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日本Maxsoul RA11 7鐵/Fujikura MCI 70 S硬度鐵桿!規格說明篇

日本Maxsoul RA11 7鐵

更多此桿照片,可以點下面聯結.
https://plus.google.com/photos/102118685530245676231/albums/610468740908...

中國讀者可到我的新浪微博中參考此桿照片.
http://weibo.com/peargolf

日本Maxsoul RA11 7鐵/Fujikura MCI 70 S硬度鐵桿!產品說明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ribenmaxsoul-ra11-7tiefujikura-mci-70-sy...

規格說明篇開始.

如果你本身的距離條件不錯,開球可以到240碼水平,我不建議去考慮使用鐵桿用碳纖維的桿身.因為你一定很容易把桿身給打太彈.這類產品我個人還是覺得對於速度條件沒有太好的人可以使用.揮桿速度比較平順,不會刻意去發力打球.這樣的擊球模式比較能將碳纖維桿身的特性與優勢給發揮出來,同時也不較不會打到桿身的臨界點.就算打到桿身臨界點,他們的動作相對平順對於產生的側旋問題與倒旋過多因素都不會對他們產生過多影響,還是可以調整打法一些去配合球桿.這樣的產品比較能跟使用者產生更多的共鳴與樂趣.只是單純想要桿子輕,揮得更快,得到更遠的距離?這點在鐵桿當中會比較有問題.因為通常一開始用是沒問題,一旦用了一段時間後這個穩定性問題肯定會讓你煩惱與產生打不穩.

所以我大多會打過這些不同產品不管桿身或球頭等.瞭解它們設定的基礎,優缺點與技術後,我就會對它們進行特性區分.很多不錯的產品但如果給不適合的人用通常會得到反效果.就算一開始用得效果與狀況不錯但一旦時間拉長後問題就慢慢浮現也會影響到使用者的動作與節奏了.所以產品都是有針對性只是這些隱性的DNA是不會一看就知道也不是你看規格表就可以瞭解.這都要你實際去使用與操作後才能知道.這點我就認為身為球具技師需要去做的事!產品你可以抓幾個你喜歡的下去進行垂直研究與使用.這樣你自然會比較清楚這類產品特性與適合族群.如此你進行訂製推薦與後續使用效果才能得到最好的結果.不然如果把訂製球具的後果讓球有去負責這就有欠公平與陷入資訊的不對等.

握把選用使用Iomic Sticky Evolution 1.8黑色款.尺寸為R60,中量48g.握把前端是Sticky的款式握起來比較不滑,也不會黏手.以前的Sticky款式比較會黏.雖然握感上都不錯但握起來會感到有點黏手的問題.這問題我想Iomic已經有改善.現在這款的握感上不會太軟,也沒有已經黏手的問題.更重要是它的耐用度上也改善不少.以前我對Iomic的握把就是覺得它的顏色多樣,好看,握感舒服也軟.但往往這樣會有一些負作用問題產生.最大問題就是耐用度不好.軟就容易產生磨損狀況,往往握把用不到幾個月一些使用會產生的磨損就容易看到.同時磨損的地方也會有髒汙產生.保養上也不是太容易.這就是我對Iomic握把的印象.但最近幾年的產品看得出來它們對這些問題有提出不錯的改善方案.所以這回就想用Iomic來試看看.

以下就是此木桿的整體規格數據讓大家參考!

球頭: Maxsoul RA11 7鐵, 271g重,桿面角度32

桿身: Fujikura MCI 70 S硬度,重75g, 0.355口徑

握把: Iomic Sticky Evolution 1.8黑色, R60尺寸,重48g

總長: 37.25”

