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Titleist 910 D3 9.5度/Veylix Rome 688 S硬度木桿測評~傑克!下集

Titleist 910 D3 9.5度/Veylix Rome 688 S硬度木桿

Titleist 910 D3 9.5度/Veylix Rome 688 S硬度木桿測評~傑克!上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titleist-910-d3-95duveylix-rome-688-syin...

下集開始.

熱身後開始全力揮桿, 桿頭速度恢復到95-100 MPH, 果然, 經過密集使用"打活"後的ROME, 真的變得比較靈活, 桿身的彈性開始展現, 把球踢得更高更遠一些了. ROME這次出球的飛行彈道, 明顯比上一場要高一些, 但是它的高, 不是由低往上飛起來的那種軌跡, 而是一開始就把球打上去, 然後球在空中經過最高點後以一個很好的拋物線向前飛出去. 一看就知道球已經飛得很遠了. 我想它應該是歸類在出球中高, 低後旋的桿身, 是目前高爾夫高檔桿身製作邏輯中最流行的一種. 有幾球GPS測距都接近300Y(桿弟回報許多球是310-330Y, 我看是讓客人高興的說法, 球場桿弟報的碼數減去30Y差不多才是GPS測出來的實際距離).

這支桿身最優秀的地方, 我現在來歸納一下:

外觀漂亮
用料實在, 拿在手上的感覺非常好, 沒有明顯的kick point, 擊球感覺非常扎實, 會有一種錯覺: 桿身是不是變粗了, 好穩定喔! (試想兩支桿身, 一支很細, 一支很粗, 打球的感覺一定不同, 對嗎? 這支桿身給我的感覺就是"管徑比較粗")控球穩定, FADE, DRAW都可以打出來, 彎曲幅度比市售桿身小一些, 比較受到控制,直!直!直! 如果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這支桿身, 我想我會用"直"這個字來形容, 雖然它也能將球打得很遠, 但是我覺得"直"才是它真正的特色.中彈道, 低後旋. 飛行穩定, 落地也蠻會滾動的.

適合我嗎: 非常!
謝謝CHIEH的用心製作!

第二次測試新的何兄的回覆:
Jack,
感謝你的後續測試。不過真的很可怕 。在現在下完雨的球道上。你還可以打出300碼的距離,真的很猛!看來這支杆身穩定性對你的成績可以有很大幫助!信心度應該可以提升不少。

那距離的提升你覺得有多少?這點需要放在文章中讓大家了解。很多人會看這一塊。尤其是從市售款球桿到升級杆身後的差異?這需要多加著磨。就你自己用下來的感受來說明!
謝謝
chien

Jack 回覆:
Kaili 一開始用距離還不錯。半年後就不行了。高峰平均值280y。後期不穩定,平均掉5-10y左右。但是完全不可靠,這比距離損失還要嚴重。這是市售杆身比較差的地方。

ROME這兩次平均也是280y。在高峰期比較兩支我覺距離差不多,和Kaili後期比較,ROME多10-20y(因為可以承受比較快的杆頭速度)但是發力使用穩定多了。用力催可以輕鬆到300+y。

***************************
第三次測試心得來了!
2013/9/14 揚昇球場, LPGA賽前40天. 球場狀況佳, 長草區難度增加! 當天風力中等, 晴時多雲. 溫度30左右, 當天SCORE 75.這次還特別帶了我另外一支心愛的球桿, Callaway RAZR Hawk Tour 9.5, Adila 美規Stiff的原廠開球桿一起來比較.

Callaway Hawk Tour的規格
Callaway Razr Tour 9.5度/Aldila RIP 60 S硬度
長度: 45.5”
總重: 323g
揮桿重量: D6.11
硬度頻率: 237cpm
MOI: 2966g/cm^2

Callaway Razr Tour
這支Tour版本的Callaway RAZR Hawk 是2011年度的最佳開球桿之一, 也是Callaway當年來品的不可調的球頭系列最後一款. 是本人最喜歡的球頭之一. 搭配Adila最高級的桿身, 是一支距離怪獸! 什麼球桿來和它比較距離, 都是很吃力的. 今天特別帶他來和ROME 688 PK一下.我的ROME桿身前一周借給了另外一位0差點的高手試試看, 他的評價也是非常高, 相信他也幫我打了許多球, 讓這支新的桿身提早試車完畢.

