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美規Callaway FT Tour 9.5度/Aldila Voodoo SVS6 350木桿測試!

 

從去年我就對Callaway FT Tour木桿很有興趣但因為那時的售價不低所以就沒有考慮購入來進行測試.終於等到可以購入的時機. 跟美國友人購入這支FT Tour木桿,因為朋友打不慣所以就二話不說把它給購入當做今年測試重點. 因為去年購入Callaway Diablo Edge Tour木桿,將它的桿身裝入了Matrix Radix 6桿身後進行測試,大家可以參考以下聯結閱讀細節. 

 

Callaway Diablo Edge Tour 450cc 9.5度/ Matrix Radix 6 S測試/ Callaway Diablo Edge Tour 450cc 9.5 loft/ Matrix Radix 6 Stiff Review

 

用過Diablo Edge Tour配上Matrix Radix 6組合後就對它的性能表現一直印象深刻! 因為它一直都是我收藏與測試桿中打的最遠的木桿前三名. 我一直對Callaway木桿的印象是性能優異但打感與球頭外型真的讓我怯步. 從Callaway以前的Big Bertha木桿,到後來的FT-3, FT-5, FT-9, FT-i到現在的FT Tour. 整個Callaway木桿的演進我是一個都沒有缺席. 因為撇開Callaway的球頭外型(沒有桿頸設計),不太好聽的打擊聲音與快速的擊球回饋來說,每次用它們家的木桿在距離,球速,滾動性都是我所有木桿當中名列前茅. 大家可以參考我以前的測試文了解它們的性能表現.

 

Callaway Tour FT-5 9.5度 with Matrix Ozik F7M S測試 review

 

Callaway FT-i vs Callaway FT-5/ Matrix Ozik Altus vs F7M2 測試比較 Comparison

 

夭壽!!!我的Callaway tour FT-i / Ozik Altus 開350碼!!! / My goodness! my Callaway tour FT-i/Altus drives 350 yards

 

Callaway tour FT-i 9.5度/Ozik Matrix Altus S 測試 review

 

所以我對Callaway木桿一直都有很深的熱愛,雖然說我個人對球頭打感很要求而Callaway木桿的回饋感一直都不太好,因為它的桿面設計對擊球的回饋都太快了,打中球一下就飛到空中. 還有它的沒桿頸設計對我在使用上與很多球友來說都是一個無形障礙. 因為一些會員在我幫他們進行客製與球具測試時都對Callaway這種沒桿頸木桿在使用上與置球準備時都覺得不舒服與不安全感.但每個打過的人都對它的性能沒話說. 這就是Callaway木桿. 你不能否定它的優點與特色但對於一些障礙讓很多球友成為不買Callaway球桿的理由. 但我對於使用Callaway球桿覺得會上癮,尤其我現在的揮桿動作更加有力量與轉動更順暢,對於操作Callaway球桿就更有心得與感受到它的優勢所在.而這些優勢是其它兩個大廠(Taylormade & Titleist)所比不上的地方. 所以我最近都把Callaway木桿放在球袋中開始享受它那如同火箭般的球質與穿透性. 還有那超遠的擊球距離. 這是打Callaway木桿會爽的地方.

 

加上從去年開始Callaway開始設計了有桿頸的木桿Diablo Edge Tour, FT-Tour 與 FT-9 tour這三款的木桿讓我對它的球桿就更加有興趣. 而去年測試過Diablo Edge Tour這款價格比較友善的木桿後就真的愛上它. 雖然說打感上還是一個問題但已經得到很大的改善了.同時將新的動作練熟後更加增加了與球的互動.裝上Matrix Radix 6桿身後桿面的擊球黏度也增加不少.雖然說球頭不是使用Callaway一直善長的複合式碳纖維上蓋設計但我反而覺得這個回饋比較類似一般木桿的回饋. 因為Callaway複合式碳纖維上蓋設計會讓整個球頭回饋悶悶的,不響亮與不扎實感. 從以最先的FT-3木桿開始就是如此. 雖然說FT-i與FT-5木桿聲音有調整過但還是沒有讓人印象深刻. 而我也問過不少國外友人對FT Tour木桿評價?他們都說真的很猛,距離很遠. 所以說這也是我想要裝支FT Tour木桿來測試的原因. 

