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纖維桿身材質特性需要利用他的桿身彈力去得到更好的擊球結果所以在鐵桿整體的設定規格上多半會設定比鋼管鐵桿要再長一點.如果你是走個人化鐵桿訂製可以要求技師把桿子的長度設得比較長一些這樣會更好得到距離提升.比如7鐵的長度大多在37”或以內.如果是碳纖維的鐵桿可以設定在37.5”~37.25”這個長度範圍比一般的7鐵要再長一點.當桿子的長度可以比你現在用的7鐵要在長個半吋空間配合上碳纖維鐵桿身的輕量化優勢和彈力效果就算桿頭的角度一樣也可以很輕鬆得到更遠的距離效果.
以市售款的鐵桿來說,比較常會看到桿面角度強勢的產品.一般日系鍛造鐵桿系列的鐵桿角度不會差太多.也是一樣舉7鐵的角度來說,日系的鍛造鐵桿的角度範圍大多從31~34度.但如果是美系大品牌的產品就很容易看到7鐵角度低於30度.所以在鐵桿的產品資料上大家都可以看到這些資料而這會影響到你使用的結果與距離效果.不可不注意的地方.另外桿頭款式比如刀背,半凹背,凹背等桿頭設計差異都會影響到擊球距離.
如果實際對這些市面上的青少年或青年球桿去測量規格就會發現很多的桿子根本對孩子們來說太重,太長,太硬了.所以這也是很多孩子們為何打不好球或是打球時常會出現失誤?追其原因就在於桿子本身對孩子使用造成困擾和負擔.所以當你花錢請一位好教練指導你的孩子高爾夫動作同時也要找位好的球具技師協助你的孩子做出一組讓他可以輕鬆發揮本身能力的桿子.
多數的家長讓孩子打高爾夫都是到店裡去買現成的球桿不管這是什麼品牌大多都是中國製造.而這些產品多半都是質量和規格都沒有大人桿子要好.你看看你買的價格就知道這樣的產品怎會多好一分錢一分貨.你想想你自己用的桿子都不錯了而你的孩子如果喜歡打高爾夫卻用三流桿子你會覺得怎樣?當進到青少年就需要針對球具下手有時一年當中孩子成長的速度很快,每年都需要對球桿進行更換調整.只要桿子對了孩子的成長速度與學習質量就會很快很大.
人也有特性與個性所以人才會千變萬化所以球桿要尋找適合你本身可以搭配與特性互補的產品.我想我們都會有過當你打了一球後你知道這球我打壞了動作哪一個地方出錯.心裡已經知道這球結果肯定不妙但往往你抬頭後看球飛行到落地都還是可以接受沒有出界這其實就是球桿在配合協助你把身體所產生的失誤給壓低最後結果的影響.所以說今天球具個人化這個作法不單單只是找到可以讓你發揮身體力量與能量的工具更重要還要去觀察和尋找哪些產品零件(桿頭,桿身,握把)和整體桿子的規格是可以把你身體失誤會產生的影響給控制在最小範圍的組合.
對於多數球友來說球桿就是工具,工具要用得好只有多練多打就可以不需要對它有太多的想法與期待,大家只要簡單做一個小實驗,你拿ㄧ支棍子或一隻桿身空揮是不是覺得很簡單也沒有問題?你可以利用一隻簡單的棍子去練習揮桿動作但拿起真正的球桿就會有問題產生錯誤?因為棍子的長度,重量,對你來說不會產生困難和負擔,用起來才能讓身體去做出動作的要求,而當你拿起正式的球桿就無法做出你想要的動作細節,
人在年輕時因為身體條件和狀況都比較好所以對身體的退化程度沒有其他時期要高.可以運用你的爆發力去得到好的效果就算是動作不正確或球桿不適合也不會影響你的身體發揮.但當身體開始感受到退化和體力變差時這也代表你對這些工具需要同步的調整改變.不然你會越打越吃力,犯錯的機率和頻率變得更高,還有打到甜蜜點和熱區的比例越來越低等.必須從你平時的表現中去觀察你自己的身體狀態與能力才可以瞭解你是否需要改變你的工具.
我打球要20年時間裡面對我身體的改變與退化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球具的設定與要求就是一個字“變”!球具的主要核心就在於使用者本身,而我們人會因為時間而身體逐漸改變.在這個前提下你就需要不斷去調整你工具上的設定與要求.不是說我從最初開始個人化訂製球具起的規格就是一直用到我不能打球為止.這是一個很大的觀念錯誤.也是很多球友很大的盲區.
很多球友會說一般大廠的球桿桿身都是跟Aftermarket的桿身一樣的外觀和塗裝,所以這兩者的產品應該都一樣.但你只要去看一下這些aftermarket的桿身售價就明白這根本就是謊言.因為這些你在一般市售桿子上使用的桿身,在aftermarket都是幾百美金起跳,還沒算組裝費等成本就跟你買的球桿一樣或更高的價格,你覺得這兩者的產品會一樣嗎?這麼說好了,品牌商們有絕對主導權去要求桿身廠商給他們的產品,但aftermarket這塊就是桿身廠自己主導產品設計和行銷.所以哪一個才是貨真價實的產品一看就知道.