首先, 熱身後, 先用RAXR Hawk Tour開球, 許多4桿洞開球後, 都只剩下50碼左右的距離, 其實表示開球距離連滾帶爬都接近或者超過300碼, 實在是一支不可多得的好開球桿. 同組的球友都在協助我測量這兩支Driver的比較. 可是, 當我拿出 Titleist 910D3 + ROME 688 Stiff的Driver來開球, 距離的差別是明顯的, 都不必實際測量, 光是同行球友的目測, 都說明顯的遠, 那至少是要有20碼的差距, 才能如此明顯的看出來.

後九洞兩個五桿洞開球, 第二桿一個剩下115碼, 另一個剩下150碼. 表示連滾帶爬加上下坡, 都開了300++碼. 實在是很恐怖, 我的朋友得打兩桿才能到我的開球位置附近.

更恐怖的事情是: 球質直到好像是拿筆畫的. 我都不知道我的球可以打這麼直? 當球桿使用一段時間以後, 發揮的威力更加驚人.

這次使用的手感, 和前兩次也有些許不同. 首先, 一開始使用有一點笨笨的感覺完全消失不見, 取而代之的是非常整體的桿身擊球回饋. 打到球的那一剎那, 不會明顯感覺到桿身在"彈", 而是很順暢的整支球桿將球順順的打出去, 球的飛行彈道不高不低, 在空中停留的時間不短, 也可以從結論推斷, 落地後的滾動是很有威力的. 這個證明桿身在TIP端的強度是非常足夠的.

越是使用身體完整的SWING將球打出去, 越是使用下半身的力量來打球, 越可以從這支桿身得到甜美的回饋. 桿子在下桿時unload可以承受的力道是非常大的, 我想這個一定和桿身使用的材料高度相關, 只有好的材料, 才能承受快而強力的下桿, 而且形變不大, 彈道比較穩定, 球不會亂歪. 但是, 如果用手來打球的朋友, 會覺得ROME 688 硬度S可能太硬, 距離威力發揮不出來, 距離相差非常大. 這是一支適合用下半身力量打球的球友來使用的桿身.

總而言之, 如果我今天想要去拚個遠距獎, 沒有任何懷疑, 我會帶我的ROME 688出門打球. 如果今天面對很狹窄的球道, 想要打好成績, 我也會帶我的ROME 688出門, 畢竟我還沒有任何一支桿身打的比ROME 688還要直.

至於這支桿身有多耐用, 得等到我用一陣子之後, 有機會再向各位報告.
***************************************
第四次測試心得
2013/10/30 東華
2013/11/2 台北球場AB區

這兩場測試, 我將Titleist 910D3的配重塊由原本的9g換成12g (原廠設定是7g).

原因是氣溫比夏天下降了大約10度, 桿身的彈性也會因為天氣的溫度受到些許的影響. 另外, 在之前的揮桿總覺得桿頭的感覺還是差了一點點, 試試看將配重塊換成12g後的感覺如何.換上12g的配重塊後, 揮桿時桿頭的感覺更加明顯, 在Chien製作這支球桿的設定後球頭加了3g的重量, 感覺揮桿重量可能會提升1~1.5度. 我個人比較喜歡偏重的球頭, 原因是在down swing的時候更可以感覺到桿頭的存在, 也因為如此, 更可以感覺到桿頭在下桿時在軌道中的加速感.

空揮桿的感覺很不錯, 在down swing的時候桿頭的感覺更加明顯. 這兩場的開球, 最明顯的差異是, 由於桿頭變重, down swing的軌道更加穩定, 這增加了觸球時的穩定度. 可別小看這3g的差別, 感覺上好像是另外一支開球桿.現在這個開球桿一方面變得更加PRO SPEC, 我的朋友拿起來空揮, 都覺得好像會打不動(之前的設定他們也是這麼說). 另一方面, 下桿時, 明顯的感覺這個桿頭自己會找到軌道加速, 不必我花太多了心力去打它, 意思就是, 它使我的揮桿變得簡單了.

