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差不多分成戶外( 真實果嶺 ) 跟室內 (推桿練習器) 這兩種練習方式. 首先要知道能夠準確的把球推進洞, 先決要件就是速度跟方向的組合要正確. 尤其是側坡路線. 抓的多一點, 力量就要剛剛好讓球栽進洞. 如果衝一點, 線可以抓直一點打. 這是基本觀念. 通常一般球友都沒有時間去實際果嶺練習 ( 台灣練習場有練習果嶺的真是少,而且都是人工的比較多, 開車去球場練習又不太方便 ) 所以多數的都自己買推桿練習器在家裏使用. 我自己以前也是推得很差, 那時候還在溫哥華去實際果嶺練球時都不知道推什麼東西. 常常看雜誌, golf channel , 等等的想要把那時候每次幾乎平均40推降下來. 反覆的推敲出一套在家練習方式.
那時候也剛好買了我第一隻 scotty cameron gun blue sante fe. 那時候這隻推桿幾乎是我球袋裡面最貴的. 超小心,幾乎每天都上嬰兒油防止它生鏽. 可是上油了還是要練阿! 利用練習果嶺推, 結果看到每次敲到球的時候, 桿面的嬰兒油會被擠開, 留下球印 ( 啊哈, 這個就是等於自我檢查我在使用推桿的時候能不能敲到甜蜜點 ) 那時候的雜誌報導是, 一般PGA選手只會留下 1/4 inch 的球印. 這代表了幾乎每次都是打中甜蜜點.
而一般中低差點的球友會有 1/2 inch 的誤差 ( 1/2 inch off sweet spot ) 高差點的更慘. 打不中甜蜜點等於是距離抓不准, 更不用說如果使用扁頭的推桿 ( heel-toe style ) 沒打到甜蜜點還會使桿面開放或關閉而偏離目標線 ( 所以現在流行大頭推桿 ). 那時候我用黑頭堆桿會連續推個十球左右 ( 不管力道都是一樣還是有大有小) 然後檢查桿面觸球是否都是只有 1/4 inch 的印子. 然後繼續上一點油再推. 反覆練習讓自己把甜蜜點的感覺抓出來. ( 現在已經沒有這種 feel 了, OH SHIT ) 那個時候好推桿的甜蜜點真的比較軟, 能感覺得出來. 方向可以利用推桿練習器上面的線來對齊看看.
然後可以試試看對角線的方式去推, 稍微改變自己推桿的站姿. 然後對齊方向推. 最後可以再家裏練習控制力道的方式就是 ( 完美的鐘擺 ) 這個幾乎是不存在的. 完美的鐘擺就是以球為中心, 上桿頂點的位置跟收桿停住的位置要一樣距離. 只是要注意節奏, 駕桿= 0, 上桿 = 1, 從上桿頂點到收桿停住 = 2, 因為移動距離上桿只有送出去的一半, 所以會有加速度. 然後如果節奏固定, 同時增加擺動幅度, 就可以加快速度. 在家裡可以固定練習不同的弧度, 嘗試看看球速是否一樣, 這樣子就可以達到推不同力道的練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