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Adams 2014 XTD Ti 3W 15度/Matrix Velox 80st S硬度三木測試~中集!

Matrix Velox 80st S硬度

更多此桿照片,都在以下聯結中
https://plus.google.com/photos/102118685530245676231/albums/603196832617...

Adams 2014 XTD Ti 3W 15度/Matrix Velox 80st S硬度三木測試~上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adams-2014-xtd-ti-3w-15dumatrix-velox-80...

中集開始.

這次選的Velox 80ST桿身,雖然是桿身重心前移,但裝起來卻還好.桿身重量也才81.5g.這樣的重量只是虛的80g桿身.因為如果裝在三木上,桿身前後端裁減完後也都在70g初頭.所以這樣的桿身重量對我來說最適合.超過83g的桿身重量裁完後會超過75g.這樣對於使用上就會比較吃力.所以我在選桿身時有刻意對這塊的重量考量過.因為我的動作與體能也都慢慢穩定下,對於桿子的硬度就需要變得硬些,讓我對桿子可以更加敢打,就算打壞了也都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而這支桿身也是有這樣特性.前端的裁減量就會比以前要多.但這樣也是因為每個人在不同時期的體能與肌肉狀況來決定.這也是技師要在設定桿子前所要觀察與分析的重點.

Lamkin REL 握把
這次的握把主要選用Lamkin REL 藍色握把,重量上會比一般握把稍為重一些,53g也是要把桿子的整體重量設定更加平衡,讓使用者可以用起來更加順手,不會感到球頭重量過多,導致揮起來吃力或容易先砸到地等問題.這樣是做一點counter balance的目的.藍色的握把與桿身比較相配.尺寸上也可以滿足我使用的需求.這樣配起來我覺得整體性相當到位.以下就是此桿的規格表.

以下就是這支桿子的規格讓大家參考.

球頭: Adams XTD Ti 15度球道木黑色,重量212.6g(含聯結器)

桿身: Matrix Velox 80st 藍色 S硬度, 46”,0.335”桿身前端尺寸, 81.5g, 255cpm

握把: Lamkin REL 藍色握把, 53g重,R60尺寸

總長: 42.60”

總重: 338g

硬度頻率: 252cpm

揮桿重量: D0.63

MOI: 2808g/cm^2

規格說明
這支桿子的規格看起來是相當友善.你看不到高揮重的問題,也沒有高總重.以三木這樣的桿子,設定出來的總重在340g以內都是相當合理.更重要我在長度上有設定稍為短一些,主要是以使用操控為考量.希望讓它用起來可以更加順手,讓我可以球球都打到桿面甜點.以得到最好的擊球效果與距離.不過MOI看起來是有稍為高一點.我個人覺得MOI的數據比較能反應出它真正的使用感覺.它這個數據會是相當於揮重在D3~D4左右.但以這樣的數據來說,我想只要你的揮桿速度超過90mph在木桿上,你用起來都不會感到吃力或看到數據就說打不動這類的想法.

揮重為何會在不到D1主要在於我把球桿重量給平衡掉,做了counter balance後讓整支球桿的重量更平衡,沒有像其他桿子裝起來有高揮重的原因.這也是我裝了幾支Velox 60ST後所得到的經驗.為了讓使用上不會感到太吃力.所以握把用重一點同時長度也設定稍為短一點,把揮重這個數據給有效壓下來.這樣整支桿子就會變得相當好使.把一支性能導向的桿子轉變成一支平易近人的工具了.再看到硬度頻率這塊,它也不會硬.以這樣的硬度是標準一號木桿的S硬度的頻率.所以打起來也不會讓使用者覺得硬,就算它是一支桿身前端強化與重的產品.我敢說實際打起來一定會相當輕鬆與順手.好了不說太多廢話,就讓我直接跳到測試分析了.

測試場地:台北新店碧潭練習場,球場深度有250碼,打斜對角的距離可以超過270碼的實際距離.同時使用的球有單層練習球. 本文的測試以單層球為測試使用球.單層球與比賽球在木桿使用效果上會有約20碼的距離差別.所以配合下場的實際使用數據進行整體的效果評估.