 

讓我來先介紹Callaway FT Tour這個球頭的基本資料給大家.它的球頭大小是440cc,桿面開1.5度,有桿頸設計(桿身插入桿頸深度為1.5”), 上蓋為Callaway Fusion技術使用複合式碳纖維上蓋將球頭重量給有效降低,並把重量運用在底座幾個鋁質與不銹鋼的配重塊上.讓球頭重心能有效運用與分配得宜.將擊球穩定度提升到最好. 同時FT Tour木桿的外型是設計為梨型,將擊球風阻減低到最低以增加球頭速度讓距離可以得到最大提升. 而美規FT Tour只有搭配Aldila Voodoo桿身,並使用Golf Pride MCC 黑白色握把唯一選擇. 所以在亞洲能用揮得順這支木桿規格通常速度條件(95mph揮桿速度或以上)與揮桿穩定性都要不錯.這也是FT Tour上市到現在,台灣我還沒在球場或練習場中看到有人使用FT Tour.不過這不會影響我想要使用FT Tour的熱情.因為這種球桿的銷售對象非常明確,一般揮桿動作不穩定或是揮桿速度不快的球友對這類球桿光看規格就很嚇人了,根本連想試都不會去考慮. 而真的打得起這支木桿的球友可能大多都去買Taylormade或Titleist 木桿了.這就是Callaway從過去給球友的印象. 因為我以前在使用Callaway Diablo Edge Tour木桿時就對它的操控能力覺得有點難度.沒打中甜蜜點的失擊傷害很大.但我過去6個月中對揮桿動作的加強與重整,讓我在揮桿動作能更加穩定,這讓我在擊球穩定度上也同時提升不少.所以在打Callaway木桿也不會覺得太難了. 而這個時間點購入FT Tour對我來說應是最好的時間點.這樣更能了解到FT Tour的特色在那. 

 

FT Tour桿身是Voodoo SVS6 S硬度桿身前端直徑是0.350”OEM款.Voodoo桿身在我先前也有測試過,大家可以參考之前的測試文了解它的性能表現. 我這邊就不再多說. 

 

Taylormade R11 TP 9度 / Aldila Voodoo RVS6 R硬度測試!

 

以下就是這支木桿的基本規格資料;

 

桿身: Aldila Voodoo 紅色款式

 

硬度: SVS 6 S硬度,抗扭曲值/torque 3.5. 0.350”口徑OEM款

 

球頭: Callaway FT Tour 9.5度

 

總長: 45”

 

總重: 315g

 

揮桿重量: D1.81

 

MOI: 2893g/cm^2

 

硬度頻率: 254cpm

 

握把: Golf Pride MCC 黑白色握把, 46g~48g重, 握把尺寸0.580”

 

測試場地: 台北五股大X都練習場,球場深度有290碼,同時使用的球有單層練習球與比賽球混合. 本文的測試以雙層與三層比賽球為測試使用球.這樣比較能符合球友下場使用比賽球的狀況與結果.球場地型是一個小上坡,能充分看出球落地後的滾動性.同時場地會有不同風勢讓測試狀況更能符合下場條件

 

天氣狀況: 晴朗,吹逆風,空氣濕度不高,今天測試的飛行距離應該會比平常要好多了.

 

氣溫約32度.

 

實際使用

 

因為此桿為市售款的球桿所以我就沒有說明球桿客製的源由.因為我打算將此桿的桿身換掉,把球桿的性能,穩定度,與操控進行提升.所以已經購入了Matrix Radix Tour版的7n桿身待命等測試過Voodoo後就要將它給換掉.所以說我需要了解這支木桿原本的性能與回饋才能知道它的優缺點.再下面的文章中才能做出比較與提升的效果分析. 而在前一篇文章中我有分析過桿身的不同在球頭回饋上會有不同的擊球回饋. 所以說我希望在桿身升級後能有不錯的擊球回饋提升. 

