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所有

小弟提供一些clubfitting的公式幫球友計算你的木桿距離跟理想揮桿值.

你的球速/你的揮桿速 = 1.5 (為理想值)

你的揮桿速度 * 2.5 = 你的預估距離值

小弟的揮桿速度約在100~105mph, 球的速度為約140~145.我的理想值為1.4~1.45.所以我有進步的空間. 我的距離約Carry230~240 yards.到目標的250 yards的理想距離還有進步的空間.請大家注意所得出來的距離為Carry(不算管滾的距離,球落地的距離)

再舉David Tom的數據讓大家來參考

107mph club head speed, 162 ball speed, and 275 of carry.

162/107= 1.51  在最佳值1.5之上. 可見他的揮桿很穩定跟好.

今天我把自己的一個小創新與獨創的客製法跟大家分享. 小弟我所提暢及客製(Clubfitting)的依據標準就是所謂的VBC (Variable Balance Clubfitting)變動平衡客製法. 我想大家在我的文章裡面可以了解我客製不是以揮桿重量或球桿的振動頻率或是總長來做客製的依據.我是以全面性的條件去做平衡的客製法.我的VBC (Variable Balance Clubfitting) 是以下面的條件去做調較與客製並依據球友的狀況來調整不是一個固定值去適用所以的球桿或狀況.且是因人而易的.

 

A. 總長與總重 (Total Weight and Total Length)- 這是去看怎樣的長度與重量是合適你的.這是很重要的資料來幫你把球桿的性能發揮到最好且又兼顧穩定性.另外讓你的體能上能做最佳的適應. 及流暢的揮桿.

 

今天又跟朋友在網上討論到有關桿身的loadingunloading的彎曲度對球友擊球後會有什麼影響.這是一個恨重要的問題與客製的部分.

 

首先我們先說目前的好的球桿(木桿上)因為USGA已經制定了COR球桿的反彈係數值0.83,基本上所有的球桿距離應都是一定的.但球頭的設計在於重心位置對於一些Tour Issue 的球桿或好的球桿設計上.CG位置都會略高於中間的位置.因為在擊球時,如果你擊中桿面的中間或下方會讓你的球後旋(Spin)增加.Spin增加就後,有很多的問題如球容易打高,能量消耗在自轉上及球落地後的滾動距離不夠等因素.所以在這個前題下且也根據我自己在球頭的研究與測量經驗,通常Tour Issue或測試距離比較遠的球桿它們的桿面重心都會稍為的在中間上面的位置.這讓球的擊球穩定性加強且減少Spin的轉數.

 

那我們再來深入的討論為何要用Bending profile來做客製.基本上你還是要有很明確的 球友資料, 狀況與球具規格.先用我自己所創的平衡客製法(VBC, Variable Balance Clubfitting 的原則來 選擇你要的球頭特性,重量與重心.另外桿身的軟硬度,特性與重量都是考慮選擇的重點在桿身上.握把也必須要以你的握力與舒適性為挑選 的重點.在這個部分要以每個部份的組合結果要能充分的達到整體球桿的平衡 ,千萬不要有頭重腳輕或是桿身重頭輕,或握把太輕造成的高Swing Weight.應是要看整體的重量,長度來做選擇.這方面的設定組合是沒有一定的標準.

了解自己 -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狀況,體能與速度. 這就是所謂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如何了解自己的狀況呢? 你要有Launch Monitor的儀器來測量你的揮桿速度,出球角度(不同球桿及桿身的組合它所得出來的出球角度也不會一樣的),球的後旋率.這些是重要的要素 讓你在選擇你的理想球具的參考值.另外也要請有經驗的客製師幫你看你的揮桿路徑與揮桿節奏.這些是要了解你的揮桿的一些問題進而用球 具來減低揮桿問題所產生出來的結果如打不直打不遠或打太高/低等.

現今的科技進步,材質研發,與個人化的發展讓球具客製上又有新的進步與改革.在最近的10年內高球產業的快速與穩定的成長.也由於Tiger的 帶動下讓更多人加入此運動的行列中.一些年輕人開始想要像Tiger這樣的球星開始學打球.這些人也將高球的球具研發與客製帶到一個 新的階段中.

