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Callaway Diablo Edge Tour 450cc 9.5度/ Matrix Radix 6 S硬度木桿測試

球頭: Callaway Diablo Edge Tour 9.5度, face close 1度

桿身: Matrix Radix 6 S硬度, 251cpm, 46"長, 65g總重

硬度: Regular 硬度, untipped (桿身前端未裁), 

 
SW: C 9.65

 

球桿頻率: 251cpm
 

MOI : 2840 (kg-cm^2),

 

桿面角度: 9.5度 (真正角度測量為10度)

長度: 45吋

重量: 326g, 球頭重量: 202g

 

握把: Lamkin 2010最新握把 N-DUR 紅白色 57g

測試者:chien, Roger

天氣狀況:

小弟的桿頭速度平均約85Mph的鐵桿,木桿是100mph~105mph速度.天氣約30度左右. 風勢不強,吹側逆風.

 

球桿外觀及設計:

 

此桿是Callaway今年開始推出一系列升級版的木桿款式,一些屬於高階款式都改為有桿頸的設計.這是跟以前 Callaway 球頭設計是完全不同,這也說明了Callaway慢慢的加入了桿頸球頭設計的主流了.此次他有幾款的球頭都是設計有桿頸的如FT-Tour, FT9-Tour, Diablo Edge Tour等.這也都說明了它也覺得桿頸式的球頭有其優勢所以也必須要跟主流設計靠攏. 而此次的Diablo Edge Tour是以前一代為基礎但我覺得它的頭型與前一代一點都沒有相關.球頭外形像饅頭一個圓圓飽滿.球頭尺寸為450cc但感覺並沒有那樣大,把尺寸給藏的很好.反而覺得像440cc左右的大小. 這樣的球頭我覺得視覺上最好,不會覺得太大也不需要把球桿做的太長去把最佳距離給送出來.設定44.5"~45"長的長度最好.對於球桿的使用上與掌控上會比一些46"球桿要更簡單與容易多了. 這也是我為何要選此桿當做我測試的球頭原因.

此球頭的重心位置在桿面的中間靠上面.所以它的後旋量會比較多一些.彈道上也是比較低的起發角. 這對於喜愛打低彈道的球友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 這也為何此球頭會讓Callaway設定為tour 版的原因.這讓一些中低差點球友能享受不錯的打擊樂趣,相對要求更穩定的揮擊與節奏去使用此桿. 球頭重量也是選用202g我個人覺得不錯的重量來做搭配桿身與設定為45"長度. 真的對今年Callaway 新款的木桿有點熱血沸騰了. Diablo Edge Tour 球頭看起來跟傳統球頭一樣,穩穩的外觀卻帶點殺氣. 桿面的大小不會太大,相對於其他牌子的桿面都做的又深又寬,感覺好像隨便打就能中桿面一樣.一點挑戰也沒有. Diablo Edge Tour桿面大小都要比一般木桿小約20%~30%但這樣並不會讓我覺得會難打, 反而這樣讓擊球的穩定性能更加的好,因為擊中桿面都應能把最佳距離給送出來. 不過今年試過不少木桿它們的失擊容許能力與非甜蜜點的傷害都做的很好.並不會因為沒打中甜蜜點讓你擊球距離喪失超過20%以上.不知道此頭會不會有這樣的效能?

桿身我們選用最新2010年5月才正式在美國上市的Matrix Radix桿身.此款桿身目前沒有給大廠OEM所以只有Matrix公司自行推出的新款桿身. 此桿身的重量分佈從40幾克到70幾克,所以大多的人都可以找到它要的重量與硬度.此桿桿身搭配了最新Matrix 16角的技術,所以它的穩定度與抗側旋力也是如同HD/TPHD一樣的優異. 但此桿身的定位是屬於入門款式,價位上以不到美金兩百元的超低價格來吸引更多球友加入Matrix桿身行列. 這是一個殺手鍵.所以我今天特別選了Callaway Diablo Tour edge 球頭來跟它搭配,讓大家了解這款桿身的性能與回饋. 是否延續了Matrix桿身的優良傳統與性能穩定度.

