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輕擊區/KeiGekiku Seida KM-0312鍛造/Project X PXi 5.5 7鐵測試!中集

 輕擊區/KeiGekiku Seida KM-0312鍛造/Project X PXi 5.5 7鐵

輕擊區/KeiGekiku Seida KM-0312鍛造/Project X PXi 5.5 7鐵測試!上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qingjiqukeigekiku-seida-km-0312duanzaopr...

中集開始.

以下就是此木桿的整體規格數據讓大家參考!

球頭:輕擊區Seida KM-0312, 7鐵球頭重272.3g

桿身: True Temper Project X PXi 5.5硬度, 7鐵桿身106.5g重

握把: Golf Pride Z cord 棉紗灰色 R60握把, 50g重,

總長: 37.15”

總重: 423g

揮桿重量: D4.78

MOI: 2773g/cm^2

規格說明
此桿的規格來說不會太突出,也不會有太重的問題.除了它的長度我有設定稍為長一些,要瞭解如果長度設定長一些,對於這樣的球桿使用上會不會打出更遠的距離?因為我自己的鐵桿7鐵要比這支的長度要短了0.25”.所以以鋼桿桿身來說,這樣的長度差是否可以對距離進行提升也是我這次要觀察的重點.如果以實際看數據來說,這樣的揮重是很可怕,但實際使用起來並沒有感到特別的重.給有速度的球友使用時,他們用下來的感覺是沒有比它們現有的揮重D3鐵桿要來得重與吃力問題.完全感到順手與沒太大的負擔.所以說,我配桿的關鍵都不在於數據,在乎於球頭重與球桿總重的關係.所以一位好的技師必須要跳脫出數據的框架,這樣才能得到更多的揮灑空間.而一般球友也需要跳脫數據這個魔咒,它對你們來說意義有限.不同的產品得到的揮重都是可以有不同.

另外也考量到桿頭的表面處理比較需要配的桿身也是要是霧面設計.有這樣的外觀設計真的不多,所以當下就選PXi這款有霧面處理的桿身進行桿頭的整體搭配.再配上握把,整支球桿感覺一體成型感到位.對於揮桿速度有的球友這樣的球桿絕對可以讓你盡快發揮與享受鐵桿擊球的爽度.而這次的測試也都有超過兩個月時間,也帶下場直接測試看看實際使用的結果.以下就讓我進到測試分析說明.

測試場地:台北新店碧潭練習場,球場深度有250碼,打斜對角的距離可以超過270碼的實際距離.同時使用的球有單層練習球. 本文的測試以單層球為測試使用球.單層球與比賽球在木桿使用效果上會有約20碼的距離差別.所以配合下場的實際使用數據進行整體的效果評估.

天氣狀況:晴天,陰天.標準夏天的天氣.悶熱與潮溼的天氣.

氣溫約36~25度.

測試者:chien, 木桿揮桿速度95~97mph.鐵桿揮桿速度82~86mph.

實際測試
這桿子握起來與空揮感覺都很不錯,揮起來完全不會覺得有要近D5的揮桿重量.估計是桿身重量比較輕,把球頭的重量突顯出來.但握把對球頭也有一定的平衡性.所以整支球桿的重量上不會差太多.握把用起來不會軟,是典型的棉紗握把特性,止滑性很優.對於鐵桿來說這樣的握把比較有操作樂趣,但對於回饋來說就會稍為減低一些.把球桿擺設到平地,球頭的感覺看起來不會太大,但也沒有我的Royal Collect FD forged來得大.大小的感覺是介於FD Forged,這類凹背桿與一些刀背或半凹背桿之間.

