

 

握把: Golf Pride 黑白色46g重

 

實際測試

 

測試場地: 台北五股大X都練習場,球場深度有290碼,同時使用的球有單層練習球與比賽球混合. 本文的測試以雙層與三層比賽球為測試使用球.這樣比較能符合球友下場使用比賽球的狀況與結果.球場地型是一個小上坡,能充分看出球落地後的滾動性.同時場地會有不同風勢讓測試狀況更能符合下場條件

 

天氣狀況: 晴空萬里,吹強烈側風與逆風, 濕度較高

 

氣溫約25度.

 

此桿握把手上感覺上沒有特別重,也不會覺得有D8這樣的重量.這可能是因為我把球桿做比較長所以讓整體的重量與揮桿重量數據都變得比較高. 但以實際試揮幾下不會覺得硬或是重手.這是標準數據與實際的落差球桿. 球桿有時候看規格會覺得很嚇人,但真正你拿起來使用時確覺得也還好不會像它數據上那樣可怕.這種球桿就是如此.球桿放置在擊球位置很不錯,桿頭小小的,桿面face很簡單.它的桿面有處理過比較深的顏色.我想這對於打感上也有所加分.球頭打感不是只有材質與研磨會影響外還有表面的處理與上漆都會讓打感產生差異.這也是Titleist 735cm的特殊地方. 球桿整體感覺來說很舒服且很好使用.雖然說桿子比一般6鐵要長一點但這不會影響到使用的問題.接下來就讓我來說明此桿的性能與回饋細節. 

 

1. 打感 – 這是我個人比較重視的一項. 球頭的感覺是我當初考慮這款球頭的原因,將它組裝在ozik Program 130桿身上一點都沒有感到打感變差或模糊掉,相反它的扎實與柔順擊球回饋依舊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款球頭真的是很棒,有一些鐵桿頭適合裝在鐵桿用材料但對於碳纖維材質桿身就會產生不同的回饋感.而這款球頭是我使用過不管你用鐵桿材質或碳纖維材質都一樣可以表現出柔軟且扎實擊球. 這種球桿適合長期使用,加上鍛造球頭你打久了它的表面不會有太大的損耗反而會越打越亮. 這也是我對於鍛造球頭的熱愛程度. 球頭的甜蜜點來說相對小但對於只要擊中甜蜜點的回饋確是很直接與舒服.打中非甜蜜點時的感覺是很明顯,那種感覺與打中甜蜜點是完全不同,好像是敲到石頭一樣.所以說這類球頭可以練習你揮桿穩定性.因為有沒有打中甜蜜點時的回饋是完全不同. 但這就是這種球桿會被中低差點球友喜歡的原因,它會強迫你要提升你擊球穩定性與揮桿穩定性.練久後會讓你的球技提升不少. 在這塊上我個人對此球頭的回饋感給予滿分.

 

2. 在桿身的回饋上,由於先前使用Program 95時感覺Program就有碳纖維桿身的反彈特性,回饋上也要比鐵桿材料桿身要好太多.但今天使用Program 130就覺得它的反彈穩定性與反彈掌握性上要比Program 95好太多了.這也是我個人使用Matrix桿身多年的心得.它們家的桿身對於桿身重量重一點的回饋,穩定性與操作性都要比桿身重量輕要好太多了. 比如以木桿桿身重量來說,回饋,性能,與操作性上70幾克的桿身是最棒,再來60幾克,依此類推下去.而在新款的鐵桿用桿身上我先測試Program 95再測試 Program 130的感覺上真的覺得130的反彈回饋真的要比95扎實多了. 由於桿身的重量分部上要比95款式要密集與平衡,所以當在注入力量與釋放力量都很從容與順暢. 它的桿身硬度是6.0是我目前所使用Program桿身當重最硬但操作起來的回饋感一點都不會覺得它很硬.硬度上完全不會影響到它的回饋操作.真的在桿身回饋上要比我先前預期要很太多了.我沒打過鐵桿身有這樣柔順且扎實的桿身.以前打鐵桿材質桿身都覺得桿身的回饋基本上是需要被犧牲掉,因為不鏽鋼材質強度要強,所以需要把回饋這塊給犧牲掉. 但這次在使用新款Ozik Program 130桿身確沒有覺得打感回饋有被犧牲.在整個揮桿過程是非常順暢與穩定,桿身在反彈的時間點與反彈速度都要比Program 95穩與精準多了. 如果你有體力與速度都還OK,那真的選Program 130會是比較好的款式. 

 

整體此球桿的回饋,算是我目前使用的Program桿身組合來說是最棒.因為桿身的優異回饋讓我覺得它的打感真的是最棒,加上球頭也是很不錯扎實感讓整支球桿在回饋上我給一個滿分評論. 這是我很少會下的評論但在鐵桿的打感上說真的還很少有鐵桿組合能有這樣的回饋出來.完全超過我先前預期. 

 

3. 彈道 – 此桿的彈道算高.打起來要比我現役的Project X 5.5要高一點.但停球力真的不錯,桿身的後旋量算高,所以上果嶺的停球力真的不錯.要比Project X要好多了.對於高彈道的抗風性能來說我覺得沒有比Project X要好但也沒差太多.在吹側風下Project X的穩定性是最棒幾乎是沒太多的吹偏狀況發生, Program 130這支桿身就會被吹偏3~5碼左右,但我個人覺得這還是算好的.這是比較可以被掌握的範圍.不過也由於它的高彈道,它幾乎是你打多少碼就可以一個彈跳就停球. 不會太多滾動.這樣的球桿要功果嶺是很穩定的打足碼數就可以掌握你要的距離精準度. 另外它的球質來說,也如同Project X那樣穩重.球質來說真的很棒.這也就是它不太會被吹偏的因素之一. 以鐵桿使用來說此Program 130的彈道性能做出它的要求就是停球.與扎實球質讓抗風力能同時提升. 