總重: 393g

揮桿重量: D0.78

MOI: 2660g/cm^2

規格說明
以這支桿子設定的使用族群主要為開球距離在200~230碼的使用者.因為碳素桿身就是要走輕量化,彈性好.讓揮桿速度不快的人可以提升桿頭速度以得到更好的距離效果.同時整體球桿的總重與揮重都會有效減少,這也可以讓使用的體力減低到最小.這樣好處就是提升擊球的易打性與球桿操作性.讓你用起來可以輕鬆自在.做好動作上的要求與提升打中桿面甜蜜點的比例.這次我設定的長度沒有比我另一支Iwazono 0209配上Veylix Alpina 873為37.4”.以7鐵這桿的長度設定在37”+-0.5”都是可以接受的範圍內.而這回的設定並沒有設得太長也是要看MCI這款桿身在強度上與性能是否能與一般鋼管材質桿身相提並論?如果桿身在強度上可以提升起來這樣以往碳素桿身要做長一點為了讓彈性更好發揮的問題就不需要.

桿子設定長一點自然對於使用的難度與操控性有直接影響.對於一般球友對動作的熟練度不足的人就很難對這樣的狀況得到好的控制與發揮.而對於科技與材料的進步下,在碳纖維材料上的進步可以對這樣問題有改善.這也是我會一直去嘗試不同產品與設定的效果.才能有清楚的瞭解.對於日後配制與選擇產品時自然能有更好的想法與推薦名單.當然碳纖維桿身的鐵桿身專用產品目前好的都要價不便宜.像MCI這款產品的售價就要超過80美金一支費用.還沒有加上其他稅,安裝費與Spine費用等.所以這對於一般球友來說,費用上是相當貴.當然如果貴有它的價值花得也值得.就怕花下去的效果與價格沒有劃上等號.那可就賠了夫人又折兵.這也是我這回要測試的重點.看看它本身的效果與回饋有沒有它價格那樣的出眾.

還有一點,這款MCI桿身產品售價是跟它的桿身重量而改變.大家可別認為這桿身是越輕越貴.它剛好相反.它的重量越重的反而越貴.入門的桿身從50g~70g是一個級別.價格是日幣8000/一支,然後下一階是重量80g~110g售價是日幣9000,最後是120g最貴日幣12000.我想大多的朋友都會先考慮它的50~70g這個重量級別.80g以上就可能沒有太大的用處因為打得動80g以上的人多半都去使用鋼管產品.輕量化的碳纖維桿身就是要以一般鋼管90g要有更多重量優勢才有換制的動機與需要.會要用到它80g以上的產品多半是想要它這種桿身的距離效果與手感.這也是我會先裝70 S硬度的產品來測試看看.因為這個重量比較能與鋼管材質主力90g產生重量的差異.而這也是碳纖維桿身可以得到的優勢主力.當然60g也是一個不錯的考量但我都會先從70g這塊下手.除非真的身體條件與狀況不好才需要去選擇70g以下的產品.

在長度上設定跟一般鋼管桿身差不多的長度下,得到的揮桿重量也會比一般鐵桿要輕.所以我設定這類球桿一定是針對揮桿速度不快與距離問題的球友.我不太會讓打得動鋼管的年輕人去用這類產品.因為當你用這樣的產品時,會更容易發生錯誤,也很容易影響你的揮桿動作與節奏.如果你的鐵桿規格與木桿是不同,這時當你開完球後,要用鐵桿進攻果嶺時,桿子的特性不同就會讓你動作施展與擊球穩定性產生問題.自然讓你第二桿更容易失誤.就算你把你的木桿與鐵桿都設定到同樣的揮桿重量,但這也只是在數據上得到一致讓你心理上認為這是你可以使用的規格.可是球桿的靈魂在於它的特性與回饋.這是要打出來才知道不是靠數據一樣就可以掌握.