我最近也用朋友的Miura/三浦 CB-2007鐵桿,雖然都是半凹背,但Seida KM-0312的頭看起來就比CB-2007要大一些,桿面上方的厚度就稍為比CB-2007要厚些.所以我個人覺得,打Seida KM-0312鐵桿要比較安全與保險感多些.視覺上會比較順眼與不會感到太小而有使用信心度問題.而這點上,對於我這鐵桿針對的對象來說,就顯得格外重要.因為中差點是從高差點進入的一個階段,它們對於球具有更深的需求,同時也不想一次就跳到太難打的刀背桿去.而一些半凹背桿的特性與設計其實與刀背桿是差不多.就如我說CB-2007外觀與設計就是十足刀背桿的風格.Seida KM-0312的設計風格與大小就比較友善與可以慢足中差點對球桿外觀的視覺安心感.我也給一些中差點球友使用,他們也對於Seida KM-0312鐵桿的外觀有高度的滿意度.再看到它的表面處理與質感,大多給予很高的評價.所以這塊來說是完全得分.以下就讓我進到實際測試的表現說明.

1. 球頭 – 這球頭的設計與質感都讓我給予高度肯定,但實際用起來的感覺與效果是否與它的外觀與設計一樣高水平?在超過兩個多月的使用經驗,就球頭這塊的反饋來說,我是覺得它是與其他日本一流鍛造鐵桿的使用回饋是一樣.中球的手感是柔軟扎實,很容易感到擊球的擠壓球桿,對於一開始使用的前兩週會感到它的使用沒有我現有的RC FD Forged凹背桿那樣的易打與容易.會需要點時間去掌握使用這支球桿的擊球特性.因為Seida KM-0312是比較偏凹背風格,桿底的反彈角度比較小,這點對於我現有的FD forged就有完全不同的反饋,所以我需要調整一下使用這桿子的打法.

這桿底的寬度與FD forged這類凹背桿是有很大不同.所以擊球的模式就需要更加往下送下去.讓吃球可以完全把球頭給送下去.這樣才能完全利用到球頭的能量.這也是我在一開始使用上會感到不是那樣易打.但當我把這桿子拿給平時就是使用半凹背桿或刀背桿的朋友測試時, 他們就完全可以上手.打起來虎虎生風,行雲流水.一直稱讚這款鐵桿的回饋舒服與他們現有或先前使用的Epon, Miura鐵桿是一樣的回饋.

不同使用者的使用觀察
所以說當我在測試產品時我現在都會比較多方面去觀察與讓不同使用者來進行使用,球桿的規格與特色與他們現有球桿是否有很大的差別?或是差不多的等級與規格?這都是我在觀察球桿在不同使用者的整體表現很重要的依據.不會完全以我個人的使用經驗與觀點來下球桿的使用分析.當我找出使用這支桿的打法後,就完全可以掌握好要如何利用這類球桿好的使用操作與優質的回饋手感.

這桿頭在擊重桿面甜點是啪啪的扎實擊球聲,打起來爽度也是一流沒話說,回饋感與其他一流的鍛造鐵桿廠做的產品是同一個級別,很難分出那個更軟或更舒服.所以回饋上我個人是挺認同也給與高分,但它的桿面擊球在非甜點上就會比較硬,沒有像在桿面甜點上那樣軟綿的手感.這點與我先前使用的Yururi 2010刀背桿是一樣的感覺,所以可以得出這是輕擊區產品的標準特色.它對於使用者的動作要求與揮桿動作穩定性是有相當的要求,如果動作穩定性還沒以到位可能需要花點時間與這鐵桿相互培養深厚的革命情感來.這樣才能知道它的好.或是如何可以將它的桿面擊球熱區(桿面甜點的周圍區塊)加大,讓擊球的易打性與回饋可以變得更簡單與大.這樣會讓更多使用者有更好的感覺,不會覺得使用難度有比較高狀況.

擊球回饋是鍛造鐵桿的靈魂!
以鍛造鐵桿來說,球頭回饋是很重要的關鍵,它決定這款鐵桿的價值與級別.而這款鐵桿我覺得它有到位,但有改善空間.不過我覺得它要不要改不是太重要,因為我想這反而是設計者所要突顯的區塊.因為只是一開始打不熟的狀況下會覺得這是個問題,一旦你用熟了後,對於球桿的特性與反彈狀況抓得更清楚後,這個問題就變得更小.所以這是它的獨家特色,也是我當初在測試Yururi 2010 刀背桿所得到的共同特性.所以說這是它的風格,不是問題.因為設計者的角度應是認為,要好打,桿面熱區大的球桿大可找凹背桿或市面大廠的產品.這類走訂製球具的產品要得是特色突出,就如同我上面所提到的KBS狀況一樣.

