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Titleist 910 D3 9.5度 / Aldila RIP 2011 白色Beta 60 R 木桿測試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最近購入的Aldila RIP 2011年白色Beta 60 R桿身的測試心得. 首先讓我先對Aldia RIP桿身做一下介紹讓大家了解這支桿身的始末與款式選擇. Aldila RIP從前年開始就是美巡賽中火紅的桿身.它一開始是以Beta款式提供給美巡賽選手使用但是反應一般, 後來在將Alpha款式推出給職業選手後得到不錯的使用率,而RIP這時才是以Alpha為主的款式推出. RIP桿身顏色是黑色有一個骷髏頭的標誌. Logo部份有打凸出來,桿身外觀看起來還不錯,有帶點殺氣. 這顏色很適合裝在前幾年流行的黑色球頭上. 而目前RIP共有三款不同規格的桿身設定, Alpha (骷髏頭的眼睛是紅色), Beta (骷髏頭的眼睛是綠色), Gamma (骷髏頭的眼睛是金色). 只有Beta 有白色與黑色兩種桿身顏色可以選擇.其它款式都是黑色. Alpha款比較適合揮桿速度快且手臂力量強的球友使用,它的彈道與後旋量都很低,所以說沒有速度是打不起來. 我也有一支Alpha,打過後覺得吃力沒再用了. 而Beta是我看它的規格表覺得比較平易進人的款式,這是選用60 R把它裝在Titleist 910 D3球頭上進行測試了解RIP性能. 對於 Gamma款是以Alpha一樣的規格設定,只有在桿身的重心位置不同與較高的起發角(higher launch). 它的重心位置放的比較後面所以這樣做揮桿重量swing weight時可以把數據給壓低. 

 

而RIP的桿身也是加強桿身前端的硬度讓整體桿身穩定性能提升.這對於一些喜歡桿身前端軟軟的球友來說會比較不適合. 我美國的客製師友人說RIP Alpha是給上半身發達的球友使用,Beta款是適合一般球友使用,硬度回饋好, 彈道與後旋量都比Alpha 要高所以速度不快的人可以輕鬆將球給送到空中以達到最佳的飛行距離. 而Gamma是比較適合選手們使用. 一些選手不想要太高的揮桿重量所以這個桿身可以將揮桿重量降個1~2單位.但不會影響到總重讓使用的穩定度維持在高水平. 這也就是我這次買Beta的原因.另一個原因是它的2011年款為白色的外觀超美!忍不住就想要擁有它. 有點暗白色不是亮白色.與Matrix 的珍珠白有點不同.但它是帶點殺氣的暗白感覺. 

 

而RIP的美國零售價也是要USD300.與Voodoo算是同級產品. 因為桿身的顏色與最近最火的R11白色球頭比較搭,原本也是想要裝在R11 上但感覺R11的球頭回饋與性能不是很喜歡所以才會想裝在黑色的Titleist 910上. 因為個人覺得Titleist 910的球頭回饋真的要比Taylormade要強多了.所以想要把RIP放到910上去試看看效果與性能. 加上我已經有兩支桿身是裝Titleist 910球頭但兩支桿身所打出來的球頭回饋是不一樣. 所以這次我想要研究測試一下桿身是否會對於球頭回饋這塊產生直接的影響? 雖然我以前的經驗是”有影響”但對於這種可換桿的球桿來說也想要了解它的打感差異是怎樣?有第三支桿身進行測試比較後就更加證明我的想法與論點了. 不過我會另外寫一篇文章來說明這塊.因為如果都放在這篇文章會太長了. 

 

球頭Titleist 910 D3已經在以前的測試文中有深入的說明,大家可以參考以下這篇文章了解910 D3的性能與回饋. 本文中我不再說明Titleist 910 D3的球頭了.

 

Titleist 910 D3 9.5度/Fujikura Motore speeder V6.2 Stiff 木桿測試

 

Titleist 910 D3 vs Taylormade R11 木桿測試比較

 

客製規格設定

這次的測試以了解桿身性能為主,所以我決定裝在Titleist 910 D3上面.也因為這樣我以910 D3的球頭大小來決定桿身與整支球桿所需要的長度,重量等規格. 因為球頭不到460cc所以我不會裝到45”, 加上我個人使用的長度以44.5會是最佳的使用操作. 所以這次也是如此. 一般人使用45”這樣的長度真的會有點長,應該以你可以穩定操作球桿才是最佳長度的設定. 同時越短的球桿能讓整支桿身的受力面積更加集中,在力量釋放上更大. 這也是我決定設定此桿的規格如以下; 

 

桿身: Aldila RIP 2011年白色Beta 綠眼款式

 

硬度: 60 R, 46”長未裁, 60g, 0.350”前端尺寸, 245cpm, 抗扭曲值/torque 3.9. 

