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球具客製

在全球化的風潮下,每個地區市場都會越來越成熟。消費者的自主意識也會提升。如果廠商不去應對個人化需求,就只能被市場給淘汰。成熟市場的消費者的自我意識都很高。多花點錢讓自己的工具更有特色和差異化,他們是願意去投資。今天如果有資料和數據可以提供出來,其實現在可拆卸式的球桿銷售一定比以前固定式球桿的銷售量要更多。至少桿身這塊的產品銷售更多了。握把的銷售也因為可拆卸式功能而得到好處。銷量也提升不少。所以市面有更多的握把品牌來搶奪。如果比較現在和10年前的握把品牌就可以知道現在的品牌要多上不少。這都是市場活絡的表現!

就如同高爾夫球桿一樣,從以前都是一支固定無法進行更換或調整。除非你找球具技師去拆裝才能調整零件或規格。現在的球桿以木桿來說,很多都是有可拆卸的桿身套管設計,桿頭和桿身都可以自己拆卸,同時調整角度規格。其實應該鐵桿也要有木桿這類的調整角度和更換桿身功能。這樣球友可以有更多空間和自主權利去做球桿的主人。這也是玩桿的樂趣。可拆卸式的零組件對一般人和業者都有好處,因為球友可以有更多選擇和自我調整的機會。業者可以容易進行球桿維修和生產。

每一支球桿都有它的長度極限,因為它的桿頭重量會限制它的最大長度。同時在效能結果上,每一支桿子的桿面角度,會影響到它的飛行和彈道。這些技術因素就是決定你可以打多遠的結果。所以大家要抓住一個核心觀念;就是我必須要把這支桿子打到”甜蜜點“,才能有最好的結果。撇開買來的桿子長度多少,重點在你能不能有超過5成的擊球甜蜜點?不行,就要去找方法和和專家討論。低於5成,那下場打球肯定發揮不出桿子的距離。

我從以前到現在,球道木的長度就設定在43“以下。5木在42”以下。我也做過和使用不同球道木的長度,從42“~44”都有用過。但讓我打起來最順就是42.5“。長度超過43.25“,就很難控制和打的精準。而距離也不見得會遠多少。或許你會說43”以上,可能我配置和桿頭重量沒有搭配適合,導致使用會不順手。這點我也特別找桿頭重量比較輕的3木來配置,但實際用下來就是打不好。下桿時,桿頭也不容易掌握和控制球桿。導致結果就很鳥!

目前慢慢有些球道木,尤其三木都設定超過43“。我認為43”對於多數球友來說已經是使用上的極限。因為桿子長,對於你在控制和身體負擔會非常大。

所以我個人經驗會先建議一般球友,你的習慣長度是多少?因為這個長度對於使用是最習慣,也可以駕馭自如。如果沒有打到桿面甜蜜點,那就算可以揮的多快或桿子多長的優勢,一樣無法得到最好的擊球結果。當長度固定下來,再去考慮重量這個因素。而重量就會相對簡單容易了。簡單說,長度和重量這兩個因素必須要先固定一樣,才能選擇或決定另一項設定因素。多數球友都把這兩個因素設定可選擇的狀態,導致可能性和變化非常大,而無法選擇適當的規格。

重量這因素是球桿給你直接的感覺。同時使用上會對你的身體有一定程度負擔。而你的身體如何反饋和對應這樣的感覺?所以什麼重量對你最好或讓你的身體可以發揮爆發力,就變得非常重要。球桿重量過重會讓你使用無法發揮速度和力量,因為身體力量需要負擔球桿使用。也容易讓身體受傷。球桿過輕,無法精準去控制球桿和動作的正確性。就算可以揮得更快,還是無法打到甜蜜點。擊球結果也不會好。對的桿子重量可以制約你動作力量和速度。運作的執行效率和穩定性都是最好,不容易出錯。

多層球的最大優勢在於空中飛行時間比單層球要更長,因為擊球後的出球角度會更高,球速更快,彈道更高。所以空中滯留時間也相對長,這對於距離就有絕對加分。一般來說,雙層或三層比賽球會比單層練習球要提升15%的距離效果。

如果你的技術是進階,在100桿以內。是可以選用大球心薄皮的Urethane球款。當然市面有很多品牌款式產品,價格也有差別。也是可以依據需求來決定。如果你買1000臺幣/30美元以上的球款,質量不好,球會偏心,飛不穩定,距離不好,那就當冤大頭。所以小品牌或台製球款,價格合理,產品就算差一點Pro V1都是可以接受。Titleist的做球非常細心,質量穩定性很高。價格高是有其道理。我對製造高爾夫球有瞭解,也知道哪些球款和製球

