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Callaway Big bertha V series 3W/Fujikura Pro 73 Tour spec S硬度3木測試!中集

Fujikura Pro 73 Tour spec S硬度

更多此桿照片都在以下聯結!
https://plus.google.com/photos/102118685530245676231/albums/605652171127...

Callaway Big bertha V series 3W/Fujikura Pro 73 Tour spec S硬度3木測試!上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callaway-big-bertha-v-series-3wfujikura-...

中集開始.

規格說明
以這支桿子的規格來說挺友善.它的總重控制在330g是很多三木會設定的重量.長度也是一般三木的通用長度,至於揮桿重量這塊它是很符合我的預期因為要給有速度的球友使用揮重上不能太輕,但過重也會讓使用者感到用起來吃力.這樣的規格是相當友善不會讓使用者感到害怕.唯一可以說它會有硬度上的挑戰.硬度頻率算是比較硬但我想這應該是數據的問題.但我確實是有把桿身調整為比S要硬一些的硬度頻率.因為日系桿身的彈性會比較多所以以往我打日系桿身S 硬度就很容易打到軟或覺得不夠硬,使用上就會調整自己的揮桿節奏來配合球桿.因為如此我才會把硬度調整到S~X之間的硬度.

Fujikura桿身是老牌子,硬度頻率也是比較好掌握.我對Fujikura的瞭解度算是除了Matrix第二個清楚的品牌.所以我才會比較大膽進行硬度調整.而Fujikura桿身要調整也是很容易從它的硬度頻率看出差別.算是它的製造精准度是很高,也比較容易掌握.而我上面也提到這桿身的設定方向與針對使用族群.要對有速度的球友提供一支穩定性高,效果也要到位同時也有不錯的操作性.這就要讓規格上有幾個部位要更貼近使用者的特性才能得到好的使用反饋.所以在硬度頻率上才會得到這樣的數據.也是要讓使用者可以大膽的用.也能用得順暢.

測試場地:台北新店碧潭練習場,球場深度有250碼,打斜對角的距離可以超過270碼的實際距離.同時使用的球有單層練習球. 本文的測試以單層球為測試使用球.單層球與比賽球在木桿使用效果上會有約20碼的距離差別.所以配合下場的實際使用數據進行整體的效果評估.

天氣狀況:9月的天氣也是一樣悶熱與會有午後雷雨狀況還是很常見,所以天氣的濕度上都會比較高.對於體力要求會比較高.這對於測試球桿來說會需要更多次的使用在不同狀況與場地下去觀察球桿使用的整體表現.才能得到一個比較持平與公正的測試結果.

氣溫約24~36度.測試者:chien, 木桿揮桿速度95~97mph.鐵桿揮桿速度82~86mph.

實際測試
這桿子裝好後看起來就相當順眼,整支桿子的吸睛力真的滿格破錶.雖然它沒有很絢麗的外表或突出的顏色來吸引大家的目光但桿身的塗裝低調中帶有個人風格.Fujikura的大圖騰讓大家想要去看它,仔細去看它的品牌.我個人對於Fujikura這兩年的桿身圖騰挺認同.比如這次的新款New Motore speeder系列 474/569/661/757真的好看.而Fuel雖然不是太搶眼但也不會讓人覺得醜.這次新的Pro系列就是特別把Fujikura這個商標給進行放大與強化.黑底白色圖騰是Tour Spec款式,另外黑底藍色圖騰是一般版Pro款式.顏色也配得相當到位.所以我才會想要用Pro與Pro Tour spec來看看效果是否如它的外觀一樣?

我個人對這桿子的整體外觀是真的覺得不錯.而揮起來也不會覺得很吃力.沒有想像中的硬或高揮桿重量感覺.我對於我自己配桿上還有點自信,所以我的桿子配出來多半沒有規格上那種感覺,就算是不同使用族群使用也不會覺得打起來完全打不動或打不到球.大多的反饋都是用是沒問題但可以感受到自己與這桿子的落差.這就是好桿子必須要有的特性.它可以很清楚讓用的人瞭解到適合與否?只要是適合這桿子設定的使用族群那肯定會對它愛不釋手.但如果不是的話也不會覺得完全打不起來.使用者可以知道這桿子哪一塊比較不適合自己?比如硬度會比較硬,揮桿重量上稍微重或輕,長度上比較長一點或短一點等.完全使用者導向.而打起來也可以輕鬆瞭解這桿子的特性與性能效果.不說別的就讓我們進入到此桿的個性能測試了.