當然我在測試非我使用的球桿時都不太會去改變自己的動作與節奏.主要都要去觀察球桿在大過於它本身能承載的能量時會有怎樣的變化?瞭解到這塊也自然可以知道桿身廠本身的技術深度與水平.而我也會調整動作速度與節奏去看當使用者的條件不同時,球桿又是怎樣去反應與呈現出它應有的效果.對於近三年的碳纖維鐵桿用桿身的產品.我發現越來越多的產品有更好的強度與抗側旋能力.當然這也要歸咎於材質的提升,技術的躍進.近幾年來我所測試的Matrix, Veylix, Basileus, Fujikura的碳纖維鐵桿用桿身都已經能在穩定度與效果上產生足以跟鐵桿身一樣的效果.而重量上也都在80g以下就可以有不錯的結果.這個趨勢會越來越明顯,但是否會取代鋼管桿身的地位與市場.我想短期還很困難.因為鋼管在100g以上的水平是碳纖維對手所無法取代.這也是鋼管的技術與發揮所在.而碳纖維的主力自然在80g以下.

測試場地:台北新店碧潭練習場,球場深度有250碼,打斜對角的距離可以超過270碼的實際距離.同時使用的球有單層練習球. 本文的測試以單層球為測試使用球.單層球與比賽球在木桿使用效果上會有約20碼的距離差別.所以配合下場的實際使用數據進行整體的效果評估.

天氣狀況: 2014年冬天感覺比以往要溫暖多了.溫度也大致在16度到22度之間.有時候太陽高高掛都會衝到20幾度讓人忘記現在是哪個季節?整體來說算是比較涼爽的天氣也很適合下場打球.不過大多為陰天,天氣的濕度上都會比較高.打球在白天天變冷了所以要注意保暖,對於球桿的使用與效果最好都要測試多一些時間,因為天冷會影響到使用與球桿的磨合期時間.這樣才能得到一個比較完整表現

氣溫約16~23度.測試者:chien, 木桿揮桿速度95~97mph.鐵桿揮桿速度82~86mph.

本文未完,請點下方.

日本Maxsoul RA11 7鐵/Fujikura MCI 70 S硬度鐵桿!實際測試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ribenmaxsoul-ra11-7tiefujikura-mci-70-sy...

日本Maxsoul RA11 7鐵/Fujikura MCI 70 S硬度鐵桿!完結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ribenmaxsoul-ra11-7tiefujikura-mci-70-sy...

----------------------------------------------------
更多此杆照片,可以点下面联结.
https://plus.google.com/photos/102118685530245676231/albums/610468740908...

中国读者可到我的新浪微博中参考此杆照片.
http://weibo.com/peargolf

日本Maxsoul RA11 7铁/Fujikura MCI 70 S硬度铁杆!产品说明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ribenmaxsoul-ra11-7tiefujikura-mci-70-sy...

规格说明篇开始.

如果你本身的距离条件不错,开球可以到240码水平,我不建议去考虑使用铁杆用碳纤维的杆身.因为你一定很容易把杆身给打太弹.这类产品我个人还是觉得对于速度条件没有太好的人可以使用.挥杆速度比较平顺,不会刻意去发力打球.这样的击球模式比较能将碳纤维杆身的特性与优势给发挥出来,同时也不较不会打到杆身的临界点.就算打到杆身临界点,他们的动作相对平顺对于产生的侧旋问题与倒旋过多因素都不会对他们产生过多影响,还是可以调整打法一些去配合球杆.这样的产品比较能跟使用者产生更多的共鸣与乐趣.只是单纯想要杆子轻,挥得更快,得到更远的距离?这点在铁杆当中会比较有问题.因为通常一开始用是没问题,一旦用了一段时间后这个稳定性问题肯定会让你烦恼与产生打不稳.

所以我大多会打过这些不同产品不管杆身或球头等.瞭解它们设定的基础,优缺点与技术后,我就会对它们进行特性区分.很多不错的产品但如果给不适合的人用通常会得到反效果.就算一开始用得效果与状况不错但一旦时间拉长后问题就慢慢浮现也会影响到使用者的动作与节奏了.所以产品都是有针对性只是这些隐性的DNA是不会一看就知道也不是你看规格表就可以瞭解.这都要你实际去使用与操作后才能知道.这点我就认为身为球具技师需要去做的事!产品你可以抓几个你喜欢的下去进行垂直研究与使用.这样你自然会比较清楚这类产品特性与适合族群.如此你进行订製推荐与后续使用效果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不然如果把订製球具的后果让球有去负责这就有欠公平与陷入资讯的不对等.

