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桿身是如何動作與產生彎曲?

 

這個問題我想很多人都會回答很簡易,那不就讓桿身進行一個受力彎曲讓球頭落在你雙方握住球桿的後面嗎?這樣等到你雙手到達擊球點時桿身就會進行反彈讓球頭擊中球送出去! 這樣看似合理的說法但在實際高爾夫球桿上的桿身受力與釋放時所產生的受力變形是一個怎樣的狀況?我從以前到現在不管在桿身大廠中的資料或是產品說明中都沒有看到有關這方面的資訊,而在專業書籍當中也沒有對這塊進行細節說明與圖解讓我了解桿身是如何作用? 而我是自己學習,與桿身廠開發人員討論後才知道桿身是怎樣受力運作進行擊球等工作!加上幾乎所有的球友,客製人員,工坊技師大家都對桿身怎樣受力運作的觀念都不正確,就算是球具大廠也好也沒有這些資料,沒有正確觀念大家就很難了解到整個擊球當中球桿的那個部份是最重要與會進行怎樣動作而產生如何的效果? 這是我今天想要與大家分享的內容. 我會藉由實際操作球桿並利用快速攝影機來將整個揮桿動作中的下桿動作到擊中球的圖片說明,讓大家了解這當中的桿身是怎樣進行受力反彈動作? 藉由這樣的分析與解說,大家就真正了解到桿身是怎樣進行物理反應動作讓你的球能飛到空中.有這樣一個正確觀念後你才知道桿身的重要性與作用為何! 

 

以下為此次的測試基本資料讓大家了解:

 

今天的測試者是由小弟我來示範給大家了解,使用的球桿為最近所測試的鐵木桿, Taylormade 2009 Rescue TP 17度/ Matrix Ozik Program 80 組合. 

 

使用攝影機為Sony Alpha 33 的錄影功能. 

 

拍攝角度為揮桿者正面角度

 

分析重點為桿身受力與釋放所產生的受力形狀變化.揮桿動作不在本次文章中進行分析與討論.

 

天氣與溫度狀況為28度C左右,天氣情朗.

 

首先提出對於一般人所認知的桿身受力形狀這個上述觀念來說是不正確.因為就大家的想法當中,球頭在你雙手的後方讓你的手能引導球頭到擊球點這個過程與形狀就類似英文字的”J”. 當你雙手到擊球點時你的球頭就反彈出去在變成原本直直的球桿. 但在真正桿身的正確運作受力到力量釋放上整個受力形狀並不是一個J字,反而是一個類似”C”字. 這是會完全顛覆大家原本的概念.所以說我才會藉由真正的操作去看每一個力量在注入到桿身時,讓桿身產生受力變形是一個怎樣的狀況,這樣一看就很清楚不需要解釋太多. 同時當你的雙方到達擊球點時你的桿身是如何進行力量釋放的反彈動作? 這也可以藉由所拍攝的圖片當中觀察到桿身的受力到釋放是怎樣的形狀與過程來了解. 最後再看到當你的力量釋放後,桿身是如何因為力量慢慢被釋放出來,所產生的形狀回覆?

 

先讓我說明一下為何桿身因為受力會產生一個類似英文字C呢? 這個原因很簡單且易懂.因為你的雙手握住握把會把這一塊的力量給加強,而無法產生變形.同時並控制住.在整支桿身當中這一塊(握把)會是最硬同時不太會產生受力變形問題.而桿身前端因為有一個球頭重量(離心力)在另一端會造成一支球桿在頭尾都有兩個力量進行運作同時產生平衡. 而如果你仔細觀察到桿身的受力部份時你會看到其實桿身彎曲度最大與產生彎曲幅度都是落在整支球桿的前半部. 這也是我在先前文章中有稍為提到桿身的硬度區間與抗扭矩都是在桿子的前半部,不是如同大家所想像那樣以整支桿身分”前”,”中”,”後”3區塊來分別硬度在那一塊是比較硬或比較軟.所以說整支球桿在頭尾兩端都被兩個受力點給控制,這樣會讓力量完全累積在桿身當中,進而產生受力變形.當你的力量越大你的桿身變形的幅度也就越大. 這就是為何會出現類似英文字C的形狀. 