常常有朋友問要不要換桿這個問題.就小弟的經驗與使用不少各大廠牌的球桿心得.說實在的差別不多.除非你是低差點或是 Pro才真的有辦法打出那小許的不同.近幾年來球桿大廠不約而同的加速新產品的開發與減短產品的生命週期以促進球友的購買意願.連我們Titleist球 具老大也加速新品的速度來跟其他廠牌競爭.這真的會讓球友們大失血.比如去年五月才上市的905T/S木桿今年三月就要上905R460的大頭了.690 出才幾年695跟660就要在三月要出.以Titleist以前的出新品速度沒2年以上怎麼看的到它.且改的幅度也是有限.

打感, 這個名詞對於很多球友來說是一個很重要且具有決定性因素來評價一支球桿好壞標準. 然而對於很多球友們來說球頭打感這部份確有很多不正確與錯誤觀念.

打感是一支球桿的靈魂.它是讓你了解一支球桿對你是如果的一個物體.而一支球桿的打感分為兩個部份; 一個是球頭打感,另一個是桿身的回饋.通常一般高差點或高爾夫新手來說對於球桿打感的敏銳度還不太強.如果說打感的話通常都是以球頭擊中球給你的回饋為 主.對於中低差點的球友因為球齡與球技都在一定水平之上,揮桿穩定性也比較好,所以也都能感受到桿身在施力與釋放力時桿身給予你的回饋.

草地都是綠油油的.球場保持的超棒.有點像美國那邊的球場. 球道,長草狀況都是很棒. 這邊的樹也都不高,感覺種的時間都不長.另外也沒太多的地型起伏的難度.水池或沙坑也沒有很多.

這兩三年來,我看到越多的球具大廠不斷的在球具上推陳出新. 這對所有球友來說是件很棒的事,但我的觀察確覺得這些球具已經變得不是一般人能夠輕易的選擇合適他們的規格與款式.因為這些複雜的配重調整,桿身更換,角 度調整,桿面更換等,這需要對球具有一定程度了解才能選對適合你的規格, 另外木桿越做越長,不見得對一般人是一個利多, 因為你如無法輕鬆的駕馭這種長度球桿,這樣的長度優勢不見得能發揮它的優勢.

Taylormade 2010年的Burner Superfast木桿.以強調要打出最遠 距離的武器.桿身用超輕桿身 配上46”以上的長度來將 距離發揮到最大. 桿面是使用最高等級的SP700 Titanium (鈦合金). 讓你擊球的聲音清脆響亮.同時擊球的回饋也 扎實.

很多時候一些中高差點的球友都會問我幾個簡單的問題?就是我打了兩三年了成績一直都沒有進步,不曉得這是球技不好還是我用的球桿不對?這種問題 其實對球齡不長的球友來說一直都是一個放在心裡的問題. 其實我都會跟他們說你打球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不管是球桿問題還是球技問題都可以解決.關鍵在於你對Golf是怎樣的態度? 這邊所謂的態度是,你要Golf給你什麼?是要享受它?喜歡它?還是要它來賺錢?這都是你自己要去定義你打高爾夫是怎樣的目的才能決定要如何對症下藥.

每個球場它除了地型的難度如水池,樹林, 距離, 地型高低起伏, 長草, 砂坑, 與果嶺設計. 其實還有一些你所無法了解的難度如球道與果嶺的土質硬度, 風勢大小與風向.  這些是你看不到的難度. 而這些對於一些球技好的單差點球友來說可能影響不大但也會在一開始讓他們要做一些擊球的調整才能把球給打好. 這更不用說對於一些中與高差點的球友來說會是有多大的影響. 但對於中高差點球友很多時候根本不知道這些看不到的難度所以更不用說要如何設定你 打球的策略. 就算你了解這些看不見的難度,你的技巧又不好,也不會或打不出一些特定高度,或不同角度曲球,這樣的難度會讓你吃足苦 頭. 所以我們此篇在著重球友如何調整你的球桿去打出你要的特定球路出來.這樣可以讓你在打這類球場會比較輕鬆.把這些看不到的球場 難度給克服,並把傷害壓低到最低. 以下讓我們來討論這些看不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