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拋開揮桿速度的迷失-下集

 

接上集!

 

大部份的人尤其是年輕球友都存在了”放大自己的本身條件”.因為普遍認為自己體能不錯,速度也快,尤其有些有做健身都會在選用球具規格上讓自己的球具都具備了與職業選手的球具規格.但大家都忽略掉一點就是選手們是以這行為生,他們平時都有做重量訓練,還有耐力訓練,這讓他們比一般球友有更強大的體能去面對不同狀況的擊球所做的準備.所以說大家需要對自己的條件重新評估. 這樣才能讓你把平時穩定的擊球給發揮到最後.讓你可以一直享受打高爾夫的樂趣到最後. 

 

有一種狀況是例外,就是當你的揮桿動作比較正確同時可以利用到身體力學與有效的身體轉動時,那就算你的揮桿速度不快,我可以跟大家說這樣的擊球效果會很強大. 因為這類擊球方式就是充分利用球桿的彎曲度與反彈特性讓你的擊球效果可以得到最高.也就是說讓球桿幫你打球.而以一般人揮桿動作的方式通常無法將球桿的彎曲撐到最後的擊球點.因為大多球友動作到擊球點時球桿已經進行釋放與反彈了.所以這時球桿其實已經沒有太大的力量幫你把球送得更遠了. 所以說當你了解你的揮桿速度時,充其量不就是以你的雙手加上肩膀的往下擊球速度而已,不是利用身體轉動,與最有效率的擊球方式.同時也沒有利用球桿的特性幫你增加更多的擊球效果.這樣的數據對於球具規格選用上就變得簡單多了.

 

所以一個智慧型的擊球不是著重在你的揮桿速度有多快的問題.反而在於你怎樣擊中球? 你的球桿是否有幫你進行擊球力量的加分還是減分? 如果你的動作與球桿並沒有幫你在擊球上加分,那你當然只能靠你自己去盡力揮擊. 所以說揮桿速度就變得格外重要. 大家要了解現在職業選手的開球距離都要比10年前的選手要更遠多了.台灣的高爾夫小將潘政琮身高不到170cm但他到美國前的開球距離比現在要短了20碼了. 現在他開球平均都可以過290碼了.所以說揮桿動作上是有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你球桿對了,動作也對了那距離要超過你現有狀況也不會太難. 而這反應在選桿上就變得更為複雜,因為要考慮到你的動作特性與桿身受力需要怎樣去反應你的力量會是最佳的結果.這需要專業與有經驗的技師才做得到.

 

現代化的球桿運用很多科技與材料學.所以這對於一般球友來說是件好事.因為這些科技可以幫助球友不需要一定要以很快的速度進行擊球才能得到最佳的距離.在球頭做得越大,越易打,穩定性越高時,你只要確認你有打到球頭桿面的甜蜜點就行了.而桿身這塊也變得比以前更加複雜多了.因為球頭廠的進步與對於新產品的開發走向都變得更加科技導向,這也迫使桿身廠也需要進行同步與技術提升的反應才能跟得上時代. 10年前桿身廠的數量與產品開發,跟近10年來是有很大的不同.近5年有越來越多的桿身廠陸續上市.而這些桿身的特色也分別有它們的特色存在.

 

現代化的桿身對於一支球桿來說變得更為重要也需要它有比以前桿身過人之處才能將球桿的效能給發揮得淋漓盡致. 所以說以前只要對桿身的重量與硬度選對就行,但把這樣的方式放到現代化球桿上就沒有這樣簡單了. 因為桿身廠面對了球頭廠所設計出來的球頭外型,規格,與性能表現,桿身需要將球頭的性能給延續到空中與落地後的表現. 這樣的要求如果只是在硬度與重量上,那就無法達到球友的要求.而要做到這些性能的延續與扎實的表現,桿身廠需要對桿身的材料使用,強度要求,硬度區間的設計變化,還有兼具更舒適的使用回饋才能讓桿身的性能足以匹配運用大量科技的球頭要求. 