一個產品如果做到面面俱到那就沒有強而有力的突出點.而面面俱到的產品我多半不會長期使用.只是在測試期間來用.產品特色明顯的球桿我會念念不忘也會一用再用.當在推薦產品時,這樣的產品更容易脫穎而出.因為都需要的人用到適合他需求的產品時,那就容易產生天雷勾動地火, 一發不可收拾的結果.人要改善缺點是很困難,缺點人人會有,要改它是比換掉一個人要更加困難.所以承認缺點的存在,與它一起共生.只要專注自己拿手的區塊進行最大的發揮,那效果自然顯而易見.而球桿的角度可以補你的缺點也可以強化你的優點,對於怎樣的產品適合?只有試了才知道.這個產品會有更多的樂趣與使用共鳴在.

2. 桿身 – Pxi桿身算是我比較熟,也配製給幾位球友使用,自己也有用.所以喜歡它的特性與搭配就容易些.PXi的特性把先前Project X的回饋感改善很多,可能因為輕量化與技術的提升下,PXi桿身可以得到更好的桿身彎曲與好的擊球反彈回饋.整體的效果完全不會輸給老大哥Project X.當然PXi可不像一般日系桿身設定比較柔軟,Q彈的模式.使用上還是需要以力量與下桿甩肩把上半身的力量完全放置到桿身上.這樣桿身才能產生足夠的彎曲度,在擊球時可以將球桿力量進行釋放,桿身彈性就完全發揮到位.這樣的使用會很簡單,桿身的回饋完全不拖泥帶水,只能說順暢中帶點Q彈.但不是日系桿身那種軟的Q彈感.而是強而有力的彈性.

本文未完,下集請點下方.

輕擊區/KeiGekiku Seida KM-0312鍛造/Project X PXi 5.5 7鐵測試!下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qingjiqukeigekiku-seida-km-0312duanzaopr...

更多此桿照片請點下方聯結!
http://golf-garage.net/2011/dblog/blog.asp?qbid=1323

-----------------------------------------------------------------------
轻击区/KeiGekiku Seida KM-0312锻造/Project X PXi 5.5 7铁测试!上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qingjiqukeigekiku-seida-km-0312duanzaopr...

中集开始.

以下就是此木杆的整体规格数据让大家参考!

球头:轻击区Seida KM-0312, 7铁球头重272.3g

杆身: True Temper Project X PXi 5.5硬度, 7铁杆身106.5g重

握把: Golf Pride Z cord 棉纱灰色 R60握把, 50g重,

总长: 37.15”

总重: 423g

挥杆重量: D4.78

MOI: 2773g/cm^2

规格说明
此杆的规格来说不会太突出,也不会有太重的问题.除了它的长度我有设定稍为长一些,要了解如果长度设定长一些,对于这样的球杆使用上会不会打出更远的距离?因为我自己的铁杆7铁要比这支的长度要短了0.25”.所以以钢杆杆身来说,这样的长度差是否可以对距离进行提升也是我这次要观察的重点.如果以实际看数据来说,这样的挥重是很可怕,但实际使用起来并没有感到特别的重.给有速度的球友使用时,他们用下来的感觉是没有比它们现有的挥重D3铁杆要来得重与吃力问题.完全感到顺手与没太大的负担.所以说,我配杆的关键都不在于数据,在乎于球头重与球杆总重的关系.所以一位好的技师必须要跳脱出数据的框架,这样才能得到更多的挥洒空间.而一般球友也需要跳脱数据这个魔咒,它对你们来说意义有限.不同的产品得到的挥重都是可以有不同.

另外也考虑到杆头的表面处理比较需要配的杆身也是要是雾面设计.有这样的外观设计真的不多,所以当下就选PXi这款有雾面处理的杆身进行杆头的整体搭配.再配上握把,整支球杆感觉一体成型感到位.对于挥杆速度有的球友这样的球杆绝对可以让你尽快发挥与享受铁杆击球的爽度.而这次的测试也都有超过两个月时间,也带下场直接测试看看实际使用的结果.以下就让我进到测试分析说明.

