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所有

2006年的名人賽,PHIL MICKELSON帶了兩支一號木杆,一支是左曲球專用,一支是右曲球專用,在賽前及比賽中創造話題,也說不定或多或少的為他本次奪冠創造出基礎。本次名人賽為了球具的科技再度增長擠造出兩百多碼的距離,為的就是在九十年代後期開始的球具迅速發展開始之後,球杆跟球不斷的在材質上的革新所必須做出的妥協。雖然在賽前,包括JACK NICKLAUS及ARNOLD PALMER等老一輩的名人賽冠軍們史無前例的對球場在21世紀的再度增長提出了批評,但在賽後成績來看,球場還是大贏家,四輪加起來打UNDER的球員僅有13位,第一名也僅是UNDER 7 杆。

一般來說,運用鎢鋼鎖定在球頭某一部位已經不是新鮮事了,目前來說,有好幾款球杆都有提供飽受右曲球之苦的球員所使用的DRAW球杆,比如說CALLAWAY的FT-3,TAYLORMADE 的R5,均有提供DRAW BASE的球杆以修正球友的右曲球,這種固定配重方式的球杆都是在球杆的內側部位加上配重,再加上更為關閉的杆面,讓右曲球手能在擊球時關閉杆面,並運用齒輪效應,讓球減少順時針側旋。而可變更配重的發展,最值得一提的的就是TAYLORMADE的R7系列了,

大家好,Paul Wu是小弟的鄰居我想相識跟CK Fan跟他香港好友一樣.都在網上(他跟我買球桿)結果我們msn聊到後面竟然他是住我家的對面的鄰居.且有相似的工作經歷.真是很有緣.今天終於等到他的大座且內容真的讓你笑番跌到桌下(至少我是笑的嘴合不攏).他目前在北京工作也是小弟委托當我們的北京駐派員.給我們提供更多很棒的資訊.他也很愛玩球桿.收藏不比我少.枝枝狠角色.現在讓我們來看他的報告吧!

首先感謝Chien所提供的這個園地,讓我們這些喜歡打高爾夫球的人,可以在 這裡互相的切磋不管是球具還是打球心得等等....我是在結婚後才接觸到 高爾夫球的,是經由我岳父所引導入門,因為我的岳父剛好有在打球,我記得第一次陪他去打時他問我說"你以前真的沒打過 嗎?"

Jimmy是現在在大陸蘇州的金雞湖球場的駐場教練. 在那邊的會員有去那可以跟他聊聊天.可能打球還有折扣ㄜ.以下是他所提供的推桿技巧跟大家分享.因為它是在大陸,字體是簡體.如有不懂可在文章下回應區提出,懂的會幫大家解釋的.

小弟接觸高爾夫短短的2年,深信高爾夫這項運動是經由不斷的練習與經驗的累積,才能達到隨心應手的境界。在此發表自己的淺見, 希望各位先進,不吝指教。

 

 

 

我記得兩年前..和朋友第一次去練習場打球..心想

:一顆球在那邊隨便打也很遠..想不到打不到50碼..那次那後和高爾夫的恩怨情 仇在此種下了~

首先,感謝Chien 提供這樣一個高爾夫知識交換網站,讓臺灣在這樣的高球環境下,還是看到有人這樣地為高球盡心盡力,使熱愛高球的人有了另一個介面可以迅速掌握高球的相關技 術。很榮幸在Chien力邀下,希望我們在瀏覽golf garage的同時,也可以提供個人對於高球相關技術或心得等等的文章與大家分享。

我個人認為clubmaking是技術但Clubfitting是藝術。將球桿組裝或改裝到某一特定之規格並不很難,尤其藉由現代科技及工具之輔助下更是 變的容易。現在資訊發達,許多球桿及桿身之細部資料較易取得,師父可以不需像過去需要靠自己不斷的試打得到相關的知識後再給使用者建議,但即便如 此,clubfitting卻仍需要有無限的創意及過人之觀察力,並要對高球揮桿原理及高球零件有很深之研究才可以增加使用者滿意度及球友球技改善程度之 機率。這是最高境界對我這個Hobbyst而言真的是遙不可及。

很高興能在這個園地裡與各位交流!上個月就已接到咱們站長chien的"文章關切"電話,當時總覺得我實在沒chien那種能力去提供那麼精闢的數字資料及測試心得,但老實說!chien真的有心在經營這園地,不提供反而總覺的我這會員實在是對站長不好意思,左思右想,我想我能與各位分享的是我近幾個月來的學球心得,雖然沒有圖片,但確是我在學習上的一些成長記錄,希望各位別介意才好!

