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職業選手用(Tour Issue) Taylormade 2009 Rescue TP 17度 / Tour issue Matrix 珍珠白hM2 S硬度小機腿測試報告!

球頭/head : Tour issue Taylormade 2009 Rescue TP 17度, T10317
 
桿身/Shaft : Tour issue Matrix hM2珍珠白特別款鐵木桿桿身
 
硬度/Flex : Stiff 硬度, no tipped (桿身前端未裁)
 
揮桿重量/Swing Weight : D5.70
 
球桿頻率/Frequency : 284cpm
 
MOI : 2946 (kg-cm^2),
 
桿面角度/Loft : 17度, Square/方正

長度/Length : 41.50吋
 
重量/Total weight : 383g,
 
測試者/Reviewer : chien,

天氣狀況:
小弟的桿頭速度平均約85Mph的鐵桿,木桿是100mph~105mph速度.天氣約30度左右. 天氣情朗風和日麗.

 
球桿外觀及設計:
此桿為選手用的小機腿. 有T打頭的編號. 此桿購得是配上Mitsubish Rayon Bassara T415 X硬度. 因為此桿的硬度對我來說算硬.所以就自己再拿新的聯結器裝上Tour issue Matrix hM2 桿身來用. 此桿身是只提供給現在美巡賽的選手使用,它的顏色是少見珍珠白,白色當中還有亮粉在表面上所以外表看起來不是單純白色.讓人感覺非常有質感. 這也是我當初與美國Matrix原廠要求他要提供給我私人使用. 這是非常稀少的桿身沒有對外銷售的產品. 加上我有先測試過這批選手用的珍珠白hM2桿身,它的回饋要比先前的蘋果紅hM2要更柔順. 所以更堅定我要把它佔為己有的私心. 這樣的桿身外觀與內在,我不要它是我沒良心.

放在TM Rescue 上也是想建立更多比較組的桿身在同一個球頭上來了解它的性能差異. 因為 TM的可換桿設計可以讓我不需要有不同球頭與桿身來進行測試. 只要換桿身就能在同一個球頭下去比較每支桿身的性能與回饋差異. 這樣會讓我以最低的成本來對不同桿身能給予怎樣的回饋進行測試. 球頭的重量加上螺絲是221.5g這樣的重量算是一般,有點輕. 以17度的球頭可以設定在225g以上. 這樣的打感與重量會比較好一點. 但因為TM的配重可以用螺絲來調整. 而我也有不同重量的螺絲進行重量調整.這對我來說沒有太高的難度. 因為是17度的桿面角度,我也把它設定在比我的三木要短一點的距離. 所以說41.5"的長度來說以小機腿算是長. 大部份都會設定在41"上下. 不過因為此桿身是S 硬度所以我需要把它建立長一點讓它的硬度可以比桿身設定上要再硬一點.操作上會更符合我的速度,不過這也需要我在測試後才能了解這樣的設定方式是否正確. 這樣的長度也讓我有空間可以做調整.

握把我是選今年最新的Golf Pride Tour Wrap 白色款式寬度0.58"標準,它的握把紋路是像以前老款的皮握把一圈一圈繞.但現在是用橡膠材質不是皮質.顏色上我覺得很配珍珠白hM2桿身.它的白是亮白,而也很容易保養它.只需要用水清洗就可以把髒的地方給移除掉. 同時因為它表面不是像現在主流的握把是有紋路設計,所以比較容易讓髒的圬垢掉在紋路的凹槽內,同時也因為沒有紋路讓握把本身的磨損不會從紋路本身開始. 這兩點是我個人覺得這款握把讓我選用的最大原因. 希望在接下來的測試當中了解它本身的一些優點提供給大家參考. 它還有出紅色與黑色.

