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Titleist 910 D3 9.5度/Matrix Velox 70st S硬度測評~傑克 下集

Matrix Velox 70st S硬度

Titleist 910 D3 9.5度/Matrix Velox 70st S硬度測評~傑克 上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titleist-910-d3-95dumatrix-velox-70st-sy...

下集開始.

彈道: 兩支桿身都是屬於中低彈道, 低後旋的桿身. 但是Velox St的彈道比ROME略高一些. 都是很快的將球彈到高點後, 向前滑行下來的彈道. 以飛行距離來說, 二者可能不分軒輊, 但是彈道低的落地後滾動會比較遠些, 但是我想也差不了太多. 要等到下次有機會到球場試試看才能見分曉.

手感: 這兩支的手感截然不同, ROME比較整支的感覺, 沒有明顯的kick point, 打到球"彈"的感覺不明顯, 很乾脆的就把球打出去了. 桿面回正很快, 也很容易. Velox St就比較不同, 它比較有"彈性", kick point明顯些, 打到球時可以感覺到桿子將球"彈出去", 但是因為會彈, 桿面回正的時機就很重要的, 要配合揮桿, 我想對於使用者而言, 反正何兄都會調整到最佳狀態, 是都OK的. 不過打球的爽度, 我覺得Velox St是比較有的. 打到球時感覺整個力量都灌到球上面去, 再看到球高高遠遠的飛出去, 心情真是愉快.

此外, ROME的配重很均勻, 絕對是一支中規中矩的好球桿, 但是Velox St的配重著重在tip端加重, 要達到同樣的揮桿感覺, ROME要配合12g的配重塊, 而Velox St只需要搭配7g的配重塊就夠了. 這是這兩支桿身最大的差別. Velox St的手感感覺很有份量. 球頭的感覺在揮桿時非常明顯. 雖然兩支桿身重量相差10g, 但是配重塊調整後, 兩支球桿的總重量已經縮短到5g了, 這就是為何我想請何兄找出桿身配重在tip端多些的桿身來用用看, 在總重量相同的狀態下, 能提高揮桿重量, 進而提升穩定度.

穩定度: 這兩支的穩定度都很好, ROME靠本身的材質取勝, 高噸位碳布製作出來的桿身本身剛性就強, 打球時桿身形變少, 穩定度非常好, 球路非常直. Velox St靠的是本身的重量和強度, 在下桿的時候會協助使用者利用大肌肉打球(用小肌肉根本打不動這支桿子), 我想二者在這個項目不分軒輊. 我很幸運兩支桿身都有, 如果打球道很窄的球場, 我會帶ROME去, 如果打美式開闊球道的球場, 我會帶Velox St去, 好好過把癮.

2014/2/18 美麗華球場西北區第二次下場試打, 使用7g的球頭配重塊

球場天氣: 陰雨有霧有風, 氣溫大約15度.

經過了半個月, 算是和Velox St比較熟悉了, 也打了差不多1~200球, 桿身相對於剛剛拿到的時候而言, 使用起來會比較順, 桿子的真正性能也會開始展現. 可惜, 今天的天氣不好, 有霧, 空氣的濕氣很重, 打了幾洞又開始下雨, 不能算是測試球桿的好天氣, 但是卻是測試穩定度的好時機.76克的桿身, 相對而言已經是脫離一般球友使用的範圍了, 它比目前主流的桿身要重上20克的重量(40%), 這樣的重量對於揮桿最大的影響, 是手部的運動. 在下桿的時候, 手對於輕量桿身還是有主動的控制力以及影響力的, 但是重的桿身, 本身的慣性大, 手部的運動相對而言會變得比較被動,

今天的測試, 我的注意力被Velox St對於我的揮桿影響吸引住了.當我之前使用比較輕的桿身時, 我的揮桿節奏 (swing tempo) 會不自覺的比較快, 當下桿時身體不穩定的時候, 手部的補償動作也會比較明顯 (就是俗稱的"用手來打球"), 譬如說, 有時候手部的翻動會變得很快, 桿面打到球的時候呈現關閉的狀態, 將球拉到左邊; 或者有時候下半身轉動得太多, 左半身沒有挺好, 會將原本要隨著離心力向1點鐘方向送出去的手, 整個隨著身體拉到左邊, 桿面可能打開, 揮桿軌跡變成由外向內 (outside in), 打出最不喜歡見到的右曲球; 在這個時候, 我們就會很需要桿身和桿頭的容錯性.

