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所有

鐘擺型的推桿動作大多數的球友站姿都有點像戰馬步.因為這樣讓你的身體重量可以更加放在你的雙腳上.所以下盤的強度也是推桿好的重點.你如果觀察職業選手推桿的動作,他們站得很開,讓下盤可以穩固好,反而下盤的力量看得出來比較大.對於上半身會比較輕鬆.這也是推桿很重要的觀念就是身體的力量是上鬆下強.就是要讓身體上半身可以輕鬆擺動.而要達成這個任務就是利用下盤強大的力量為基礎.

問題不在於你的體能問題,也不是肚子不餓就不需要能量充足.能量的供給需要不斷地補充才能讓最耗能量的大腦運作順暢.而大腦運作是最耗能量的一塊.所以腦子的溫度始終都是比其他身體部位要高.原因在於你的腦是不斷在運作,它不斷在思考很多事情,處理下達指令給你的身體其他部位去做出不同動作.所以才會著眼在於能量補充是對於腦子的運作很重要的基礎.就如同汽車引擎在運作時都是溫度相當高.只要做功就會產生熱能.

運動科學的發展最大問題在於人員不足.多數人對這個領域都不懂也一知半解.導致多數人對這領域都是誤解.因為他們看不出它好的地方.這些打著運動科學的人多半都不懂其核心價值.訓練運動員也好或是一般人也罷,重點要能導入他們正確的思考邏輯觀念.這就是我在揮桿動作中極力要讓大家知道怎樣去利用你的身體各部位的發揮效果?怎樣去找到你適合的桿子?這都是運動科學中在做的東西.下場打球需要去思考很多因素找出一個最有效的進攻路線讓你可以發揮出你的長處與避開你的短板.現代化運動科學是相當耗體力主要在於你用腦思考會比以往的運動模式要更多

很多的運動科學專家都會先去收集運動員的表現和資料.有足夠的數據才能讓專家進行分析與瞭解運動員的各方面表現.有這些資料後才能去分析運動員的各區塊狀況與發展.比如有些人的肌肉強度不錯但身體的柔韌性不足導致揮桿擊球效率不好.就像你的揮桿速度是115mph但都沒有打到桿面甜蜜點,所以你的擊球倒旋量過高,彈道與出球角度不對.這都是需要去考量到如何讓你的身體更加柔韌,以達到身體有一定程度的協調性.這樣身體不只有力量還有彈性與平衡性.所以這就是現代化運動科學要求的運動員需要全面性的發展.這也是以往運動發展所沒有著重的地方.

不同桿子的桿頭設計上會有些許變化也有所不同,比如桿頭的尺寸,大小,風阻設計等,這都會影響到你下桿時力量與速度的發揮差異.往往你可以揮得更快的桿頭它的桿頭尺寸都會比較小一些或設計上比較可以減少風阻產生.這樣因素下你的桿頭重量就會有這1~2g的差別了.因為當你的揮桿速度提升了2~3mph,會導致你的桿頭重量在這樣的速度下,質量也變得更重一些.如果你把所有一號木的桿頭重量都設定為200g,長度45",因為桿頭本身的外型設計與桿頭重心設計,就會導致桿頭在一樣的重量下也會有不同的揮桿速度產生.

2011年澳大利亚公开赛某洞,达利连续7次击球下水,他称自己“打光了球包中所有的球”,然后直接退赛。想知道达利单洞最高杆数纪录?1998年美巡赛的湾丘邀请赛决赛轮的第6洞(5杆洞),达利的3号木6次下水,在这个5杆洞吞下了惊人的18杆。18杆也是美巡赛历史上最差单洞成绩。

這雙高爾夫款的無釘爪574外觀像運動鞋風格但骨子裡是完全的高爾夫鞋基因.從它的材質,結構,技術都讓我覺得這是高檔高爾夫鞋才會有的東西.我以前有574的運動鞋所以我知道一般574的鞋子是怎樣的感覺與使用經驗,而這雙高爾夫鞋的574是完全不同於一般運動鞋的574.因為一般的574運動鞋沒有這樣輕,也沒有這樣舒服,也沒有這樣的高強度結構,所以這鞋子的功能上是完全以高爾夫的需求與功能去設計.只是套用NB最火的574外觀.

在柏油路或水泥路上這種硬的地面這雙鞋的表現還真的沒話說.有運動鞋那種對整個腳包覆性,穿起來不管是怎樣的地面回饋都可以完整的包住鞋底不會滑動.就算小跑步這鞋子也運作自如不會讓腳或腳底感到不舒服.鞋底中間層的技術有效把身體重量和地面兩個力量有效吸收.不會產生不舒服感.挺適合外出走路的鞋子.對於鞋底的抓地力上也都沒問題甚至對於下雨時候,很多高爾夫釘柱鞋款會打滑狀況這雙鞋也表現出乎意外地好.