握把选用使用Iomic Sticky Evolution 1.8黑色款.尺寸为R60,中量48g.握把前端是Sticky的款式握起来比较不滑,也不会黏手.以前的Sticky款式比较会黏.虽然握感上都不错但握起来会感到有点黏手的问题.这问题我想Iomic已经有改善.现在这款的握感上不会太软,也没有已经黏手的问题.更重要是它的耐用度上也改善不少.以前我对Iomic的握把就是觉得它的颜色多样,好看,握感舒服也软.但往往这样会有一些负作用问题产生.最大问题就是耐用度不好.软就容易产生磨损状况,往往握把用不到几个月一些使用会产生的磨损就容易看到.同时磨损的地方也会有髒污产生.保养上也不是太容易.这就是我对Iomic握把的印象.但最近几年的产品看得出来它们对这些问题有提出不错的改善方桉.所以这回就想用Iomic来试看看.

以下就是此木杆的整体规格数据让大家参考!

球头: Maxsoul RA11 7铁, 271g重,杆面角度32

杆身: Fujikura MCI 70 S硬度,重75g, 0.355口径

握把: Iomic Sticky Evolution 1.8黑色, R60尺寸,重48g

总长: 37.25”

总重: 393g

挥杆重量: D0.78

MOI: 2660g/cm^2

规格说明
以这支杆子设定的使用族群主要为开球距离在200~230码的使用者.因为碳素杆身就是要走轻量化,弹性好.让挥杆速度不快的人可以提升杆头速度以得到更好的距离效果.同时整体球杆的总重与挥重都会有效减少,这也可以让使用的体力减低到最小.这样好处就是提升击球的易打性与球杆操作性.让你用起来可以轻鬆自在.做好动作上的要求与提升打中杆面甜蜜点的比例.这次我设定的长度没有比我另一支Iwazono 0209配上Veylix Alpina 873为37.4”.以7铁这杆的长度设定在37”+-0.5”都是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而这回的设定并没有设得太长也是要看MCI这款杆身在强度上与性能是否能与一般钢管材质杆身相提并论?如果杆身在强度上可以提升起来这样以往碳素杆身要做长一点为了让弹性更好发挥的问题就不需要.

杆子设定长一点自然对于使用的难度与操控性有直接影响.对于一般球友对动作的熟练度不足的人就很难对这样的状况得到好的控制与发挥.而对于科技与材料的进步下,在碳纤维材料上的进步可以对这样问题有改善.这也是我会一直去尝试不同产品与设定的效果.才能有清楚的瞭解.对于日后配制与选择产品时自然能有更好的想法与推荐名单.当然碳纤维杆身的铁杆身专用产品目前好的都要价不便宜.像MCI这款产品的售价就要超过80美金一支费用.还没有加上其他税,安装费与Spine费用等.所以这对于一般球友来说,费用上是相当贵.当然如果贵有它的价值花得也值得.就怕花下去的效果与价格没有划上等号.那可就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也是我这回要测试的重点.看看它本身的效果与回馈有没有它价格那样的出众.

还有一点,这款MCI杆身产品售价是跟它的杆身重量而改变.大家可别认为这杆身是越轻越贵.它刚好相反.它的重量越重的反而越贵.入门的杆身从50g~70g是一个级别.价格是日币8000/一支,然后下一阶是重量80g~110g售价是日币9000,最后是120g最贵日币12000.我想大多的朋友都会先考虑它的50~70g这个重量级别.80g以上就可能没有太大的用处因为打得动80g以上的人多半都去使用钢管产品.轻量化的碳纤维杆身就是要以一般钢管90g要有更多重量优势才有换制的动机与需要.会要用到它80g以上的产品多半是想要它这种杆身的距离效果与手感.这也是我会先装70 S硬度的产品来测试看看.因为这个重量比较能与钢管材质主力90g产生重量的差异.而这也是碳纤维杆身可以得到的优势主力.当然60g也是一个不错的考量但我都会先从70g这块下手.除非真的身体条件与状况不好才需要去选择70g以下的产品.