1. 球頭回饋 – 這球頭的大小算一般,不是太大也不會太小,但對我來說我偏好用小頭因為頭體積小可以提升下桿時的桿頭速度.對於效果上會有較高的表現.因為我動作還算穩定,所以打中球問題不大也能把中球的範圍給控制在有限的桿面範圍內所以對於球頭的尺寸我會偏向用小頭以提升桿頭速度.但這個球頭我想是針對一般使用者為主所以它的角度與大小就會設定以大眾球友.而實際用起來這個球頭我覺得不是太好.打出來的擊球聲音為咖咖聲.聲音比較脆.沒有太多的球頭回饋.中球是整個球頭的回饋.但不是那種整個球頭都有震動的反饋而是整個球頭像塊石頭一樣.只能感受到桿身前端的震動反饋.在使用時期內我很仔細想要去感受這球頭是否有它的反饋或感受,但真的沒有一點感覺.以前我覺得TM 的R1打起來的回饋很糟因為中球的桿面感覺就像一塊鐵板相當不舒服也沒有與球太多互動而這回的Big Bertha V Series也差不多,只是這次是中球是一整塊鐵塊的感覺.完全沒有細節可言.



我只是覺得這樣的設計一點都搞不清是技術爛還是刻意要做出的回饋?一個不大不小的球頭.整個球頭是典型的Spoon/湯匙形狀.寬的桿面設計.真的能做出這樣打中球但卻無法感受到球頭的反饋.那就真的牛了.這還是我頭一次有這樣的擊球回饋.以往可能是中球點,整個面,或整個球頭的回饋表現.但這樣反饋我真的一點桿頭的感覺都沒有.唯一能感受到擊球就是桿身前端的震動彈性.我給朋友打也是感受如此.也說這桿子很能彈但球頭就真的沒有太多想法與感受.我覺得主要原因出在這個球頭設計,它的底部是一個尖型底設計,不是一般圓弧底座設計,所以會導致擊球的震動無法有效進行釋放.這點就有點像現在其他廠商所使用的凹槽設計一樣功能.它讓中球後球頭力量與變形量要往桿面後方進行釋放,但因為桿底為尖的同時與桿面是呈垂直狀態.變形量傳到桿底就被無法變形的底部給擋下來.所以整個球頭就變得沒有太多桿頭回饋狀態.因為球頭變形量很快就被桿底給回彈到桿面.

說實在我對這樣的球頭真的不喜歡.我無法感受到我這球打中桿面哪一個位置?那真的會對想要去操控球感的球友來說不知所措.我只知道我打中球了但打到哪完全不知道.只知道他中球是很脆,說不上好聽,但細節上真的沒有.還真的對這這樣的球頭沒轍.因為它對於打中桿面甜蜜點與非甜蜜點的反饋幾乎是一樣.沒有太大差別.所以你打了一球後你無從瞭解這球到底打得如何?因為球頭本身的反饋是零.我只能感受到桿身的前端彈性作為擊球感受.除此之外我無從知道這球的反饋.這塊我只能投下糟到不行的評論.它真的不是我愛的球頭.也是一個無反饋的三木球頭.

2. 桿身回饋 – 上面對於球頭的回饋上真的完全沒有.我是頭一次有這樣的感覺,但如果這個桿身的回饋也是一樣糟那這桿子就是一個糟糕的結果與配置.但就我對Fujikura的瞭解與使用經驗,它的東西在使用回饋上絕對是中規中舉至少在日系桿身上它ㄧ定是標桿.我很少會遇到或用到Fujikura差的桿身回饋.當然我在挑產品前也都有咨詢過對Fujikura經驗豐富的資深技師.所以他覺得OK的產品我也不會懷疑.一樣的道理我在Matrix的深度也是一些資深技師會咨詢的對象.所以大家都會彼此討論與咨詢產品特性與使用經驗以避免踩到地雷.Pro 73 Tour spec桿身打起來算典型Fujikura對於性能桿身的表現,在回饋上也真的不是太差.應該說它表現了Fujikura在桿身上的回饋風格.感覺與我打New Motore speeder 661差不多.桿身前端的彈性相當到位,明顯感受到桿身前端的震動與彈性.


本文未完,下集請點下方.

Callaway Big bertha V series 3W/Fujikura Pro 73 Tour spec S硬度3木測試!下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callaway-big-bertha-v-series-3wfujikura-...