現在市面上流行的Driver, 都強調輕量化, 高揮重, 他們達到這個設定的方法就是把球頭弄輕, 換上輕量化桿身, 在把原本45吋的長度拉到46吋, 再把桿身做的出球可以低後旋, 高彈道.可是依據物理學的原理, 下桿時假設輕和重的球頭都達到90mph的速度打到一樣重的高爾夫球, 那麼傳送到這顆球的能量是不一樣的嗎? 肯定不是. 球頭轉移到球的能量, 除了讓它飛高飛遠之外, 還有一個重要的檢查因素, 就是球飛行的穩定度.輕的球桿在揮桿路徑上, 原本就比重的球桿不穩定. 但是重的球桿需要力量與技術才能駕馭. 看看在巡迴賽的選手們的開球桿就知道, 大部分的選手選擇的開球桿桿身都是比較重的, 桿頭相對也會加重, 但是絕大部分不會使用超過45吋的長度. 拿起他們的球桿揮揮看, 打打看, 會覺得非常重, 也非常硬, 好像拿到一支棒球棒來打球. 可是在下桿的路徑上, 確是非常的穩定, 沒有輕飄飄的感覺.這兩場球的開球, 我只能說太棒了, 比之前的感覺還要好. 彈道變得比較高, 球路原本就很直, 現在還是很直, 距離差不多, 但是揮桿感覺更穩定. 如果用另外一個形容詞來說, 球路變得更兇猛了, 穿透性更好, 更加不怕風的影響. 我的球友都在欣賞與讚嘆ROME打出來的球路, 實在是太漂亮了.

ROME這個桿身, 實在是很優秀, 同一個球頭, 配重塊從7g一路換成12g, 它都可以適應的很好, 彈道也隨之些微改變, 我使用後強力推薦.

-------------------------------------------------
Titleist 910 D3 9.5度/Veylix Rome 688 S硬度木杆测评~杰克!上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titleist-910-d3-95duveylix-rome-688-syin...

下集开始.

热身后开始全力挥杆, 杆头速度恢复到95-100 MPH, 果然, 经过密集使用"打活"后的ROME, 真的变得比较灵活, 杆身的弹性开始展现, 把球踢得更高更远一些了. ROME这次出球的飞行弹道, 明显比上一场要高一些, 但是它的高, 不是由低往上飞起来的那种轨迹, 而是一开始就把球打上去, 然后球在空中经过最高点后以一个很好的拋物线向前飞出去. 一看就知道球已经飞得很远了. 我想它应该是归类在出球中高, 低后旋的杆身, 是目前高尔夫高档杆身制作逻辑中最流行的一种. 有几球GPS测距都接近300Y(杆弟回报许多球是310-330Y, 我看是让客人高兴的说法, 球场杆弟报的码数减去30Y差不多才是GPS测出来的实际距离).

这支杆身最优秀的地方, 我现在来归纳一下:

外观漂亮
用料实在, 拿在手上的感觉非常好, 没有明显的kick point, 击球感觉非常扎实, 会有一种错觉: 杆身是不是变粗了, 好稳定喔! (试想两支杆身, 一支很细, 一支很粗, 打球的感觉一定不同, 对吗? 这支杆身给我的感觉就是"管径比较粗")控球稳定, FADE, DRAW都可以打出来, 弯曲幅度比市售杆身小一些, 比较受到控制,直!直!直! 如果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这支杆身, 我想我会用"直"这个字来形容, 虽然它也能将球打得很远, 但是我觉得"直"才是它真正的特色.中弹道, 低后旋. 飞行稳定, 落地也蛮会滚动的.

适合我吗: 非常!
谢谢CHIEH的用心制作!