整支球桿設定後的規格是41.5", 383g, D5.7, 2946g/cm^2, 284cpm.硬度上會是比我現在使用的小機腿桿身硬度要軟一些. 我的習慣硬度是落在290cpm~295cpm. 但考慮到是一般人也可以測試此桿也就沒有打算做太硬. 但284cpm也算是Strong等級的硬度(Strong硬度是介於Stiff與X的硬度). 不過因為新款hM2桿身它的打感我以前試過覺得超軟,但它的反彈速度不會讓你覺得它趕不上你的速度.這是一支好桿身所要有的特性.就是要用起來舒服打起來柔順但球飛出去後要能飛的像飛彈般的速度與距離. 另外就是它的外觀上真的超美,在測試的練習場上一抽出來就吸引眾人目光,使用當中很多人都行注目禮. 讓我自己更加覺得這支的外觀真的超絢. 擁有此桿真的超爽! 這就如同你有一個美女相伴左右不時讓旁人注意你. 就是牛!再來看我對此桿的實際測試.

實際測試:

此桿握起來空揮感覺重量有,長度有點比一般小機腿要稍為長點,但握把握起來感覺還很舒服,不是說握把軟但就是舒服, 不會滑動. Golf Pride的握把就是有一個問題就是它的尺寸雖說是0.580"標準寬度但是與Lamkin的握把0.580"的寬度就是有差. Golf Pride的0.580"寬度就明顯感覺比較小與細. Lamkin的0.580"握把握起來就扎扎實實的. 但我這次沒有上雙面膠黏握把,因為要把總重給壓低下來. 此桿身的重量就重104g, 42"未裁的狀況,裁完後加聯結器是105g(聯結器重7g). 所以我不想再讓球桿太重,所以只是把握把套上去.而握把也會自動把裡面的空氣給擠出來然後就會黏上桿身表面. 所以說383g總重感覺上不會太重,因為如果桿身的平衡點是落在桿身前端太多的話,以41.5"長度的球桿來說就是產生很高的揮桿重量問題導致使用上的難度增加與使用體力的耗損.

我在熱身過後開始對此桿的性能做測試以下為我個人對此桿的性能與打感分析!

1. 打感 - Taylormade 2009 Rescue TP 它的打感只能說是一般,不會太黏球的感覺,但對於球頭的金屬撞擊回饋倒是很明顯.所以說我這邊的回饋會是以桿身給我的回饋來說明. 先前測試Matrix 珍珠白hM2選手用桿身時就被它那超舒服與柔順的回饋感給吸引. 這也是導致我想要建立一支自己的珍珠白hM2選手用桿身. 因為這是不對外發售所以買的前題也是覺得拿出去不會跟別人撞桿,同時它的優異珍珠白是與我Matrix 珍珠白TP7HD是同一個顏色與外觀,只是型號不同,這樣就可以把一系列球桿都組成白色桿身,那就太酷斃了. 廢話不多說,讓我來說明此桿身的回饋.

桿身在上桿到頂點要做力量的注入就開始覺得桿頭在我的手後面,桿身有點軟軟的. 但到了擊球點要釋放力量時桿身從彎曲度開始了反彈確可以跟上.讓我有點驚訝. 因為此桿的回饋真的很軟,不過在反彈速度上確是異常的快速. 在整個力量注入到釋放過程當中桿身的反應是相當舒服,一點都不會感到它硬度上的難度與不舒服感覺.不愧是小機腿桿身之王.我只能說它是Matrix 頂級桿身TPHD款式中的小機腿桿身版. 價格上確平易近人多了.不過這樣的價格確也是所有小機腿桿身中之王.當然了它有它的優勢來支撐這個價格.因為我個人覺得這款選手用的hM2桿身要比先前的 hM2市售款要優.原因它的桿身平衡上有做改進,使用上沒有覺得它有104g的重量難度,同時在使用回饋上更加的柔順,先前的hM2感覺上有點重與順暢, 但選手用的hM2就更加柔軟了.它讓你在使用時完全不知道它的硬度是多少,就是這樣柔順但它就是可以跟上你的速度,手到釋放點它的球頭就跟上來了,一點都不脫泥帶水.  這是它的差異. 我再說明其它性能比較!