-----------------------------------------
更多此杆照片都在以下联结!
https://plus.google.com/photos/102118685530245676231/albums/605652171127...

Callaway Big bertha V series 3W/Fujikura Pro 73 Tour spec S硬度3木测试!上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callaway-big-bertha-v-series-3wfujikura-...

中集开始.

规格说明
以这支杆子的规格来说挺友善.它的总重控制在330g是很多三木会设定的重量.长度也是一般三木的通用长度,至于挥杆重量这块它是很符合我的预期因为要给有速度的球友使用挥重上不能太轻,但过重也会让使用者感到用起来吃力.这样的规格是相当友善不会让使用者感到害怕.唯一可以说它会有硬度上的挑战.硬度频率算是比较硬但我想这应该是数据的问题.但我确实是有把杆身调整为比S要硬一些的硬度频率.因为日系杆身的弹性会比较多所以以往我打日系杆身S 硬度就很容易打到软或觉得不够硬,使用上就会调整自己的挥杆节奏来配合球杆.因为如此我才会把硬度调整到S~X之间的硬度.

Fujikura杆身是老牌子,硬度频率也是比较好掌握.我对Fujikura的瞭解度算是除了Matrix第二个清楚的品牌.所以我才会比较大胆进行硬度调整.而Fujikura杆身要调整也是很容易从它的硬度频率看出差别.算是它的製造精准度是很高,也比较容易掌握.而我上面也提到这杆身的设定方向与针对使用族群.要对有速度的球友提供一支稳定性高,效果也要到位同时也有不错的操作性.这就要让规格上有几个部位要更贴近使用者的特性才能得到好的使用反馈.所以在硬度频率上才会得到这样的数据.也是要让使用者可以大胆的用.也能用得顺畅.

测试场地:台北新店碧潭练习场,球场深度有250码,打斜对角的距离可以超过270码的实际距离.同时使用的球有单层练习球. 本文的测试以单层球为测试使用球.单层球与比赛球在木杆使用效果上会有约20码的距离差别.所以配合下场的实际使用数据进行整体的效果评估.

天气状况:9月的天气也是一样闷热与会有午后雷雨状况还是很常见,所以天气的湿度上都会比较高.对于体力要求会比较高.这对于测试球杆来说会需要更多次的使用在不同状况与场地下去观察球杆使用的整体表现.才能得到一个比较持平与公正的测试结果.

气温约24~36度.测试者:chien, 木杆挥杆速度95~97mph.铁杆挥杆速度82~86mph.

实际测试
这杆子装好后看起来就相当顺眼,整支杆子的吸睛力真的满格破錶.虽然它没有很绚丽的外表或突出的颜色来吸引大家的目光但杆身的涂装低调中带有个人风格.Fujikura的大图腾让大家想要去看它,仔细去看它的品牌.我个人对于Fujikura这两年的杆身图腾挺认同.比如这次的新款New Motore speeder系列 474/569/661/757真的好看.而Fuel虽然不是太抢眼但也不会让人觉得丑.这次新的Pro系列就是特别把Fujikura这个商标给进行放大与强化.黑底白色图腾是Tour Spec款式,另外黑底蓝色图腾是一般版Pro款式.颜色也配得相当到位.所以我才会想要用Pro与Pro Tour spec来看看效果是否如它的外观一样?

我个人对这杆子的整体外观是真的觉得不错.而挥起来也不会觉得很吃力.没有想像中的硬或高挥杆重量感觉.我对于我自己配杆上还有点自信,所以我的杆子配出来多半没有规格上那种感觉,就算是不同使用族群使用也不会觉得打起来完全打不动或打不到球.大多的反馈都是用是没问题但可以感受到自己与这杆子的落差.这就是好杆子必须要有的特性.它可以很清楚让用的人瞭解到适合与否?只要是适合这杆子设定的使用族群那肯定会对它爱不释手.但如果不是的话也不会觉得完全打不起来.使用者可以知道这杆子哪一块比较不适合自己?比如硬度会比较硬,挥杆重量上稍微重或轻,长度上比较长一点或短一点等.完全使用者导向.而打起来也可以轻鬆瞭解这杆子的特性与性能效果.不说别的就让我们进入到此杆的个性能测试了.

