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開始就是忙碌著進行球具測試.在測試過Callaway, TM, Titleist今年的新產品後,日系的木桿中我先挑了Yamaha inpres X RMX 木桿來測試.喜歡它的原因是它的球頭外型看起來很不錯,耐看,造型比其它日系木桿設計的更雨滴型.加上近幾年Yamaha球桿真的得到不錯的口碑.我也在這兩年中用過朋友的Yamaha木桿與鍛造鐵桿都覺得它的後勢讓我挺看好.這有別於其他美系品牌或日系品牌那種一灘死水,了無生氣的球具發展.材質越用越差,花招越來越多.對於實際的產品效能來說確是一點都沒幫助.而Yamaha的鍛造鐵桿不少都是日本鍛造名廠Endo/遠藤所代工.所以質量上也就會站得住腳.木桿的效果也很顯著.看得到它們用心的地方.
可調整角度與配重螺絲設計
而這款木桿就是它們家2013年的新產品之一.外型跳脫以前Yamaha木桿那種中規中矩的感覺.取而代之的是潮派的設計木桿.同時也加了現今主流的可換桿身與調角度設計.它們家的可調角度不是桿面角度,而是桿子的仰角.這桿子的仰角是可以進行調整,原廠設定是59度,但你可以調整到60.5度.就看個人使用與動作特性來進行改變.而它也搭配了可調整重量的配重螺絲.讓使用者可以進行球頭重量調整.購買此木桿會配製專用把手一個,同時有附上球頭設定的13g螺絲兩個(已經裝在球頭上),另外還有一個4g螺絲與22g螺絲一個.它的球頭螺絲設定位置在桿根與桿趾部位.根據它們原廠的說明是,你可以使用螺絲裝在桿根與桿趾位置來調整球頭重心位置.同時可以設定擊球的球路.利用這樣的重心差讓擊球可以有打左打右的球路出來.
對我個人來說,一般球友打直都很困難了,別說要打左曲或右曲球.還是老實的練好打直的球路就行.把問題複雜化反而讓你更難打好球,也無法享受更多打球樂趣.這點我覺得對於一般球友來說是幫助有限.這些的裝置與設計實際用處不大.有點華而不實.但這似乎是流行趨勢.現在幾乎檯面上美日系等品牌球桿都會採用這種設計與功能,只是各家的作法不同.而Yamaha的設計是配重螺絲與桿身聯結器是鎖在一起.不是獨立各自存在的區塊.所以它桿根凹陷的區塊是配重螺絲.只要把這螺絲卸下就可以換桿身或調整球桿仰角了.設計上來說是有別於其他廠商.
這支桿子比較不同於它們家其他Inpres X木桿.以往都是銀色球頭,很傳統與古板的風格,這會的RMX走潮派風格.純黑頭,設計與感覺質感都大大提升不少.這也是我為何想要拿過來測試的原因.還是需要好看才想買來用用看.不然一支木桿看到就沒有熱情了,怎會有測試的動機.而日系的球頭重量一般來說都會比美系球頭要輕上2g~5g左右.主要在調配的揮重與長度上都盡可能以東方人的體型與使用條件去考慮.這次的RMX球頭配上兩個13g的螺絲重量為198g所以設定上算還可以.但對於揮桿速度快或體型比較勇猛的球友來說就會有點過輕的揮重設定.
原廠規格設定與桿身選擇!
這桿子的原廠設定規格,以長度來說都是45.25”,除了用它們家的桿身外是45.50”長度.可以選擇的桿身有4款,都是檯面上不錯的桿身廠牌的最新的桿身,如三菱的Diamana B60, Tour AD GT-6, UST-Mamiya Attas 4U 6, Fujikura Rombax Type S 65.這四款桿身都是目前日本主流桿身大品牌的四大天王的最新款式.價位上都是差不多,也都選用60g級別的桿身重量進行搭配.所以這樣的配置法來看,這款木桿是走性能導向,針對使用者的差點水平為中低差點.可不太會是以易打這類的設定為主.配出來的揮桿重量都在D2的水平.
