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Adams 2014 XTD Ti 3W 15度/Matrix Velox 80st S硬度三木測試~下集!

Adams 2014 XTD Ti 3W 15度

更多此桿照片,都在以下聯結中
https://plus.google.com/photos/102118685530245676231/albums/603196832617...

Adams 2014 XTD Ti 3W 15度/Matrix Velox 80st S硬度三木測試~上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adams-2014-xtd-ti-3w-15dumatrix-velox-80...

Adams 2014 XTD Ti 3W 15度/Matrix Velox 80st S硬度三木測試~中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adams-2014-xtd-ti-3w-15dumatrix-velox-80...

下集開始.

2. 桿身回饋 – 這支80ST桿身打起來與我用60ST與70ST的感覺有點差別.基本上用60ST與70ST的桿身都會有比較大的彈性,它的桿身折點在中間段,所以桿身前的可以感覺是比較硬與彈的地方.不過80ST就有不同了.它比較偏是一整支桿身都硬,就算有彈性也是沒有60ST/70ST那樣彈.所以打起來的樂趣就比較少.另外還有整支桿身都感覺得重,並沒有60ST/70ST那樣偏前端的重量感.所以這塊的表現我覺得算中下的水平,有點讓我失望.可能整體桿身重量提升後,它的桿身彈性就變得比較弱.或是我本身的速度不夠所以無法讓桿身產生足夠的彎曲度.這都是可能的原因.

但如果是因為這樣,它的桿子的硬度頻率真的不算硬,以這樣的硬度級別,我想我有足夠的能力與力量把這桿身打出應有的彎曲度.但也有一個可能性就是桿頭的重量還不夠,因為球頭重量如果不夠重就可能讓桿身產生不了足夠的彎曲度讓使用者在下桿的過程中感受不了桿身所產生的彈性效果.這些因素都是會影響到桿身的手感與回饋.我個人使用下的感覺會偏向是球頭重量不足的問題而影響到桿身的回饋.但這點能改善的空間不大.因為我沒有Adams的桿底的配重螺絲,所以我是無法改變這球頭的重量.不過我可能會考慮把握把換掉,讓重量可以偏向前端位置,以產生足夠讓桿身彎曲的特性出來.但這都要試了才知道.

所以我常在站上的文章中提到,桿身就算同一個系列,不同重量也會產生不同的結果與回饋.不是我簡單的將重量改變就可以得到一致的感受.但這當中的複雜度高於我們所可以預期.所以就我自己的經驗來說,除非我有裝起來打過,不然我是很難對沒有用過的產品去下評論.因為這當中會改變結果的因素太多,不見得是桿身本身的問題,有些時候可能是球頭產生的影響或是規格設定不正確所產生.種種的因素都是對結果有直接與間街的衝擊.對於我來說我只能盡可能去設定它最適合使用者的需求與喜好.剩下的一些變數就給球友去享受與挑戰.

3. 彈道與距離 – 這支桿子的彈道並沒有想像那樣低,就我打Velox 60ST的經驗,大多都是扎實的低彈道.彈道基本上是衝不高,所以我才想要用這支桿身在三木上,可以讓我連滾帶爬的給衝到越遠的距離.這也是我當初選用此桿身的原因.但實際打起來它的彈道是中.並不會打得高,但比我其他低彈道三木要稍為高一些.所以它是我現在比較典型的中彈道球道木設定.會得到這個結果也是因為球頭的起發角度比較高,它的桿面角度超過17度,就算我設定低1.5度來打,但它的擊球起發角度我想也會高於20度.以這樣的球道木來看,得到的擊球高度也就一定會比其它低角度桿面要高的彈道.

不過,因為這支桿身的特性,也是低彈道的優勢,讓初期的擊球起發角度雖然是高,但球飛上空中後,桿身把球的飛行高度與衝力給壓平一些,也就是不讓它以高角度的飛行模式來進行,所以球在空中的飛行是比較平.這也是桿身特性把彈道高度給有效壓低的結果.我覺得這種桿身最好的地方就是它可以把擊球倒旋量給減低,所以球飛起來的效率很棒,更重要是它落地很能滾動.可以滾個20碼不是問題,但因為在台灣使用時雨水多,球道都比較軟,但如果是下坡狀況這桿子可以滾個30碼也不是問題,所以這桿子也都常會有驚人之舉.這點與我另一支喜愛的Mystery CHT-511三木是差不多,飛得遠,也滾得遠.這就是我要的三木特性.