皮薄、球心大,可以讓擊球能量和效能提升到最大。也是Titleist Pro V1的產品設計。這樣的設計基本就是目前球的主流模式。當然皮薄有個問題,就是生產的精度要很高。如果有偏心,就會影響飛行方向和旋轉。當然你無法看到內部,就不知道這部分的狀況。同時如果皮太軟,很容易刮皮,導致球皮不耐打,影響擊球的飛行和推桿滾動。球皮的材質軟硬,對於使用是有絕對的影響。但如果你的鐵桿和短桿還沒有到一個火候時,是無法瞭解這當中的差別。

Urethane和Surlyn的差別?以材質來說,Urethane是和大家在練習場打的單層練習球是一樣的軟硬度類似材質。而單層練習球本身材質是相對軟。所以我們在練習場打單層練習球,是可以得到比較多的倒旋量。手感比較舒服。

我常會聽到球友說動作要練的穩定和熟練再去訂製球桿。 這說法其實有很大的問號! 因為什麼是穩定,什麼是熟練? 你的熟練是什麼條件和狀態?我的標準和你的不會一樣。 我常會在文章裡說動作熟練,對我來說,"熟練" 就是能運用特定身體部位去做出我要的揮桿動作細節來。比如轉胯和轉肩等。我都是以核心轉動的要點去觀察評估。

什麼是把球桿簡單化?就是球桿的桿頭設定可以固定或沒有太多花俏的功能。 這樣的產品才更容易去把球桿的本質發揮出來。 桿頭裡有太多功能和技術,而這些東西不見得對你使用是有幫助,或對你是需要。 往往桿頭設計越簡單,使用的時候越能讓你感受桿子的效能和更好的手感。 推桿更是如此。

在USGA和R&A對球具的規定下,球桿要突破目前的距離效果是相對有限。但如果球友願意掏錢買桿子在距離的極限下,讓球友一用就可以快速上手或感受到桿子的效果。所以目前開球木桿的規格也越做越長,桿身也越用越輕,桿頭的容錯和非甜蜜點的擊球效果也越來越好。這些特點就是目前球桿的共同性。就是因為這些因素,要讓球友在測試球桿時就瞭解到新桿子的優點,才有機會提升銷售。當然易打和高容錯的球桿不等於沒有性能。在以往的木桿往往都會有性能導向和易打高容錯的不同款式。但現在這些區分和差異性越來越小。至少我用的這幾款球桿打起來的感覺並沒有感覺很難打或需要花技巧去操控球桿。而可以輕而易舉打出驚艷的距離!

一般來說,你的揮桿速度越快,桿身耗損的臨界點就越快。因為桿身每次使用在每個單位面積承受更高的受力壓力。對於一位揮桿速度在100mph和一位90mph的桿身耗損可能會差到2倍時間和使用次數。100mph的人打100下就可以把桿身的結構打彈了,90mph的可能打200下還不會打鬆散。所以距離遠的人雖然很爽,但對於桿子的耗損問題就是你維持穩定性和效能很大的障礙。而目前還沒有一種桿身或材質可以讓碳纖維桿身的耐用效果提升。這是材質的先天障礙!桿身廠必須先把碳布的黏著劑問題給解決才能提升使用耐用力。

鋼管桿身的重量比較重,材質強度高,相對材質彈性就不高。所以對於使用耗損就比較不明顯也可以使用比較長的時間。但一樣它使用一段時間就會產生倒旋量多,彈道變高,距離變短問題。材質的強度因為使用次數讓結構變不緊密也不紮實。而碳纖維桿身在使用耗損上會更加明顯和快速。因為它的材質就是以彈力核心,使用越多次,材質內部的強度和分子的緊密度就會變得比較鬆散。當你覺得你的木桿的距離變短,彈道變高,球速變慢時,沒錯!你的桿身效能已經耗損了。

倒旋量一直是擊球因素很重要的關鍵!因為它不是固定不變,也會因人和因球桿特性而有所不同。千萬別認為我打的最好的一支桿子倒旋量,就以那一支的數據為基礎去設定其他桿子。桿面材質、桿頭重心、觸球方式....太多因素會影響到最後的倒旋量。不管你要打那一支桿子?都和桿面設計會得到最後倒旋量有關。而當你在選擇桿面就要去觀察桿面紋路來決定你最後會得到的倒旋量?木桿、鐵桿、推桿都有桿面紋路設計,所以從這部分觀察是最直接的方法。

戶外的核心:你的視野開闊,身體感受到環境和自然因素的反應,身體會自然去準備和應對。這些東西都是室內無法提供,也是室內的測試數據精準度絕對無法和戶外結果相提並論!因為你可以完全看到擊球後的飛行軌跡,球速,落地滾動等。這些訊息是最直接和正確的結果。室內數據都是模擬和演算出來的結果,正確度是不高,只是看爽!

