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Kamui Tour KM-200黑頭10.5度/ Matrix Reign 60 HDZ S硬度木桿測試!總結篇

Kamui Tour KM-200黑頭10.5度

更多此桿照片請點擊下面鏈接.
https://plus.google.com/photos/102118685530245676231/albums/600338536027...

Kamui Tour KM-200黑頭10.5度/ Matrix Reign 60 HDZ S硬度木桿測試!產品介紹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kamui-tour-km-200heitou105du-matrix-reig...

Kamui Tour KM-200黑頭10.5度/ Matrix Reign 60 HDZ S硬度木桿測試!規格說明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kamui-tour-km-200heitou105du-matrix-reig...

Kamui Tour KM-200黑頭10.5度/ Matrix Reign 60 HDZ S硬度木桿測試!測試說明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kamui-tour-km-200heitou105du-matrix-reig...

完結篇開始.

這支桿子讓我佩服的地方在於它的彈道要把金頭那支要低多了,但打出來的飛行距離卻差不多.高彈道可以得到更好的飛行距離但如果低彈道的桿子打出來的飛行距離與高彈道是差不多那整體距離肯定是低彈道要遠.我得到也是如此的經驗與結果.這支桿子的飛行距離會比金頭稍為短個5~10碼.但滾動性卻要比金頭遠超過10碼.這是近幾年的性能款桿身的特性.大多設定在中彈道或以下高度飛行,利用桿身材料與桿身廠的技術把桿身的飛行效果給進行優化與延伸.所以這樣可以讓球盡可能減少一些外在因素(風,地型,天氣等)的影響進而提升整體的距離效果.在我下場用這支打時,它比較能得到好的滾動性,就算在落在長草上球也相當能滾動.以飛行距離來說它大約在230~235碼,滾動可以超過20碼.所以整體的效果是真的不錯.

如果使用比較多層次比賽球配上軟的Urethane優力辛的表皮,會讓球的手感上更好,更可以感受到擊球時,擠壓球體的爽度,同時桿面的彈性壓縮與釋放會更加清楚.打出的球質,高度上會稍為高一些,但飛行的速度與彈道會更平.滾動性也不錯.所以我一般拿這桿子會特別挑一些三層或四層的比賽球,硬度在100以上.更可以將桿面的彈性與球頭內部的氣壓效果給創造出來.如果用一般軟球或雙層球款來打,得到的效果不會太好,彈道容易高.尤其以手擊球的球友,觸球桿面如果是朝上,那彈道自然會打得更高.因為我本身有球的硬度測試機,所以我每次下場用的球我都會測量一下它的硬度值,選到我要的硬度再拿下去打.

當你下場打球已經不太會掉球時,動作也穩定.我會建議你最好要能對你使用的球桿,球,配件要去嚴格挑選與建立不同設定的球桿當備用.因為會打的人更能去感受到球桿,球與配件上的差異.每一個產品都有其特性與優缺點,你很難可以找到一支全面化的球桿或配件.所以像我自己,我下場打球會先知道球桿特性,再選擇我要打的桿子,球,與相關配件.因為利用這些工具讓你打好是一個重要基礎.讓你打球可以更加簡單,不需要去改變你的動作與節奏才能讓你得到更好的結果.

有時間你個人的狀況也不會一直都保持最佳狀態.所以我才會建議去設定與擁有不同特性的桿子與配件.當你狀況不好時,可以利用它們幫你把狀態與結果都維持在你平時應有的水平.這才是一個聰明的高爾夫人.這點我在我這一兩年感受特別深.因為動作已經比較熟練與強化.我更能去操作球桿,利用球桿的優點幫我打到我要的結果.球也是如此.我不再打沒幾洞就掉球下,對於球的感受與操作性就更有經驗.所以怎樣的產品對我在不同狀況可以給我最好的互補是我現在在決定打球前會先去選擇與規劃.

有時狀況不好,帶上易打性高的球桿,容錯率高,都是讓我可以輕鬆將成績給維持住的原因.推桿更是如此.有時對於感覺或手臂沒有那樣放鬆去操作球桿,我都會用小烏龜這類扁大的高MOI推桿.它讓我更容易推,失誤也不會產生太大問題.不需要依靠太多個人操作與體力來推.整個game變得更簡單與容易.這才是我想要讓大家去理解與享受高爾夫.