另外對於握把的回饋上, 我覺得它的柔軟度沒有iomic的強,只能是一般.不過此握把除了它的顏色外讓我驚豔的地方是它的使用止滑度真的很優. Golf Pride握把的止滑度向來只是一般,但此握把在使用上對於我的手掌強力的扭曲都沒有產生滑動.這是讓我覺得Golf Prife此最新握把的進步. 因為以前Golf Pride握把對於握把品質與效能真的只能一般. 它絕不是最好但也不會太差,所以說很多其他握把牌子就很容易把Golf Pride握把設定為benchmark/標竿. 也可能是因為這兩三年來太多的握把廠商的進步與改良握把的性能,舒適度與材質耐用度,把Golf Pride的市場打亂掉不少.雖然說Golf Pride的市佔率還是第一名但現在大家可以看到越來越不同品牌的握把產品了. 所以說市場的良性競爭對消費者來說是件好事. 由新的Golf Pride Tour Wrap握把來說讓我看到Golf Pride不再自大與開始對於產品本身的加強了. 還有此款握把在使用第一次根本沒有看到髒的地方,就算我使用其他牌子的白色握把第一次使用過後都多少有一些髒污地方,尤其是你大姆趾握的地方(沒戴手套的那一手). 此款握把的止髒力算很強.這是實地操作的心得.

2. 彈道 - 此桿的彈道要算中等, 由於此球頭的桿面角度為17度,但TM的球桿通常有較大的數據公差範圍所以我打出來的起發角感覺上沒有17度的樣子. 有點覺得像18度或19度左右的起發角. 重心也可能是落在離桿面較遠所以它的起發角不是貼著地面衝出去,而是一下就衝到天空上. 這點是讓我感到比較可惜,因為我不是沒有速度也不是技術不好的人,我需要把此桿打出像球道木那樣低起發角貼著地面起來然後衝到空中去,以中低彈道平平的飛到目標位置然後落下滾動. 很明顯的此球桿並沒有達到我所要的的低起發角.再說到彈道,彈道是以桿身的性能為主,桿身的彈道特性會直接影響到打出去球的彈道飛行. 桿頭的角度只會對開發的起發角產生直接影響.所以說彈道就會以說明桿身給予此球桿的飛行效能.

此桿打出去後的彈道是我比較喜愛的平平飛. 同時它的彈道只能算中等高度,它不會一直的衝高上去,反而是衝到空中後就平平的飛.這樣的飛行效能是最好,不會讓球消耗掉太多的能量在推動球往天空上去. 同時間本身球的自轉也比較有效率不會讓球後旋太高而飛的太高. 因為此桿的硬度我還應付得當所以它在空中飛行的後旋量不會太高, 所以彈道才能一直的平平飛出去. 估計我如果用它的X硬度桿身就會對我來說有點難度了,因為後旋量可能會太低導致我打出去的球會飛不遠而掉下來. 但這個硬度來說倒是還好. 所以說彈道上是可以接受的高度.

3. 距離 - 此桿的距離是我會特意的要求. 因為選17度且球桿長度設定有41.5"長就是要讓它能發揮出長距離的特性出來. 我的設定距離是要比我現有三木要再短個10碼左右距離. 我現在3木可以穩定送出230Y carry距離,加上滾動10~15碼左右. 此桿我是設定在220Y carry, 加上15~20碼的滾動性. 這樣會是讓我在一些狀況下的第二桿最佳的選擇. 因為球道木在一些長草或沙坑上的使用能力普遍不行,所以小機腿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讓你可以在這些非球道上能更加容易把球送出來,同時間能產生一定的距離讓你能上果嶺. 所以說此桿它需要有超過210碼的carry距離才能讓我打上果嶺. 因為當你開球不好也就是說你要花更遠的距離才能上得了果嶺,而一些難度較高的Par 4洞,它有地型上的難度同時也會有距離上的難度,所以說對於這類狀況這樣的球桿就變得相對重要. 它必須要連滾帶爬的給我送出230碼距離這樣我才有可能兩桿上果嶺.  同時對於Par 5 500碼以上的距離也希望這支球桿能幫我送到離果嶺越近的距離或直接給它上去果嶺.