 

4. 距離 – 此6鐵與我Project X的距離來說差不多,照理說碳纖維桿身的距離應該會比鐵桿材質要遠一點,同時我也把球桿長度給加長半吋左右但打出來的距離差不多比現在使用的TM 300 forged/Project X 5.5組合長個5碼左右.我個人認為這應該是它的彈道問題把距離給減低一點.同時 Titleist 735CM這組鐵桿的6鐵角度也不是做的強勢讓角度小一點把距離給送多一點出來.也因為這兩個原因讓距離並沒有產生太大的差別.因為這類如同刀背鍛造鐵桿的設定是以打準不是打遠為主要訴求.所以說它的優秀擊球回饋讓它犧牲點距離同時角度並沒有做小,讓球桿的彈道能夠打夠高.加上桿身的後旋量與彈道設定都是高, 這讓整體這支6鐵的飛行距離為165Y~170碼之間.彈跳滾動的距離不到5碼. 距離怎樣打都是這個範圍內,精準度真的很棒.所以說這樣球桿對於要打準確距離球友來說是一支不錯考慮.

 

5. 球桿穩定性與操作性 – 此球桿的易打性並不高,因為球頭的甜蜜點設定與擊球熱區都要比較小,同時有沒有打中甜蜜點的回饋落差很大,所以說對於使用者本身的揮桿穩定性會有一定條件要求. 但對於揮桿穩定性比較好球友來說這類球桿會是不錯的操控型球桿,我發覺它要比鐵桿材質球桿要更容易做球.同時你操作此桿的距離精準度真的很不錯.只要你掌握把風向與風勢就可以克服一些擊球距離的落差.它很難會有打超過你平時擊球的距離.就算你全力打與一般節奏擊球的距離落差不會太大.同時果嶺的停球力也不錯,只要你抓的距離正確,那這支球桿就可以穩定幫你送上果嶺位置.以碳纖維材質的鐵桿桿身我個人覺得它的穩定度已經不輸給一些鐵桿材質的桿身了.而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同時它的超優回饋感讓你在使用此桿可以得到最佳的樂趣與回饋. 你可以在擊球當中完全掌握住球桿整個反彈節奏與速度.它會讓你打起來更加有信心,不會因為球頭難度讓你對於擊球的穩定性與精準度有太大影響.反而能幫你做最後擊球.這就是碳纖維桿身的好處.現在桿身越做越聰明讓使用者可以變笨. 所以說以這樣一支鐵桿組合來說,它的擊球穩定性與操作性來說都算是水準以上.但不建議揮桿動作不穩定球友使用因為它的難度會讓你很難掌握正確的擊球位置.這是它的使用基本需求.

 

最後此桿我也下場打過,對於它實際的使用有點了解.它的距離感比我在練習場測試要很多了.有一洞差點打過頭.同時在操作性能真的跟Project X一樣,擊球點真的精準無比.不會有延遲.而這個6.0硬度對我個人使用上來說算很符合我目前的揮桿節奏. 同時在攻果嶺的停球力真的要比一般鐵桿材質桿身強多了.可以看到果嶺會有一個凹洞,果嶺草皮有點被捲起來. 這是因為此桿打出的彈道夠高且產生高後旋量讓球落地後的強力後旋把果嶺的草皮給捲起來.距離的掌握算是很棒.下場使用的性能要比在練習場好.因為下場打球是比較不考慮太多,每次的擊球都是差不多的節奏與力道,只要把球打到我要的方向與距離出來,結果都沒有差太多.也都在我預期範圍內. 所以說以Ozik Program 130,我個人覺得要比Ozik Program 95的桿身穩定性與操作性要強多了.相比下,我覺得Program 95的桿身回饋上沒有130的穩定與柔順.反而使用過130後覺得95的反彈速度會比較快. 沒用過Program 130會覺得Program 95已經很不錯了但用了130覺得它的表現更能滿足我的需求. 看來我可要在買套Program 130 6.0桿身放著以後有不錯的鐵桿頭把它給配起來.真的不少不錯的產品讓我心癢癢.

 

Ozik Program 130使用過, 是真的能取代一些120g~100g的鐵桿材質桿身.它的穩定度真的不差,要比KBS tour, Dynamic Gold要強多了. 它的彈道與KBS Tour差不多但穩定度要比它好,KBS Tour 桿身打高後球質就不穩,會飄,抗風性也不佳. 同時KBS桿身有較好的桿身反彈特性但這點與Program 130相比它又沒有比較柔順. 簡單說就是鋼管材質的桿身反彈與碳纖維的材質反彈上就會有回饋上的差異. 加上這是Matrix Ozik 出的頂級碳纖維鐵桿用桿身,它的反彈回饋與它的木桿反彈回饋真的差不了太多. 非常舒服與穩定. 而Ozik Program 130的打感也比這兩款桿身要強多了.說白了有點像不太需要大腦打球的桿身,它很聰明能趕上你要的擊球點.你覺得它桿身軟或是可以感受到它的桿身受力彎曲但它確能分毫不差的到達你要的擊球位置與時間點. 這樣比其它桿身強太多了. 當然了它的價格也不算便宜.這也是它的缺點. 不過整體來說它的性能與回饋來說都算是我目前測試的鐵桿當中不是數一就是第二.如果不去看它的價格那就真的滿分了. 

 

這支鐵桿我也有寄給在北京的朋友也進行測試,這樣得到的結果可以讓大家比較.我們現在期待北京小祁的測試. 謝謝!

 

chien, Golf Garage & Pear Golf 站長!

 

本文在Golf Garage的位置聯結,有更多清楚球桿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