Golf 574的鞋底設計和Minimus不同.是獨立的釘柱設計,同時釘柱間的間隙沒有其他釘柱款的高爾夫鞋那樣密集.像Adidas Adicross是有100個釘柱.但他們的釘柱設計比較有邏輯感.分佈的位置都有比較考量身體重量的主要壓力區塊,比如腳掌與腳跟這兩個區塊.這兩塊的釘柱會比較明確.雖然沒有很密集但看起是可以讓身體和鞋子的互動與抓地力有不錯的效果.以我過去5年來用了10雙鞋的經驗,好的釘柱鞋款的釘柱分佈與效果都不能看釘柱的密集度和數量.就像我用Minimus Sport, Minimus LX就是一樣的釘柱設計但是六角形的風格排列.

PXG這個新的球具品牌走高價路線,今年就賣得挺火.似乎對於接下來的發展有更大的投入與期待.所以說市場好壞全看企業本身要怎樣去面對.這些既得利益者把先前好賺的部分給拿走,面對到市場需要更大耐心與投入時就說不玩了.當然在商言商,但也需要對市場與球友給予相對的尊重與支持.這樣大家才會認為你是玩真的.市場的經營是需要大家一起來給予投入與支持.這些企業每天看數字來決定策略只會讓他們跟市場越離越遠.當市場不好時你越積極投入才能讓球友看到你們的決心與態度.我們才能真心支持這些企業.

當身體的心靈產生急躁感其實就是面對到外在環境的一些影響讓你無法有效地控制或消除,從而讓心靈產生疑慮.這就導致你會想要越快把目前做的事請給完成才能讓你重回到你想要的狀態或環境.當這種思考與氛圍控制你的大腦時,你就很難做好你想要做的事就算這是你平時熟悉的東西.當我們發現這樣狀態打出來的結果很差更會讓心裡著急.越想要在下一桿給彌補回來,想著想著就忘記你平時打球的步驟與細節.取而代之的是你更想要打好,更急著打好.

為什麼實戰經驗與平時規律練習很重要就在於這是一個重要基礎讓你的大腦可以不需要把揮桿動作這樣的任務送到大腦董事長那邊進行審批.由下面的經理去處理就行.這也是大腦底層皮質做的工作.就是反射動作/潛意識.這就是運動員每天練習的原因.因為就大腦的運行模式它會對身體收到的訊息主要以眼睛,鼻子,耳朵,與皮膚這些器官對於外界的訊息不斷傳回到大腦的中央去.如果這是平時多數運到的狀況訊息就不需要送到最頂層的決策層去審核.

一個核心觀念就是在桿子數量,帶太多支桿子就算你不去用它但它在球場上讓你進行分析與選擇判斷就是一個障礙或影響.就算你平時只練6支桿子好了但你還是帶了14支桿子下場依舊還是會對於那幾隻平時沒有練的桿子有一些期待與錯誤幻想.這樣的做法就是讓你產生錯誤與得到不好的結果原因.因為平時你都沒練的桿子怎會在上場時就可以用得生龍活虎.

如果你不清楚自己現在狀況那怎能找到你要的桿子?如果你不知道要怎樣分析或觀察自己的問題與條件時,從你的結果去反推.比如你現在球打不直,距離出不來,彈道過高…這些結果都可以協助你找出你目前身體與工具的問題關鍵.找一些比較懂的球友或技師諮詢讓你可以知道你現在身體條件與能力的水平.多去找不同人參考不同意見再去思考哪些是對你現在問題有正確的剖析?別高估自己能力因為這就是選錯桿子的第一個錯誤.也別低估自己本身的條件.這些問題都是我常看到的狀況.

通常以性能導向的球桿大多是針對一些年輕球友為主,年紀在40歲以內或揮桿速度在一個水平.以性能為主要訴求對於球桿打出來的球速會比其他桿子要更快,出球角度,彈道這些都會比較低.打出來的球倒旋也少,落地也能滾遠.這些都是這類球桿的特性.這類桿子會比較要求使用者本身的動作能力,打球的桿面位置就需要比較精準.球桿的使用就需要更為操作導向.因為要把桿子的性能發揮出來所以桿子的規格就會和一般桿子有所不同比如比較短一點,比較硬一點,比較重一點

很多的球隊最後拿到冠軍都是沒有高薪球員,所以這也說明一個球隊要能贏球同時在整個球季拿到最後冠軍都是要把整體士氣與表現維持在一個水平上.這絕不能靠個人才能做到,而是要更多的人才能將整個球隊帶到最後冠軍.所以維持一個球隊的活力與球員的流動性是很重要.我認為要改變這樣的狀況應該去針對每一場比賽的選手表現給予適當的報酬,就如同高爾夫比賽一樣,表現好能讓球隊贏球的主要球員給予高報酬.