 

球頭: Titleist 910 D3 9.5度

 

總長: 44.5”

 

總重: 310g

 

揮桿重量: C8.28

 

MOI: 2822g/cm^2

 

硬度頻率: 227cpm

 

握把: Lamkin Perma Wrap classic 白色握把, 52.5g重, 握把尺寸0.580”

 

這樣的規格真的很適合揮桿速度在90mph以下的球友使用.整支球桿的總重不重,長度又平易近人. 加上硬度頻率超軟.這是我沒有預計到的數據. 以原廠的數據Regular的硬度頻率是245cpm,就算我裝短了45”長度,但我也有裁短前端增加硬度,不過反而讓整體桿子變更軟. 這是我沒以預期到.所以這也是我一直在站上所說的一個客製關鍵,如果以廠商的規格表進行客製那一定會有落差. 數據是死的,很少有廠商的數據與最後客製出來的球具一致或很小落差. 以這個狀況來說只有在硬度頻率這塊有很大落差但這一個地方就可以讓使用者族群有一個級別的差異. 原本可以設定給揮桿速度在90~100mph的球友使用現在出來的桿子硬度只有227cpm,那速度在90mph以上的球友可能都會覺得太軟.這樣的硬度頻率反而給速度不到90mph的人用會更好. 這真的是我所不想見的到數據. 如果球友買了這支桿身後但最後裝出來的硬度與使用者揮桿速度有這樣的落差真的會影響擊球的結果.最後就是球友將揮桿速度給減慢來適應球桿. 不過這是我建立的一支試打桿,所以問題不大. 我的結論就是客製師如果是以廠商的數據做為你客製與推薦的依據那我可以說最後結果一定會有落差.所以說一位專業的客製師應該對所販售的產品進行過客製與使用經驗,如此才能幫球友進行推薦與選擇合適的硬度規格使用. 

 

這個狀況如果是我要用的硬度我下次就會直接挑到X硬度了. R的硬度最後裝出來不到230cpm根本無法承受我目前的揮桿速度與節奏. 這是一個重要經驗. 但在裝RIP Alpha那可就不一樣,同樣R硬度組裝出來的硬度頻率數據要更高,同時使用的回饋就更加硬的感覺. 同個硬度在Alpha上裝出來可以有10cpm~12cpm硬度頻率的落差. 所以說就算同一款產品但不同規格也會有如此大的落差! 這全都是實際客製與組裝所得到的經驗.沒裝過看數據買與組裝最後一定會有很大落差. 這樣落差是決定能不能使用的關鍵. 當然了我還需要進行實際測試以了解球桿真正的性能與數據的差異.如此才是一個完整的桿身性能報告. 不過我也因為這次的經驗了解到一個桿身設定上的技術know-how. 為何同一款RIP但不同規格Alpha 與Beta會有這樣大的硬度頻率差異?這會在我以後的文章進行探討的主題. 我以後選桿身的時候會更加精準與減低數據與實際使用的落差,讓整個客製Aldila桿身的精準度到達更加完美!

 

握把還是選用我個人覺得握感,柔順動與尺寸跟我最合的Lamkin Perma Wrap Classic 握把. 白色與桿身顏色相互呼應. 凸顯出球頭的黑色. 在客製此桿時有一個發現就是Beta桿身的重心要比Alpha桿身重心要往後移,這個部份與Gamma的設計一樣.看來Aldila了解讓這款Beta能更加貼近一般球友所做的貼心設計. 如此在揮桿重量上可以將數據給壓下來. 揮桿速度不快的球友依舊可以使用這類攻擊性強的桿身. 以規格來說RIP的桿身算歸類於攻擊性導向的桿身.它的硬度頻率設定,桿身抗扭曲值,硬度區間設定,與反彈特性都是給有一定速度球友使用. 然而Beta款式確是比較友善一點,但骨子裡不是全部沒有殺傷力的桿身. 以我對Alpha的使用了解Beta雖然在桿身的規格上有比較友善但實際使用上確不能被現在的數據給引導了. 雖然說桿身的一些設定上要比Alpha要平易近人但我想真正使用也是需要有點速度來駕馭它. 整個規格來看算是很符合一般人使用,現在就讓我來進入下面實際使用的心得分享.

 

測試場地: 台北五股大X都練習場,球場深度有290碼,同時使用的球有單層練習球與比賽球混合. 本文的測試以雙層與三層比賽球為測試使用球.這樣比較能符合球友下場使用比賽球的狀況與結果.球場地型是一個小上坡,能充分看出球落地後的滾動性.同時場地會有不同風勢讓測試狀況更能符合下場條件

 

天氣狀況: 晴朗,吹逆風, 濕度較高因為今年第二號颱風才剛走,下一週的雨整個地上都溼溼軟軟的,對於球落地後的滾動性來說會有影響. 

