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找對感覺就是好球桿!

 

最近幫幾個球友做球具客製,看到這些球友本身的揮桿動作上真的不錯.我這邊所謂不錯就是他們的揮桿動作很穩定且節奏流暢.可以從中看出他們在高爾夫上所下的工夫與心血,同時對於球具也越來越要求. 這也是為何他們會找我的原因了.這讓我想起很多打了5年以上的球友都有相類似的經驗.基本上打高爾夫會以新手前兩年為一個淘汰期,絕大部份人都會在這一段時間決定是否要持續這項運動. 一旦會持續下去都會把高爾夫當做一個很長久的運動跟著他們人生走下去.當這些球友把高爾夫當做他生活的一部份後就會花更多時間與金錢在練球,打球,買球具等.而很多球友都會經歷很多的球技與球具上下波動. 通常都是在接觸高爾夫後的4~6年時間球友對這運動最執著.這段時間都是建立自己獨特的高爾夫揮桿與球具風格. 通常打球4~5年後成績上都不會差太多同時也開始會有自己對球具上的自我想法與喜好品牌.不過這對於如何建立一個明確的揮桿動作與球具規格還是有一段距離.這也是很多球友會找我咨詢或客製的需求. 同時這個時期球友會尋找不同的教練與客製師來協助他們對於揮桿動作與球具提升. 所以當看到這些球友的動作與球具我大概就能看出他們對高爾夫的熱衷程度.從揮桿動作可以知道一個人對這運動的重要性,不去管動作正確與否,只從他們動作上的流暢度與擊球穩定度就可以了解. 就算是動作自成ㄧ格也都可以看出他在這上面所下的工夫. 而這也是我下面所要說本文的關鍵, 就是這些球友對於球桿來說已經有自我需求的一個範圍,同時揮桿動作上也經過一段長時間訓練下有不錯的穩定性. 而他們所需要的是找到對的感覺球桿來搭配他們的動作. 以球具來說要以對的感覺為主.他們已經可以使用他們的揮桿動作來操作不同的球桿甚至不同規格的球桿.使用操作是對他們來說不是太大問題但如何讓他們找到對的感覺球桿是一個關鍵? 

 

對於這類球友來說我的建議是你要有一個正確的球具觀念就是沒有一次就找到對的感覺球桿,你先要有一支或一組你個人覺得合你的口味球桿, 有了這套以後在去測試更多不同的球桿.因為球具每年都有新產品上市,你無法對所有球桿進行測試來決定喜好與否但人的喜好會因時間而有所變化,這時候可能偏好柔順感覺球桿但後面可能偏感覺更為直接的球具. 而很多球友都會想測試越多球桿越好這樣才不會買錯,這個觀念對我來說不是很正確. 因為當你測試超過5支或5組球桿你對於每一支/組所測試過的球桿印象會是很模糊,甚至會產生每支球桿的回饋與性能有錯誤與顛倒狀況. 比如測試過A, B, C, D, E, 5支球桿後可能把A的感覺記成是C的感覺, 這是很多經過很多球具測試下會產生的印象錯誤. 我們記憶力都不是10幾20歲年輕人那樣好.所以說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對客製師,利用客製師幫你做客製與了解你動作上的特色,同時讓客製師依據他對熟悉的產品幫你進行產品推薦. 而推薦的產品以不超過兩支/組.這樣你可以去充分感受到每一支球桿的特色與性能. 也因為客製師的專業能幫你找對比較符合你所需要的東西不會造成你試一些不符合你現有動作與感覺喜好的球桿. 測試多不表示你一定能找到你所要的產品,測試少也不是說你一定找不到對的球具. 這當中最大的關鍵在於有沒有一個專業的客製師幫你1. 了解你的動作, 2. 提供合適球具的建議與測試. 一位好的客製師不是提供你一些產品的規格表來給你建議,他需要用最簡單的方式讓每位球友了解這是我所尋找的球具. 用一些特殊名詞與技術用語來說明不是一個好的客製師,再難或複雜的產品都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讓球友了解. 而直接測試會是一個最好方法.

 

一般來說進行客製最好能在戶外的練習場進行,而且場地需要能有足夠球場深度以看出整個球的彈道與落地後的滾動性. 這樣的好處就是進行球具測試與客製時,球友在使用客製師所推薦產品可以直接看出新的球具與他現有球具的差異. 這種方式勝過千言萬語的解釋與說明.好與不好球友是點滴在心頭. 我不喜歡在室內當中進行客製就是你無法對於球飛到空中這段性能提出更多說明與解釋.還有就是在戶外有很多的變數如天氣,風向,與心情,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擊球者的效果. 而當球友在看到測試結果心中就有底,這組或這支球桿是否能為他所用?感覺有沒有到位? 通常找客製師的球友本身的揮桿動作有都相對固定,而客製師與組裝師最大的不同是需要去觀察與分析球友本身的揮桿動作才能依據球友本身的狀況去分析球具的問題與改善空間.因為球具畢竟還是要人去使用它才能產生出效果,如果不針對人這個最大變數去分析與了解就很難提出對的方案讓球友考慮. 因為一般球友不是職業選手可以有比較專業的教練協助調整揮桿動作或是花相對多時間在揮桿動作練習, 所以說必須對於人這個變數進行了解才能知道問題在那,而球具的客製與改善能得到多少效果? 