當然我這次的設定也會以這樣的規格差不多.也是挑選60g這個重量級別的桿身來使用,揮桿重量也會在D2上下一個單位.長度也是如此.就來看看它會不會有讓我眼睛一亮的效果出來?所以這回我選擇的桿身為也是在2013年2月才上市的Matrix Ozik 6Q3桿身. Q3桿身是Matrix 家最新的產品,也是使用16角的技術,為現有HD系列桿身的升級強化版的款式.因為我對HD桿身的印象與使用經驗都覺得很棒.它的性能讓我愛不釋手.非常快速與重的球質.穿透力與彈道都是我喜歡用它的原因.當然它的手感也是要好.所以我對此次的6Q3有不錯的期待. 新的X3系列雖然說是Xcon的強化與升級版,但我覺得它還沒有Xcon那種舒服與扎實回饋.性能上是真的不錯.所以我對新產品的測試還是以打出來的經驗為主.廠商的說明只能做為參考.如果以規格或產品說明去選用產品,那出錯的機率是很高.
球頭: Yamaha Inpres X RMX 10度,重量198g,
桿身: Matrix Ozik 6Q3 S硬度, 46”,0.335”桿身前端尺寸, 68.5g, 255cpm
握把: Lamkin REL 紅色握把, 51g重, R60尺寸(0.600”)
總長: 45.25”
總重: 315g
硬度頻率: 254cpm
揮桿重量: D3.40
MOI: 2925g/cm^2
規格說明
這桿子的規格與Yamaha官網上的選配桿身設定是差不多.所以在使用上會更容易貼近一般使用者的使用特性與操作範圍.除了在揮桿重量上它會比較重一些,主因是這款Ozik 6Q3 S硬度桿身的桿身重心在靠近桿身前端,它強化了桿身前端的密度,讓桿身整個反彈的效果可以進行優化與提升.這也是很典型的性能桿身的組織構造模式.只要桿身的反彈折點強度與韌性夠好,這款的桿身一定可以把反彈的力道與質量給提升不少,讓擊球的強度加強,倒旋可以更少.打出來的球質會更有速度.所以看了這樣的規格就讓我很熱血澎湃.
再看到球桿的MOI數據,這樣的數據算是比較與揮桿重量吻合的一次.多半因為MOI數據都與揮桿重量不同,但MOI的值都會比較接近實際的使用操作感覺.而揮桿重量數據的誤差就會比較大.所以我對此桿的好感就比其他球桿要多不少.在測試的期間內天氣都是一下好一下壞,氣溫的範圍從12度到30度.有時天氣一好下去試桿,因為濕氣與霧都比較重,所以打出去的球與距離都與天好時的狀況有不小差別.飛行距離都差了約20%.滾動距離反而沒有太大的影響.所以這樣的測試就需要將時間與次數給增加,以得到一個比較完整與平均的測試表現.再加上平時試桿的練習場已經結束營業了,所以只能到我平時打練習的新店碧潭練習場進行試桿.因為是單層練習球,所以打出去的彈道與距離都與實際下場的效果有不小差別.但我還是盡可能對測試效果做正確的分析與討論.如有問題都可以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
測試場地:台北新店碧潭練習場,球場深度有250碼,同時使用的球有單層練習球. 本文的測試以單層球為測試使用球.配合下場的實際使用數據進行整體的效果評估.
天氣狀況:晴天,陰天,下雨,濕度高,會影響到球飛行距離與飛行時間.春天到了,風就比較大.很能測出擊球的抗風性.
氣溫約30~13度.
測試者:chien, 木桿揮桿速度95~98mph.鐵桿揮桿速度82~86mph.
實際測試
此桿實際拿起來可以感到重量但不會太重.設定上雖沒有一般木桿那種不太重感覺,但對於以性能木桿的設定來說,這樣的規格算是很容易去操作.在測試此桿的時間中,我也找不同差點與特性的球友對此桿進行使用測試,我則在後面觀察每一位球友對此桿的擊球效果.將每一位使用過此桿的擊球效果進行分析,然後把整體的使用特性放到以下的測試報告中與大家分享.就讓我進入到此桿測試的項目中.