测试场地:台北新店碧潭练习场,球场深度有250码,打斜对角的距离可以超过270码的实际距离.同时使用的球有单层练习球. 本文的测试以单层球为测试使用球.单层球与比赛球在木杆使用效果上会有约20码的距离差别.所以配合下场的实际使用数据进行整体的效果评估.

天气状况:晴天,阴天.标准夏天的天气.闷热与潮湿的天气.

气温约36~25度.

测试者:chien, 木杆挥杆速度95~97mph.铁杆挥杆速度82~86mph.

实际测试
这杆子握起来与空挥感觉都很不错,挥起来完全不会觉得有要近D5的挥杆重量.估计是杆身重量比较轻,把球头的重量突显出来.但握把对球头也有一定的平衡性.所以整支球杆的重量上不会差太多.握把用起来不会软,是典型的棉纱握把特性,止滑性很优.对于铁杆来说这样的握把比较有操作乐趣,但对于回馈来说就会稍为减低一些.把球杆摆设到平地,球头的感觉看起来不会太大,但也没有我的Royal Collect FD forged来得大.大小的感觉是介于FD Forged,这类凹背杆与一些刀背或半凹背杆之间.

我最近也用朋友的Miura/三浦 CB-2007铁杆,虽然都是半凹背,但Seida KM-0312的头看起来就比CB-2007要大一些,杆面上方的厚度就稍为比CB-2007要厚些.所以我个人觉得,打Seida KM-0312铁杆要比较安全与保险感多些.视觉上会比较顺眼与不会感到太小而有使用信心度问题.而这点上,对于我这铁杆针对的对象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中差点是从高差点进入的一个阶段,它们对于球具有更深的需求,同时也不想一次就跳到太难打的刀背杆去.而一些半凹背杆的特性与设计其实与刀背杆是差不多.就如我说CB-2007外观与设计就是十足刀背杆的风格.Seida KM-0312的设计风格与大小就比较友善与可以慢足中差点对球杆外观的视觉安心感.我也给一些中差点球友使用,他们也对于Seida KM-0312铁杆的外观有高度的满意度.再看到它的表面处理与质感,大多给予很高的评价.所以这块来说是完全得分.以下就让我进到实际测试的表现说明.

1. 球头 – 这球头的设计与质感都让我给予高度肯定,但实际用起来的感觉与效果是否与它的外观与设计一样高水平?在超过两个多月的使用经验,就球头这块的反馈来说,我是觉得它是与其他日本一流锻造铁杆的使用回馈是一样.中球的手感是柔软扎实,很容易感到击球的挤压球杆,对于一开始使用的前两周会感到它的使用没有我现有的RC FD Forged凹背杆那样的易打与容易.会需要点时间去掌握使用这支球杆的击球特性.因为Seida KM-0312是比较偏凹背风格,杆底的反弹角度比较小,这点对于我现有的FD forged就有完全不同的反馈,所以我需要调整一下使用这杆子的打法.

这杆底的宽度与FD forged这类凹背杆是有很大不同.所以击球的模式就需要更加往下送下去.让吃球可以完全把球头给送下去.这样才能完全利用到球头的能量.这也是我在一开始使用上会感到不是那样易打.但当我把这杆子拿给平时就是使用半凹背杆或刀背杆的朋友测试时, 他们就完全可以上手.打起来虎虎生风,行云流水.一直称赞这款铁杆的回馈舒服与他们现有或先前使用的Epon, Miura铁杆是一样的回馈.

不同使用者的使用观察
所以说当我在测试产品时我现在都会比较多方面去观察与让不同使用者来进行使用,球杆的规格与特色与他们现有球杆是否有很大的差别?或是差不多的等级与规格?这都是我在观察球杆在不同使用者的整体表现很重要的依据.不会完全以我个人的使用经验与观点来下球杆的使用分析.当我找出使用这支杆的打法后,就完全可以掌握好要如何利用这类球杆好的使用操作与优质的回馈手感.