基本上這支三木打到桿面甜點的飛行距離是差不多在210~220碼水平.滾動性在20碼左右.所以我大多可以得到230~240碼的整體距離.只點與我其他三木是差不多或是在遠距離的三木.但問題是這是打到桿面甜點才能得到的效果.如果沒打到桿面甜點,飛形距離的損失就會短了20碼左右,整體距離也會差了20碼.這是我覺得比較大的問題.因為這點的表現上我覺得Mystery CHT-511全鈦的三木就影響較小.距離的損失也就變得小.更重要是它的容錯好,所以不管打到桿面哪個位置,都可以把距離效果給發揮出來.所以這支桿子的距離會稍為比CHT-511要弱一點.不過我覺得樣的三木已經達到我先前的期待距離與效果.所以在這塊上我也給它按個讚.

4. 操作性與易打性 – 這桿子我不覺得它是屬於易打桿.因為桿面雖然不會太難打,但打的位置就會影響到結果與距離.所以如果你本身的動作穩定度與肌肉強度不夠,那不見得能打得好與好打.所以這桿子還是需要有一定條件的人用才會覺得它的好.另一個因素影響到它的操作性就是桿身,這桿身的重量與少的桿身受力彎曲度與彈性幅度都比較小.這對於使用者來說就是一個使用難度.因為你需要更直接的擊球動作,讓你可以感受到桿身的彈性,但它本身的重量也有,所以你如果沒有速度與力量,打起來自然會覺得不行與不易打.這也是這桿子先天存在的難度.

另外它的長度不長,整支桿子比較平衡,所以操作起來不會太難或覺得太吃力.但要打好就需要有穩定的動作為基礎,同時對於體能上也不能太差.這樣打起來的球質與效果才會如猛虎出紮般的效果.對於握把握起來也不會感到太軟而影響到操作性.所以整體來說我覺得它是一支可以有效且讓你穩定擊球的三木.因為桿子的總重有,長度剛好,所以不太會讓你隨便亂揮,力量可以有效的控制住.這點我覺得相當重要.因為坊間的工房在設定球桿大多是將桿子的總重設輕,這樣使用者在操作時不會覺得吃力.但這樣一來往往讓動作更無法控制與維持在你要的揮桿平面上.所以對我來說,設定球桿需要看使用者本身的條件,動作與力量來覺得要怎樣設定出可以讓你揮灑自如的桿子.也不會讓你力量太大而無法控制.

所以此桿的操作性來說,我覺得相當可以滿足揮桿速度在90~100MPH木桿的使用者.這樣的設定可以讓打的人將注意力集中在動作的維持,桿子會自動幫你做到你要的結果.這樣打球就變得簡單多了.所以這桿子的操作性我覺得不錯,但易打性就不好.主要在桿身與球頭上,這兩個零件本身就有高於一般產品的使用要求,所以組合起來自然對於使用的難度有一定的提升.當然這桿也不是針對一般球友,所以這塊我想是它的特色所在.

5. 容錯性與失擊影響 – 在上面有說到,如果你沒打到桿面甜點,此桿的距離損失就會比較大.但對於擊球的失擊影響,我覺得不大.主要在於桿身的強度是可以承受得了使用的的動作小失誤.它對於側旋的壓制能力還是高於其他一般桿身.加上這類性能導向的球桿,對於桿身前端的強化與強度都比較夠.打出來的倒旋量與側旋量都比較少.這樣可以讓你在動作上的瑕疵可以利用這種特性把影響給減低.所以如果動作沒做到位,它會帶一點側旋,但幅度不大,大概在15~20碼的範圍.所以就算打偏,最差的狀況也都在球道兩邊的長草或是果嶺邊的沙坑.對於掉桿,我實際打下來還沒有因為用這支桿而打出界的狀況產生.所以使用起來還是相當靠譜.也可以讓你更敢打.這就是我要的球桿的基本特性.