 

將此桿空揮幾下覺得這支木桿的球桿重量都集中在球桿前端.很明顯有比較高的揮桿重量值.球桿的重量也有.也因為桿身的設計將桿身重量集中在桿身前端,這會讓很多亞洲球友在使用上會有一定難度與體能消耗問題. Voodoo桿身設計就是將桿身前端給加強以提高擊球穩定性.但這對於揮桿速度與體能不好的亞洲球友來說就是一個使用障礙與難度. 雖然說這支桿子總重不過才315g但對於習慣打310g以下的球友來說都是一個難度.加上桿身重量放在前端讓整支球桿的揮桿重量要到D2(原廠數據是訂D3)所以會有操作上的困難. 將球桿放置在擊球準備位置時,由上往球頭看過去,它的球頭很流線,桿頭設計變得更加扎實與集中.比起Diablo Edge Tour (球頭尺寸為450cc)要更好看也更小.雖然說球頭尺寸才440cc但它把整個球頭體積給藏的很不錯,看起來比較像是420cc的小球頭.而桿面是設計為Deep Face/ 縱深的桿面.但也沒有比Taylormade木桿要來得深. 上球場架球釘擊球時也不需要用到特別長的球釘.很方便也很實用的設計. 

 

球桿長度為45”設計但搭配上這個球頭我覺得可以設定在44"~44.5”會更好.因為球頭不大反而設定為45”長度會覺得有點長.而就操作性能可能將它減短個半寸會讓整體擊球穩定性提高不少.而握把選用Golf Pride MCC一半橡膠一半綿紗握把是個聰明設定.因為要使用這類球桿需要有點速度,所以握把的止滑性是個關鍵. 同時要讓使用者能握得順手綿紗材質會對一些速度快且握力強的球友有不錯的掌握度.但我個人對MCC覺得讓我握得不舒服,因為太硬了容易磨破皮. 所以換桿後的握把也會挑選我用的最舒服Lamkin Perma Wrap Class 白色握把以增加使用操作與回饋感. 以下就是我對此桿的性能分析與測試重點.

 

1. 球頭回饋 – FT Tour球頭回饋讓我想起以前打Callaway FT-3的回饋.真的是類似.它的回饋比較悶.擊球聲是啵啵的.不像別的木桿是金屬撞擊聲. 打起來聲音也不大.跟Diablo Edge Tour比起來就真的有點小家子氣.我也能了解到為何台灣沒看到幾個人使用FT Tour木桿了.這種擊球回饋真的讓人不太喜歡.沒有擊球的爽勁. 同時擊中球的反彈很快. 雖然能感受到球頭擠壓到球但反彈的速度很快,缺乏與球互動的機會.這我覺得是桿身問題.換桿身可以將這塊的問題給修正過來,增加擊球扎實度與回饋感. 

 

2. 操作性與使用難易度 - 另外桿面的大小真的算小,如果揮桿動作不穩定的球友可能都很難打到甜蜜點.因為將桿面甜蜜點往外延伸出去1.5cm的半徑圓,基本上就是這個桿面的熱區,而熱區以外的部份真的就是不大,這些區域不是桿趾,桿根就是接近桿底的位置. 你想打到這些區塊怎能打的好? 所以說想打FT Tour你的擊球穩定度與揮桿穩定度真的要很強.不然打慣了Taylormade與其他桿面較大木桿的球友真的會打起來很挫折. 而我也覺得球桿的長度有點長不太容易操控.我有使用其他球桿進行比較,木桿長度在44.5”我很輕鬆與容易去操控球桿.穩穩的擊中甜蜜點,同時能更簡單在下桿時將桿身拉到擊球位置. 使用這支木桿覺得有點長不太好操控. 感覺到球頭有點慢跟不上我的速度,所以一開始打出去的方向有點偏右.後來有稍為調整一下速度讓擊球穩定性更好點. 這也是我覺得可以改善的地方. 

