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上半身重心移動是增加距離的要素之二!!!

小弟練單一平面揮桿動作已有一個多月了,慢慢的了解越多這個動作的奧妙所在. 這也是我對於這個動作在練習當中所發掘到一些想法與優點在此跟大家分享,這些東西都是很基礎且簡單的道理,我不會說一些很深奧的理論或觀念,我能懂大家也可以了解.這樣的心得分享希望對大家能起到一點共鳴與了解問題.大家都是業餘球友,本身不可能像職業選手那樣花很多時間在調整自己動作與訓練肌耐力的工作上所以藉由自我練習可以把一些大家對於揮桿動作的問題相互分享交流. 很多的問題大家都是一樣與相通的,你可以藉由我的分享了解這也是我的問題然後一起做一些自我練習與調整.這也是我寫這一系列文章的意義與目的.

 

現在說到我在自我練習的這幾週的另一個發現就是在揮桿動作當中上半身的重心移動是一個很關鍵的部位讓你能夠增加你擊球扎實度與最後擊球結果.在單一平面揮桿動作當中有這一塊是訓練重點讓你能藉由這樣的重心移動去增加你擊球扎實度與產生一個重力加速度幫你把球送的更遠. 讓我來解釋這個觀念, 我們的上下半身可以是揮桿的中心,而這個中心如果都沒有動的話你的雙手就是這整個圓的半徑,那你的揮桿速度就會以你自己自身可以產生的最大轉動速度為你的揮桿速度與球頭速度. 所以說這是將你的中心點(也就是上下半身)都視為一點固定住不動.你的速度將是你自己能產生的力量也就是藉由身體中心的轉動帶動雙手為半徑的最大速度. 但在單一平面揮桿的方式下它將上下半身切開來,上半身可以允許半個頭的移動距離,不管是你上桿也好下桿也好,由於這樣的一個移動距離加上你身體本身的轉動力量,會產生一個重力加速度,而這個速度可以讓你最後擊球的速度增加50%以上的效果出來.

 

這也是我對於這個揮桿動作有強烈的認同.因為我本身的體型不是很高大且距離上只能算是一般,在先前的動作只能說發揮不到50%的力量效果,不過在練習新的單一平面揮桿動作下我可以將自己的揮桿距離再增加30%~40%的結果. 整體的穩定性也同時增加了20%以上. 因為很多多餘動作被刪除掉,讓整體的揮桿動作更加簡單與順暢. 我也在先前的文章中說明了這些優點,這篇中說明重力加速這部份讓大家能了解. 這個觀念是很簡單且易懂.因為在一個中心點被固定不動下你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在這個中心點可以允許有限的移動距離那就可以產生更多的力量.因為在中心點移動的距離與自身的轉動力量下,一定可以在最後擊球當中產生更快的轉動速度. 這也是這個動作的另一個精華所在. 每每在自我練習當中尤其是練習木桿時那中扎實且重力加速的感後真的是以前動作所無法提供. 擊中球的振撼力由桿面傳到雙手真的是無比的扎實,最後在看到球飛的更快與飛的更遠就了解這就是我想要的結果,心中無比爽快.

 

這個動作的球速是增加了5%~15%,所以它的距離同時間能產生更多的碼數. 大家可以看到Anthony Kim (金河珍)目前全球職業高爾夫選手排名前十名, 他不過5呎9吋 (175cm)這樣的身高只能在美巡賽中算矮 但他的開球距離來說算是有排的上名. 他也是單一平面揮桿動作的職業選手,開球距離平均290碼在整個美巡賽的開球距離排名上在第41位 (去年是第39位).  他的身材是最標準的東方人,但他並沒有因為他的身材影響到他的整體擊球距離,相反的他的距離一點都不會輸給高頭大馬的球員. 這就是揮桿動作的重要性,因為你在先天已經輸給其他人但你必須花更多時間與技巧把先天的不足處給彌補過來,而 Anthony Kim算是最好的一個例子. 這也是我一直以他的動作為參考與學習的對象. 因為在學習動作你必須要能找到與你體型差不多且同為東方人,這樣才能讓你學習的誤差與學習效率能提升起來.

 

在練習這個重心移動是一個相當有難度的動作,因為你需要有很強的下半身同時能把你的擊球穩定性給維持住.以這個動作它有重心加速, 加強身體的轉動速度與延遲下桿等揮桿重點, 要同時做好它真的需要一段自我練習時間. 才能讓你的肌肉記住這樣的動作把它視為一個習慣動作,這樣它的效果與距離會更加好. 我自己還在摸索與練習階段就能感受到這個動作給我的啟發與效果,所以我更加期待我在日後把這個動作練習的更加熟練後所能得到一個最佳的擊球效果與穩定性.相信日後下場跟這些大砲們一同打球不再怕我的開球距離會跟他們差太多.這樣才能讓我打球的攻擊性能一直持續下去. 在自我練習當中我也自己拍攝了自己的後面與正面的揮桿動作來了解我動作上的小瑕疵,這樣能把動作修正得更加正確. 很多細節動作是你自己無法看到,同時因為整體動作是一個快速且簡捷流程,所以你必須藉由這樣的輔助器材與專業的教學軟體來了解你現在揮桿動作問題才能知道要如何修改.同時我也會固定到Zack那邊請他幫調整我的動作正確性,這樣我期望在半年到一年的自我揮桿調整下可以重新回到球場大殺四方.

 

如果有球友對單一平面揮桿有問題或興趣也可以跟我聯繫, 大家一同分享與討論.希望大家能在高球的道路上享受更多的樂趣與有更多自我挑戰.

 

chien, Golf Garage & Pear Golf Founder/ 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