天氣狀況:過了端午節後,天氣已經進到夏天.悶熱與會有午後雷雨狀況還是很常見,所以天氣的濕度上都會比較高.這對於測試球桿來說會需要更多次的使用在不同狀況與場地下去觀察球桿使用的整體表現.才能得到一個比較持平與公正的測試結果.

氣溫約24~37度.

測試者:chien, 木桿揮桿速度95~97mph.鐵桿揮桿速度82~86mph.

實際測試
這桿子實際拿在手上可以感受到球桿的整體重量,相當有重量感,沒有想像那樣輕.338g的總重好像沒有那樣沉.雖然做兩重量平衡,但整體的重量似乎比數據上要重一些.球頭的霧面黑讓我感到相當沉穩,低調大氣的風格.同時上蓋的凹槽是相當明顯.桿頭的桿根部位看起來有比較突出,沒有與桿頸這塊有平順的連接感.所以視覺上讓我感到有點怪怪不舒服.除此之外我想此桿就沒有太大問題.但因為這支桿子的角度為15度,但我實際量它的角度為約17.5度.所以我在設定聯結器的角度時有設定為桿面角度低(lower)1.5度.所以把角度這塊有進行調整.這就是市售款的球桿比較會得到的問題.大家都有個錯誤觀念與想法.太相信廠商在產品上所標示的規格與數據了.

所以對我來說每當我在組裝球桿前,我花很多時間在測量與分析球頭的特性,把我能測的東西都測出來,再去看我得到的這些數據進行相對應的配制與設定.大廠設定這些規格很多時候都是刻意要設定成這樣,它們不太照真實數據與標示走.因為這些標示數據主要是心理作用大於實質意義.因為大多球友都無法接受他們打軟,打大角度的這類自我意識.當然有些球頭的數據不同於標示是公差問題.但對於打球超過10年以上的球友來說,用的球桿也不少,往往把球桿一擺上去,眼睛稍為看一下,大致就知道這桿子的桿面角度是否如同標示的數據了.

就像我用Callaway X2 Hot木桿,我給一位單差朋友試,球桿一擺在擊球位置他就說這桿面角度不對,超過不少歐!這時我才補上說這桿面角度會大於10度.所以這種狀況是大家要瞭解.市售款球桿就是走大量,有很大的公差問題,加上有些是廠商為了實際狀況,刻意要設定成這樣的規格,就算球頭標示得數據,你也就當參考就行.所以設定球桿需要根據你手上有的真正規格去走.別認為廠商給你的東西都是如同它的規格表一樣.這點技師需要做到把關工作.

這桿子的握感上沒有Pure握把那樣柔順.稍為硬一點.但這樣的感覺對我現在的握力與揮桿速度是比較適合.握起來也比較扎實與不會感到滑動.雖然REL的耐用度比較差,但我都戴兩個手套,這對於磨損握把的消耗上也比較小.這點就沒有太大問題.整體看這支桿是相當低調,但帶有一定程度的殺氣.就讓我進到這支桿子的各項測試分析.

1. 球頭回饋 – 這塊上它與我測試的XTD 鐵木桿的感覺類似.整個球頭的上蓋與桿面變得更薄了,擊球的撞擊感更大,回饋也更加扎實與重手.明顯感受到擊球時整個上蓋與桿面的振動回饋,桿底的回饋就沒有感受到.所以主要在於它今年把球頭的上蓋與桿面給薄形化,讓撞擊的感覺可以延伸更大的面積.雖然說它有凹槽設計但這並沒有影響到整體擊球回饋太多.但在以前的Adams凹槽設計這就是一個影響擊球回饋的重要問題.因為凹槽把桿面撞擊的振動給抵消掉,讓球頭無法把擊球振動給平順的延續掉.導致擊球的手感過硬與不舒服問題.這就是先前凹槽還沒有設計成熟時的主要問題.但看來這個問題在這一代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

我不敢說現在這一代的這個設計已經把擊球手感的不舒適感給壓到沒有,但已經要比前面幾代的擊球回饋要好很多.與一般球頭沒凹槽設計的產品是差異不大.所以我才說這一代的凹槽設計已經得到不錯的解決與改善.要比較成熟了.但我想這也要歸功於凹槽面對桿面的這個面它們有設計貼上一片長條形的人工橡膠來進行球頭擊球時的吸振塊.用以讓振動可以有效得在這一塊物體上得到有效的控制.讓更多不友善的振動給吸收進來.這也是這次我感到Adams球道木上一個亮點.以往可以批評它擊球回饋差的問題在這一代的XTD上可是不能說是個問題與缺點.