 

大家可以參考圖片中的第一張,這張圖片是已經進行下桿動作而桿身因為你的力量已經灌到桿身當中產生了受力變形 C. 請仔細看桿身前端的受力變形程度是否為比其他部份要大得多? 這也是整支桿身最重要的運作範圍與硬度區間所在,因為在這塊的運作會讓桿身在受力與釋放產生不同的變化進而產生能量. 請大家也觀察握把部份是否有產生變形?這塊是沒有變化,所以說桿身的後端不是說握把這塊位置.這也是由照片當中可以了解到.另外還有就是雙手還是在引導球頭朝向擊球點位置前進,而同時球頭因為整個揮擊動作是一個旋轉方式,球頭本身會有一個離心力的反作用力產生.也因為球頭本身有一定重量會讓你因為身體轉動與移動,同時引導球頭到擊球點,請觀察圖片握把的雙手與球頭在同一條直線上還未產生球頭在前的反彈動作.這點是最為關鍵處,如果你的球頭已經跑到你雙手這條延伸的直線前面時那就表示你的力量已經產生釋放讓桿身的力量開始送出到球頭,導致球頭跑到你的前頭進行反彈.這樣的結果會讓你的擊球距離減短與無法得到桿身幫你做的最後一擊效果. 這也是桿身做為一整支球桿的起動機與變速箱的關鍵因素.你說它重不重要? 是球頭重要還是桿身重要? 

 

再看到第二張圖片, 這時候已經到達擊球點同時雙手的力量開始釋放出來,而桿身這時候就開始進行反彈動作了.大家要看我的左手與球桿的後半部都是一條線. 而桿身的前半部就已經進行反彈出去了.這就是充分利用桿身的彈性進行擊球所產生的形狀,而桿身的受力釋放就是這樣快速. 這就是我對Matrix Ozik Program 80這支桿身鍾愛的地方,它的桿身因為受力時產生很大的受力彎曲C字但當你的雙手到達擊球點時,桿身竟然能精準的彈到擊球點,且是方正的觸球,沒有讓桿面有打開或蓋起來讓側旋量產生太多. 這種桿身真的外面不多阿! 真的是智慧型桿身能幫你做最後一擊同時這一擊的位置與時間點都恰到好處精準無比!

 

最後一張照片就是釋放力量後桿身也快速的變形成為趨近直直的形狀. 這時候大家可以觀察到圖片當中的桿身已經慢慢的從受力變形C快成為英文字I 了. 桿身的恢復性能相當快速. 所以說桿身要做得好真的要分毫不差,因為你桿身反彈太快或太慢都會影響最後擊球效果,同時桿身的回覆性也是一支桿身好或不好的地方. 一支好的桿身都需要能精準的面對不同揮桿速度球友準確掌握住擊球點位置與時間,讓最佳的桿身力量能送到球頭然後擊球.桿身的彎曲度與運作區間都是在桿子的前半部範圍.這些才是最正確的桿身原理與運作方式.

 

大家都在可以在高爾夫雜誌或高爾夫文摘上看到選手慢動作圖片分解. 同時使用高倍數相機去抓取動作,但那樣的照片因為都是截取一個瞬間的球桿動作.而我就使用一般單眼相機的錄影功能來進行動作截取,這樣大家比較能看到其實球桿本身在下桿當中是一直在動作,也一直在受力.從圖片當中了解到,雖然我的相機無法準確的抓住球桿的一個瞬間但因為我所截取的一個瞬間也拍攝到球桿速度很快動作同時一直在運作下的連續殘影.這是我覺得更能讓一般球友了解球桿是怎樣在動作方式.而我選擇的這三張照片就是以當下桿當中,你的球桿已經快要到觸球點開始,這時桿身的受力是最大,也同時快要到釋放點.第二張照片就是手已經到達擊球點開始進行力量釋放時,桿身開始反彈協助完成擊球動作. 這個地方可以清楚了解桿身怎樣進行力量釋放,與反彈.這也是本文的關鍵所在,一般球友是很難看到這樣的桿身運作細節.而最後就是桿身怎樣在釋放力量上回到原本的球桿形狀? 這速度是非常的快. 