在長草上我也會拿出這桿子直接朝果嶺打過去,因為這種桿子與桿身強度可以把長草的阻力給有效壓制,雖然距離會影響到但如果對於想要更積極的進攻時,這支三木是我會用的選擇,同時也可以讓我打出我要的結果.但因為我將桿子的角度調低1.5度的同時也會把球頭Lie Angle給調高1.5度,所以對我使用上覺得有點不方便或怪怪.這會影響到我觸球的質量.不過這問題要花點時間就可以克服,只要熟悉後自然可以打得穩與好了.這是我一開始打的前一個月會產生的問題與狀況,但後面就沒有.因為是以我需求為主的設定所以要起來不會花太多時間去熟悉.只要一熟自然就敢打,效果也到位.

整體來說這支桿的效果可以達到我的要求但一些細節表現上沒有我另一支Mystery CHT-511來的好.但如果沒有Mystery CHT-511時它是很不錯的桿子.我還有另一支Maxsoul FW也不錯.這幾支都是屬於日系小場的產品所以價格就不是太友善,但效果卻十分到位.如果考慮到性價比來說,這支桿會相對好.雖然價格是市面大廠產品中最貴,但我想這桿有它的特性與優勢.只是配製桿身與規格要更加貼近使用者本身的狀況才能把它的效果發揮到位.它也應該算是市售款球道木中打得距離遠的前三名.所以你要距離這桿子可以給你但要打得好需要更精準的訂製.這樣才能讓你在長的4桿洞或5桿洞能拼兩桿打上果嶺的機會.

但我個人還是最喜歡它們以前的9032TI的球道木.它應該是XTD的初代產品,也就是從這款產品開始,Adams才開始進到發展鈦合金材質的球道木與鐵木桿.而這款的球道木是最棒讓你可以享受它的扎實手感與強大的距離效果.所以不見得新的就是好,很多舊款的水平與質量都要遠遠優於現在最新的產品.產品如果沒有比較是看不出它的優劣.而每一個人都有自己需求與喜好,好的桿能建立在你的規格上自然可以得到立竿見影效果.這也是你要去追尋.

----------------------------------------
更多此杆照片,都在以下联结中
https://plus.google.com/photos/102118685530245676231/albums/603196832617...

Adams 2014 XTD Ti 3W 15度/Matrix Velox 80st S硬度三木测试~上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adams-2014-xtd-ti-3w-15dumatrix-velox-80...

Adams 2014 XTD Ti 3W 15度/Matrix Velox 80st S硬度三木测试~中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adams-2014-xtd-ti-3w-15dumatrix-velox-80...

下集开始.

2. 杆身回馈 – 这支80ST杆身打起来与我用60ST与70ST的感觉有点差别.基本上用60ST与70ST的杆身都会有比较大的弹性,它的杆身折点在中间段,所以杆身前的可以感觉是比较硬与弹的地方.不过80ST就有不同了.它比较偏是一整支杆身都硬,就算有弹性也是没有60ST/70ST那样弹.所以打起来的乐趣就比较少.另外还有整支杆身都感觉得重,并没有60ST/70ST那样偏前端的重量感.所以这块的表现我觉得算中下的水平,有点让我失望.可能整体杆身重量提升后,它的杆身弹性就变得比较弱.或是我本身的速度不够所以无法让杆身产生足够的弯曲度.这都是可能的原因.

但如果是因为这样,它的杆子的硬度频率真的不算硬,以这样的硬度级别,我想我有足够的能力与力量把这杆身打出应有的弯曲度.但也有一个可能性就是杆头的重量还不够,因为球头重量如果不够重就可能让杆身产生不了足够的弯曲度让使用者在下杆的过程中感受不了杆身所产生的弹性效果.这些因素都是会影响到杆身的手感与回馈.我个人使用下的感觉会偏向是球头重量不足的问题而影响到杆身的回馈.但这点能改善的空间不大.因为我没有Adams的杆底的配重螺丝,所以我是无法改变这球头的重量.不过我可能会考虑把握把换掉,让重量可以偏向前端位置,以产生足够让杆身弯曲的特性出来.但这都要试了才知道.