 

氣溫約25度.

 

實際使用

此桿拿起來在手上輕重上還好.握把握起來還是一樣軟軟舒服的感覺. 球桿長度剛好.對於910 D3這個頭我最喜歡設定長度在44.5”.這樣長度在使用操作上對我來說最穩定.擊球的位置都在桿面中心點的3.5公分直徑圓內. 與上次裝Fujikura Fits on Max 桿身的規格類似. 只有在揮桿重量上要比Fits on Max 56G要低一個point (Fits on Max 是C9.81, Beta 60R是C8.28 ). 兩支桿身在最後的規格中的總長,總重, MOI都一樣,但在揮桿重量是不同就是說桿身的重心位置不同所造成. 兩支桿身的原始重量都一樣,最後客製出的總長也是一樣,而握把也使用一樣款式所以總重也一樣. 球頭也不變都是同一個所以MOI得到的數據就一樣. 因為揮桿重量是測量靜態的球桿受力分佈值,所以因為每支桿身所設定的重心位置不同就可以影響球桿最後的揮桿重量數據1~2個point. 這是一個觀念問題,所以大家要了解.不是每支球桿都要求要一定的揮桿重量數據. 如果這個狀況下你的技師就會在桿身前端加重到你要的數據. 加太多會影響桿身的彎曲度與回饋感. 所以不要再堅持一些沒意義的數據. 

 

使用操作上來說Fits on Max 與RIP Beta 60R是差不多沒有太大差別.因為這類球桿要針對揮桿速度不快且體能狀況一般的球友使用,在球桿的規格上就需要平易近人.稍為甩一下球桿前端感覺球桿有點軟.這是在預期內.但等會兒要進行實際使用才會更加了解這個球桿的回饋與軟硬. 而這次的測試文我個人已經對此球桿使用三次才會開始寫這篇文章. 因為第一次的經驗有時會因為個人狀況,天氣與動作會有一些不同而影響到結果,所以我現在測試球桿都會至少使用2次以上才會下評論與想法. 將兩次以上的一個整體性能表現與回饋進行整理找出一致的性能分析,使用操作性能與回饋感報告. 而後面如果使用上有任何不同與後續報告我會不定時將補充資料給放到該文章中與大家分享. 或是以文章回應方式將補充資料分享給大家. 以下就是我整理的幾項此桿身性能分析給大家參考. 球頭的回饋與性能我就不再多說,直接跳到桿身為主的性能表現. 

 

1. 桿身回饋 – 這支桿身真的要比RIP Alpha好打多了. Alpha的回饋感比較死硬.桿身的彈性沒有像Beta好.同時Beta桿身反彈回饋要更加順暢與柔軟.可能是因為桿身硬度頻率才227cpm但這樣的硬度真的沒有感到太軟. 我在測試此桿同時有提供給隔壁球道一位年齡60歲的球友使用,他使用下就覺得此桿的回饋真的舒服.他現在使用日系木桿桿身是40幾克重量,45”長度.他在操作此桿除了覺得球頭有點重外其它性能與回饋表現都覺得很優. 所以這支球桿在回饋上已經可以滿足一般球友的使用要求.

 

2. 桿身特性 – 此桿身的反彈特性來說, 桿身前端算硬.整支桿身的反彈點在桿身中段位置. 反彈的穩定性很不錯,相當穩定. 是標準美系桿身特性. 這就是我喜愛美系桿身的地方.桿身反彈的很舒服,它所運用的材質與技術來說都算不錯.算是Aldila桿身的高檔產品. 它雖然只有227cpm的硬度頻率但它桿身的反彈速度一點也不慢,但沒有日系同檔次桿身那種過快的桿身反彈速度.它的反彈速度是可以掌握.但對我來說如果再硬一點會更好. 這樣桿身彈的速度可以更加讓我有自信的將速度與力量給放入到桿身內. 打這支球桿我有將我的揮桿動作給放慢,但節奏並沒有變. 只是將速度給減慢.可是桿子真的很聽話下桿桿子受力反彈中雖然可以讓我感受到桿頭嚴重在我雙手後方,我的雙手強力拉著球頭跑,但球頭反應在擊球點確沒有影響. 這在一般日系桿身上桿面可能就開掉了. 很難想像才227cpm的硬度頻率還能承受這樣的速度與力量. 因為我下桿的節奏比較快所以桿子受力上很大,桿身彎曲度也很大,但桿身並沒有因為這樣而反彈過慢. 非常不錯. 這點讓我對RIP Beta桿身的受力反彈感到滿意與吃驚. 簡單說就是RIP Beta要比Alpha更加容易掌握.桿身的反彈讓一般人可以享受到它的性能. 一點也沒有Alpha那種吃力與體力速度要求. 