但它的非甜點的擊球回饋就沒有太好,也是會覺得硬硬的沒有太好的感受.要掌握好這支桿打好,它的規格,整體設定都是相當重要.不然當你打到非甜密點時,你的回饋就不會好.以前不好的擊球回饋也會產生在你的腦海中.所以用這桿子要敢打,如果不敢吃下去帶過球,那是很難打到桿面甜點,因為它的甜點位置在中間位置.不會偏高,所以球頭要改帶下去吃下草皮,這樣才能把球打到中間位置.這是使用這桿子的一個技巧.

它的擊球聲是鐺鐺聲.主要因為上蓋與桿面變薄了後,這兩塊的擊球振動變得更多,擊球撞擊聲在球頭內有更多的空間可以跑.並沒有被材料給吸收掉.所以聲音來說會更亮,更脆的感覺.我覺得在這塊上的表現,也要給2014年的XTD給按個讚.對於一個產品我從它們一開始的第一代到這一代我是完全見證與使用的一個整體心得.或許用過的人不認為它的回饋是夠好,但我覺得如果以它過去到現在的凹槽設計產品下的成就,這一代確實是目前來說最棒的一款產品.成熟度高.以往的擊球過硬問題已經得到有效解決.能否有更好的回饋提升?當然有,這就看後面Adams怎樣去提升這塊?就讓我們視目以待!

本文未完,下集請點下方.

Adams 2014 XTD Ti 3W 15度/Matrix Velox 80st S硬度三木測試~下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adams-2014-xtd-ti-3w-15dumatrix-velox-80...

-------------------------------
更多此杆照片,都在以下联结中
https://plus.google.com/photos/102118685530245676231/albums/603196832617...

Adams 2014 XTD Ti 3W 15度/Matrix Velox 80st S硬度三木测试~上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adams-2014-xtd-ti-3w-15dumatrix-velox-80...

中集开始.

这次选的Velox 80ST杆身,虽然是杆身重心前移,但装起来却还好.杆身重量也才81.5g.这样的重量只是虚的80g杆身.因为如果装在三木上,杆身前后端裁减完后也都在70g初头.所以这样的杆身重量对我来说最适合.超过83g的杆身重量裁完后会超过75g.这样对于使用上就会比较吃力.所以我在选杆身时有刻意对这块的重量考量过.因为我的动作与体能也都慢慢稳定下,对于杆子的硬度就需要变得硬些,让我对杆子可以更加敢打,就算打坏了也都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而这支杆身也是有这样特性.前端的裁减量就会比以前要多.但这样也是因为每个人在不同时期的体能与肌肉状况来决定.这也是技师要在设定杆子前所要观察与分析的重点.

Lamkin REL 握把
这次的握把主要选用Lamkin REL 蓝色握把,重量上会比一般握把稍为重一些,53g也是要把杆子的整体重量设定更加平衡,让使用者可以用起来更加顺手,不会感到球头重量过多,导致挥起来吃力或容易先砸到地等问题.这样是做一点counter balance的目的.蓝色的握把与杆身比较相配.尺寸上也可以满足我使用的需求.这样配起来我觉得整体性相当到位.以下就是此杆的规格表.

以下就是这支杆子的规格让大家参考.