 

3. 彈道 – 這支桿身的彈道算中彈道. 以前打R11配上Voodoo也是如此.彈道不太會衝高,但它不是Matrix桿身那種平平的在空中飛行或是Fujikura Motore Speeder VC5.1那種彈道,而是起發角也壓得低低,等球衝到空中不久後就會掉下來. 球的空中飛行真的不算長.這算是Voodoo桿身的特性.我以前測試R11/Voodoo木桿就覺得打出去的球不太會飛,飛到空中不久就掉下來,沒能在空中飛久一點.而這也影響到它的整體距離表現.而在FT Tour/Voodoo上我也看到這個狀況.只是FT Tour的球質更有爆發力,穿透力與快速.它算是我用過球速飛最快的木桿了.打中球當我頭開始往上看時球已經飛到空中了.真的超猛!所以說當我說球衝到空中不久後就開始往下飛那已經是200多碼了. 真的很有穿透性的木桿. 但桿身的表現讓我感到很無聊.它比較沒有讓人熱血沸騰的震撼.球是飛很快但整個飛行彈道真的無聊到爆. 尾勁真的很弱.有些桿身的飛行效果很棒,在空中停留時間超久.動作都做完收桿球還在空中飛. 看球在空中飛是打球的人最爽的時候.你看球很有目標性的往你要的位置衝去且飛得非常的扎實與久,那是開球最美好的時間. 而這種桿身基本上沒辦法讓你享受這個爽度太久. 真的是美中不足的地方.

 

4. 距離 – FT Tour真的有Callaway 所訴求的跑車性能與爆發力,雖然說我覺得Voodoo桿身的飛行與彈道有提升的空間但這對於FT Tour的整體距離影響不太大.你就可以了解這個球頭的強大爆發力了. 它的飛行距離我保守抓也有265碼以上.要說270碼也不會超過.因為它躍過250碼旗桿是很多不是一點點. 而且每次都是這樣. 我打Diablo Edge Tour木桿當對照組進行比較分析也覺得飛得沒有FT Tour要遠. 所以說FT Tour的飛行距離真的是很遠也很扎實. 而球落地後的滾動性我覺得一般.約有15~20碼左右的距離.因為這個練習場在270碼以後都是長草.所以球不太能滾太遠.但以這樣的距離效果是我現在所有球桿當中開最遠的木桿. 而這只是FT Tour一般市售球桿的規格就能有這樣的效果讓我大大的驚訝. 真的如果能將桿身的性能與飛行效果給提升,我覺得距離會更好點,使用的穩定度與擊球效果也可以同質提升. 果然FT Tour沒有讓我失望也真的超過我預期不少. 

 

以這支木桿就能有這樣優良表現真的超過我先前預期不少. 而我也認為要把它的性能提升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做.讓它更好操控,更容易打,同時能讓使用者拿起此桿不會有信心不足問題.這是這支球桿可以改造的空間與地方. Callaway的木桿性能真的讓我有上癮的現象.它的超猛球質與飛行距離已經是我所有木桿當中的領先群了.當你有穩定的揮桿動作後與改善球桿的使用操作性能,Callaway木桿的隱形與有形的障礙已經不太是整個使用購買問題了. 加上FT Tour的頭型是這幾年來我看得最順眼的球頭造型. 要比Titleist 910, Taylormade R11要好看多了. 這是我購買原因之一.而當初我跟一些朋友說我要買FT Tour時所有的人都跟我說FT Tour不好打,打感差,你可以選另一款日規版Callaway Legacy V Tour木桿. 但我還是喜歡FT Tour. 我打過Callaway Legacy V Tour木桿覺得它的頭型也沒有FT Tour好看.我還是喜歡FT Tour那種扎實飽滿的外型. 打感不好我可以改善,但外型這種先天條件我是一點也沒辦法.而我很難說服我自己去買一支我都看不喜歡的球頭來使用.那是一個很大的使用障礙. 

 

這次的測試經驗我會更加了解怎樣改造這支木桿讓它的一些問題與缺點給改善與提升性能. 現在就算我拿這支FT Tour/Voodoo木桿上場打球我也不太有信心打好,因為這支的組合與規格讓我沒有信心. 動作一有錯誤就很難救回來但有些桿身能幫我修補這些動作上小缺點讓最後結果還是一個可以接受. 這也是我下面要做的事. 

 

Chien, Golf Garage & Pear Golf 站長

 

本文在Golf Garage的聯結,有更多清楚照片可以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