 

我也抓下一張老虎的下桿時桿身的彎曲形狀讓大家了解.這個動作也與我的類似.大家要記住一個前題是它的桿身硬度是XX以上,所以他的條件,桿身規格,也需要讓桿身有這樣程度的受力以達到桿身反彈擊球的運作方式.這是普遍在球桿中的桿身受力與反彈的標準.但有一個關鍵就是當你的桿身在下桿時受力當中,再還未觸球前不可能是桿頭會跑到你雙手的前面去運作.如果你的球頭已經在未觸球時就已經跑到你的雙手前面去,那這樣你的擊球效果絕不會很好,因為桿身已經開始動作進行反彈擊球了. 你需要調整你的揮桿動作讓你在觸球前把力量累積住,同時讓桿身受力彎曲成為一個C字型才是最標準的下桿. 這部份要請大家移駕到Golf Garage去看這個圖片. 請按此聯結即可!

 

整體來說,碳纖維桿身的特性就是輕量,柔軟與彈性.在高爾夫球桿當中它如同一個變速箱的作用.當不同的人使用同一支桿身,桿身會運作不同的結果.或是動作不同也會有不同的結果出現,而當一個智慧的變速箱面對到不同使用者與不同使用揮桿動作時它的優勢就是在於調整這些不同的力量變數,節奏變數,進到它的智慧系統,統一輸出一個穩定且具有質感的動力出去.讓結果變得更加可以掌握與控制. 很多高端桿身都是以這樣的目標為產品設計開發的要求,但各家桿身廠本身的優勢,技術發展與對於材質使用不同讓很多桿身產品可以達到這樣的一個目標但用的方法卻不盡相同.這就是測試球桿最大的樂趣. 同時還可以發掘到每家桿身對於目標達到的細膩度與功能程度看出優劣地方. 大家不要覺得打出去都差不多,但只要你仔細觀察或有一位專業的客製師協助,你就可以瞭解到每支桿身對於飛行在空中的方式,速度,高度,與落地後的滾動性看出不同地方.同時如果有不同的對照組球桿進行同步測試比較,誰高誰低一比就知道.還有當你使用同級別的球桿與桿身測試比較能得到的差異會有限,但如果級別不同,那看出的性能差異就會更大.大家千萬不要認為一支美金300桿身性能已經很頂級了,當你沒試過500美金的桿身不要說300美金就已經很牛了. 當300美金遇到1,000美金的桿身就如同大學生與小學生的比較.誰強誰弱就很清楚了.當然了如果是一位新手試那看出的效果不會太大,如果是中低差點的球友測試,那結果就明顯易見.這都是我協助我們會員朋友們進行客製服務時所看到的經驗與結果.我都不需要去多做說明,測試的會員朋友就知道差異.

 

所以就我的經驗,一支適不適合你的揮桿動作與揮桿節奏桿身會影響你使用球桿的穩定度,操控性與距離.不要認為一般市售桿就用的虎虎生風,還打的比一些有升級桿身的人要遠,但你有想過嗎?你的球桿性能如果還有30%的距離提升,50%的穩定度提升,50%操控使用提升?你會不會覺得你在下場打球時的信心度與對高爾夫的享受可以提高更多? 這就如同你擊球一直都會有slice問題,當你每次開球時你心中一定會想這球不要再跑到右邊去了拜託.但每次這樣想,球就是不聽話的跑到右邊去.所以當你的球桿可以幫你解決這個問題後,你上發球台時心中就不會有這段的對白!相對的結果是你可以預期的時候你打起球來就會更加順手與輕鬆了. 這篇文章主要讓大家了解到桿身是怎樣進行物理動作,同時當你了解到它的原理與運作方式後就知道桿身重要性. 這樣對於日後在選用桿身或購買新桿時都會用比較正確的方式來考量桿身這部份的需求.

 

Chien, Golf Garage & Pear Golf 站長

 

更多清楚分解照片請按此聯結到Golf Garage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