握把上我選用Lamkin N-DUR 紅白款, 57g重量.搭配藍色的Matrix Radix桿身有強烈對比色.所以在外觀上此球桿能吸引不少人的注目禮. 握起來超舒服不會滑.所以我們設定此桿的規格為45"長度, 326g總重, C9.65揮桿重量, 251cpm硬度頻率, 2840g/cm^2. 由於我同時也幫一位會員客製同一款桿身配上Titleist 909 D3 (440cc球頭,球頭重量202g)也是設定45"長, 但在握把上我選用Iomic 白色的x-revolution 48g重,所以只要在握把上有不同處,但得出來的規格在揮桿重量上就有很大的差異,因為在握把上有了9g的差異,這讓另一支909 D3/Radix 6的揮桿重量到D3.45. 兩支球桿的揮桿重量差到4個單位. 所以我會在下篇文章中去分析兩個差異與使用不同處.

以這樣的規格來說要比較有善多了,雖然總重重了點但整個球桿會比較像三年前的球桿. 長度上也比較容易駕馭,重量上也OK. 算是一般人也都可以使用的球桿. 接下來就讓我們來測試一下它真正的實力.

實際測試:

 

此桿實際拿在手上揮動起來是可以感受到球桿的重量, 但是桿身的重量也分佈的還OK.因為做了counter balance後讓揮桿重量上減輕了不少所以揮的時候要說感覺不到重量也沒有那樣大. 因為球頭重量是有到我的要求所以在揮擊上的穩定度也不會太差. 在熱身過後就開始對此桿進行測試,先10球測試基本速度.休息一下過後再對此桿進行不同速度與彈道測試.以下為我所得到的一些性能與回饋心得分享

1. 球頭回饋 - 此球頭為Callaway的新款有桿頸設計.在打擊時做設定就不會感到奇怪或不好瞄球. 很容易進行擊球準備. 在打重球頭的非甜蜜點的感覺不是很好,覺得空空的.沒有很扎實的回饋.在打中甜蜜點的感覺就有點扎實與軟軟綿綿. 它的甜蜜點與非甜蜜點回饋上的落差是很大. 讓我剛開始在使用此球桿時感受很明顯了解這球打的好不好,有沒有中甜蜜點上. 不過我覺得它的球頭MOI設計上太大了.因為球一中後就迅速衝出去空中了. 球速很快但缺乏了那種與球的互動上.這點在TM Supertri, Titleist 909 的木桿上就要比此球頭的回饋要更扎實與柔和多了. 這部份我只能說此球頭的回饋上只能是一般.要說不好也沒有那樣差但要說它好確沒有其它好的球頭所有的黏球或扎實的回饋.球衝出去的速度太快很難跟球頭有太多的互動.可能要有速度在110mph以上的球友來使用上會讓這點的回饋增加多一點的互動.

2. 球頭起發角與初速 - 此球頭的起發角沒有想像的那樣低,反而有點中高設定,球很容易衝上空中,球速有如同子彈一樣快速的衝出去.桿面的後旋量會覺得中間沒有太多. 這點在性能上我個人覺得Diablo Edge Tour的性能是算很不錯. 比Titleist 909 的ball speed要快一點,球衝的力量上也感覺很強. launch angle沒有想像低也讓此桿的易打性增加不少.一般的中差點要使用此桿也不會有太大的難度. Callaway 木桿的球速一般來說都很快所以在Diablo Edge Tour上也是一樣.相當另人熱血沸騰的. 看那球的衝勁就很爽.