第二次测试新的何兄的回复:
Jack,
感谢你的后续测试。不过真的很可怕 。在现在下完雨的球道上。你还可以打出300码的距离,真的很猛!看来这支杆身稳定性对你的成绩可以有很大帮助!信心度应该可以提升不少。

那距离的提升你觉得有多少?这点需要放在文章中让大家了解。很多人会看这一块。尤其是从市售款球杆到升级杆身后的差异?这需要多加着磨。就你自己用下来的感受来说明!
谢谢
chien

Jack 回复:
Kaili 一开始用距离还不错。半年后就不行了。高峰平均值280y。后期不稳定,平均掉5-10y左右。但是完全不可靠,这比距离损失还要严重。这是市售杆身比较差的地方。

ROME这两次平均也是280y。在高峰期比较两支我觉距离差不多,和Kaili后期比较,ROME多10-20y(因为可以承受比较快的杆头速度)但是发力使用稳定多了。用力催可以轻松到300+y。

***************************
第三次测试心得来了!
2013/9/14 扬升球场, LPGA赛前40天. 球场状况佳, 长草区难度增加! 当天风力中等, 晴时多云. 温度30左右, 当天SCORE 75.这次还特别带了我另外一支心爱的球杆, Callaway RAZR Hawk Tour 9.5, Adila 美规Stiff的原厂开球杆一起来比较.

Callaway Hawk Tour的规格
Callaway Razr Tour 9.5度/Aldila RIP 60 S硬度
长度: 45.5”
总重: 323g
挥杆重量: D6.11
硬度频率: 237cpm
MOI: 2966g/cm^2

Callaway Razr Tour
这支Tour版本的Callaway RAZR Hawk 是2011年度的最佳开球杆之一, 也是Callaway当年来品的不可调的球头系列最后一款. 是本人最喜欢的球头之一. 搭配Adila最高级的杆身, 是一支距离怪兽! 什么球杆来和它比较距离, 都是很吃力的. 今天特别带他来和ROME 688 PK一下.我的ROME杆身前一周借给了另外一位0差点的高手试试看, 他的评价也是非常高, 相信他也帮我打了许多球, 让这支新的杆身提早试车完毕.

首先, 热身后, 先用RAXR Hawk Tour开球, 许多4杆洞开球后, 都只剩下50码左右的距离, 其实表示开球距离连滚带爬都接近或者超过300码, 实在是一支不可多得的好开球杆. 同组的球友都在协助我测量这两支Driver的比较. 可是, 当我拿出 Titleist 910D3 + ROME 688 Stiff的Driver来开球, 距离的差别是明显的, 都不必实际测量, 光是同行球友的目测, 都说明显的远, 那至少是要有20码的差距, 才能如此明显的看出来.

后九洞两个五杆洞开球, 第二杆一个剩下115码, 另一个剩下150码. 表示连滚带爬加上下坡, 都开了300++码. 实在是很恐怖, 我的朋友得打两杆才能到我的开球位置附近.

更恐怖的事情是: 球质直到好像是拿笔画的. 我都不知道我的球可以打这么直? 当球杆使用一段时间以后, 发挥的威力更加惊人.

这次使用的手感, 和前两次也有些许不同. 首先, 一开始使用有一点笨笨的感觉完全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非常整体的杆身击球回馈. 打到球的那一剎那, 不会明显感觉到杆身在"弹", 而是很顺畅的整支球杆将球顺顺的打出去, 球的飞行弹道不高不低, 在空中停留的时间不短, 也可以从结论推断, 落地后的滚动是很有威力的. 这个证明杆身在TIP端的强度是非常足够的.

越是使用身体完整的SWING将球打出去, 越是使用下半身的力量来打球, 越可以从这支杆身得到甜美的回馈. 杆子在下杆时unload可以承受的力道是非常大的, 我想这个一定和杆身使用的材料高度相关, 只有好的材料, 才能承受快而强力的下杆, 而且形变不大, 弹道比较稳定, 球不会乱歪. 但是, 如果用手来打球的朋友, 会觉得ROME 688 硬度S可能太硬, 距离威力发挥不出来, 距离相差非常大. 这是一支适合用下半身力量打球的球友来使用的杆身.