1. 球头回馈 – 这球头的大小算一般,不是太大也不会太小,但对我来说我偏好用小头因为头体积小可以提升下杆时的杆头速度.对于效果上会有较高的表现.因为我动作还算稳定,所以打中球问题不大也能把中球的范围给控制在有限的杆面范围内所以对于球头的尺寸我会偏向用小头以提升杆头速度.但这个球头我想是针对一般使用者为主所以它的角度与大小就会设定以大众球友.而实际用起来这个球头我觉得不是太好.打出来的击球声音为咖咖声.声音比较脆.没有太多的球头回馈.中球是整个球头的回馈.但不是那种整个球头都有震动的反馈而是整个球头像块石头一样.只能感受到杆身前端的震动反馈.在使用时期内我很仔细想要去感受这球头是否有它的反馈或感受,但真的没有一点感觉.以前我觉得TM 的R1打起来的回馈很糟因为中球的杆面感觉就像一块铁板相当不舒服也没有与球太多互动而这回的Big Bertha V Series也差不多,只是这次是中球是一整块铁块的感觉.完全没有细节可言.



我只是觉得这样的设计一点都搞不清是技术烂还是刻意要做出的回馈?一个不大不小的球头.整个球头是典型的Spoon/汤匙形状.宽的杆面设计.真的能做出这样打中球但却无法感受到球头的反馈.那就真的牛了.这还是我头一次有这样的击球回馈.以往可能是中球点,整个面,或整个球头的回馈表现.但这样反馈我真的一点杆头的感觉都没有.唯一能感受到击球就是杆身前端的震动弹性.我给朋友打也是感受如此.也说这杆子很能弹但球头就真的没有太多想法与感受.我觉得主要原因出在这个球头设计,它的底部是一个尖型底设计,不是一般圆弧底座设计,所以会导致击球的震动无法有效进行释放.这点就有点像现在其他厂商所使用的凹槽设计一样功能.它让中球后球头力量与变形量要往杆面后方进行释放,但因为杆底为尖的同时与杆面是呈垂直状态.变形量传到杆底就被无法变形的底部给挡下来.所以整个球头就变得没有太多杆头回馈状态.因为球头变形量很快就被杆底给回弹到杆面.

说实在我对这样的球头真的不喜欢.我无法感受到我这球打中杆面哪一个位置?那真的会对想要去操控球感的球友来说不知所措.我只知道我打中球了但打到哪完全不知道.只知道他中球是很脆,说不上好听,但细节上真的没有.还真的对这这样的球头没辙.因为它对于打中杆面甜蜜点与非甜蜜点的反馈几乎是一样.没有太大差别.所以你打了一球后你无从瞭解这球到底打得如何?因为球头本身的反馈是零.我只能感受到杆身的前端弹性作为击球感受.除此之外我无从知道这球的反馈.这块我只能投下糟到不行的评论.它真的不是我爱的球头.也是一个无反馈的三木球头.

2. 杆身回馈 – 上面对于球头的回馈上真的完全没有.我是头一次有这样的感觉,但如果这个杆身的回馈也是一样糟那这杆子就是一个糟糕的结果与配置.但就我对Fujikura的瞭解与使用经验,它的东西在使用回馈上绝对是中规中举至少在日系杆身上它ㄧ定是标杆.我很少会遇到或用到Fujikura差的杆身回馈.当然我在挑产品前也都有咨询过对Fujikura经验丰富的资深技师.所以他觉得OK的产品我也不会怀疑.一样的道理我在Matrix的深度也是一些资深技师会咨询的对象.所以大家都会彼此讨论与咨询产品特性与使用经验以避免踩到地雷.Pro 73 Tour spec杆身打起来算典型Fujikura对于性能杆身的表现,在回馈上也真的不是太差.应该说它表现了Fujikura在杆身上的回馈风格.感觉与我打New Motore speeder 661差不多.杆身前端的弹性相当到位,明显感受到杆身前端的震动与弹性.


本文未完,下集请奌下方.

Callaway Big bertha V series 3W/Fujikura Pro 73 Tour spec S硬度3木测试!下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callaway-big-bertha-v-series-3wfujikura-...

請中國高爾夫網站,尊重本站內容智慧財產權.勿未經洋梨高爾夫與高球庫同意下進行非法轉載文章!如想進行文章轉載需求,請與下面電郵聯系!

chien, 洋梨高爾夫 & 高球庫

本站新設新浪微博网?版:http://weibo.com/peargolf

手机版:http://weibo.cn/peargolf

qq帳號 : 2319995799

大家可加入我的粉絲團,我會不定時將新的信息與活動發怖在微博與Google+內.

Google+ 社群可加入[email protected] (與我聯系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