在這塊上我還是要給它按個讚.因為它有高水平的彈道與球質,打出來的距離又不差.應該說在中國的球桿它會更把優勢給發揮出來.尤其是那種長距離的球場,它的滾動性會是讓你吃驚的地方.有時你在開球台上看到打出來的飛行距離並不會讓你感到吃驚,但往往你到球位時你會覺得怎麼會打這麼遠.這就是這桿子神奇的地方.對於華東或華南這類球道比較軟的球場來說我想這樣的桿子會有更好的滾動效果.後頭到國內打球肯定要帶上這支桿去實際試看看.

4. 易打性與操作性 – 金頭的KM-200讓我打起來最感到問題與吃力的地方就是它的操作性.因為它的長度是45.75”長.主因是球頭重量不足,所以設定長一點讓整體的重量可以分布更為平均,也讓球頭重量不足的因素可以壓低.雖然桿子設定到位但對於使用上來說還是存在這個先天的問題.打起來沒問題但打一段時間就會覺得相對吃力.所以我下場打球帶金頭去打時,我最多就是前9洞是用金頭,後9洞就換另一支桿子.因為體能上的消耗真的會是一個問題.如果體能沒有在一定水平與狀態下,用金頭會真的打不太起來.不是因為桿子的重量或揮桿重量問題.而是長度.因為你千萬別認為差半寸或以上的長度影響不大.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就算球桿的總重壓低到低於300g,揮桿重量也設定但D1或以下.但球桿的使用是在於整體的球桿體積對於使用者的體能負擔.越長的球桿以力矩基礎去分析,會產生更大的擊球效果,但相對它的幅度變大,對於你這個身體就需要更大的力量去掌握與操作.所以千萬別認為只是長這0.75”.它對你的使用操作壓力可能增加50%負擔.對這樣的球桿,大多數的人打到後9洞可能連球都碰不太到,常常早早的讓你的球頭觸地.無法像一開始那樣的乾淨擊球.

以金頭的這個問題所以我在設定黑頭時就會讓它成為另一個規格對照組來與金頭的使用性相比.這回我設定的長度是45”.雖然長度短0.75,總重增加17g.揮桿重量金頭為D4.57,黑頭為D7.60.很明顯的黑頭是比較需要點力量去使用.但我使用下來對於黑頭這樣的規格設定卻是一點問題與體能消耗都沒有.照數據來說這樣的差別,黑頭的使用會比較吃力與需要體能去操作.但因為長度短了近一寸後,我使用起來更加容易發力,桿身的特性與條件更配合我的動作與速度.所以相對施展開來更加簡單也沒有問題.所以我打這支桿子可以打完18洞都不會感到吃力或覺得打不動了.所以這就是0.75”的差別.

很多球友都有錯誤的經驗與觀念在於球桿好不好用在於揮桿重量上.但這個數據是最虛與不正確.要不就是球桿總重上去追求.但其實要讓球桿好不好用,與打起來容不容易最大的因素都在於長度上.所以我在訂製球桿上主要都會以球頭重量與長度這兩個因素為設定基礎.因為這是最簡單的物理學基礎,有明確科學與力學根據.不是虛無縹緲的技術名詞.所以我在幫我的會員進行訂製球桿,交給他們球桿後我都不會給規格表.都要他們使用過一個月後我再把規格給他們.因為這樣才能讓你們不會被規格給誤導或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完全用你們最直觀的感覺與動作去瞭解球桿與球桿互動.不是給你規格了後你會覺得怎麼這麼重的揮重.總重怎麼比較重.所以一打不好就會怪這些因素,而不去去觀察與感受球桿是怎樣對你的動作進行變化?

每回當我把規格發給會員時,在同他們討論時,他們都對規格有這樣的數據感到吃驚.以前打不動的揮重怎麼現在打起來卻虎虎生風,相當好打?這就是我一直在說別被數據給左右與誤導.以我這支桿子的規格來說,總重我壓到很低,所以使用上就不會感到太重,但因為我的速度與力量都有一定水平,總重不夠的會對我的力量無法承載.所以我需要將這塊進行優化.需要把球桿的穩定性與最佳讓我使用的能力給達到一個相對平衡.這樣我才好施展我的動作與力量同時也不會讓我覺得用起來球桿飄飄然,或球桿重得讓我打起來很吃力.再說揮桿重量,我從不去看這個數據,會去列出來主要是大家都是通用揮桿數據來討論,所以我測.我根本把這數據當垃圾.一點準確度都沒有.一個揮桿動作是動態但揮重這個數據卻是靜態的數據值.怎能去做為參考.所以我根本就不想去討論它.

