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選手用Tour issue Taylormade TP R9 9.5 loft/ TP Fujikura Motore F1 65 X硬度木桿測試

球頭: Tour issue Taylormade TP R9 9.5度 

桿身: Taylormade TP Fujikura Motore F1 65g

硬度: X硬度,

 
SW: D5

 

球桿頻率: 260cpm
 

MOI : (kg-cm^2),

 

桿面角度: 9.5度, 

長度: 45吋

重量: 323g, 球頭重量: 194.7g

測試者:chien

 

天氣狀況:

小弟的桿頭速度平均約85Mph的鐵桿,木桿是100mph~105mph速度.天氣約23度左右. 風平浪淨.

 

球桿外觀及設計:

 

此桿是由我們蛋弟那所提供.TM R9的頭市售款與TP款都長的一樣所以沒有太大的差異但在桿身聯節器確有分0.335"與0.350"的尺寸. 0.335"的聯節器為TP版或tour issue版, 0.350"為一般版. 此球頭重194.7g, 桿身為Taylormade TP版Fujikura Motore F1 65g X硬度.此桿的前端應是沒有做裁減,因為我打的時候並沒有覺得太硬. 握把為Iomic淡藍色的握把,但不曉得為何要裝有背線的握把,因為R9是強調這是可以調整lie, face angle的木桿,如果需要去做角度的調整,背線就不會在下面.這樣裝真的是有點奇怪,除非使用的球友沒有要做任何調整. 另外球頭尺寸只有420cc但看起來大小剛好沒有太大顆.Face以是deep face所以桿面不會太大. 只要打中基本上都會在甜蜜點上或是周圍.算是設計的很有效率.

 

我把此桿拆下來看它的聯節器的結構與材質,了解到此聯結器有兩個組合零件,1個為Ferrule (黑色部份),另一個為sleeve kit (圖片中的紅色部份). Sleeve kit為Allumium 材質,比較軟且不耐高溫. 另外Ferrule的設計雖然外表看起來比一般的Ferrule要大且長,不過大家可能不了解,因為Ferrule它也是要像螺絲轉進去跟Sleeve kit才能合在一起.不是一般木桿是桿身插進去後再裝Ferrule. 因為小弟的朋友有提供給我Ferrule的設計圖與3D的展示.我才了解.大家會問為何要做的這樣複雜呢?原因有幾點讓我來說明一下;

 

1. Taylormade不希望球友或是客製師去做拆卸桿身與聯節器.為何要用鋁材質的材質就是在退桿身從聯節器時,如果溫度太高就會融化,就會傷害到Sleeve kit這部份,還有Ferrule,你也會因為高溫讓Ferrule損壞.這樣就是要讓你不要自己換,簡單來說就是為日後Taylormade可以販賣它們的聯節器給球友或客製師來做換桿動作.

 

2. Taylormade根本不希望你去做換桿.做換桿它就賺不到你聯節器的費用了.它希望你買TM R9木桿外,以後你要換桿不要再將桿身退下然後裝上去.它要你簡單化,以後只要跟它買聯節器就好,新的桿身裁減好就可以裝上新的聯節器然後就可以使用.這樣它可以一直賺聯節器的費用.

 

3. 為何做的這樣複雜的聯節器? 它要讓這個成本能不容易去複製. 讓難度增加這樣別人就很難仿冒它.

 

以上原因就是我個人對TM做這樣聯節器的看法,供大家參考.另外根據TM官方的說法, R9木桿可以有數十種調整Lie與face angle的設計,但我也根據它的說法去調整了不少角度,不過看起來根本就是一樣沒有變動.最後用木桿測量器去測量看有無變化,只有0.幾度的差異.這根本就是騙人的說法.再去查看TM的說法,了解到它是說調整它桿子角度可以讓桿身在動態彎曲時可以造成桿面有lie angle與face angle的變化.以達到它們所說的Face open, close 或是lie up或down的現象.這樣是在做文字上的取巧不是真的有靜態Face open, close, Lie的up right 或 flat的角度.所以說大家可是要想想看再買.

 

只能說它是一個可以換桿身的木桿,要做Face angle與Lie angle的調整,除非在hosel sleeve kit上做調整,真正有做出角度上的不同,不然這樣說法不是真正可調整角度的設計. 不是很認同TM在這上面的說法.我個人覺得這只是一個文字與行銷的手段. 對於球友想要真正去調整桿子的lie angle或是face angle來說這是沒辦法. 另外在桿頭重量只有194.7g所以說在Sleeve kit 與 Ferrule的重量應至少有5g重以上.揮桿重量D5算重的.所以以這種加上聯節器的設計一定會讓桿頭的重量變輕不少. 不過因為R9的球頭重量也是可以做調整的所以說重量可以自行去做調整. 不過一般球友可能要跟客製師討論與測驗要如何去做球頭重量的調整才不會調的過重.因為還要可慮到聯節器本身的重量.

 

以下就讓我們開始來做此桿的實際測試.