1. 球頭回饋 – 日系球頭本身使用的材質也都不錯,而這款木桿材質也是使用一般的6-4Ti鈦合金.不是太起眼的材質.但是在我使用的過程與時間當中,這款木桿的擊球回饋是很不錯,因為我打過不少球頭的擊球回饋,大多分三類.一是擊球點位置的反饋,二為整個桿面的擊球反震,第三為整個球頭的擊球振動.這三種各有好處,也各有不同的使用族群粉絲在.但如果以球頭所產生的擊球效果來看,第三種的擊球效果會比較好,打出去的球速也會比較快.而我個人是偏好使用第三種擊球反饋的球頭設計.因為它振動起來的效果會讓使用者打得熱血沸騰,爽度十足.
球頭設計影響擊球回饋
這款球頭的使用回饋就是第三種.整個球頭的擊球振動.這類球頭好的原因在於它是著重在整個球頭的重量分布特性上.擊球會偏向特定的位置時, 那就表示那個區塊的球頭重量會比較集中.這樣的效果會比較有限,但如果是以整個球頭為主的振動反饋,那也說明它的球頭設計上比較有效率,可以運用到整個球頭的擊球衝擊效果,與球頭變形量來進行能量的反饋到球上.所以這就是我個人為何喜歡這樣的球頭構造與效果.它不管在回饋上與效果上都會是相對比較好也比較穩定.但這樣的球頭設計上會比較有難度,因為對於整體的球頭結構設計與重量分布會比較重要.同時球頭的厚薄度也是一個關鍵.
本文未完,下集請點擊下方!
2013 YAMAHA inpres X RMX 10度/Matrix Ozik 6Q3 S硬度木桿測試!下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2013-yamaha-inpres-x-rmx-10dumatrix-ozik...
更多此桿照片都在以下聯結中.
http://golf-garage.net/2011/dblog/blog.asp?qbid=1273
----------------------------------------------------------------------------
2013年开始就是忙碌着进行球具测试.在测试过Callaway, TM, Titleist今年的新产品后,日系的木杆中我先挑了Yamaha inpres X RMX 木杆来测试.喜欢它的原因是它的球头外型看起来很不错,耐看,造型比其它日系木杆设计的更雨滴型.加上近几年Yamaha球杆真的得到不错的口碑.我也在这两年中用过朋友的Yamaha木杆与锻造铁杆都觉得它的后势让我挺看好.这有别于其他美系品牌或日系品牌那种一滩死水,了无生气的球具发展.材质越用越差,花招越来越多.对于实际的产品效能来说确是一点都没帮助.而Yamaha的锻造铁杆不少都是日本锻造名厂Endo/远藤所代工.所以质量上也就会站得住脚.木杆的效果也很显著.看得到它们用心的地方.
可调整角度与配重螺丝设计
而这款木杆就是它们家2013年的新产品之一.外型跳脱以前Yamaha木杆那种中规中矩的感觉.取而代之的是潮派的设计木杆.同时也加了现今主流的可换杆身与调角度设计.它们家的可调角度不是杆面角度,而是杆子的仰角.这杆子的仰角是可以进行调整,原厂设定是59度,但你可以调整到60.5度.就看个人使用与动作特性来进行改变.而它也搭配了可调整重量的配重螺丝.让使用者可以进行球头重量调整.购买此木杆会配制专用把手一个,同时有附上球头设定的13g螺丝两个(已经装在球头上),另外还有一个4g螺丝与22g螺丝一个.它的球头螺丝设定位置在杆根与杆趾部位.根据它们原厂的说明是,你可以使用螺丝装在杆根与杆趾位置来调整球头重心位置.同时可以设定击球的球路.利用这样的重心差让击球可以有打左打右的球路出来.
对我个人来说,一般球友打直都很困难了,别说要打左曲或右曲球.还是老实的练好打直的球路就行.把问题复杂化反而让你更难打好球,也无法享受更多打球乐趣.这点我觉得对于一般球友来说是帮助有限.这些的装置与设计实际用处不大.有点华而不实.但这似乎是流行趋势.现在几乎台面上美日系等品牌球杆都会采用这种设计与功能,只是各家的作法不同.而Yamaha的设计是配重螺丝与杆身联结器是锁在一起.不是独立各自存在的区块.所以它杆根凹陷的区块是配重螺丝.只要把这螺丝卸下就可以换杆身或调整球杆仰角了.设计上来说是有别于其他厂商.