球头: Adams XTD Ti 15度球道木黑色,重量212.6g(含联结器)

杆身: Matrix Velox 80st 蓝色 S硬度, 46”,0.335”杆身前端尺寸, 81.5g, 255cpm

握把: Lamkin REL 蓝色握把, 53g重,R60尺寸

总长: 42.60”

总重: 338g

硬度频率: 252cpm

挥杆重量: D0.63

MOI: 2808g/cm^2

规格说明
这支杆子的规格看起来是相当友善.你看不到高挥重的问题,也没有高总重.以三木这样的杆子,设定出来的总重在340g以内都是相当合理.更重要我在长度上有设定稍为短一些,主要是以使用操控为考量.希望让它用起来可以更加顺手,让我可以球球都打到杆面甜点.以得到最好的击球效果与距离.不过MOI看起来是有稍为高一点.我个人觉得MOI的数据比较能反应出它真正的使用感觉.它这个数据会是相当于挥重在D3~D4左右.但以这样的数据来说,我想只要你的挥杆速度超过90mph在木杆上,你用起来都不会感到吃力或看到数据就说打不动这类的想法.

挥重为何会在不到D1主要在于我把球杆重量给平衡掉,做了counter balance后让整支球杆的重量更平衡,没有像其他杆子装起来有高挥重的原因.这也是我装了几支Velox 60ST后所得到的经验.为了让使用上不会感到太吃力.所以握把用重一点同时长度也设定稍为短一点,把挥重这个数据给有效压下来.这样整支杆子就会变得相当好使.把一支性能导向的杆子转变成一支平易近人的工具了.再看到硬度频率这块,它也不会硬.以这样的硬度是标准一号木杆的S硬度的频率.所以打起来也不会让使用者觉得硬,就算它是一支杆身前端强化与重的产品.我敢说实际打起来一定会相当轻鬆与顺手.好了不说太多废话,就让我直接跳到测试分析了.

测试场地:台北新店碧潭练习场,球场深度有250码,打斜对角的距离可以超过270码的实际距离.同时使用的球有单层练习球. 本文的测试以单层球为测试使用球.单层球与比赛球在木杆使用效果上会有约20码的距离差别.所以配合下场的实际使用数据进行整体的效果评估.

天气状况:过了端午节后,天气已经进到夏天.闷热与会有午后雷雨状况还是很常见,所以天气的湿度上都会比较高.这对于测试球杆来说会需要更多次的使用在不同状况与场地下去观察球杆使用的整体表现.才能得到一个比较持平与公正的测试结果.

气温约24~37度.

测试者:chien, 木杆挥杆速度95~97mph.铁杆挥杆速度82~86mph.

实际测试
这杆子实际拿在手上可以感受到球杆的整体重量,相当有重量感,没有想像那样轻.338g的总重好像没有那样沉.虽然做两重量平衡,但整体的重量似乎比数据上要重一些.球头的雾面黑让我感到相当沉稳,低调大气的风格.同时上盖的凹槽是相当明显.杆头的杆根部位看起来有比较突出,没有与杆颈这块有平顺的连接感.所以视觉上让我感到有点怪怪不舒服.除此之外我想此杆就没有太大问题.但因为这支杆子的角度为15度,但我实际量它的角度为约17.5度.所以我在设定联结器的角度时有设定为杆面角度低(lower)1.5度.所以把角度这块有进行调整.这就是市售款的球杆比较会得到的问题.大家都有个错误观念与想法.太相信厂商在产品上所标示的规格与数据了.

所以对我来说每当我在组装球杆前,我花很多时间在测量与分析球头的特性,把我能测的东西都测出来,再去看我得到的这些数据进行相对应的配制与设定.大厂设定这些规格很多时候都是刻意要设定成这样,它们不太照真实数据与标示走.因为这些标示数据主要是心理作用大于实质意义.因为大多球友都无法接受他们打软,打大角度的这类自我意识.当然有些球头的数据不同于标示是公差问题.但对于打球超过10年以上的球友来说,用的球杆也不少,往往把球杆一摆上去,眼睛稍为看一下,大致就知道这杆子的杆面角度是否如同标示的数据了.

就像我用Callaway X2 Hot木杆,我给一位单差朋友试,球杆一摆在击球位置他就说这杆面角度不对,超过不少欧!这时我才补上说这杆面角度会大于10度.所以这种状况是大家要瞭解.市售款球杆就是走大量,有很大的公差问题,加上有些是厂商为了实际状况,刻意要设定成这样的规格,就算球头标示得数据,你也就当参考就行.所以设定球杆需要根据你手上有的真正规格去走.别认为厂商给你的东西都是如同它的规格表一样.这点技师需要做到把关工作.

