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會覺得打到甜蜜點是一個擊球最大變數.因為不說別的,我們球包隨便也都會有10支以上的球桿,每一支球桿的長度都不同,球頭大小與桿面都不一樣.那卻要運作動作去打中球桿的甜蜜點?我個人覺得這點就會比較不合理.球桿設計應該是只要打到桿面任何一個位置都可以得到最好或一致的效果.這樣打起來才能著重在動作練習,維持,與球桿特性這幾個方面去發揮.
桿身的好壞不在於它的重量.因為輕量化的桿身不是這幾年才有的,從我接觸這塊時,就有40g的桿身了,但現在的球桿更重視球的飛行效果.不是能打就行,而是打出去的球要怎樣飛?飛的軌跡,飛的球速,倒旋量,落地的角度與滾動性等?當要要求這些因素時,就需要觀察細節與產品的材質設定等.所以現代化的球具訂製會越來越複雜與需要更深的專業與經驗.
實際的使用狀況是,有些高噸位碳布桿身彈力減弱會快,有些會慢.然後你會慢慢感受到彈力持續變弱,桿身反彈速度慢慢跟不上你的速度.很多球友對這樣的狀況都不太會相信這是桿身的問題.都覺得桿身裝起來打還不到一年應該不太會產生這樣的狀況,所以可能會想其他問題導致這個狀況.
球桿的複雜度就在於就算是廠商說的或訴求的效果也不見得最後做出的成品有辦法100%的達到.我個人摸這麼久的桿子也沒辦法在還沒做出來打前就有辦法100%可以保證最後會出來的結果.只能抓出個7成的結果,剩下的3成就在於產品本身上會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因為我不是生產商,也不是產品設計者,所以單純就廠商提供的規格表或資訊是很難完全掌握它最後能得到的結果.
球桿的變化隨著時間與科技的進步下都有相當大程度地改變.或許你感覺不深,因為你接觸的球桿如果都是以一般市售款的球具為主那真的可以感受到的差別不會太大.因為這幾年下來的市售款球桿都因為成本的原因越來越難看出它的特性與優勢.當你無法對材質這塊下手,你能做的就變得有限.
我的經驗是很多時候外表與使用的結果與感受是完全不同產品選錯那就別期待它會組出適合你用的規格與桿子.這是根本問題.尤其是越貴的桿子越是如此.因為它們往往都是在某些特性上有強化或過人之處.這就是我會看到一些人用很不錯的產品但打出來的結果就是勞塞!
我需要測試或是訂製球桿時就要對球頭本身的特性,材質與設計進行測量與分析,但往往我測試的數據與得到相關的結果都與這個球頭的外觀設計是相衝突.但我不會太早下定義或結論.畢竟數據不能做為產品的結論.所以我在把這些產品給組裝起來進行測試或是設定最佳的規格與組合給球友們使用.但往往我得到的反饋與自我測試心得都不是太好.因為這些球友們使用一段時間後還是會有問題,再與他們討論後就可以瞭解這還是先前球頭本身的問題與特性依舊存在.
一個正確與好的球具量身訂製是一個分工體系.所謂的分工是球友將自己的想法,喜好,與需求提出來.而技師需要將這些資料進行討論,交流.同時分析球友本身的先天與後天的優缺點分析.再與球友進行討論.同時將可能滿足球友需求的產品推薦給球友.在此,如果可能,這需要有一個實際訂製測試,將可能滿足球友的試打桿讓球友測試使用.同時要將可能會產生的結果先讓球友瞭解與考慮.技師別說還沒組裝出來怎麼可能知道結果?這樣的想法是不專業與不到位的技師才會說的話.
就我的經驗與對不同產品的瞭解.每一個產品,不管是球頭,桿身或握把都有它自有的特性與優缺點.而不是你覺得好的東西配出來就會得到更好的結果.正正不見得都是正.很多狀況是正正得負的結果.產品是有挑相互搭配的零件.也就是說,桿身也會挑球頭,球頭也會挑桿身.就量身訂製的角度來說,通常球友會有一些需求與喜好時,會先將桿身或球頭兩個零件先鎖定一個產品為基礎去進行配對選擇.
因為球具大廠都將注意力放在球頭開發與生產這塊上,對於桿身這塊已經無暇去放心力在上面了.所以當有其他專業桿身廠在這塊上有不錯的成就與產品時,對於球具品牌商來說這就是雪中送炭,直接找這些廠商來配合.要求它們根據自己的需求開發適合的產品.這樣它們自然省工也省力的將整支球桿給建立好.那另一個角度來看,桿身這塊本身不是整支球桿的核心,而也沒有桿身廠獨自建立的球具品牌,
球具的功能需要被細化與組織化,如同汽車系統一樣,分門別類,各自有它們要做的任務與檢視標準出來.不能再是那種矇矓口語化的說詞來愚化球友.這就是我今天要說的功能之一,球桿的穩定性也是汽車的循跡系統.對我來說,球桿的結構可以分為三個主要系統.一為動力系統,二為安全系統,三為結構系統.而這三個系統各自運作它們的功能來滿足對使用者的要求,而在球桿當中這三個系統都是共存只是每個人的比重不同或各自功能強弱的差別.
我以汽車結構為例子就是要反諷高爾夫球具界的停滯不前的狀況.因為大家都被球桿這樣簡單的組成給騙了,因為它比其它運動更要求人桿合一的靜界.因為大多的運動都是人與物體去互動,但高爾夫當中多了一個球桿,也就是工具讓你與物體進行互動,因為這個工具讓這個運動產生了完全不同的變化與難度.好的方面說,有這個工具可以讓你把球給打更遠,打更多變化,但如果你以手直接丟球不是更簡單嗎?