这杆头在击重杆面甜点是啪啪的扎实击球声,打起来爽度也是一流没话说,回馈感与其他一流的锻造铁杆厂做的产品是同一个级别,很难分出那个更软或更舒服.所以回馈上我个人是挺认同也给与高分,但它的杆面击球在非甜点上就会比较硬,没有像在杆面甜点上那样软绵的手感.这点与我先前使用的Yururi 2010刀背杆是一样的感觉,所以可以得出这是轻击区产品的标准特色.它对于使用者的动作要求与挥杆动作稳定性是有相当的要求,如果动作稳定性还没以到位可能需要花点时间与这铁杆相互培养深厚的革命情感来.这样才能知道它的好.或是如何可以将它的杆面击球热区(杆面甜点的周围区块)加大,让击球的易打性与回馈可以变得更简单与大.这样会让更多使用者有更好的感觉,不会觉得使用难度有比较高状况.

击球回馈是锻造铁杆的灵魂!
以锻造铁杆来说,球头回馈是很重要的关键,它决定这款铁杆的价值与级别.而这款铁杆我觉得它有到位,但有改善空间.不过我觉得它要不要改不是太重要,因为我想这反而是设计者所要突显的区块.因为只是一开始打不熟的状况下会觉得这是个问题,一旦你用熟了后,对于球杆的特性与反弹状况抓得更清楚后,这个问题就变得更小.所以这是它的独家特色,也是我当初在测试Yururi 2010 刀背杆所得到的共同特性.所以说这是它的风格,不是问题.因为设计者的角度应是认为,要好打,杆面热区大的球杆大可找凹背杆或市面大厂的产品.这类走订制球具的产品要得是特色突出,就如同我上面所提到的KBS状况一样.

一个产品如果做到面面俱到那就没有强而有力的突出点.而面面俱到的产品我多半不会长期使用.只是在测试期间来用.产品特色明显的球杆我会念念不忘也会一用再用.当在推荐产品时,这样的产品更容易脱颖而出.因为都需要的人用到适合他需求的产品时,那就容易产生天雷勾动地火, 一发不可收拾的结果.人要改善缺点是很困难,缺点人人会有,要改它是比换掉一个人要更加困难.所以承认缺点的存在,与它一起共生.只要专注自己拿手的区块进行最大的发挥,那效果自然显而易见.而球杆的角度可以补你的缺点也可以强化你的优点,对于怎样的产品适合?只有试了才知道.这个产品会有更多的乐趣与使用共鸣在.

2. 杆身 – Pxi杆身算是我比较熟,也配制给几位球友使用,自己也有用.所以喜欢它的特性与搭配就容易些.PXi的特性把先前Project X的回馈感改善很多,可能因为轻量化与技术的提升下,PXi杆身可以得到更好的杆身弯曲与好的击球反弹回馈.整体的效果完全不会输给老大哥Project X.当然PXi可不像一般日系杆身设定比较柔软,Q弹的模式.使用上还是需要以力量与下杆甩肩把上半身的力量完全放置到杆身上.这样杆身才能产生足够的弯曲度,在击球时可以将球杆力量进行释放,杆身弹性就完全发挥到位.这样的使用会很简单,杆身的回馈完全不拖泥带水,只能说顺畅中带点Q弹.但不是日系杆身那种软的Q弹感.而是强而有力的弹性.

本文未完,下集请奌下方.

輕擊區/KeiGekiku Seida KM-0312鍛造/Project X PXi 5.5 7鐵測試!下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qingjiqukeigekiku-seida-km-0312duanzaopr...

更多此杆照片请点下方联结!
http://golf-garage.net/2011/dblog/blog.asp?qbid=1323

請中國高爾夫網站,尊重本站內容智慧財產權.勿未經洋梨高爾夫與高球庫同意下進行非法轉載文章!如想進行文章轉載需求,請與下面電郵聯系!

chien, 洋梨高爾夫 & 高球庫

本文在高球庫的聯結!
http://golf-garage.net/2011/dblog/blog.asp?qbid=1323

本站新設新浪微博网?版:http://weibo.com/peargolf

手机版:http://weibo.cn/peargolf

qq帳號 : 2319995799

大家可加入我的粉絲團,我會不定時將新的信息與活動發怖在微博與Google+內.

Google+ 社群可加入[email protected] (與我聯系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