這長度讓我覺得我還可以有0.25”的裁短空間.我想我會去裁短它讓它更好使.我更敢打.但現在的規格我覺得一點都沒問題,我打中桿面甜點是8成.就算打到桿面甜點也都在甜點的周圍.所以這樣的長度與重量對我使用來說都已經到達最佳化.裁短不會提升太多擊球精準度.只是如果球頭的尺寸可以再小個20cc大小,桿面可以再寬一點.這樣就更好.讓球頭可以將整體的重量與重心效果更加集中.讓擊球的效果可以更好.如此對於操作性的提升會有加分.因為這樣設計球頭速度會提升一些, 然後桿面再小一點可以讓風阻減低.自然效果上就更到位.

因為這桿子在使用上往往還是會覺得球頭有點大,尤其桿面打會讓我覺得下桿把桿子拉到擊球位置會有點阻力.這就是球頭體積大的問題.就算同一個大小尺寸,如果球頭設計更加壓縮與集中,這個問題就比較小.不是沒有而是小一點.但這對於使用者來說就有更好的操作性與易打性.所以這是這個球頭可以改善的地方.對於它的易打性來說,球頭的重心我選比較低一些,在桿面的中心位置.所以雖然桿身的彈道不高但相當容易起球.打起來一點都不會吃力.就算揮桿速度不快的人打也一樣可以輕鬆把球給送到空中.只是飛的距離會短一點但滾動距離可以補回來.所以這支桿的易打性還是真的不錯也要給個讚.

就算你沒打到桿面甜點,它的距離與彈道效果也沒有太差.沒打到對的點反而容易打高起來,所以這樣更沒有問題.因為桿身有不錯的效果與抗側旋能力所以對於打出來的球都可以在你掌握範圍.就算你沒打好,也沒打到甜蜜點都是一樣直直的.

5. 穩定性與失擊傷害 – 這桿子打起來不難但要打好要有點動作基礎.主要的關鍵在於這樣的桿子它是屬於直來直往,你的動作是怎樣它就怎樣反應在擊球結果上.它不像一些桿身會有比較大的彎曲度,與彈性釋放.所以使用者有一些空間與時間去利用球桿來擊球.這桿子的好處在於你的動作與觸球是相關.動作有一點問題它就會反應在擊球結果.所以使用起來如果你的動作有出問題它就會像照妖鏡一樣反射在結果上.而打出來的球都不會太差,因為它會把側旋問題給壓制到最低.所以你使用起來會覺得這支桿子不會難打但動作只要有出錯桿子就會把問題呈現.但往往結果也沒有想像中的大曲球來.這也是其他球友使用的狀況.

所以以穩定性來說這桿子會讓你想要把它給打好.只要你知道它的性子你就可以發揮它的效果.在這塊來說還是Matrix的優勢.失擊傷害的控制也做得相當到位.也就是為啥打的球友會一球接一球去打下去.因為打好的效果不錯,動作錯誤,對於使用者來說他們本身比誰都清楚,但對於球桿來說也確實反應出來問題.只是結果上沒有太大的影響.這就是會讓人打上癮的桿子.我個人覺得如果球頭再小一點,桿面面積也可縮小個10~15%就會讓下桿更容易.現在KM-200的球頭設計與桿面大小是對於使用者來說一定會有影響.也會是下桿把桿頭拉到擊球位置很大的一個任務.而這就需要點力量與速度才能把觸球點與位置給做到最好.

我個人認為日系球頭大多都是以易打性為主.桿頭尺寸做到最大,桿面是盡可能的大,很多都是深桿面設計.這款KM-200的桿面沒有其他的深,有點類似寬桿面但也沒有那樣寬.所以我在選用日系小廠的球頭時最苦惱是在於球頭外觀與尺寸選擇.這點對於有點速度條件與能力的用戶來說會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因為動作上相對穩定,所以球桿設定上就更顯重要.任何可以讓你提升擊球結果與穩定性的規格設定與零組件選擇就是決定你能否得到你要的終極武器.日系球頭我到現在還沒有找到.就算有我想要的規格但內部設計多半有問題,無法在手感,擊球效果與能量可以得到最佳化.