以一個揮桿動作它需要全身上下從腳底到頭頂的貢獻與協調才能產生.所以你無法去單靠一個身體部位去得到最好的擊球結果.當你懂得越多高爾夫動作也好或打球的策略也罷,你會知道高爾夫需要運用的身體是整體性不是單純的四肢發達的運動.因為從你踏上球場的那一刻你就開始在計算,思考,觀察,執行,判斷,修正等一系列的身心結合動作.也因為這運動不是快速的反應或是在短時間中要把最大的能量與表現給發揮出來.所以這也是這運動迷人之處.因為你要不斷去思考,分析,判斷,與執行腦子所想的東西.

在大满贯赛事的决赛轮,唯有心理足够强大的人才能笑到最后。即便是斯皮思这样赢过两场大满贯的球员,在大师赛决赛轮也会严重失误,丢掉快要到手的冠军。那些还没赢过大满贯的球员,只能说还不够出色。也许是命中注定,但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像达斯汀一样,像男人一样,一年后爬起来,然后高举奖杯庆祝吧!

先說日本人怎樣洗,他們真的很細膩的一個民族.當然把個人物品給放好,拿個人裝備到澡池邊.池子的周圍都會有一個個的水龍頭,與蓮蓬頭讓人可以使用.但很多人都是直接靠池子拿個盆子,從池子直接舀熱水來沖身體.他們多半都是從頭洗到腳.洗頭,洗臉,洗身體,每一個部位都不馬虎,我很認真觀察他們整個洗澡過程真的不馬虎.一趟下來至少花上15分.而且每個人都會洗頭.但我不是每天洗頭最多就是沖頭洗身體然後就下池子泡澡.他們反而對泡澡不是太熱衷.完全專注在洗澡這擋子上.泡個3分鐘左右就會起來然後就起身回去了.

以這樣的桿身重量能打出60g的桿身性能與距離結果.這算是在材料上突出的效果所得到.不能否認如果使用BGGS 6,重量在60g 這個級別我想效果也會差不多但打出來的穩定度與手感上會更好.不過我想50g這個重量級別對於多數球友來說都是比較會接受的重量,整體配出來的重量分佈與總重都不會太高.這可以滿足多數球友的需求與範圍.對於這塊的表現我也是給BGGS滿分.球速,球質,彈道飛行與落地滾動性.這些區塊的表現真的在50g的桿身中非常突出.也是我打過50g桿身中可以讓人放心去打的桿子.這樣的產品對一般球友來說是一個福音.至少你也可以打出平平的彈道同時有殺傷力的球質來.

這次的新桿身打起來一開始我還覺得有點搞不清這桿子是哪一隻?為啥?因為它跟另一支Matrix RULZ Type C 60S很像.兩支桿子打起來的回饋都幾乎一樣.桿身本身沒啥特別的感覺只能感覺到桿頭撞擊的桿面擠壓感.這個感覺讓我覺得好像就是在打RULZ Type C的桿身一樣,所以剛打的前兩次就真的分不出來實際的差別.但後來越打越多次後,桿身的特性逐漸有一些差別感受才會知道這桿子是Arcane BGGS.怎樣的差別呢?這桿身在最後觸球前會感受到桿身前端的一點甩動感.但不是像一些桿身那種桿身前端是彈出去的.而是順順地抽動桿頭的甩動.相當舒服.

所以不同品牌桿身廠所生產的產品硬度都會有所不同.這也是一般球友會犯的錯誤.往往會把自己現在用的桿子硬度對應到其他品牌的硬度級別.最後買到或訂製到的桿子卻打不動.實在因為定制化的產品會因為品牌特性與生產的技術有所不同.而這差異有時會很大.如果你沒有先諮詢過一些技師或專家,多半會買錯規格或買錯產品.如果你買的桿身價格又不便宜最後就落得一個賠了夫人又折兵.不用覺得可惜但用了卻打得更差.打到後面連自己動作都毀了.也會產生運動傷害.

這次的BGGS桿身的外觀塗裝還是一樣很搶眼.雖然沒有原本Arcane的淡藍色變色塗裝.但我個人還比較喜歡這款BGGS的外觀與顏色.它是藍色,藍中帶有質感的亮色.看起來的感覺與效果相當好.大家可以在產品照片中瞭解.這種藍色真的看起來很舒服,一般的桿身顏色很少能做到這樣的色調出來.後來我因為在組裝桿子,需要把桿身前端的漆給刮掉.這樣才能上膠裝到桿頸裡.因為這個動作讓我知道桿身顏色為啥可以這樣好看?就是因為它們上兩層的不同顏色漆以創造出這種藍色的質感來.

美国公开赛设置了非常多球迷看台,有些球迷看台的位置非常好,可以看到好几个洞。在球迷看台坐上半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虽然看到的风景比较单一,不过能看到的一组组球员基本都是大腕啊,比如前两天分组,韦伯-辛普森、麦克道维尔和杰夫-奥格维刚过去,接着又来了埃尔斯、福瑞克和卡布雷拉——这两组的六名球员全部赢过美国公开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