所以我常在站上的文章中提到,杆身就算同一个系列,不同重量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与回馈.不是我简单的将重量改变就可以得到一致的感受.但这当中的複杂度高于我们所可以预期.所以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除非我有装起来打过,不然我是很难对没有用过的产品去下评论.因为这当中会改变结果的因素太多,不见得是杆身本身的问题,有些时候可能是球头产生的影响或是规格设定不正确所产生.种种的因素都是对结果有直接与间街的冲击.对于我来说我只能尽可能去设定它最适合使用者的需求与喜好.剩下的一些变数就给球友去享受与挑战.

3. 弹道与距离 – 这支杆子的弹道并没有想像那样低,就我打Velox 60ST的经验,大多都是扎实的低弹道.弹道基本上是冲不高,所以我才想要用这支杆身在三木上,可以让我连滚带爬的给冲到越远的距离.这也是我当初选用此杆身的原因.但实际打起来它的弹道是中.并不会打得高,但比我其他低弹道三木要稍为高一些.所以它是我现在比较典型的中弹道球道木设定.会得到这个结果也是因为球头的起发角度比较高,它的杆面角度超过17度,就算我设定低1.5度来打,但它的击球起发角度我想也会高于20度.以这样的球道木来看,得到的击球高度也就一定会比其它低角度杆面要高的弹道.

不过,因为这支杆身的特性,也是低弹道的优势,让初期的击球起发角度虽然是高,但球飞上空中后,杆身把球的飞行高度与冲力给压平一些,也就是不让它以高角度的飞行模式来进行,所以球在空中的飞行是比较平.这也是杆身特性把弹道高度给有效压低的结果.我觉得这种杆身最好的地方就是它可以把击球倒旋量给减低,所以球飞起来的效率很棒,更重要是它落地很能滚动.可以滚个20码不是问题,但因为在台湾使用时雨水多,球道都比较软,但如果是下坡状况这杆子可以滚个30码也不是问题,所以这杆子也都常会有惊人之举.这点与我另一支喜爱的Mystery CHT-511三木是差不多,飞得远,也滚得远.这就是我要的三木特性.

基本上这支三木打到杆面甜点的飞行距离是差不多在210~220码水平.滚动性在20码左右.所以我大多可以得到230~240码的整体距离.只点与我其他三木是差不多或是在远距离的三木.但问题是这是打到杆面甜点才能得到的效果.如果没打到杆面甜点,飞形距离的损失就会短了20码左右,整体距离也会差了20码.这是我觉得比较大的问题.因为这点的表现上我觉得Mystery CHT-511全钛的三木就影响较小.距离的损失也就变得小.更重要是它的容错好,所以不管打到杆面哪个位置,都可以把距离效果给发挥出来.所以这支杆子的距离会稍为比CHT-511要弱一点.不过我觉得样的三木已经达到我先前的期待距离与效果.所以在这块上我也给它按个讚.

4. 操作性与易打性 – 这杆子我不觉得它是属于易打杆.因为杆面虽然不会太难打,但打的位置就会影响到结果与距离.所以如果你本身的动作稳定度与肌肉强度不够,那不见得能打得好与好打.所以这杆子还是需要有一定条件的人用才会觉得它的好.另一个因素影响到它的操作性就是杆身,这杆身的重量与少的杆身受力弯曲度与弹性幅度都比较小.这对于使用者来说就是一个使用难度.因为你需要更直接的击球动作,让你可以感受到杆身的弹性,但它本身的重量也有,所以你如果没有速度与力量,打起来自然会觉得不行与不易打.这也是这杆子先天存在的难度.

另外它的长度不长,整支杆子比较平衡,所以操作起来不会太难或觉得太吃力.但要打好就需要有稳定的动作为基础,同时对于体能上也不能太差.这样打起来的球质与效果才会如勐虎出扎般的效果.对于握把握起来也不会感到太软而影响到操作性.所以整体来说我觉得它是一支可以有效且让你稳定击球的三木.因为杆子的总重有,长度刚好,所以不太会让你随便乱挥,力量可以有效的控制住.这点我觉得相当重要.因为坊间的工房在设定球杆大多是将杆子的总重设轻,这样使用者在操作时不会觉得吃力.但这样一来往往让动作更无法控制与维持在你要的挥杆平面上.所以对我来说,设定球杆需要看使用者本身的条件,动作与力量来觉得要怎样设定出可以让你挥洒自如的杆子.也不会让你力量太大而无法控制.