基本上,人的身體在經過3球後,就會自己調整身體的動作和節奏去配合桿子特性。這也是測試球桿不需要多,也不可以多。正確的數據和觀察有效擊球只有前面3~5次。那有朋友會問:需不需要熱身再開始測試?最好不要。最多伸展一下身體就可以。因為這樣身體就有準備。球桿能否適合你?就是觀察在你身體最直覺的狀態下用的結果?越有準備就如同你會對測試桿子的規格和數據有對應的方式。

鐵木桿是這20年來的新產品.以前都是長鐵桿但為了讓業餘球友可以得到更好的使用感受與擊球效果所產生的桿子.這類的桿子多數的球友都會用鐵桿的打法來用.所以桿子的強度需要更高才能承受使用者的力量.尤其桿子長度相對木桿要短所以多數人都是用手臂往下的砍擊方式來擊球.這樣的打法桿身的強度要高才能承受往下的力量.所以鐵木桿桿身也比較常見到0.370”這類的桿身前端口徑.

桿身口徑一般來說會分為木桿類如一號木,球道木,鐵木桿/小雞腿等不同產品.再來就是鐵桿類包含挖起桿等.這兩類的產品都會有不同的桿身前端口徑設計以達到產品訴求的特色.在木桿類我們常見的兩種桿身前端尺寸;一為0.335”,和0.350”兩種口徑.目前0.350”已經比較少見大多為0.335”的口徑為主.主要原因在於現在技術進步材料的強度提升所以多數的木桿類桿身前端口徑都設計0.335”為主.雖然還是有少數的市售款木桿會使用0.350”的桿身口徑但畢竟已經沒有10年前那樣多了.

建議朋友推桿要重新去設定為適合你身材和推擊方式的基礎.而最好從你的舊桿著手.因為舊桿沒有成本,做壞了也不會心疼,但如果做好了又會變成一支嶄新的武器可以讓你用得更順手更輕鬆的桿子.或是可以選擇一些過季的推桿價格便宜不會讓你覺得心痛的價格就買來進行個人化的規格重制.因為推桿的設計和款式都大同小異,舊款的產品價格便宜或許規格找不到你個人習慣使用,但都可以再重新找技師去更換握把和桿身調整長度與重量來達到你喜歡的規格特性.這都是我常做的事.

大家無法長時間去掌握好你的推桿往往一些很短的距離才是大家恐懼和感到難度的狀況.越需要精準度的時候往往你的桿子和身體就是無法配合好.一些低級的失誤往往都是在這樣的狀況下發生.所以說適合你的推桿可以用得長久也讓你推起來不會感到問題與吃力這就是個人化推桿的好處與亮點.量售的推桿通常可以選擇的規格空間與種類不多所以你只能依據個人喜好的外型長度進行選擇.

挖起桿的重量主要決定於桿身和握把,但握把很難提升擊球效率因為他離桿頭最遠也很難把能量最好的傳送到擊球上所以這塊的重量不是絕對性.桿頭這塊因為多數的挖起桿桿頭重量都在一個範圍內所以差別不會太大也很難去提升最多就是在桿身前端家點重量但重量也提升有限.只有在桿身這塊的重量提升是最為明顯也會影響到擊球結果的一塊.為什麼桿身的重量改變是最大?因為桿身重量從70~130g都有,同時有不同材質的選擇如碳纖維材質桿身與不銹鋼管的材質桿身.

為了達到讓我們可以順利利用球桿的功能以得到最好的結果,桿子本身的重量感就需要有一定的水平.這點很重要也是我用過很多不同挖起桿的產品後得到的結果.因為當你的桿子有一定的重量感時你在做半揮桿或1/4揮桿也罷這都可以讓你利用桿子本身的重量與你身體的加速度力量(重力加速度)產生更好的擊球結果包含得到更多的觸球倒旋量.這就是借用球桿本身的能量,只要你的力量一致桿子就會幫你創造出你要的結果或距離但到來.同樣的打法如果用重量比較輕的挖起桿打你會得到更少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