所以說,以木桿類球頭設定來說,美系產品要優於日系產品.美系品牌產品在球頭體的設計上要更優於日本太多了.就算球頭做到460cc但下桿的流暢性依舊維持在最佳狀態.如果球頭尺寸小一點如440cc大小,整體的結構會更緊實/Compact,把球頭重量與重心進行有效分布.所以擊球出來的效果自然會相當好.日系球頭的出球速度多半比不上美系品牌.主要也在這幾點上.就算日系品牌在桿面上使用經過加工處理的升級鈦合金,但這對於效果提升是相當有限.對於擊球回饋是比較正面提升,但在效果與出球速度就很難啟到立竿見影之效.對於球桿與球頭設計上我也經過多年的測試下都有些心得.對我來說,我沒有特定的品牌偏好對於只要能達到我想要的結果與擊球目標的桿子,都會認為它是好桿.

我也會建議大家也需要對球桿有明確需求與目標.這樣你才能檢驗你的工具是否能達到你要的結果與東西.品牌我覺得在現在這個環境意義不太大.因為9成以上的美日系品牌球桿都是在中國與台灣的代工廠中生產.極少的品牌是自己有廠房進行生產與設計的工作.所以如果你有業內的訊息反而要去瞭解哪家生產的產品?因為生產商的質量與要求才會是最後產品出來的結果重要依據.美系品牌的設計開發產品團隊比較完整與多.日系品牌在產品設計與研發上多數是仰賴製造商的配套服務.所以自然產品兩個派系在產品效果上的差異.對於使用者來說你有權找到或得到你想要的東西.而要做到這個事真的不容易.因為產品太多.只能多方討論與實際測試才能讓你把選錯的機會降到最低.

以這支木桿來說它有它的亮點,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它已經算不錯的水平.但對於性能上來說還是差一點.這就是我上面說的產品設計上的問題.所以我一直在找一個最好的性能球頭但還是沒有找到.因為多數廠商還是會以贏合主流用戶為主的目標.但現在太多產品都是這樣,易打,球頭大,桿面大,重心低.實在沒有太多的樂趣.這就是現在球友的最大問題.市面上的東西不見得有你要的.只能不斷的期待後續產品了.

全文完!

-----------------------------
更多此杆照片请点击下面链接.
https://plus.google.com/photos/102118685530245676231/albums/600338536027...

Kamui Tour KM-200黑头10.5度/ Matrix Reign 60 HDZ S硬度木杆测试!产品介绍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kamui-tour-km-200heitou105du-matrix-reig...

Kamui Tour KM-200黑头10.5度/ Matrix Reign 60 HDZ S硬度木杆测试!规格说明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kamui-tour-km-200heitou105du-matrix-reig...

Kamui Tour KM-200黑头10.5度/ Matrix Reign 60 HDZ S硬度木杆测试!测试说明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kamui-tour-km-200heitou105du-matrix-reig...

完结篇开始.

这支杆子让我佩服的地方在于它的弹道要把金头那支要低多了,但打出来的飞行距离却差不多.高弹道可以得到更好的飞行距离但如果低弹道的杆子打出来的飞行距离与高弹道是差不多那整体距离肯定是低弹道要远.我得到也是如此的经验与结果.这支杆子的飞行距离会比金头稍为短个5~10码.但滚动性却要比金头远超过10码.这是近几年的性能款杆身的特性.大多设定在中弹道或以下高度飞行,利用杆身材料与杆身厂的技术把杆身的飞行效果给进行优化与延伸.所以这样可以让球尽可能减少一些外在因素(风,地型,天气等)的影响进而提升整体的距离效果.在我下场用这支打时,它比较能得到好的滚动性,就算在落在长草上球也相当能滚动.以飞行距离来说它大约在230~235码,滚动可以超过20码.所以整体的效果是真的不错.

