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球具客製

Clubfitter/量身訂製師需要對產品有垂直與深入的瞭解與使用經驗,同時也需要對揮桿動作,與人體力學有深入瞭解.因為他需要分析使用者這塊的特性,變數,與體型.瞭解球友本身的揮桿動作特性與優缺點.然後才能依據使用者對各家不同的桿身,球頭與握把特性找出適合需求的產品.進而再設定球具規格.所以簡單說,量身訂製師需要瞭解人與球桿這兩塊的專業.懂球桿懂產品只是半套.

貼鉛片是自己DIY(自己動手作)的一個好方法,同時鉛片的取得也不是太困難.能自己做的事就自己來.這樣對自己的球桿才會有感情.同時可以對球桿有更多瞭解與調整球桿的經驗.這樣對於日後新球桿就更加有想法與特定的感覺要求.不會是一問三不知.慢慢開始對你手邊的球桿進行瞭解與行動.這上面所說的事,一點都不會困難,也不要怕說做錯會產生怎樣大的影響?不行或不對,把鉛片給拿下來就行.

當你的球桿用不順手時可能感覺使用上會太重,太硬,太輕, 太軟等問題時就表示這桿子與你現在的條件,體型與動作有不適合狀態.所以你如果要用得順手與打出自信心,那你肯定要對此球桿進行後續的調整.因為人會老,體力或肌肉條件會隨著你的狀況而改變.所以可能你半年前買的新球桿,現在用起來就可能不順手,這不是球桿出問題,而是你本身在改變.所以調整球桿是一直都需要,

當你有機會可以嘗試不同的桿身時,最關鍵是要瞭解桿身的使用經驗值.讓你建立對不同特性桿身的實際使用特性.有這樣的經驗後才能在日後對於不同產品可以瞭解差異,同時可以進行選擇.因為選擇桿身產品最好把桿身的外表給當做沒有.它會影響你做出正確的判斷.你要的是它的本質,核心效果與特性.不是它是那一款,怎樣的外觀塗裝等.產品一定可以比較出差異,一打就見真章.

以前桿身的發展從材質為主,而當桿身材質由鋼管的材料進到碳纖維這個領域後就發展成全然不同的一個產品效能.這就如同人類對於工具的發展模式一樣.一開始或初期階段就是先滿足基本需求.也就是說先求有.當你有了這個工具後,就會有人開始研究怎樣改善這工具的使用,效能與質感等問題.而看到桿身這塊來說,當桿身從鋼管材質時就是滿足球具組成的基本需求.

另外在推桿桿身上還有一個重點就是桿身重量問題.這點尤其在進行推桿訂製與個人化時就顯得特別重要.因為很多時候進行推桿個人化的設定時,推桿長度都會比一般市售推桿要短,而當球桿長度變短時,這時的球頭重量與桿身重量也需要相對提高,如此才能讓球桿的重量與推擊的操作上都不會產生太大問題.同時讓使用者可以利用更適合的推桿長度去使用.

桿身是讓你的力量能傳送到球頭最大的一個部位,而一個好的桿身它能讓你的能量傳送的消耗給減低到最低.而這就是桿身所需要的重要性.而一支好的推桿桿身,它在力量的掌握上是非常一致與穩定,不會有大起大落的性能落差.這點在材質上就會有明顯的落差.

一支球桿你會用與敢用是兩個不同層面的事.會用但下場時不敢用,那等於不會用.會用且下場打球敢打有信心用,那就算打不好也不會太差結果.因為會失誤是一般人一定會有.但當你可以對一支球桿的使用信心與失擊範圍是可掌握,那你打起來一定不會太差.而要做到下場敢打也有信心用三木,自己的揮桿動作與球桿規格都要完全的是你的條件與基礎才能輕鬆達到這樣目標.

為何以前桿身大多是高彈道與高倒旋設計 ?那是因為使用的材質與技術問題.以前的碳纖維材質運用在桿身上,主要以輕量化,與彈性效果為主要訴求.對於細節的擊球倒旋與飛行彈道高低就不是主要設計關鍵.所以因為材料特性把桿身重量給壓低,而彈性也比較好,同時使用回饋也會提升得更加舒服後.但這些優點都有其負作用.

這類高檔性能桿身,高彈道與低倒旋桿身不是針對揮桿速度不快的球友,也不是針對揮桿動作還不穩定的人.它的針對使用對象就有別於以往,所以產品的特性就是不同與傳統.這類性能桿身它們所使用的材料,技術與設計都是針對有揮桿速度,有力量與更要求以性能為主的球友為主.傳統那種輕鬆發力就可以把球給打高,然後緩緩的飛性空中與滑行落地的特性.

比如華中的球道就是比較濕軟,就算你是大砲型的球友,也會在這樣的球場上吃盡苦頭.而要怎樣把這個因素給減低?除了打的人可以調整動作與打法來解決這問題,球桿的規格與選購也是另一個關鍵.也不是選低彈道的桿身就可以讓你解決這個問題.這都需要對使用者本身與擊球特性進行分析才能得到一個最佳的解決方法.

