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輕擊區Yururi Seida BK黑頭52度/True Temper Tour issue DG S200 CPT挖起桿測試!~實際測試篇2

輕擊區Yururi Seida BK黑頭52度

更多此桿照片都在以下聯結!
https://goo.gl/photos/FqEtMeDgjJdZN9jeA

中國讀者可到我的新浪微博中參考此桿照片.
http://weibo.com/peargolf

輕擊區Yururi Seida BK黑頭52度/True Temper Tour issue DG S200 CPT挖起桿測試!~產品說明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qingjiquyururi-seida-bkheitou52dutrue-te...

輕擊區Yururi Seida BK黑頭52度/True Temper Tour issue DG S200 CPT挖起桿測試!~規格說明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qingjiquyururi-seida-bkheitou52dutrue-te...

輕擊區Yururi Seida BK黑頭52度/True Temper Tour issue DG S200 CPT挖起桿測試!~實際測試篇1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qingjiquyururi-seida-bkheitou52dutrue-te...

實際測試篇2開始.


這種桿子就會讓你想要打,因為你一旦打到那種甜蜜點的愉悅感,就會想要再爽一次.但這種桿子我說過桿面甜蜜點位置比較高,所以你的打法要更敢將球頭滑過球底部.如果只是照一般打法利用桿面角度去碰擊球,爽度也是有但我覺得沒有打高拋滑過球底的好.而且因為桿面甜蜜點比較高所以如果你的打法沒有吃下草或土,這是打不到甜蜜點位置.所以對於用這桿子的技巧是有要求要敢把桿子往下帶.這樣你會得到更好的效果與回饋.當你打中桿面甜蜜點,是讓桿面滑下球底可以得到另一層的感受就是桿面的摩擦力把球給拉起來.唰一下就把球給帶出長草或讓球給彈到嚇人的高度.這點是另一種愉悅的爽快感.所以這桿子有兩層的回饋,一是打中桿面甜蜜點的扎實綿密爽度,另一層是桿面滑過球下方桿面與球的相互摩擦的拉扯感.你完全可以透過桿頭與桿面去感受到球的回饋.



這點很多挖起桿桿頭都做不到.我先前的Mystery 209就沒有這樣.打Yururi的挖起桿普遍都有這樣的感受與多層次的回饋.這也是我喜歡Yururi挖起桿的原因,不會因為反彈角大就影響到你用它的回饋.桿頭給你的回饋是一點都沒有打折與沒有少.這是對產品有下功夫,把一些細節給做出來才能有如此的效果.我只能說當你打過Yururi的挖起桿你很難可以回去打別的廠牌的挖起桿,尤其是回去打市售款的挖起桿,那簡直是無法相比的產品.所以在這塊的表現上我想Seida黑頭挖起桿完全是滿分,只有按讚的份了.

是典型日本鍛造鐵桿的回饋!

2. 桿身回饋 – 這款桿身是輕量版的Tour issue DG S200所以我很想知道這桿子的使用感受與原本Tour issue DG S200有怎樣差別?這桿子打起來會更加直接.原本Tour issue DG S200那種桿身的彎曲度與彈力是相當明顯,可以感受到桿子吃球,桿身送出去的回饋是很棒,而在CPT桿身上這點就變得相當薄弱.桿身的變形與彈力都沒有原本TI DG S200那樣綿密感,取而代之的是桿子很直接地讓你操控.少了點回饋與變化,簡單說就是變得單調與簡單了.說實在的讓我有點失望.這就是我最怕的因為重量減少把桿身原本的彈性與重量變化感都改變.這樣CPT與TI DG S200簡直就是兩款不同的產品.



但是這樣的感受的另一面就是桿子的操控上會更直接,所以你的打法與觸球位置都是可以更加直接感受到.這種直接反饋就是這桿身的最大特色.因為我很少做全揮桿,當然也有全揮桿的打,也是要感受到桿身的受力變化與彈性效果,這桿身的變化就沒有TI DG S200那種綿密感與彈性效果.對於桿身回饋來說就沒有太多變化,但不能說它不好,就是手到桿頭就到,桿身的穩定性與敏銳度很高,所以可以立即感受桿子的變化.估計是我把揮桿重量設得有點低,對於這種桿身可能需要將揮桿重量給調到D3左右這樣桿身的回饋會更容易產生與感受到.如果這桿頭可以再重個兩克,我想這桿身可以更好地表現出受力彎曲與彈力效果.所以這也是我常說的,桿子沒有裝起來打真的不知道會有怎樣的感受與效果.當你打過後你自然知道桿子的特性與後續要怎樣去配置這樣的桿身與桿頭?這完全需要實際組裝與使用的經驗才能提升你對產品的瞭解度與深度.