这支杆子比较不同于它们家其他Inpres X木杆.以往都是银色球头,很传统与古板的风格,这会的RMX走潮派风格.纯黑头,设计与感觉质感都大大提升不少.这也是我为何想要拿过来测试的原因.还是需要好看才想买来用用看.不然一支木杆看到就没有热情了,怎会有测试的动机.而日系的球头重量一般来说都会比美系球头要轻上2g~5g左右.主要在调配的挥重与长度上都尽可能以东方人的体型与使用条件去考虑.这次的RMX球头配上两个13g的螺丝重量为198g所以设定上算还可以.但对于挥杆速度快或体型比较勇猛的球友来说就会有点过轻的挥重设定.
原厂规格设定与杆身选择!
这杆子的原厂设定规格,以长度来说都是45.25”,除了用它们家的杆身外是45.50”长度.可以选择的杆身有4款,都是台面上不错的杆身厂牌的最新的杆身,如三菱的Diamana B60, Tour AD GT-6, UST-Mamiya Attas 4U 6, Fujikura Rombax Type S 65.这四款杆身都是目前日本主流杆身大品牌的四大天王的最新款式.价位上都是差不多,也都选用60g级别的杆身重量进行搭配.所以这样的配置法来看,这款木杆是走性能导向,针对用户的差点水平为中低差点.可不太会是以易打这类的设定为主.配出来的挥杆重量都在D2的水平.
当然我这次的设定也会以这样的规格差不多.也是挑选60g这个重量级别的杆身来使用,挥杆重量也会在D2上下一个单位.长度也是如此.就来看看它会不会有让我眼睛一亮的效果出来?所以这回我选择的杆身为也是在2013年2月才上市的Matrix Ozik 6Q3杆身. Q3杆身是Matrix 家最新的产品,也是使用16角的技术,为现有HD系列杆身的升级强化版的款式.因为我对HD杆身的印象与使用经验都觉得很棒.它的性能让我爱不释手.非常快速与重的球质.穿透力与弹道都是我喜欢用它的原因.当然它的手感也是要好.所以我对此次的6Q3有不错的期待. 新的X3系列虽然说是Xcon的强化与升级版,但我觉得它还没有Xcon那种舒服与扎实回馈.性能上是真的不错.所以我对新产品的测试还是以打出来的经验为主.厂商的说明只能做为参考.如果以规格或产品说明去选用产品,那出错的机率是很高.
球头: Yamaha Inpres X RMX 10度,重量198g,
杆身: Matrix Ozik 6Q3 S硬度, 46”,0.335”杆身前端尺寸, 68.5g, 255cpm
握把: Lamkin REL 红色握把, 51g重, R60尺寸(0.600”)
总长: 45.25”
总重: 315g
硬度频率: 254cpm
挥杆重量: D3.40
MOI: 2925g/cm^2
规格说明
这杆子的规格与Yamaha官网上的选配杆身设定是差不多.所以在使用上会更容易贴近一般使用者的使用特性与操作范围.除了在挥杆重量上它会比较重一些,主因是这款Ozik 6Q3 S硬度杆身的杆身重心在靠近杆身前端,它强化了杆身前端的密度,让杆身整个反弹的效果可以进行优化与提升.这也是很典型的性能杆身的组织构造模式.只要杆身的反弹折点强度与韧性够好,这款的杆身一定可以把反弹的力道与质量给提升不少,让击球的强度加强,倒旋可以更少.打出来的球质会更有速度.所以看了这样的规格就让我很热血澎湃.