但是當使用比較重的桿身的時候, 整支球桿揮動的感覺, 會變得很不一樣, 很像是揮動放大版的球道木桿. 雙手在下桿的時候幾乎是完全沒有辦法主動的做些什麼動作, 譬如翻轉, 而且雙手會很容易的隨著整支桿子的慣性向1點鐘方向前進. 這個就是今天我用Velox St打球觀察到最大的優勢: Velox St的設計以及重量, 幫助我更容易的將我下桿的手部軌跡矯正好, 更不用說桿頭軌跡了.今天在有風的雨天, 我對Velox St的表現滿意極了! 穩定性, 穿透力, 抗風性, 距離損失, 在在顯示這是一支不可多得的好桿身!

今天面對側風, 我的開球幾乎不被風影響, 以前我打得不好的時候, 最害怕吹左到右的側風 (slice wind), 這會讓小小的右弧球 (fade) 放大成右曲球 (slice). 今天, Velox St幫助我讓我的上下桿穩定, 手部軌跡穩定, 桿頭運動全部卡在軌道中前進打到球, 桿面回正很順暢, 順暢到幾乎忘了要記得有桿面回正這件事情. 在桿頭運動方向與桿面方正的情形下打到球, 加上本身非常有份量的tip協助下, 球直直的, 穩穩的飛出去, 幾乎不受風的影響.距離更是妙, 風雨天打球距離損失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僅看看程度多寡而已, 76克的Velox St讓距離損失降到非常低.

還有一點, 我的球伴告訴我, 我的上桿速度變得稍慢, 起桿速度變得很均勻, 不疾不徐, 而且手部動作減低, 他們在旁邊觀賞都覺得舒服.等到天氣好, 我還要帶它去試試看盡情用力一揮的感覺是什麼!

2014/2/21 林口球場西南區第三次下場試打, 使用7g的球頭配重塊

球場天氣: 晴朗, 氣溫大約8-15度.

終於等到晴天, 雖然天氣還是很冷, 但是非常期待試試看桿子打遠的性能還有滾動性. 之前測試這支桿身的天氣都是陰雨天, 球場地也是濕的, 難得昨天天氣放晴, 今天又是難得冬天太陽露臉的好日子, 馬上二話不說, 和朋友到林口球場試球桿.經過昨天的日曬, 今天的空氣明顯比較乾燥, 球場地面基本上也是比較乾燥, 可以看到球落地後的滾動.首先, 先報告結論: 這支桿身比原裝的桿身 (Mitsubishi Kaili 65 S硬度), 飛行帶滾動要遠20-30碼以上. Velox 桿身打出來的彈道比較低, 有穿透力, 飛行彈道非常漂亮, 是屬於中低彈道, 低後旋的飛行模式, 落地後滾動也明顯比原裝桿身遠.

但是還有一個非常迷人的好處, 待我後面細細道來.Velox St是tip端加重, 加強的桿身, 和Veylix ROME Roughneck有異曲同工之妙, 但是加重加強的tip端到底對揮桿以及球的飛行彈道有什麼幫助呢?首先, tip端加強後, 自然會把球出去的後旋度控制的比較低, 桿面控制比較穩定, 這個在Chien兄的其他文章已經涉獵很多, 在此我也不再重複. 但是加重的tip, 除了能夠將揮桿重量加重外, 更重要的是它會改變球的彈道.

這幾年市售的開球桿, 都強調可調性, 不但可以調整出球高度, 而且可以調整左右曲的程度. 調整左右曲有兩個主要的因素, 一個是擊球時桿面呈現開放或是關閉的狀態, 另一個是配重塊在球頭的位置. 通常, 如果桿頭的配重在根部(靠近桿頸處)比較重的話, 會讓桿面在擊到球時提早關閉, 桿頭呈現關閉的狀態擊到球, 打出左弧球 (Draw). 如果配重在趾部(靠近球頭外側), 則會讓桿面在擊到球時延緩關閉, 桿頭呈現開放的狀態擊到球, 打出右弧球 (Fade). 加重的tip端, 就好比在桿頭根部加了另一個額外的配重塊, 讓桿面在擊到球時提早關閉, 桿頭呈現關閉的狀態擊到球, 打出左弧球 (Draw).

今天的開球, 就有這樣的感覺和效果, 大部分的開球都是呈現左弧球 (Draw), 不但飛行穿透力強, 落地後更是會滾. 所以, 我自己會將Velox St定義為 " Draw Bias"的桿身, 它會幫助球友們減少打出右曲球的機率, 增加打出漂亮左弧球的機會. 今天的測試, 總算看到了Velox St真正的功力, 是在令人讚佩!