如果使用比较多层次比赛球配上软的Urethane优力辛的表皮,会让球的手感上更好,更可以感受到击球时,挤压球体的爽度,同时杆面的弹性压缩与释放会更加清楚.打出的球质,高度上会稍为高一些,但飞行的速度与弹道会更平.滚动性也不错.所以我一般拿这杆子会特别挑一些三层或四层的比赛球,硬度在100以上.更可以将杆面的弹性与球头内部的气压效果给创造出来.如果用一般软球或双层球款来打,得到的效果不会太好,弹道容易高.尤其以手击球的球友,触球杆面如果是朝上,那弹道自然会打得更高.因为我本身有球的硬度测试机,所以我每次下场用的球我都会测量一下它的硬度值,选到我要的硬度再拿下去打.

当你下场打球已经不太会掉球时,动作也稳定.我会建议你最好要能对你使用的球杆,球,配件要去严格挑选与建立不同设定的球杆当备用.因为会打的人更能去感受到球杆,球与配件上的差异.每一个产品都有其特性与优缺点,你很难可以找到一支全面化的球杆或配件.所以像我自己,我下场打球会先知道球杆特性,再选择我要打的杆子,球,与相关配件.因为利用这些工具让你打好是一个重要基础.让你打球可以更加简单,不需要去改变你的动作与节奏才能让你得到更好的结果.

有时间你个人的状况也不会一直都保持最佳状态.所以我才会建议去设定与拥有不同特性的杆子与配件.当你状况不好时,可以利用它们帮你把状态与结果都维持在你平时应有的水平.这才是一个聪明的高尔夫人.这点我在我这一两年感受特别深.因为动作已经比较熟练与强化.我更能去操作球杆,利用球杆的优点帮我打到我要的结果.球也是如此.我不再打没几洞就掉球下,对于球的感受与操作性就更有经验.所以怎样的产品对我在不同状况可以给我最好的互补是我现在在决定打球前会先去选择与规划.

有时状况不好,带上易打性高的球杆,容错率高,都是让我可以轻鬆将成绩给维持住的原因.推杆更是如此.有时对于感觉或手臂没有那样放鬆去操作球杆,我都会用小乌龟这类扁大的高MOI推杆.它让我更容易推,失误也不会产生太大问题.不需要依靠太多个人操作与体力来推.整个game变得更简单与容易.这才是我想要让大家去理解与享受高尔夫.

在这块上我还是要给它按个讚.因为它有高水平的弹道与球质,打出来的距离又不差.应该说在中国的球杆它会更把优势给发挥出来.尤其是那种长距离的球场,它的滚动性会是让你吃惊的地方.有时你在开球台上看到打出来的飞行距离并不会让你感到吃惊,但往往你到球位时你会觉得怎麽会打这麽远.这就是这杆子神奇的地方.对于华东或华南这类球道比较软的球场来说我想这样的杆子会有更好的滚动效果.后头到国内打球肯定要带上这支杆去实际试看看.

4. 易打性与操作性 – 金头的KM-200让我打起来最感到问题与吃力的地方就是它的操作性.因为它的长度是45.75”长.主因是球头重量不足,所以设定长一点让整体的重量可以分布更为平均,也让球头重量不足的因素可以压低.虽然杆子设定到位但对于使用上来说还是存在这个先天的问题.打起来没问题但打一段时间就会觉得相对吃力.所以我下场打球带金头去打时,我最多就是前9洞是用金头,后9洞就换另一支杆子.因为体能上的消耗真的会是一个问题.如果体能没有在一定水平与状态下,用金头会真的打不太起来.不是因为杆子的重量或挥杆重量问题.而是长度.因为你千万别认为差半寸或以上的长度影响不大.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就算球杆的总重压低到低于300g,挥杆重量也设定但D1或以下.但球杆的使用是在于整体的球杆体积对于使用者的体能负担.越长的球杆以力矩基础去分析,会产生更大的击球效果,但相对它的幅度变大,对于你这个身体就需要更大的力量去掌握与操作.所以千万别认为只是长这0.75”.它对你的使用操作压力可能增加50%负担.对这样的球杆,大多数的人打到后9洞可能连球都碰不太到,常常早早的让你的球头触地.无法像一开始那样的乾淨击球.

以金头的这个问题所以我在设定黑头时就会让它成为另一个规格对照组来与金头的使用性相比.这回我设定的长度是45”.虽然长度短0.75,总重增加17g.挥杆重量金头为D4.57,黑头为D7.60.很明显的黑头是比较需要点力量去使用.但我使用下来对于黑头这样的规格设定却是一点问题与体能消耗都没有.照数据来说这样的差别,黑头的使用会比较吃力与需要体能去操作.但因为长度短了近一寸后,我使用起来更加容易发力,杆身的特性与条件更配合我的动作与速度.所以相对施展开来更加简单也没有问题.所以我打这支杆子可以打完18洞都不会感到吃力或觉得打不动了.所以这就是0.75”的差别.

