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陣子chien 開始研究小雞腿, 我也覺得小雞腿不僅可以代替長鐵, 而且比球道木的操控性好很多. 因此藉著chien的研究提供了很多機會可以一起試試不同組合的桿身與桿頭. 非常感謝chien 提供這些的東西讓我可以更明確的找到我要的設定. 上次比較過Adams A2P 與Callaway X Hybrid. 這次來看看 A2P 與 585H.
桿頭與桿面
A2P的桿面屬於較長形趨近長矩型的設計, 因此擊球面的接觸面積比較大一些. 對於失擊球的容許率也比較高. 反觀 585H 則是桿面比較沒那麼寬而且比較深. 因此在失擊球的容許率585H明顯比A2P低了點. 不過這兩個桿頭重心與重量幾乎差不多, 在擊球回饋方面的感覺也沒有差很多. 不過我比較喜歡Titleist中規中矩的桿頭桿面設計, 畢竟打球的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喜歡的感覺. 感覺對了自然信心也更這增加了.
桿身
Matrix Ozik Altus與 Infra這兩支高階桿身真的不相上下, 不管是硬度, 手感, 回饋真的沒話說, 可能我跟chien 一樣都中了一種叫matrix的毒, 因為中了這種毒的人都覺得球的飛行穩定特別好, 而且沒有什麼距離的損失, 最特別的是它對於承受力量轉換上具有相當優越的反應表現, 通常在特別 催 時手部釋放的力量與時間點會直接反映在桿頭桿面, 可是Matrix Ozik承受的範圍比較大,只要節奏對了手部釋放點差不多, 很明顯的就可以發現距離上的變化. 基本上我覺得Matrix Oizk與 Diamana 給我的感覺蠻相近的(雖然我只有打過Diamana的Driver), 一樣都是看起來硬拿起來硬, 打起來卻是Q又有彈性沒有力量上的損失, 完全咬中球心是非常soft 非常順暢. 不過這兩支都是chien設定的球桿. 因此熟悉度與掌握度對我來說都不是那麼得心應手, 所以下個目標就是換一支Matrix Ozik的桿身.
彈道/ 距離
20 度 的A2P與19度 585H彈道上的差別很小, 讓我感覺不出來有什麼不一樣. 幾乎一樣的起飛角度與出球速. 唯一的不一樣就是距離與落地後的彈跳, 585H的carry 比較遠而且彈跳比較多. 加上滾動後大概再多個 10~20碼一定有. 原本我對於Titleist 的擊球感就比較情有獨鍾, 加上距離上的優勢讓我覺得585H真是一支不可多得的小雞腿, 雖然585H是所有眾家知名球桿廠最晚推出小雞腿, 但是它讓我感受到Titleist真是很用心的把各家球的優點集中在585H身上. 或者是可以說成我始終無法擺脫Titleist 的迷思吧! 不過還是相當佩服chien在桿頭與桿身搭配設定上要求, 使得這樣的設定在最小的特性損失情況下發揮出最大的效能.
總結
之前, A2P只讓我覺得穩定度高, 距離跟Callaway X Hybrid 差不多, 但是585H彌補了距離上的差異, 因此球桿設定上更顯得重要, 如果我們不能夠利用個人化規格設定來達到幫助打球的目的, 那麼我們就更難在穩定性, 距離, 易打性, 回饋的反應 之間做適當取捨, 除非我們可以找到一個非常利害的客製師, 可以清楚將所有自己的規格完全表現客製化的球桿上面.
整體上針對這三支球桿的評比依序如下;
易打性 A2P -> 585H -> X Hybrid
距離 585H -> X Hybrid -> A2P
穩定性A2P -> 585H -> X Hybrid
回饋 585H -> A2P -> X Hybr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