---------------------------------------------------------------------
Titleist 910 D3 9.5度/Matrix Velox 70st S硬度测评~杰克 上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titleist-910-d3-95dumatrix-velox-70st-sy...

下集开始.

弹道: 两支杆身都是属于中低弹道, 低后旋的杆身. 但是Velox St的弹道比ROME略高一些. 都是很快的将球弹到高点后, 向前滑行下来的弹道. 以飞行距离来说, 二者可能不分轩轾, 但是弹道低的落地后滚动会比较远些, 但是我想也差不了太多. 要等到下次有机会到球场试试看才能见分晓.

手感: 这两支的手感截然不同, ROME比较整支的感觉, 没有明显的kick point, 打到球"弹"的感觉不明显, 很乾脆的就把球打出去了. 杆面回正很快, 也很容易. Velox St就比较不同, 它比较有"弹性", kick point明显些, 打到球时可以感觉到杆子将球"弹出去", 但是因为会弹, 杆面回正的时机就很重要的, 要配合挥杆, 我想对于使用者而言, 反正何兄都会调整到最佳状态, 是都OK的. 不过打球的爽度, 我觉得Velox St是比较有的. 打到球时感觉整个力量都灌到球上面去, 再看到球高高远远的飞出去, 心情真是愉快.

此外, ROME的配重很均匀, 绝对是一支中规中矩的好球杆, 但是Velox St的配重着重在tip端加重, 要达到同样的挥杆感觉, ROME要配合12g的配重块, 而Velox St只需要搭配7g的配重块就够了. 这是这两支杆身最大的差别. Velox St的手感感觉很有份量. 球头的感觉在挥杆时非常明显. 虽然两支杆身重量相差10g, 但是配重块调整后, 两支球杆的总重量已经缩短到5g了, 这就是为何我想请何兄找出杆身配重在tip端多些的杆身来用用看, 在总重量相同的状态下, 能提高挥杆重量, 进而提升稳定度.

稳定度: 这两支的稳定度都很好, ROME靠本身的材质取胜, 高吨位碳布製作出来的杆身本身刚性就强, 打球时杆身形变少, 稳定度非常好, 球路非常直. Velox St靠的是本身的重量和强度, 在下杆的时候会协助使用者利用大肌肉打球(用小肌肉根本打不动这支杆子), 我想二者在这个项目不分轩轾. 我很幸运两支杆身都有, 如果打球道很窄的球场, 我会带ROME去, 如果打美式开阔球道的球场, 我会带Velox St去, 好好过把瘾.

2014/2/18 美丽华球场西北区第二次下场试打, 使用7g的球头配重块

球场天气: 阴雨有雾有风, 气温大约15度.

经过了半个月, 算是和Velox St比较熟悉了, 也打了差不多1~200球, 杆身相对于刚刚拿到的时候而言, 使用起来会比较顺, 杆子的真正性能也会开始展现. 可惜, 今天的天气不好, 有雾, 空气的湿气很重, 打了几洞又开始下雨, 不能算是测试球杆的好天气, 但是却是测试稳定度的好时机.76克的杆身, 相对而言已经是脱离一般球友使用的范围了, 它比目前主流的杆身要重上20克的重量(40%), 这样的重量对于挥杆最大的影响, 是手部的运动. 在下杆的时候, 手对于轻量杆身还是有主动的控制力以及影响力的, 但是重的杆身, 本身的惯性大, 手部的运动相对而言会变得比较被动,

今天的测试, 我的注意力被Velox St对于我的挥杆影响吸引住了.当我之前使用比较轻的杆身时, 我的挥杆节奏 (swing tempo) 会不自觉的比较快, 当下杆时身体不稳定的时候, 手部的补偿动作也会比较明显 (就是俗称的"用手来打球"), 譬如说, 有时候手部的翻动会变得很快, 杆面打到球的时候呈现关闭的状态, 将球拉到左边; 或者有时候下半身转动得太多, 左半身没有挺好, 会将原本要随着离心力向1点钟方向送出去的手, 整个随着身体拉到左边, 杆面可能打开, 挥杆轨迹变成由外向内 (outside in), 打出最不喜欢见到的右曲球; 在这个时候, 我们就会很需要杆身和杆头的容错性.

但是当使用比较重的杆身的时候, 整支球杆挥动的感觉, 会变得很不一样, 很像是挥动放大版的球道木杆. 双手在下杆的时候几乎是完全没有办法主动的做些什麽动作, 譬如翻转, 而且双手会很容易的随着整支杆子的惯性向1点钟方向前进. 这个就是今天我用Velox St打球观察到最大的优势: Velox St的设计以及重量, 帮助我更容易的将我下杆的手部轨迹矫正好, 更不用说杆头轨迹了.今天在有风的雨天, 我对Velox St的表现满意极了! 稳定性, 穿透力, 抗风性, 距离损失, 在在显示这是一支不可多得的好杆身!