現在的木桿發展與新產品越來越有別於以往.產品利用的技術差別會越來越大.因為科技的進步會讓這些差異擴大化.還是那句話,在資本主義下的經濟發展就是大者恆大論.第一名的會把台面上的錢給拿走.現在TM在木桿上的發展是領先群雄,而領先的幅度不是小小的而已.是很大的距離.它一直是帶領整個球具發展的領頭羊角色.對於這次的新技術我也覺得它是比其他對手要更快更好.
新木桿Jetspeed, SLDR 430也都是將這塊給進行更深度的延伸與發揮到極限!這次的新桿子我兩支都有,但都有一樣的驚訝感.因為讓我覺得這樣的技術確實已經達到有別於其他球桿的差別,對於距離與效果來說,那是你雙眼就可以輕易感受到.這就是讓我想要把這樣的東西給提出來的原因.因為這效果太顯而易見.比起花大錢去買更好材質的鈦合金,桿壁做得很薄或使用複合性材質等,這樣的低與前移重心設計真的太屌了.效果上我沒有機會說不.
10年前的桿身設計,與運用的材質肯定沒有現在的桿身要豐富與複雜.而現今一些桿身廠會運用的高噸位碳布與碳布中加金屬絲設計都將擊球的倒旋量給大大改變了.另外桿頭的設計,與材質的選用也會對於擊球倒旋產生改變.所以一個擊球倒旋量不是只單看球這塊,不同的球桿都會有它不同的最佳倒旋量.就算人這個因素是不變,但可變的因素有球桿這塊就是很複雜了.
我先說一個簡單的觀念,要讓你的球飛得更遠,你的擊球就需要得到幾個特性.1.球速,2.起發角度,3.倒旋量.這三個關鍵因素是決定能否讓你得到最好的擊球距離?如果你要增加你的距離不是在改善與提升這三個因素上,那你所做的改善與提升都是無濟於事!
當你將球桿交給技師時,你最好也要讓技師去實際使用你的球桿.讓他來感受一下這支球桿現在的狀況.同時你也要打給他看讓他看看你現在的揮桿動作與整體擊球效果來進行分析.因為這是讓他可以知道球桿與人這兩塊的差別與感受問題.有了這些資訊後,他才能有一個明確的想法出來.而有一些狀況是桿子就算裁減也不會又太大的硬度差別.這是因為桿身特性原因.除非裁減的位置與長度有比較明顯這樣對於硬度才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首先我要先說會改變桿身特性與效果的重要關鍵,那就是人.我必須說,在高爾夫上,人是一個最難控制與掌握的變數.他/她一直在改變,不管他的改變是正或負,只要是改變那就會對球桿使用上產生影響.而球桿是一直都固定不變.要所要談桿身的變化與改變前,就需要討論人這塊的改變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观澜湖球会名字的来历:观澜湖其实原本没有湖,为何取名“观澜湖”呢?观澜湖球会的英文名称“Mission Hills”和中文名称似乎也并无关联?朱鼎健给出了答案:“观澜镇是球会所在地,球会附近的确没有天然湖,但是高尔夫球场离不开阳光和水,于是我们在球会挖了很多人工湖来供应球场的水循环系统。在球会建立之前,其所在地是一片废墟和垃圾场,‘观澜湖’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创造出了一片美丽的地方。”
當你已經準備好想要為自己建立一套屬於你的球桿,那就先別把你現在的球桿給賣掉或送人,先於你的技師進行相關的討論與產品選擇.得到了一個結論後再看看需要多少時間的等待時間?讓店家有時間可以進行訂貨與運送處理.別急就章.訂製桿不是一般市售的套桿,它是為你而存在.所以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去等待它.它是因為你才產生,也因為你才會有價值.個人化的運動就需要個人化的球桿
這就是你能完全操作球桿的好處.你會更知道要如何去用它,預期它,與享受它.也因為如此,你對球桿的使用策略與打法就會變得更廣!當你可以有自信精準的擊中球時,將球桿的性能發揮出來.那你會有更多的想法來進攻或防守.你對球桿的不確定因素也就自然沒有了.所以你在設定一洞的擊球策略時就會有更多的想法與變化.
一般人的問題大多是大同小異,而很多教練為何無法將動作給教好,第一就是沒有因材施教,也沒有依照個人特性去發展適合的動作.都是照本喧科的一招半式打遍天下.反正我示範一定做得到也做得好,但在你身上你就怎樣就做不到.這就是我當初放棄跟教練學的原因.
球桿的難易性不見得是整支球桿本身所產生的問題,大部份都是有特定的部位與零組件本身就存在有一定難度的使用.簡單的說這有可能是球頭,桿身或握把本身的問題,但這些問題在你使用上不會有太大影響,但對於你能否精準的擊中桿面甜點與操作不同球路的使用上就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了.所以當我在測試一支球桿時,我會將它的球桿那一塊會是這支桿子使用上最大的難度或影響你使用的癥結點給提出來,同時進行說明原因與分析它.
業餘球友與職業球員最大的不同就是練習的頻率.職業球員可以不斷的練習讓肌肉去記憶球桿的使用特性,但我們不同,因為我們平時需要工作,練球時間不是很多,加上有家庭需要去照顧,所以你能得到練習的機會肯定不多.這樣的狀況你比職業選手更需要球桿來協助你,讓你在沒有規律的練習下,依舊可以打出穩定的水平.這就是球桿需要做到的事!
我要的球桿是要性能距離.達不到就沒有買的必要.現今的球具把這些最基礎的特性都一筆帶過,或是將重點給放在一些用不到的虛幻的功能上.調整球桿角度,換桿身,調整球頭重量等.這些東西對一般人來說是看得到卻得不到真正的實質效果.球頭外觀越做越炫,但打出來的效果卻沒有更好.這些才是我們要去評估的功能.
最多回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