前言:

會注意到這支桿身,是因為Bubba Watson關係,對BIMATRX產生興趣進而研究其規格及性能。目前將桿身安裝於 Titleist 905S 9.5度上,原本此桿為原廠特注版配Speeder 661S。

在先前小弟對於R9這類可以調整角度與換桿的設計就一直很有興趣. 前一陣子對R9與它的聯結器就有詳細的測試與技術角度的說明. 這讓我加深要去開發一款是我們Golf Garage所獨家設計聯結器. 因為就我所了解這些非傳統式球桿設計會有很快的耗損在桿身聯結器這個部份

最近看不少球友本身的揮桿有不少人的問題是在於握把本身不適合所以導致打球起水泡或是球飛到空中後尾段產生左曲的問題. 當然了這都是你走在擊球那剎那轉動過多所產生的問題不過追根就底去看這些問題就發掘到這其實是使用者的握把與手掌不合所產生左曲球. 所以說我今天就利用本篇文章來討論一下握把在整個揮桿中所佔的重要性,大家千萬不要小看握把這個小問題就覺得不重要去忽略掉它.適合你的握把不僅能讓你握 的牢牢且提供了你舒服回饋與穩定操控.

今天收到我的好朋友Morris的信,也很感謝他的信任與支持Golf Garage (Pear Golf的前身).這是驅使我做此網站的源動力之一.我希望大家會員能也一起幫我提供你們對高爾夫球的一些球具測試,心得,想法,產業消息等資料,讓我們這個 社群能更扎實跟有其存在的必要.你可能花30分幫Golf Garage寫一個小的打球心得或文章,會讓我們的內容更豐富與多樣.
 

在這個如果系列中,我現在要來討論如何去選一枝好的,合適的,及不同款式的推桿讓大家可以來去評鑑選一枝你自己的推桿.

這星期小弟收到我日夜期盼的Taylormade配重螺絲的轉接頭. 因為我平時需要做球頭配重,也有不少朋友與會員在客製TM球桿時球頭配重上是三點式的配重螺絲.這類的螺絲大部份都是以Burner系列或是R9 460款為主.因為TM並沒有對外販售這類配重螺絲的螺絲起子讓球友們自行做螺絲重量更換,所以讓大家少了像MWT (movable weight technology) 球頭如R7, R9等可以自行用Taylormade配的螺絲起子做球頭重量的調整.也由於這個問題我自己也請我的好朋友他幫我用車床前前後後做了三支的三點式螺絲起子 讓我可以做球頭配重的調整,但也因為幾個工坊朋友都需要所以都先給他們拿去用,所以現在我手邊都沒有.

今天到新淡水打一場讓自己了解有難度的球場.每次跟我這個朋友打都會下雨今天以為打早球會好點但真的是雨神在我左右.要出發到球場的時候早上五 點多就開始傾盆大雨的下.是那種如水倒下來的雨量.當然了,這不會澆息我們打球人的毅力與決心.到球場時雨是真的有小點就是等開球.

我常常會看到且聽到一些球友打了幾年的球還是在練中短鐵桿.應是這樣說,他們對木桿或長的桿子有恐懼症.其中也有一部分是教練因為他們的基礎還練不好沒有 教他們長桿的揮桿與姿勢.導致很多的3輪車球友還是在努力的練好他們的鐵桿.

你曾經有過打一場很重要的比賽或球賽,讓自己站上第一洞的發球台時就

會感到很沉重的壓力與脈動.然後可能在開出O.B.的狀況?

打球我想除了球具外我想還有一些配件是需要來準備跟使用.我們今天就來聊一下除了球具以外的配件.大家也可以來看看有跟你現在的裝備有無不同.

感謝小弟的好友跟club fitting的咨詢專家之一Fan. 他把他在Dubai打球的經驗跟大家分享.看起還真的很美,價錢也ok.希望大家都能把自己到一些球場打的經驗分享給其他人.可以email給我[email protected] 你的內容,照片及心得,我會將它刊登在Golfing的 文章分類中. Now let〞s check it out;

小弟昨天晚上剛拿到此Bridgestone X-Drive 405HR的pro級1號木,今天早上就迫不及待的拿這此桿到碧X練習場去小試一下它的球感與性能.首先先跟各位報告此桿的基本資料.

Royal Precision 來福管的鐵桿身一直是美國PGA選手的首選.如Phil Mickleson也是它的愛用者.Rifle Project X的性能是能將球擊出強而有力的穿透性與快速的出球速度.這也是低差點的球友們要求的重點.桿身的重量會比True Temper的DG系列差不多但會偏硬點但擊球的穩定性強很多.

小弟把自己試過的鐵桿身經驗分享給各位.希望能對球友們日後選桿身參考

標準來福Rifle6.0差不多會比Dymatic Gold的S300硬一些但很接近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