很多球友都有错误的经验与观念在于球杆好不好用在于挥杆重量上.但这个数据是最虚与不正确.要不就是球杆总重上去追求.但其实要让球杆好不好用,与打起来容不容易最大的因素都在于长度上.所以我在订製球杆上主要都会以球头重量与长度这两个因素为设定基础.因为这是最简单的物理学基础,有明确科学与力学根据.不是虚无缥缈的技术名词.所以我在帮我的会员进行订製球杆,交给他们球杆后我都不会给规格表.都要他们使用过一个月后我再把规格给他们.因为这样才能让你们不会被规格给误导或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完全用你们最直观的感觉与动作去瞭解球杆与球杆互动.不是给你规格了后你会觉得怎麽这麽重的挥重.总重怎麽比较重.所以一打不好就会怪这些因素,而不去去观察与感受球杆是怎样对你的动作进行变化?

每回当我把规格发给会员时,在同他们讨论时,他们都对规格有这样的数据感到吃惊.以前打不动的挥重怎麽现在打起来却虎虎生风,相当好打?这就是我一直在说别被数据给左右与误导.以我这支杆子的规格来说,总重我压到很低,所以使用上就不会感到太重,但因为我的速度与力量都有一定水平,总重不够的会对我的力量无法承载.所以我需要将这块进行优化.需要把球杆的稳定性与最佳让我使用的能力给达到一个相对平衡.这样我才好施展我的动作与力量同时也不会让我觉得用起来球杆飘飘然,或球杆重得让我打起来很吃力.再说挥杆重量,我从不去看这个数据,会去列出来主要是大家都是通用挥杆数据来讨论,所以我测.我根本把这数据当垃圾.一点准确度都没有.一个挥杆动作是动态但挥重这个数据却是静态的数据值.怎能去做为参考.所以我根本就不想去讨论它.

这长度让我觉得我还可以有0.25”的裁短空间.我想我会去裁短它让它更好使.我更敢打.但现在的规格我觉得一点都没问题,我打中杆面甜点是8成.就算打到杆面甜点也都在甜点的周围.所以这样的长度与重量对我使用来说都已经到达最佳化.裁短不会提升太多击球精准度.只是如果球头的尺寸可以再小个20cc大小,杆面可以再宽一点.这样就更好.让球头可以将整体的重量与重心效果更加集中.让击球的效果可以更好.如此对于操作性的提升会有加分.因为这样设计球头速度会提升一些, 然后杆面再小一点可以让风阻减低.自然效果上就更到位.

因为这杆子在使用上往往还是会觉得球头有点大,尤其杆面打会让我觉得下杆把杆子拉到击球位置会有点阻力.这就是球头体积大的问题.就算同一个大小尺寸,如果球头设计更加压缩与集中,这个问题就比较小.不是没有而是小一点.但这对于使用者来说就有更好的操作性与易打性.所以这是这个球头可以改善的地方.对于它的易打性来说,球头的重心我选比较低一些,在杆面的中心位置.所以虽然杆身的弹道不高但相当容易起球.打起来一点都不会吃力.就算挥杆速度不快的人打也一样可以轻鬆把球给送到空中.只是飞的距离会短一点但滚动距离可以补回来.所以这支杆的易打性还是真的不错也要给个讚.

就算你没打到杆面甜点,它的距离与弹道效果也没有太差.没打到对的点反而容易打高起来,所以这样更没有问题.因为杆身有不错的效果与抗侧旋能力所以对于打出来的球都可以在你掌握范围.就算你没打好,也没打到甜蜜点都是一样直直的.

5. 稳定性与失击伤害 – 这杆子打起来不难但要打好要有点动作基础.主要的关键在于这样的杆子它是属于直来直往,你的动作是怎样它就怎样反应在击球结果上.它不像一些杆身会有比较大的弯曲度,与弹性释放.所以使用者有一些空间与时间去利用球杆来击球.这杆子的好处在于你的动作与触球是相关.动作有一点问题它就会反应在击球结果.所以使用起来如果你的动作有出问题它就会像照妖镜一样反射在结果上.而打出来的球都不会太差,因为它会把侧旋问题给压制到最低.所以你使用起来会觉得这支杆子不会难打但动作只要有出错杆子就会把问题呈现.但往往结果也没有想像中的大曲球来.这也是其他球友使用的状况.