 

這也導致現代化桿身的開發,設計與製造成本不斷的增加.當以前只要將桿身的重量與硬度要求好,對於材質使用,性能表現,與細節飛行效果都沒有太大要求時,是可以滿足一般球友的需求,但是今天的球桿設計比以前要豐富多了,同時運用大量的科技,所以桿身需要對於所有可能的細節表現去進行最佳的呈現.這就變成現在大家所看到的狀況,每一支桿身都有其性能特性與規格要求,你要一支桿身能做到全部事情已經看不到也沒有這樣的桿身了. 在我近2年所測試的高端桿身來說,每一支的桿身特色與性能表現都非常明顯,沒有太多與前一代或同廠牌不同款式的桿身有性能重疊的狀況出現.5年前的桿身通常可以看到新的桿身可能會延續或使用以前技術或材質,但現在的桿身就算利用類似材質與技術但在性能表現上也都會與不同款的桿身有明顯的差別.

 

這也是說,我們在選用桿身上也不能以從前的方式去選用桿身了.以球具的角度來看,因為球頭的特性與性能不同,你也需要對於桿身的性能進行更深入的了解才能充分發揮出球頭的性能與要求. 而桿身也不再只是選對重量與硬度這樣簡單與表面.你需要了解到此桿身的彈道設定,後旋量多寡,與材質技術的特性,以了解你需要怎樣去利用它們,而它們與你的揮桿動作與揮桿節奏是不是能適合? 很多桿身它的規格看似可怕但使用起來一點都不困難,而有些桿身規格看似很易打但實際打起來確一點都不簡單.因為大家都是以揮桿速度去選桿身硬度.而忽略掉現代化桿身有很多是揮桿速度上所無法掌握的地方. 

 

每個人擊球動作與施力方式都不同,就算得到同樣都是木桿揮桿速度100mph但揮桿動作不同所得到的距離效果與球具規格也都會不同. 如果以蠻力在打球,也就是雙手擊球的球友,體能耗損上會比以身體擊球的球友要快得多. 同時因為以雙手擊球的球友,擊球速度雖快但擊球的扎實度也沒有以轉動擊球與延遲下桿的球友要來的強. 我很建議一般球友有機會去美國看職業選手的比賽.實際到現場看選手練球時是怎樣的狀況? 你會有震撼感.因為你會看到很多選手雖然高頭大馬但他們的揮桿節奏確沒有很快,但每個人的擊球扎實度與距離確超遠! 

 

他們都有先天身高優勢了但打起球來確不急不徐的.每次的擊球都扎扎實實的把球打的老遠.那是大家要了解到,揮桿速度已經不代表你能打多遠,你需要做的事是你怎樣擊球的方式? 你要了解自己擊球特性再去選用適合自己的球具規格.不要再讓自己越打越吃力了.你的球桿需要讓它發揮出它應有的效果與特色出來.

 

我只能說以現在進行球具客製來說,看揮桿速度是看熱鬧.專業與經驗不深的技師所做的方式. 要真的了解使用者的真正實力與它的發展空間就需要對於揮桿動作與球具了解深度夠深的人才做得到.因為一些動作正確的人他們的揮桿速度真的不快但擊出的距離確超過跟他們揮桿速度差不多的人很多. 而當好的客製師或懂門道的技師就能在桿身的性能上幫他們找到讓他們性能更上一層樓的桿身,或是建立出一支性能明顯的球桿出來. 

 

揮桿速度是一個非常表面數據,也不適用於現代化球桿客製方式.它也錯誤引導很多球友在個人化球具上.同時也忽視了需要加強個人揮桿動作這個基本工上.揮桿速度是一個有極限的數據,同時如果動作不正確,這個數據會因為你的年齡與體能狀況有很大的變化.而這個狀況會導致你的球桿的規格上下落差很大.如此你就很難能享受到高爾夫給你的樂趣. 本篇只是一個引導文,我接下來會寫更多有關這個主題的延續讓大家能了解到更多實務上的問題與舊觀念與現代高爾夫的衝突與矛盾. 

 

chien, 洋梨高爾夫 & 高球庫 站長

 

本文在高球庫的文章聯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