因為一個正確與完整的球具量身定製不是說你將球桿交給客人就完成了.球桿交給客人使用才是一個開始.因為我需要持續收集球友/會員們使用的狀況,效果,與個人感受的資訊,進行是否要進行球桿規格調整的一個重要基礎.而加上新的球桿大多需要1個月的使用時間,300下的擊球頻率,讓球桿的真正性能與效果可以產現出來.

個人化球具需要以你個人為出發點去進行分析,討論與研究.而這過程就需要點時間進行了解.同時也需要球友以實際操作現有球具為樣本進行觀察,了解你是如何操作球桿,揮桿動作分析,球具規格如何,擊球問題又是在那?如果沒有進行這個步驟,就很難可以手工客製出適合你使用的球具.

很多人在挖起桿的選擇上都會以大角度與大的反彈角為主的使用.但我可以跟你說這樣的選擇都是讓你為何打不到球,常常會打到Top/桿面底角的邊緣敲到球?因為你的球桿都選擇錯了.果嶺邊的狀況我們上面都分析過了,絕大部份都是障礙區,所以你需要將球完全的吃下去,然後讓球可以被擠壓出來.

俗話說,路遙知馬力!質量的評論不是製造與設計的細膩度這樣簡單,更重要在於一定時間下的使用都能維持同樣的使用效能或效能的損耗只能在有限的範圍內.這是很多球友所不知道也不會在意.

所以說,我對於球具的選擇首要考慮的不是品牌,也不是外型設計,更不是它是否利用最新的技術.我最在乎的是它的使用材質,尤其是桿面的材質.因為它對於你所得到的擊球效果,使用回饋,耐用度有最直接的影響.所以材質才是我選擇球具的首要要求.只要材質用得好,它的使用效果,回饋,性能,與耐用度一定會比其他材質要好.

只要你有用心與認真去了解產品它的設計特性,材質優勢與使用設計,這樣你一定可以在產品推薦上得到客人高度滿意度.因為客製球具不是只組裝球桿這樣簡單.把客人想要的產品兜起來然後交給客人.這與工廠組裝工人所做的事沒有兩樣.而每位球友花了買產品錢,也要了解看不到的東西才是最關鍵也最貴!

练习场试打时感觉最好的就是Drive,由callaway Razr fit/Matrix Radix 5白色杆身组合而成。因为天冷,打的时候身体还没有活动开,但距离已比原有球杆要远,更主要的是,弹道太漂亮了,标准的中低弹道,直直的轨迹。反馈回来的感觉实实在在,没有飘的感觉,你可以随时感知球头在什么地方。

以桿身來說,現在很多桿身都需要進行訓桿,應該說從以前開始就需要訓桿.只是每一支桿身所需要的時間長短不ㄧ. 而你如果只是把桿身裝起來,然後打個一次兩次,這桿身都還沒有伸展開來,桿身彈性也沒有得到最佳化時,回饋也不會是最好.那這樣的測試對於桿身的真正實力就顯得不公平.

我個人客製與推薦的產品方法,絕不會以規格或很深的技術名詞去說明.讓你似懂非懂的狀態去進行選擇.一定要以一般口語與解釋讓所有球友了解一個很複雜的技術或材料是一個怎樣的特性與優勢.而你可以怎樣去運用它.或是它可不可以讓你來運用?而這也是本文的主題所在, 每一個球頭,桿身與握把都有它們蘊藏在本質的DNA.

以中長尺推桿來說,球桿的長度從38”開始到51”都有.而以長推桿來說首重的關鍵在於長度.長度對於使用者來說是一個使用操作上的重點.長度選擇不對那就很難把這類推桿給推好.而使用這類推桿的優勢就在於它的使用操作上要比其它傳統型推桿要穩定.因為它的長度可以讓你的身體其它部位支撐住.

現在球頭外觀大概可以分為傳統雨滴型,與三角型的設計.但是不管怎樣的設計都需要對於球頭風阻這個問題進行最佳化,讓使用者可以以最少的力量與速度得到最佳的使用效果與距離.整個桿頭的線條要怎樣修整與設計才可以讓風阻在球頭移動中以最快的速度與有效的方式給排除?

現代化的球桿外型越來越模登.很多大廠的球頭設計無不走向越來越不同於傳統型的外觀.而在木桿上的設計更是一個重要指標,因為只要一款新的木桿一出來,它同時會有球道木,鐵木桿等不同款式,但是架構在同一種設計上的系列.

今天我要分享2年前我幫一位上海地區的會員進行他球具客製的案例分享.因為他從木桿,球道木,鐵木桿,鐵桿都是由我進行個人化的性能提升與問題改善.內容很多,而我只截取木桿部份的客製流程與分享.同時也讓大家了解到,要進行遠端客製服務是怎樣的一個過程,而我是怎樣去分析與了解會員朋友的特性以進行正確的客製規格設定.而一個好的客製服務不是只單著眼於球桿本身的特性,問題,與規格.我需要對於使用者本身的身材特性,揮桿動作方式,與擊球優勢了解後才能進行規格與可能產品的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