今天面对侧风, 我的开球几乎不被风影响, 以前我打得不好的时候, 最害怕吹左到右的侧风 (slice wind), 这会让小小的右弧球 (fade) 放大成右曲球 (slice). 今天, Velox St帮助我让我的上下杆稳定, 手部轨迹稳定, 杆头运动全部卡在轨道中前进打到球, 杆面回正很顺畅, 顺畅到几乎忘了要记得有杆面回正这件事情. 在杆头运动方向与杆面方正的情形下打到球, 加上本身非常有份量的tip协助下, 球直直的, 稳稳的飞出去, 几乎不受风的影响.距离更是妙, 风雨天打球距离损失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仅看看程度多寡而已, 76克的Velox St让距离损失降到非常低.

还有一点, 我的球伴告诉我, 我的上杆速度变得稍慢, 起杆速度变得很均匀, 不疾不徐, 而且手部动作减低, 他们在旁边观赏都觉得舒服.等到天气好, 我还要带它去试试看尽情用力一挥的感觉是什麽!

2014/2/21 林口球场西南区第三次下场试打, 使用7g的球头配重块

球场天气: 晴朗, 气温大约8-15度.

终于等到晴天, 虽然天气还是很冷, 但是非常期待试试看杆子打远的性能还有滚动性. 之前测试这支杆身的天气都是阴雨天, 球场地也是湿的, 难得昨天天气放晴, 今天又是难得冬天太阳露脸的好日子, 马上二话不说, 和朋友到林口球场试球杆.经过昨天的日晒, 今天的空气明显比较乾燥, 球场地面基本上也是比较乾燥, 可以看到球落地后的滚动.首先, 先报告结论: 这支杆身比原装的杆身 (Mitsubishi Kaili 65 S硬度), 飞行带滚动要远20-30码以上. Velox 杆身打出来的弹道比较低, 有穿透力, 飞行弹道非常漂亮, 是属于中低弹道, 低后旋的飞行模式, 落地后滚动也明显比原装杆身远.

但是还有一个非常迷人的好处, 待我后面细细道来.Velox St是tip端加重, 加强的杆身, 和Veylix ROME Roughneck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加重加强的tip端到底对挥杆以及球的飞行弹道有什麽帮助呢?首先, tip端加强后, 自然会把球出去的后旋度控制的比较低, 杆面控制比较稳定, 这个在Chien兄的其他文章已经涉猎很多, 在此我也不再重复. 但是加重的tip, 除了能够将挥杆重量加重外, 更重要的是它会改变球的弹道.

这几年市售的开球杆, 都强调可调性, 不但可以调整出球高度, 而且可以调整左右曲的程度. 调整左右曲有两个主要的因素, 一个是击球时杆面呈现开放或是关闭的状态, 另一个是配重块在球头的位置. 通常, 如果杆头的配重在根部(靠近杆颈处)比较重的话, 会让杆面在击到球时提早关闭, 杆头呈现关闭的状态击到球, 打出左弧球 (Draw). 如果配重在趾部(靠近球头外侧), 则会让杆面在击到球时延缓关闭, 杆头呈现开放的状态击到球, 打出右弧球 (Fade). 加重的tip端, 就好比在杆头根部加了另一个额外的配重块, 让杆面在击到球时提早关闭, 杆头呈现关闭的状态击到球, 打出左弧球 (Draw).

今天的开球, 就有这样的感觉和效果, 大部分的开球都是呈现左弧球 (Draw), 不但飞行穿透力强, 落地后更是会滚. 所以, 我自己会将Velox St定义为 " Draw Bias"的杆身, 它会帮助球友们减少打出右曲球的机率, 增加打出漂亮左弧球的机会. 今天的测试, 总算看到了Velox St真正的功力, 是在令人讚佩!

請中國高爾夫網站,尊重本站內容智慧財產權.勿未經洋梨高爾夫與高球庫同意下進行非法轉載文章!如想進行文章轉載需求,請與下面電郵聯系!

洋梨高爾夫 & 高球庫

本文在高球庫的聯結!
http://www.golf-garage.net/2011/dblog/blog.asp?qbid=1530

本站新設新浪微博网?版:http://weibo.com/peargolf

手机版:http://weibo.cn/peargo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