3. 桿身的回饋 - 桿身本身在施力與釋放力量時給我的感受還很順暢但感覺沒有其它Matrix桿身的舒服, 只能說運作順暢但在回饋上就是一般,沒有不好的感覺,但也不會覺得柔柔順順的. 球出去空中就穩穩的在空中飛. 這種感覺有點像在使用Matrix Code系列,回饋上都沒有太突出. 不過以這個價位的桿身你不能要求它有300美金的回饋那不然大家都買這款就好了. 這樣設定上是可以了解它的差異在那.也是一分錢一分貨. 在桿身回饋上通常是越貴的桿身它所用的材質, carbon磅數,技術要求也都會相對的高,這也就是這些高階桿身的主要成本所在. 而相對便宜桿身就在這部份上沒有用到太多高級的技術與材料所以它的回饋上就會相對的比這類桿身要沒有舒服與柔順感. 但它的回饋不能說不好也不是不舒服,只是很平順. 沒有讓人驚訝的地步.

4. 桿身的彈道與後旋 - 此桿的空中性能上對我來說是算高彈道,球衝出去到空中會不停的網上衝高,但整體在空中的停留時間很長.不會突然掉下來.整體的後旋量不會太多或太高. 因為我也同時試打了另一支Radix 6 配上Titleist 909 D3木桿,彈道都是一樣的高度.球頭都一樣是9.5度的設定. 我個人覺得此桿很適合速度上不快需要利用一些彈道高度來讓距離給提升起來. 加上它的空中飛行的效能與其它Matrix桿身差不多. 同時也很穩定. 所以我覺得它的性能上算是有300美金的效果. 球飛的很穩定也很扎實.不過因為測試當天的風勢不大所以很難得知在風大時是否會對穩定度上產生多少衝擊?這是需要在下場測試後才會比較清楚的.

5. 整體距離與滾動性 - 距離來說以這支45"木桿在操作少要更簡單與順手,不需要使用太大力就可以把距離送出來,平均的carry 距離是在230碼左右, 好的時候可有240碼.滾動力也需有10碼左右.所以都可以在250碼上下. 但我個人覺得它的滾動性上只能說一般.沒有一些性能桿身那樣會滾. 我認為應是在空中衝的太高了,滑下來的後旋量與力道也都消耗光了. 這點可能是美中不足之處.

6. 失擊傷害 - 此球頭在沒擊中甜蜜點回饋上是可以很容易的感覺出來.不過在距離上反而沒有差太多.與現在我所測試的新木桿是有一樣優秀. 通常打中甜蜜點就可以送出距離將近240碼左右,但沒打中甜蜜點也差不多220~230碼左右,所以感覺上根本沒有差太多.因為我有將中球位置放在桿趾, 桿跟, 桿底這些位置,但得到的距離也沒差多少.這點倒是讓我印象深刻.對於一些揮擊不穩定的球友來說這是一支不錯的球桿.只要中桿面球的距離通常跟你打中甜蜜點會差不多.

整體來說此桿的性能上算是一般,不過它的價位上算是它的優勢,因為桿身的價格也不貴,桿頭也不是太貴,所以這會是此球桿的一個競爭優勢. 它的性能要比一般市售桿要強,這是可以試出它的差異. 穩定度是比一般球桿要強多了.回饋上雖沒有高階桿身的回饋但也比一般市售桿要強. 整體的飛行效率來說也沒有一般市售桿的尾段失速或後旋不足等問題. 我只能說此桿是很穩定的木桿,你可以很輕鬆的送出你平常的距離,抗側旋上也有不錯的表現. 但要說一些細膩的性能與回饋上可能就看到它的極限了. 不過以它的價位來說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對於一般球友與有預算控制的球友. 另一位我們會員Roger也參與測試,對於此桿身也?予不錯的評價,以他現有使用Ping i10木桿配上Adila NV桿身,就可了解球在空中上的飛行效能與穩定度. 桿身的回饋也要平順多. 這是我對於此桿的一個心得測試.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chien, Golf Garage Content Development /高爾夫球庫內容開發部

www.golf-garag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