 

實際測試:

 

此桿重量握起來真有夠沉重,真的不適合一般人去使用它. 很明顯的頭重腳輕的設計.可能使用次桿的選手揮桿速度夠快且喜歡球頭重量重以便明確去感受到球桿在快速移動下的回應. 在打此桿前我一直有一個問題就是因為從傳統的木桿球頭設計來說,球頭沒有聯節器它本身的重量可以設計的比較平衡與一致.但為了加聯節器讓球桿可以更換桿身下,桿頭的重量第一會減輕,第二球頭不會平衡.因為聯節器是裝在heel的部份,所以heel部份的重量加上聯節器後就會比較重,除非球友或客製師了解到聯節器本身的重量讓球頭在toe與heel能夠達到平衡.要知道有沒有平衡就是把聯節器插入球頭然後做球心位置的測量,只要球頭重心位置是在中心的話,兩邊的重量就達到平衡.

 

也由於以上兩個問題讓我直接想到桿面的回饋效果.為何會說到這部份?因為一般球頭沒有裝聯節器重量都很平均的分配在桿頭上, 但加了聯節器後一定會影響打擊的回饋. 因為聯節器不是只有1~3g重,這樣重量不會對球頭的重量與打感產生影響但如果超過5g以上一定多少有影響到. 這也是我這次測試的重點.

 

在實際打5球後覺得此桿桿面的回饋還算明顯但感覺不是傳送很順暢.我個人覺得這是桿身的問題. 先前打過Fujikura Motore F1後覺得它的回饋真的很差所以在擊球回饋上讓整體感變差不少. 雖然桿面還是一樣像TM桿面有強烈的回饋不過還是有差.應該說它跟以前R7系列的桿面很一致.扎實的打感. 但裝了聯節器後與此桿身會讓回饋變薄一點.下星期我也會有一支R9到所以要裝支不同的桿身來做測試看看效果是否有差.

 

另外在此桿的launch角度上雖然桿面上有劃線但我覺得重心位置跟本就有錯,可能因為加了聯節器後重量改變讓重心位置做了改變.重心感覺上變高多了. 這讓我打此桿它的起發角真的很低.但桿身雖然是X硬度,不過後旋量也不少且彈道算是中高.我真的很質疑Fujikura它們對Motore F1規格數據.官方數據是torque 3.2, 低後旋,中低起發角.但打起來差很多, 看起來它們的低還真的是我的高. 所以說它的難度沒有數據那樣可怕.只是打感回饋上真的很差.還算是Fujikura中打過不好的. 可能為了美國市場開發的Motore F1要針對高頭大馬且速度又快球友所設計,回饋上就不是太重要.但它的穩定性真的很不錯.就如同我上次測試Motore F1 在 907 D2上,比以前Fujikura桿身那種軟軟的且會亂飛桿身來說要強多了.

 

基本上此桿打起來算是中高彈道但launch上是低起發角,所以速度要夠才能讓此桿飛的夠遠且有穿透性.只要將Tee插高點彈道就很容易打高起來.插低就打低.算是很容易自行調整球路.至於球的後旋量我覺得是高.我想Motore F1的桿身應是那種後旋量多讓球不太滾動的設計.因為有些時候要打一定距離的時候不要讓球滾太多或太遠,最好要配上這類桿身能在球落地後能不要滾太多. 這樣一些長的Par3或是短的Par 4洞可以用木桿開上去. 我也覺得Tour issue R9的後旋算是中等,沒有太少.感覺很容易打出一些Fade 或Draw.  球頭Spin太少球路要打出來就沒有那樣順.

 

在距離上,因為在練習場打所以都打到網底很難看出它的整體距離不過應也不會太差.今年幾乎每個大廠都相繼推出可換桿身的設計木桿.但我個人覺得像Taylormade的設計會比較穩且安全.如果只是在桿身與球頭的頸部做個可以鎖螺絲的設計.基本上都不會很穩定且安全性也不會太好.因為那個鎖起來的頸部最有可能會損壞.但TM的設計是聯節器插入到桿頭時,他有個槽可以跟桿身聯節器固定住,加上在球頭底部會有一個螺絲與聯節器底部可以鎖緊.這樣揮桿時的壓力就不會在桿頸部位了. 但這樣聯節器也會經過一定時間產品耗損.因為鋁材質不會很耐用但輕.這樣在大壓力下一段時間使用下會讓它的螺紋損壞.但這樣對於廠商來說是好.因為損壞了你就要去買新的. 聰明吧!

 

其實這種換桿身設計與技術不是現在才有,在10幾年前就已經運用在球具客製服務上了.只是都是裝上聯節器讓桿頭與桿身能結合,這都是短時間下使用讓客製的客人能容易了解不同桿身在同一個球頭下會產生何種球路,使用與彈道的變化.現在大廠都將能變能換的東西放在球頭上了,所以這對球友來說是不錯的設計與功能.因為以後你要換桿身只要去買支新桿身與聯節器再去客製師那去幫你做調整配重,設定與安裝.以後就不用換桿身就要花一次錢.只要花一次錢,要換桿身打不同球路與球桿設定就簡單多了.這是我覺得對R9的優點與看法.

 

chien, Golf Garage Content Development /高爾夫球庫內容開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