所以以稳定性来说这杆子会让你想要把它给打好.只要你知道它的性子你就可以发挥它的效果.在这块来说还是Matrix的优势.失击伤害的控制也做得相当到位.也就是为啥打的球友会一球接一球去打下去.因为打好的效果不错,动作错误,对于使用者来说他们本身比谁都清楚,但对于球杆来说也确实反应出来问题.只是结果上没有太大的影响.这就是会让人打上瘾的杆子.我个人觉得如果球头再小一点,杆面面积也可缩小个10~15%就会让下杆更容易.现在KM-200的球头设计与杆面大小是对于使用者来说一定会有影响.也会是下杆把杆头拉到击球位置很大的一个任务.而这就需要点力量与速度才能把触球点与位置给做到最好.

我个人认为日系球头大多都是以易打性为主.杆头尺寸做到最大,杆面是尽可能的大,很多都是深杆面设计.这款KM-200的杆面没有其他的深,有点类似宽杆面但也没有那样宽.所以我在选用日系小厂的球头时最苦恼是在于球头外观与尺寸选择.这点对于有点速度条件与能力的用户来说会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动作上相对稳定,所以球杆设定上就更显重要.任何可以让你提升击球结果与稳定性的规格设定与零组件选择就是决定你能否得到你要的终极武器.日系球头我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就算有我想要的规格但内部设计多半有问题,无法在手感,击球效果与能量可以得到最佳化.

所以说,以木杆类球头设定来说,美系产品要优于日系产品.美系品牌产品在球头体的设计上要更优于日本太多了.就算球头做到460cc但下杆的流畅性依旧维持在最佳状态.如果球头尺寸小一点如440cc大小,整体的结构会更紧实/Compact,把球头重量与重心进行有效分布.所以击球出来的效果自然会相当好.日系球头的出球速度多半比不上美系品牌.主要也在这几点上.就算日系品牌在杆面上使用经过加工处理的升级钛合金,但这对于效果提升是相当有限.对于击球回馈是比较正面提升,但在效果与出球速度就很难启到立竿见影之效.对于球杆与球头设计上我也经过多年的测试下都有些心得.对我来说,我没有特定的品牌偏好对于只要能达到我想要的结果与击球目标的杆子,都会认为它是好杆.

我也会建议大家也需要对球杆有明确需求与目标.这样你才能检验你的工具是否能达到你要的结果与东西.品牌我觉得在现在这个环境意义不太大.因为9成以上的美日系品牌球杆都是在中国与台湾的代工厂中生产.极少的品牌是自己有厂房进行生产与设计的工作.所以如果你有业内的讯息反而要去瞭解哪家生产的产品?因为生产商的质量与要求才会是最后产品出来的结果重要依据.美系品牌的设计开发产品团队比较完整与多.日系品牌在产品设计与研发上多数是仰赖製造商的配套服务.所以自然产品两个派系在产品效果上的差异.对于使用者来说你有权找到或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而要做到这个事真的不容易.因为产品太多.只能多方讨论与实际测试才能让你把选错的机会降到最低.

以这支木杆来说它有它的亮点,对于一般使用者来说它已经算不错的水平.但对于性能上来说还是差一点.这就是我上面说的产品设计上的问题.所以我一直在找一个最好的性能球头但还是没有找到.因为多数厂商还是会以赢合主流用户为主的目标.但现在太多产品都是这样,易打,球头大,杆面大,重心低.实在没有太多的乐趣.这就是现在球友的最大问题.市面上的东西不见得有你要的.只能不断的期待后续产品了.

全文完!

請中國高爾夫網站,尊重本站內容智慧財產權.勿未經洋梨高爾夫與高球庫同意下進行非法轉載文章!如想進行文章轉載需求,請與下面電郵聯系!

chien, 洋梨高爾夫 & 高球庫

本站新設新浪微博网?版:http://weibo.com/peargolf

手机版:http://weibo.cn/peargolf

qq帳號 : 2319995799

大家可加入我的粉絲團,我會不定時將新的信息與活動發怖在微博與Google+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