 

而進行戶外客製時客製師需要說明球友本身的揮桿問題,也可以提出可行的揮桿性能提升方案讓球友改善.因為從人的角度去提升擊球效果是最直接也最有效,但也需要一段時間的自我練習才能有辦法看到效果.不過點出問題所在也是客製師的一個工作而不是只局限在球桿本身的範圍內. 當測試者在整個客製流程當中需要去感受不同球具與不同回饋以了解那一個會是最合適你使用.通常只有一句話可以說明這樣一個過程就是”感覺對了那就是了”. 而感覺對是你對於球具需要給你怎樣的回饋感,操作性與性能表現如距離,彈道,滾動性? 而這是可以從你自我的測試中得到,從使用球具的操作性,你能否穩定擊中甜蜜點,擊中球後整個飛行彈道與滾動性? 這些結果你可以輕易從測試當中得到,而測試者對於推薦產品的性能與回饋雖可以直接看出但一些細節表現還需要專業客製師從旁解決如球桿的彈道性能,後旋量,力量的釋放與注入還有桿身與球頭的特性等因素. 而測試者知道為什麼後才能進行評估. 而我個人不建議球友把客製球具重點放在這支球桿的桿身torque值是多少或是只能在那個範圍中,球頭大小要多大?因為當你測試當中能夠很穩定去使用它,同時能打它的性能給充分發揮出來,這時的產品技術規格就不是太重要. 因為這些數據是死的它的存在就是要幫你把產品優點給表現出來.如果球友去執著使用的硬度, Torque(桿身抗扭曲力), 球頭MOI (慣性扭曲值)等物理數據,這是沒太大意義.這是球友本身必須要改變的觀念. 簡單一句話就是結果論只要是會抓老鼠的貓就是好貓. 因為這些技術與物理數據只是單單就桿身或球頭本身的數據,當一支球桿的組成是由桿頭,桿身與握把三個零件建立而成,如果只去看單獨一個零件的物理數據而放在一整支球桿上這是不成立也不正確. 所以說當球友在尋求一位專業與好的客製師時你需要把一些錯誤的觀念給拋棄,同時也可以與客製師討論怎樣才是一個比較正確的球具觀念? 讓自己有一個正確球具觀才是一個對的高爾夫人生. 

 

所以我今天才會寫這篇文章就是要跟所有球友說,當你在進行球具測試時要相信自己的感覺,因為你才是球具的主人,與操控者.一些先前的錯誤觀念與想法不應讓你對於直接測試的感覺有所影響. 所以我才會說”感覺對了就是你的好球桿”. 不要去管它的重量,硬度,會其他規格.還有不要覺得它是不是太重我無法在上場18洞中能從容應付? 我個人覺得你要去想就算你是用走路打18洞,你使用木桿的次數是多少?球道木的次數是多少? 鐵木桿/小機腿的次數是多少,鐵桿次數多少? 挖起桿次數?與推桿次數? 一般球友打球都會被節奏給打亂,不是因為體力不好但很多時候都是聽到沒力所以前九洞一條龍後九一條蟲. 只要你打球節奏穩定,專心打好現在這一球不要想太多,體力上對於球具的使用負荷是一定可以. 因為你心浮氣燥的所以揮桿動作無法固定做到位,所以你不好力量的使用才不對.這樣把問題歸咎於自己體力不行所以球具不對,這是一個藉口. 當然了球桿重不是直接影響你打球效果的因為,它需要有其它的因素才能產生你不好的結果與問題如硬度,回饋與長度等不同. 就我的經驗來說只要是一個有經驗的客製師所客製出的球桿,通常使用者很難把打不好原因規為單一因素, 因為當在客製一支球桿時客製師都會依據使用者本身的先天條件,體力與擊球動作為基礎進行客製.所以這樣的狀況下使用者一定能使用此球桿在一個18洞到36洞的時間. 所以說要相信自己的感決,同時信任客製師的專業與能力. 把球具的規格與數據給拋棄掉,還有過去那種半調子球具觀念. 基本上這類球友的球技與揮桿動作都比新手要強多了,只有相信自己的感覺才能不斷的提升自己在高爾夫這項運動的能力. 相信自己的感覺就是相信球桿與客製師,只要能幫你打出你要的球與感覺那就不需要考慮太多,就算你去試別的球桿也不見得能夠比現在要強. 關鍵是感覺是抽象,好的感覺很難在別的球桿上找到. 當你事後回過頭來想要先前那支好的感覺球桿時可能已經沒有了會規格不對了. 

 

chien, Golf Garage & Pear Golf 站長

本文在Golf Garage的聯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