再看到球杆的MOI数据,这样的数据算是比较与挥杆重量吻合的一次.多半因为MOI数据都与挥杆重量不同,但MOI的值都会比较接近实际的使用操作感觉.而挥杆重量数据的误差就会比较大.所以我对此杆的好感就比其他球杆要多不少.在测试的期间内天气都是一下好一下坏,气温的范围从12度到30度.有时天气一好下去试杆,因为湿气与雾都比较重,所以打出去的球与距离都与天好时的状况有不小差别.飞行距离都差了约20%.滚动距离反而没有太大的影响.所以这样的测试就需要将时间与次数给增加,以得到一个比较完整与平均的测试表现.再加上平时试杆的练习场已经结束营业了,所以只能到我平时打练习的新店碧潭练习场进行试杆.因为是单层练习球,所以打出去的弹道与距离都与实际下场的效果有不小差别.但我还是尽可能对测试效果做正确的分析与讨论.如有问题都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测试场地:台北新店碧潭练习场,球场深度有250码,同时使用的球有单层练习球. 本文的测试以单层球为测试使用球.配合下场的实际使用数据进行整体的效果评估.
天气状况:晴天,阴天,下雨,湿度高,会影响到球飞行距离与飞行时间.春天到了,风就比较大.很能测出击球的抗风性.
气温约30~13度.
测试者:chien, 木杆挥杆速度95~98mph.铁杆挥杆速度82~86mph.
实际测试
此杆实际拿起来可以感到重量但不会太重.设定上虽没有一般木杆那种不太重感觉,但对于以性能木杆的设定来说,这样的规格算是很容易去操作.在测试此杆的时间中,我也找不同差点与特性的球友对此杆进行使用测试,我则在后面观察每一位球友对此杆的击球效果.将每一位使用过此杆的击球效果进行分析,然后把整体的使用特性放到以下的测试报告中与大家分享.就让我进入到此杆测试的项目中.
1. 球头回馈 – 日系球头本身使用的材质也都不错,而这款木杆材质也是使用一般的6-4Ti钛合金.不是太起眼的材质.但是在我使用的过程与时间当中,这款木杆的击球回馈是很不错,因为我打过不少球头的击球回馈,大多分三类.一是击球点位置的反馈,二为整个杆面的击球反震,第三为整个球头的击球振动.这三种各有好处,也各有不同的使用族群粉丝在.但如果以球头所产生的击球效果来看,第三种的击球效果会比较好,打出去的球速也会比较快.而我个人是偏好使用第三种击球反馈的球头设计.因为它振动起来的效果会让使用者打得热血沸腾,爽度十足.
球头设计影响击球回馈
这款球头的使用回馈就是第三种.整个球头的击球振动.这类球头好的原因在于它是着重在整个球头的重量分布特性上.击球会偏向特定的位置时, 那就表示那个区块的球头重量会比较集中.这样的效果会比较有限,但如果是以整个球头为主的振动反馈,那也说明它的球头设计上比较有效率,可以运用到整个球头的击球冲击效果,与球头变形量来进行能量的反馈到球上.所以这就是我个人为何喜欢这样的球头构造与效果.它不管在回馈上与效果上都会是相对比较好也比较稳定.但这样的球头设计上会比较有难度,因为对于整体的球头结构设计与重量分布会比较重要.同时球头的厚薄度也是一个关键.
本文未完,下集请奌下方!
2013 YAMAHA inpres X RMX 10度/Matrix Ozik 6Q3 S硬度木桿測試!下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2013-yamaha-inpres-x-rmx-10dumatrix-ozik...
更多此杆照片都在以下联结中.
http://golf-garage.net/2011/dblog/blog.asp?qbid=1273
請中國高爾夫網站,尊重本站內容智慧財產權.勿未經洋梨高爾夫與高球庫同意下進行非法轉載文章!如想進行文章轉載需求,請與下面電郵聯系!
chien, 洋梨高爾夫 & 高球庫
本文在高球庫的聯結!
http://golf-garage.net/2011/dblog/blog.asp?qbid=1273
本站新設新浪微博网?版:http://weibo.com/peargolf
手机版:http://weibo.cn/peargolf
qq帳號 : 2319995799
大家可加入我的粉絲團,我會不定時將新的信息與活動發怖在微博與Google+內.
Google+ 社群可加入[email protected] (與我聯系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