总而言之, 如果我今天想要去拚个远距奖, 没有任何怀疑, 我会带我的ROME 688出门打球. 如果今天面对很狭窄的球道, 想要打好成绩, 我也会带我的ROME 688出门, 毕竟我还没有任何一支杆身打的比ROME 688还要直.

至于这支杆身有多耐用, 得等到我用一阵子之后, 有机会再向各位报告.
***************************************
第四次测试心得
2013/10/30 东华
2013/11/2 台北球场AB区

这两场测试, 我将Titleist 910D3的配重块由原本的9g换成12g (原厂设定是7g).

原因是气温比夏天下降了大约10度, 杆身的弹性也会因为天气的温度受到些许的影响. 另外, 在之前的挥杆总觉得杆头的感觉还是差了一点点, 试试看将配重块换成12g后的感觉如何.换上12g的配重块后, 挥杆时杆头的感觉更加明显, 在Chien制作这支球杆的设定后球头加了3g的重量, 感觉挥杆重量可能会提升1~1.5度. 我个人比较喜欢偏重的球头, 原因是在down swing的时候更可以感觉到杆头的存在, 也因为如此, 更可以感觉到杆头在下杆时在轨道中的加速感.

空挥杆的感觉很不错, 在down swing的时候杆头的感觉更加明显. 这两场的开球, 最明显的差异是, 由于杆头变重, down swing的轨道更加稳定, 这增加了触球时的稳定度. 可别小看这3g的差别, 感觉上好像是另外一支开球杆.现在这个开球杆一方面变得更加PRO SPEC, 我的朋友拿起来空挥, 都觉得好像会打不动(之前的设定他们也是这么说). 另一方面, 下杆时, 明显的感觉这个杆头自己会找到轨道加速, 不必我花太多了心力去打它, 意思就是, 它使我的挥杆变得简单了.

现在市面上流行的Driver, 都强调轻量化, 高挥重, 他们达到这个设定的方法就是把球头弄轻, 换上轻量化杆身, 在把原本45吋的长度拉到46吋, 再把杆身做的出球可以低后旋, 高弹道.可是依据物理学的原理, 下杆时假设轻和重的球头都达到90mph的速度打到一样重的高尔夫球, 那么传送到这颗球的能量是不一样的吗? 肯定不是. 球头转移到球的能量, 除了让它飞高飞远之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检查因素, 就是球飞行的稳定度.轻的球杆在挥杆路径上, 原本就比重的球杆不稳定. 但是重的球杆需要力量与技术才能驾驭. 看看在巡回赛的选手们的开球杆就知道, 大部分的选手选择的开球杆杆身都是比较重的, 杆头相对也会加重, 但是绝大部分不会使用超过45吋的长度. 拿起他们的球杆挥挥看, 打打看, 会觉得非常重, 也非常硬, 好像拿到一支棒球棒来打球. 可是在下杆的路径上, 确是非常的稳定, 没有轻飘飘的感觉.这两场球的开球, 我只能说太棒了, 比之前的感觉还要好. 弹道变得比较高, 球路原本就很直, 现在还是很直, 距离差不多, 但是挥杆感觉更稳定. 如果用另外一个形容词来说, 球路变得更凶猛了, 穿透性更好, 更加不怕风的影响. 我的球友都在欣赏与赞叹ROME打出来的球路, 实在是太漂亮了.

ROME这个杆身, 实在是很优秀, 同一个球头, 配重块从7g一路换成12g, 它都可以适应的很好, 弹道也随之些微改变, 我使用后强力推荐.

請中國高爾夫網站,尊重本站內容智慧財產權.勿未經洋梨高爾夫與高球庫同意下進行非法轉載文章!如想進行文章轉載需求,請與下面電郵聯系!

洋梨高爾夫 & 高球庫

本文在高球庫的聯結!
http://www.golf-garage.net/2011/dblog/blog.asp?qbid=1419

本站新設新浪微博网?版:http://weibo.com/peargolf

手机版:http://weibo.cn/peargo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