球具整體來說是一個很複雜的產品,因為每一個產品都有其特性與設計風格.每一個零組件都有他們原有的特性,一旦組成一支球桿後,每一個零件變數與風格就會轉換成不同的感受與成果讓球友使用上有一個整體的表現.而這當中很困難的地方就是個別零組件的特性不能代表組裝出來的最後結果跟原本的特性是一致.往往在和別的零件組成後原本特性就會被其他零件的特性給影響.或是和別的零件特性融合成為一個整體不同的結果.這就是困難的地方.
一樣的鐵桿長度最立桿見影的就是把中長鐵的擊球提升起來,現在鐵桿的中長鐵長度都比較長,所以如果在長度設定一致下至少可以把這幾隻桿子的使用操控上提升不少.相對的這幾隻桿子的距離可能會掉下來.同時對於短鐵的距離會提升的問題就是球友們要去考慮的因素.因為鐵桿的長度會增加自然對於打出來的距離就會變得更遠.當然我個人認為如果短鐵的長度可以設定一致會更好.
鐵桿設定一致性的長度會比較要求使用者本身去操控球桿的能力.現今的鐵桿設定就是懶人使用模式.也就是把每一隻鐵桿設定不同的角度與長度,而使用者可以去用一樣的動作與速度去發揮不同球桿.也就是說一支球桿在同一個人的使用下基本的極限就是設定好的,你不太可能去打出高出這桿子的極限效果.但如果說鐵桿組是一樣的長度時,那在使用不同的鐵桿時因為長度問題會導致距離產生不同.而且這更需要你去操控球桿打出不同的結果來滿足你的需求.
現在網路發達你可以在網路上買到更便宜的產品但問題在於這些產品的來源.正當來源的產品一定會有售價的管控.品牌商不可能放任讓網路售價與實體店的售價有很大差異或統一一個售價標準.但多數網路產品的售價會讓多數人忍不住想要去購買.有些人會說我買二手的桿身啊,所以售價便宜不少但問題你是否瞭解購買的產品真正的資料與實際經過裁減的狀況與長度等?這都會影響到你後續使用的效能與回饋.而這也是技師本身的能力與專業所以在.
在球具這塊上需要很多有關物理學,力學,材料學,機械學,化學等專業領域的基礎,才能明白很多產品的設計理念與實際使用的特性.多數的技師都把球具訂製看作只是拆裝球桿的簡單工作而這只是整體球具訂製的實際操作部分也是最簡單的一塊.但這個領域難在於很多事與專業經驗都建立在你要不斷嘗試與觀察使用結果才知道.我自己熟識的球具訂製的技師經歷在10年以上的人他們都不可能對每一個品牌或產品有瞭解.最多就兩三個品牌有進行銷售才會有深度的瞭解.這邊所謂的瞭解就是對產品本身的技術,效能與實際使用的特性有完全的熟悉可以解釋給客人產品的差異性與實際使用的經驗.
球具必須要把握一個重點就是簡單化也就是讓它固定成一個基礎,這樣你才好去使用與操控.把球桿渲染的像萬能工具自然會讓打球複雜化.我常在球場上看到一些球友就拆裝球桿換角度或調整設定.但這樣對於下場打球真的有幫助嗎?我自己的經驗是沒有.有時一換掉原本設定,打球的感覺或對球桿的使用方式就需要重新去抓,身體很難快速反應與應對這樣的改變所以多半換了以後擊球的穩定度就產生很大的影響.打起來自然沒有習慣用的規格那樣穩定與有自信.
第三個功能就是可以調整角度的可換桿身技術.這個功能也是可以在每一家品牌的產品中看到,已經是一個標準化產品.至少現在一號木桿這類產品就是如此.每一個桿頭都設計可以拆裝的功能,使用者要調整桿頭的角度,要讓桿子握起來比較低一點或高一點都可以利用這個功能去調整.我有實際對於這些球桿的角度進行調整測試,有些產品調整前與調整後實際用起來的感覺或改變都不大甚至是沒有改變.有些產品可以明顯感受到角度上的不同與變化,當然對於打出來的結果自然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或改變.
在高爾夫球具上現在也有一些副廠的配件可以購買到.日本已經有廠商在販售大廠木桿的連結器這類的產品.這樣大家可以保留原廠的桿身連結器,同時可以購買這類的連結器配上適合自己的桿身特性產品重新組一支桿子的規格來使用.握把這塊也不用說,也有很多品牌款式握把都可以依據自己喜好去購買來搭配.在日本握把的品牌可是目不暇給你可以選擇到你喜歡和適合的產品.以這樣的方式你我都可以自己去選購喜歡再調整為適合自己的規格來使用.