在长度上设定跟一般钢管杆身差不多的长度下,得到的挥杆重量也会比一般铁杆要轻.所以我设定这类球杆一定是针对挥杆速度不快与距离问题的球友.我不太会让打得动钢管的年轻人去用这类产品.因为当你用这样的产品时,会更容易发生错误,也很容易影响你的挥杆动作与节奏.如果你的铁杆规格与木杆是不同,这时当你开完球后,要用铁杆进攻果岭时,杆子的特性不同就会让你动作施展与击球稳定性产生问题.自然让你第二杆更容易失误.就算你把你的木杆与铁杆都设定到同样的挥杆重量,但这也只是在数据上得到一致让你心理上认为这是你可以使用的规格.可是球杆的灵魂在于它的特性与回馈.这是要打出来才知道不是靠数据一样就可以掌握.

当然我在测试非我使用的球杆时都不太会去改变自己的动作与节奏.主要都要去观察球杆在大过于它本身能承载的能量时会有怎样的变化?瞭解到这块也自然可以知道杆身厂本身的技术深度与水平.而我也会调整动作速度与节奏去看当使用者的条件不同时,球杆又是怎样去反应与呈现出它应有的效果.对于近三年的碳纤维铁杆用杆身的产品.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产品有更好的强度与抗侧旋能力.当然这也要归咎于材质的提升,技术的跃进.近几年来我所测试的Matrix, Veylix, Basileus, Fujikura的碳纤维铁杆用杆身都已经能在稳定度与效果上产生足以跟铁杆身一样的效果.而重量上也都在80g以下就可以有不错的结果.这个趋势会越来越明显,但是否会取代钢管杆身的地位与市场.我想短期还很困难.因为钢管在100g以上的水平是碳纤维对手所无法取代.这也是钢管的技术与发挥所在.而碳纤维的主力自然在80g以下.

测试场地:台北新店碧潭练习场,球场深度有250码,打斜对角的距离可以超过270码的实际距离.同时使用的球有单层练习球. 本文的测试以单层球为测试使用球.单层球与比赛球在木杆使用效果上会有约20码的距离差别.所以配合下场的实际使用数据进行整体的效果评估.

天气状况: 2014年冬天感觉比以往要温暖多了.温度也大致在16度到22度之间.有时候太阳高高挂都会冲到20几度让人忘记现在是哪个季节?整体来说算是比较凉爽的天气也很适合下场打球.不过大多为阴天,天气的湿度上都会比较高.打球在白天天变冷了所以要注意保暖,对于球杆的使用与效果最好都要测试多一些时间,因为天冷会影响到使用与球杆的磨合期时间.这样才能得到一个比较完整表现

气温约16~23度.测试者:chien, 木杆挥杆速度95~97mph.铁杆挥杆速度82~86mph.

本文未完,请奌下方.

日本Maxsoul RA11 7铁/Fujikura MCI 70 S硬度铁杆!实际测试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ribenmaxsoul-ra11-7tiefujikura-mci-70-sy...

日本Maxsoul RA11 7铁/Fujikura MCI 70 S硬度铁杆!完结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ribenmaxsoul-ra11-7tiefujikura-mci-70-sy...

請中國高爾夫網站,尊重本站內容智慧財產權.勿未經洋梨高爾夫與高球庫同意下進行非法轉載文章!如想進行文章轉載需求,請與下面電郵聯系!

chien, 洋梨高爾夫 & 高球庫

本站新設新浪微博网?版:http://weibo.com/peargolf

手机版:http://weibo.cn/peargolf

qq帳號 : 2319995799

大家可加入我的粉絲團,我會不定時將新的信息與活動發怖在微博與Google+內.

Google+ 社群可加入[email protected] (與我聯系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