 

3. 彈道與距離 – RIP Beta 60 R所打出來的彈道算是中高. 測試當中使用三層以上的球款如Titleist Pro V1, Nike One Black, Nike One Platinum, Pro V1x等,打出來的彈道會是平平不會衝高. 而它的球質算是很扎實,球速算中等不會太快也不慢,所以說它整體的飛行效率真的很不錯,球在空中停留的時間真的很優.這樣的飛行效能已經可以列入我最佳飛行效率的排行榜了. 使用一般2層比賽球的話會衝的比較高但距離並沒有太大影響. 它的彈道真的很有攻擊性. 看起來真的很爽,但美中不足是飛行尾段不是太優,沒有很棒的滑行軌跡. 相較於Matrix Ozik桿身來說就比較不足. 但這樣表現已經讓我印象深刻. 以它的飛行距離來說平均有265碼上下5碼範圍, 滾動性來說算是一般沒有Alpha那樣會滾. 差不多15碼上下. 整體距離都可以穩定的落在270碼以上沒問題. 非常穩定. 

 

雖然說我有它們家的Voodoo桿身但使用的評價並不高,飛行效率只是一般,距離也一般. 但這次使用RIP Beta 60R覺得要比Voodoo要強多了,可以飛的更遠,更久. 桿身回饋與Voodoo RVS6差不多.很舒服. 彈道的設定上RIP Beta 60R要稍為高一點但飛行效能更好. Beta 60R桿身設定上我個人認為對亞洲人要更友善同時更容易操作使用. 

 

4. 穩定性與操作性- 使用過3次後我慢慢抓到要怎樣操作這支桿身才會最棒.因為它的軟硬度對我來說算是軟了,所以說我需要把揮桿速度給放慢一點,但打擊的節奏不需要減慢. 速度給減慢就行,而力量上可是一點折扣都沒有. 速度放慢後的擊球穩定度與方向感都很好.通常都落在30碼的寬度內非常穩定. 擊球位置都是穩穩的在桿面中心3.5公分內的圓, 球球都打的很扎實. 幾乎沒有任何的失擊. 打歪都是有時手癢將速度加快所以手動作過多將球給拉到左邊. 非常穩定的一支球桿. 這就是我設定此球桿規格的原因,不管在球桿長度,重量也好都可以讓我以最輕鬆方式使用不會有任何使用不舒服或困難操作. 這是經過長時間的經驗,客製專業才得到. 現在我的新歡就是這支Titleist 910 D3/Aldila RIP Beta 60R. 拿起來輕鬆打就可以打出我要的距離且穩定性超優. 

 

穩定性也得到我上面說的60歲球友認同. 他說使用這支球桿真的不會硬,想打那就打到那,誤差範圍很小.穩定性真的很棒. 除了球頭重了點讓他打久了會有點體力吃不消.但在穩定性來說這支真的夠牛. 

 

整體來說這支桿身裝在Titleist 910 D3上讓我真的有大吃一驚的效果.因為以往美系桿身都沒有這樣的表現與回饋除了Matrix外,但這次在RIP Beta桿身上真的讓我放入到推薦名單中.但我會認為一般速度不快的亞洲球友使用R硬度就可以了,用到S的話都會太吃力.這種桿身需要速度去送出來距離,如果本身體能與揮桿節奏不是太好真的不建議選S或以上的硬度使用. 整支球桿使用起來真的很易打.雖然說球頭有一點使用難度,但只要你揮桿動作穩定,配上這支RIP Beta 60R桿身會讓你打起來更有信心. 不用問我有沒有輕一點的重量選擇?對不起它們家最輕的就是從60R開始.硬度最軟也只有從R起跳. 木桿揮桿速度不到80mph的球友不建議去使用. 但90mph上下的球友這支算是不錯選擇. 不過配的人很重要.RIP桿身需要對RIP球桿有組裝,客製的經驗.不然照規格去組裝結果通常不會太好. 裝的好這支球桿就如同猛虎出紮,規格裝錯與款式硬度選錯,結果會很慘. 因為沒太多空間可以調整.或應該說桿身本身就有很強的特色,一旦選錯款式硬度通常就沒救. 就算你選軟也會像我這樣要調整打法或速度. 規格的調整與補救對最後使用一點幫助也沒有.這是現代化高端桿身的特性.後製調整裁減前端的做法影響非常有限. 這點跟Matrix桿身有點像. 希望本篇讓大家對Aldila RIP Beta桿身有更多了解. 也希望大家都可以將自己的想法一起來交流,分享,討論. 

 

Chien, Golf Garage & Pear Golf 站長

 

本文在Golf Garage有更多此桿圖片,請按此聯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