所以此杆的操作性来说,我觉得相当可以满足挥杆速度在90~100MPH木杆的使用者.这样的设定可以让打的人将注意力集中在动作的维持,杆子会自动帮你做到你要的结果.这样打球就变得简单多了.所以这杆子的操作性我觉得不错,但易打性就不好.主要在杆身与球头上,这两个零件本身就有高于一般产品的使用要求,所以组合起来自然对于使用的难度有一定的提升.当然这杆也不是针对一般球友,所以这块我想是它的特色所在.

5. 容错性与失击影响 – 在上面有说到,如果你没打到杆面甜点,此杆的距离损失就会比较大.但对于击球的失击影响,我觉得不大.主要在于杆身的强度是可以承受得了使用的的动作小失误.它对于侧旋的压制能力还是高于其他一般杆身.加上这类性能导向的球杆,对于杆身前端的强化与强度都比较够.打出来的倒旋量与侧旋量都比较少.这样可以让你在动作上的瑕疵可以利用这种特性把影响给减低.所以如果动作没做到位,它会带一点侧旋,但幅度不大,大概在15~20码的范围.所以就算打偏,最差的状况也都在球道两边的长草或是果岭边的沙坑.对于掉杆,我实际打下来还没有因为用这支杆而打出界的状况产生.所以使用起来还是相当靠谱.也可以让你更敢打.这就是我要的球杆的基本特性.

在长草上我也会拿出这杆子直接朝果岭打过去,因为这种杆子与杆身强度可以把长草的阻力给有效压制,虽然距离会影响到但如果对于想要更积极的进攻时,这支三木是我会用的选择,同时也可以让我打出我要的结果.但因为我将杆子的角度调低1.5度的同时也会把球头Lie Angle给调高1.5度,所以对我使用上觉得有点不方便或怪怪.这会影响到我触球的质量.不过这问题要花点时间就可以克服,只要熟悉后自然可以打得稳与好了.这是我一开始打的前一个月会产生的问题与状况,但后面就没有.因为是以我需求为主的设定所以要起来不会花太多时间去熟悉.只要一熟自然就敢打,效果也到位.

整体来说这支杆的效果可以达到我的要求但一些细节表现上没有我另一支Mystery CHT-511来的好.但如果没有Mystery CHT-511时它是很不错的杆子.我还有另一支Maxsoul FW也不错.这几支都是属于日系小场的产品所以价格就不是太友善,但效果却十分到位.如果考虑到性价比来说,这支杆会相对好.虽然价格是市面大厂产品中最贵,但我想这杆有它的特性与优势.只是配製杆身与规格要更加贴近使用者本身的状况才能把它的效果发挥到位.它也应该算是市售款球道木中打得距离远的前三名.所以你要距离这杆子可以给你但要打得好需要更精准的订製.这样才能让你在长的4杆洞或5杆洞能拼两杆打上果岭的机会.

但我个人还是最喜欢它们以前的9032TI的球道木.它应该是XTD的初代产品,也就是从这款产品开始,Adams才开始进到发展钛合金材质的球道木与铁木杆.而这款的球道木是最棒让你可以享受它的扎实手感与强大的距离效果.所以不见得新的就是好,很多旧款的水平与质量都要远远优于现在最新的产品.产品如果没有比较是看不出它的优劣.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需求与喜好,好的杆能建立在你的规格上自然可以得到立竿见影效果.这也是你要去追寻.

請中國高爾夫網站,尊重本站內容智慧財產權.勿未經洋梨高爾夫與高球庫同意下進行非法轉載文章!如想進行文章轉載需求,請與下面電郵聯系!

chien, 洋梨高爾夫 & 高球庫

本站新設新浪微博网?版:http://weibo.com/peargolf

手机版:http://weibo.cn/peargolf

qq帳號 : 2319995799

大家可加入我的粉絲團,我會不定時將新的信息與活動發怖在微博與Google+內.

Google+ 社群可加入[email protected] (與我聯系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