這支小機腿讓我驚訝的地方是它落地後的滾動性真的超強,可以滾個20碼不是太大問題,超能滾的. 因為它的彈道比較平也不會衝高所以能量的儲存能力很不錯,這導致球在落地後還有很不錯的滾動性. 以此桿我平均可以送出的carry距離為220Y~230Y範圍. 滾動可以多個20碼左右,所以說它的整體距離可以在240~250Y. 這點有點超過我的預期. 因為它快跟我現有三木的距離差不多了. 但此桿的操作性來說比三木更加容易多了. 因為現在揮桿動作調整為One Plane (單一揮桿平面)後我的整體距離都增加了15Y~30Y了,所以這讓我的距離提升有明顯的改善.也讓我在大多數的狀況都能克服距離問題. 現在我三鐵可以送到190Y carry, 200碼的整體距離, 20度的小機腿可以200Y的carry距離210Y的整體距離. 這樣的距可以對於長距離的第二桿或長三桿洞取得不錯的兩桿上果嶺的機會. 以前的距離打起來都會有點吃力,很多狀況是距離短了.這樣看來我現在的距離應不會有太大問題來應付這些需要200碼以上的第二桿距離.

4. 易打性 - 小機腿被球友廣泛的使用最主要原因就是它的易打性,尤其一些2,3線品牌球桿的鐵桿組就配有3~5鐵都是以小機腿取代. 這讓一些速度不快與距離有問題的球友能更輕鬆就取得他們所要的距離,同時間他們也能更輕鬆使用這類球桿不會有太高的難度. 我的感覺是以後小機腿會取代現有球道木,因為球道木的使用狀況機會不多,加上操作難度上也比一般球桿要高的多. 相對來說小機腿在操作性能與易打性都要比球道木強的多. 以此桿來說, Rescue的易打性是TM球桿來說最棒, 它可以很輕鬆幫你把距離給送出來. 我在測試此桿時有特別去打非甜蜜點的位置如靠桿根與桿趾, 球都能打出不錯的距離同時它的失擊傷害沒有太大. 所以說就算沒打中甜蜜點來說球也能飛到不錯的距離,側旋量也因為桿身的能力把這部份壓到最低. 我只能簡單說就是使用此桿配上這類高端桿身加持下,你只要能碰到桿面任何一個位置就可以輕鬆把距離與方向給送出來了.  它的易打性是我最覺得好的地方,有滿分!

整體來說,此桿的易打性,距離與打感都在水準以上,可以說都是滿分狀態. 另外它的外型也是一樣有滿分水平. 唯一能挑它的毛病地方就是它的總重383g. 對於一些高差點球友來說這支球桿的重量會讓他們產生猶豫. 不過它並不會讓你在使用後感受到它重重的身軀導致你需要花太多的體力去操作它, 也不會因為它的重量讓你覺得打不遠或無法將你的速度給送出來. 相反的你會覺得它很平易近人. 只要能中球,球就好像是導彈一樣直直往前衝. 但如果一般人打慣了一般市售350g~360g這樣的小機腿設定重量就會覺得這樣的球桿在使用上雖不會太難但打了10球後就會覺得它有重量. 這是習慣問題. 不過對於一些中低差點球友來說這樣的球桿會讓他們有強烈的滿足感,不是因為它的重量問題,而是它整體的易打性,距離與打感, 都比他們現有使用的球桿要強上太多了. 尤其一些打的準確打不遠的人來說這是一支能幫他們簡單的把距離送出去. 因為Matrix hM2的材質用的相當的多, 它的材質就用了3mm厚的管徑,這是市面上我看過唯一一支小機腿桿身有這樣厚的管壁, 就連我在裁切它的後端時也因為它的管徑太厚讓我切的時候產生一點切邊沒切順. 有一些碳纖維毛邊問題. 這種狀況只有在桿身它的厚度太厚會讓你的切桿機在切斷前由於已斷的部位將重量轉移到未被裁切的位置. 這樣真的值回票價.

接下來我會再對此球頭搭配上不同的桿身進行一系列的測試報告,請大家視目以待!

chien, Golf Garage & Pear Golf 站長

此篇在Golf Garage的刊登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