这杆子的握感上没有Pure握把那样柔顺.稍为硬一点.但这样的感觉对我现在的握力与挥杆速度是比较适合.握起来也比较扎实与不会感到滑动.虽然REL的耐用度比较差,但我都戴两个手套,这对于磨损握把的消耗上也比较小.这点就没有太大问题.整体看这支杆是相当低调,但带有一定程度的杀气.就让我进到这支杆子的各项测试分析.

1. 球头回馈 – 这块上它与我测试的XTD 铁木杆的感觉类似.整个球头的上盖与杆面变得更薄了,击球的撞击感更大,回馈也更加扎实与重手.明显感受到击球时整个上盖与杆面的振动回馈,杆底的回馈就没有感受到.所以主要在于它今年把球头的上盖与杆面给薄形化,让撞击的感觉可以延伸更大的面积.虽然说它有凹槽设计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整体击球回馈太多.但在以前的Adams凹槽设计这就是一个影响击球回馈的重要问题.因为凹槽把杆面撞击的振动给抵消掉,让球头无法把击球振动给平顺的延续掉.导致击球的手感过硬与不舒服问题.这就是先前凹槽还没有设计成熟时的主要问题.但看来这个问题在这一代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我不敢说现在这一代的这个设计已经把击球手感的不舒适感给压到没有,但已经要比前面几代的击球回馈要好很多.与一般球头没凹槽设计的产品是差异不大.所以我才说这一代的凹槽设计已经得到不错的解决与改善.要比较成熟了.但我想这也要归功于凹槽面对杆面的这个面它们有设计贴上一片长条形的人工橡胶来进行球头击球时的吸振块.用以让振动可以有效得在这一块物体上得到有效的控制.让更多不友善的振动给吸收进来.这也是这次我感到Adams球道木上一个亮点.以往可以批评它击球回馈差的问题在这一代的XTD上可是不能说是个问题与缺点.

但它的非甜点的击球回馈就没有太好,也是会觉得硬硬的没有太好的感受.要掌握好这支杆打好,它的规格,整体设定都是相当重要.不然当你打到非甜密点时,你的回馈就不会好.以前不好的击球回馈也会产生在你的脑海中.所以用这杆子要敢打,如果不敢吃下去带过球,那是很难打到杆面甜点,因为它的甜点位置在中间位置.不会偏高,所以球头要改带下去吃下草皮,这样才能把球打到中间位置.这是使用这杆子的一个技巧.

它的击球声是铛铛声.主要因为上盖与杆面变薄了后,这两块的击球振动变得更多,击球撞击声在球头内有更多的空间可以跑.并没有被材料给吸收掉.所以声音来说会更亮,更脆的感觉.我觉得在这块上的表现,也要给2014年的XTD给按个讚.对于一个产品我从它们一开始的第一代到这一代我是完全见证与使用的一个整体心得.或许用过的人不认为它的回馈是够好,但我觉得如果以它过去到现在的凹槽设计产品下的成就,这一代确实是目前来说最棒的一款产品.成熟度高.以往的击球过硬问题已经得到有效解决.能否有更好的回馈提升?当然有,这就看后面Adams怎样去提升这块?就让我们视目以待!

本文未完,下集请奌下方.

Adams 2014 XTD Ti 3W 15度/Matrix Velox 80st S硬度三木测试~下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adams-2014-xtd-ti-3w-15dumatrix-velox-80...

請中國高爾夫網站,尊重本站內容智慧財產權.勿未經洋梨高爾夫與高球庫同意下進行非法轉載文章!如想進行文章轉載需求,請與下面電郵聯系!

chien, 洋梨高爾夫 & 高球庫

本站新設新浪微博网?版:http://weibo.com/peargolf

手机版:http://weibo.cn/peargolf

qq帳號 : 2319995799

大家可加入我的粉絲團,我會不定時將新的信息與活動發怖在微博與Google+內.

Google+ 社群可加入[email protected] (與我聯系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