我使用一般市售款的球桿通常會覺得用起來不順手也無法像我平時訂製桿子那樣有超過8成比例的擊中桿面甜蜜點或熱區.通常一般市售桿子打到甜蜜點都是低於5成左右.同時擊球的手感上也比較差.這就是桿子整體的操控性與規格不適合個人使用才會有的結果.而多數人通常也就是把這樣的狀況不斷去練習,進而提升擊球精準度這塊給.但畢竟這都不是你個人的規格就算你練得很熟但桿子多半已經產品耗損或沒有剛開始打的效果.
當彈道越高就越容易被外界的因素給影響到距離與飛行效率.尤其對多數的球友而言,速度與力量不是很強大,球沒有足夠的動力在空中飛行過程中就容易被影響.所以如果一般球友對距離要求比較大的人我個人認為你的彈道就不能打得高或拋物線.而我現在用三鐵和推薦使用5木的原因都在於距離效果.因為這兩種桿子的飛行彈道都比較有衝力,尤其是初始的飛行彈道是比較有攻擊性,到空中的飛行也才會變高但三鐵會更平的飛法.所以這兩種桿子我實際下場打起來都會得到比較穩定的飛行效果對於距離的喪失比小雞腿要少.
球道木的使用多半在球道上.但不是說在長草或樹林不能用.也能用只是看你敢不敢用或技巧能力到怎樣的水平程度?但如果說拿5號木來使用得到的距離效果對我來說會優於拿小雞腿.而且使用起來的距離水平都是相對穩定不會像小雞腿會有很大的落差.就算是非甜蜜點的擊球距離效果也優於小雞腿.因為5木的桿面角度為18~19度,3號的鐵木桿角度在20度上下一度的範圍內.當然角度上會差個1~2度.但我認為對於你需要距離的狀態下,球道木的距離效果上絕對會優於小雞腿.而且球道木的飛行穿透效果會比小雞腿要好.這也是說抗風性會優於小雞腿.所以對於距離的影響會比較小.
運動其實是一件非常科學的事,不管是你的身體也好或是配合的工具也罷.你都可以藉由科學的儀器,邏輯,和理論去瞭解怎樣去改善與提升現有狀況.不能再用舊的思維與想法去箝制住你想要往上提升的目標.你必須要下更多功夫,瞭解更多有關揮桿動作與球桿的知識才能讓你知道要怎樣找到對的方法與工具,同時和專家去諮詢可以讓你成長更快更正確.這些事都是藉由科學的方式讓你瞭解高爾夫是可以做得更好更棒.
當你的身體使用和你不搭配的工具時你會感到一些不自在或用起來無法讓你的身體去發揮原本的力量或動作.在這樣的狀況時你就需要考慮去調整球具來配合你身體的改變.不是以前你用這桿子都沒問題而且也用的如魚得水但現在卻打不出以前的水平.你會覺得這是哪邊的問題?人的問題自己可以調整自已也知道,但球具這塊最好要去諮詢球具訂製師才可以知道你現在的球桿和你的身體條件是否能配合?我自己的經驗也是會不斷去調整球具來配合我不斷改變的身體.
廠商的設計雖然有其原因與功能面,但這些東西說穿就是一個商業行銷的噱頭.我們要回過頭來想一下一個簡單的問題;你真的需要這些華而不實的功能和設計嗎?你真的可以從這些功能得到你要的結果嗎?你犧牲掉擊球回饋是否能換到你要的結果和距離嗎?功能可以凸顯這個產品的價值與優點.但你真的需要這些東西嗎?有沒有其他的產品可以達到你要的功能而不需要把桿頭的設計與內部做得如此複雜?答案是有的!只是高爾夫球具這個產業多半都是被這些大廠給壟斷.
現代化的木桿設計太多功能也太複雜真的就比較好嗎,也真的適合我們這些普羅大眾嗎?我個人覺得桿頭設計能簡單就簡單,但適度的功能可以協助球友自行去調整一些個人化的使用需求.比如桿頭的重量.其他如桿頭重心,角度等,我認為這就變得複雜,對於一般球友來說去調整這些角度實際能得到怎樣的效果與幫助,說實在這是相當有限,但去增加或提供這些功能對於使用者來說只是把打球變得困難和複雜.我有時會看到球友在練習場或球場拿起球桿附贈的板手在拆卸轉換角度或桿頭重量.有時會問這些朋友這樣做的效果怎樣?當然有些人或說得頭頭是道或是就是好玩等回應.
所以說現在產品商也不再著眼在產品的使用期限或使用壽命這些無意義的數字上.因為時間,技術與產品本身就會自然而然讓舊的產品被新的產品給取代.商人們要去針對超過6成的使用者不是那些少數只要東西能用就用到它壞掉不能就再買個新的.這樣的族群不是現代製造商或品牌商的客人.不說別的,手機不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嗎?你也可以用手機超過十年但基本你的手機超過5年就很難可以用現在的一些程式/App.
最多回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