這個問題到了用了一個半月後就完全不同了,打了一個半月後這桿子的彎曲度與彈性效果終於出來了.慢慢整隻桿身的特性就跟Tour Issue DG S200一樣那種穩定與柔順的桿身回饋.所以這桿身是需要點時間去進行磨合.如果你只有用低於200下可能對桿身的回饋這塊是沒有用.只要過了磨合期後自然可以讓你感受到桿身的彈力.所以對於這桿身的回饋我覺得是有空間可以討論,但對於會有這樣的結果我想可能跟我的配置方式有關,這樣的狀況我就不能果斷的說是桿身問題.這可能是我組裝沒有到位讓桿身去發揮出真正它的效果與回饋.所以這個桿身的結論我想也跟Tour issue DG S200一樣.雖然重量上輕了點但對於回饋上還是依舊維持Tour issue這塊招牌的效果.一般來說重量會影響到使用的感受同時也會因為重量而影響到桿身磨合的時間.這次配這桿身也讓我知道如何配置Tour issue DG S200 CPT.它確實跟先前的Tour issue DG S200不一樣所以這就是經驗值的建立.但對於桿身回饋這塊我也給讚了!

3. 距離與彈道 – 以挖起桿來說距離不會是觀察重點,要打點,怎樣控制桿子讓它打出你要的位置來才是重點.還有對於打出不同彈道高度去觀察是否容易會輕鬆?也是評估這桿子在這塊表現的重點.同時落地的球都不可以滾動太多不然很容易會讓球給跑過頭或跑過果嶺.有些球友都習慣會算滾動距離讓球可以滾動到洞口邊,尤其在台灣這邊的球場更是如此.台灣北部的球場果嶺都偏硬,或應該說全臺灣的果嶺都偏硬尤其早期建立的球場都是如此.所以如果你看比賽選手都很敢打,把球送到洞口附近而球落地都可以定點停球或拉回來.在台灣如果想打這樣的球路或結果需要點能力與技巧.所以在台灣大多的球友都是打到果嶺邊然後讓球可以滾上果嶺或滾到洞口.

當然如果要打一般打法或只是打桿面角度碰球的標準打法是需要考慮到滾動性問題.但這隻桿子的好處在於它的桿面摩擦力與凹槽設計都相當優,就算標準打法的狀況球也可以停,稍微彈跳兩下就停了,所以它的滾動壓制力是相當到位.如果照我習慣打法,打高拋的話那就完全落地停球,到海口打球的時候還會倒拉.所以這隻桿子真的很好打,好打是你要打怎樣的球路桿子很都可以很靈敏的反應你想要的結果,要打高就高,要打更高,也可以完全的拋物線的球路.可以控制在不同的距離都打拋物線的球路都沒問題.完全滿分!真的好打也好控制.

這支桿子在30碼內的距離完全相當精準,對於我現在來說在短桿表現上這桿子完全可以讓我打出我要的彈道,與停球.我現在打短桿會更去掌握距離,因為我的打法是不會滾動,就算在果嶺邊的位置,我也是打高拋,先前用Mystery 209比較難掌握球的落地位置,但這桿子就完全做得到.應該說Mystery 209比較易打,但對於精準度與掌握度上就沒有這支Seida黑頭的好.所以我打這桿子真的如魚得水因為可以對桿子細節的表現與掌握更好.這樣我更好去打短桿.以前打短切高拋都會打短,因為桿頭對細節的表現沒有太突出,這就會影響我短切的能力與精準度.而這桿子就是好在這,所以我可以很輕鬆打出我要的距離,切出來的最後結果都會更靠近洞口.大多可以在洞口兩步的範圍內.所以我推桿大多可以兩推以內收.



所以我一直認為當一個球友的技術水平與動作穩定度都不錯,你要用的桿子與規格都需要變得更加使用者導向設計.以這桿頭來說對於一些球友來說不會好打也是好看但不好打的桿子.所以難度自然可以從外觀上得知.但如果你本身的動作與短切技巧都不錯的話這樣的桿子反而會讓你如魚得水.桿子的特別區塊有突出的表現多半是針對特定使用者,而這樣的組合下都可以讓球友得到高於一般的結果.這桿子在距離上我認為以短切在40碼內的掌握與精準度是接近滿分,加上反彈角會更適合在距離好發揮.而它的停球力是我用過的挖起桿算前三名.每次吃球都可以感受到桿面與球的扎實摩擦.所以上果嶺一定可以扎實的停球.這樣我都會把距離給算滿.也就是我不會去算球落地的滾動性,直接算我要打到果嶺位置的距離這樣去算.這樣的桿子就要這種打法.也會讓你打起來變得更加簡單.尤其在大陸型的球場這桿子的停球力更高,也容易打出倒拉球出現.

因為我的短桿距離不會拿它來打80~100碼距離.很多人都是拿52度來打80~120碼.每個人的能力與技術不同,對於場上選桿策略也不同.我們有大於52度的桿子所以這桿子就是我切球上果嶺的唯一武器.所以這種桿子可以打滿的距離或是稍微大一點的距離.不用怕球會落地滾過頭.用這支桿子我覺得最常打的距離會是在30碼上下.就算果嶺邊位置,大多的球場果嶺也大,所以要切到洞口也都需要抓個10碼左右,這就導致我大多用這桿子都需要打到30碼上下.對於結果也很不錯.精準度是滿分!距離在這隻挖起桿上已經沒話說.彈道就是要高就高要低也可以低.這就是這隻桿子的好處.這塊的表現也是只有讚了!它的實力跟它的外表是一致.有深度,有內涵,有實力!

本文未完,完結篇請點下方.

輕擊區Yururi Seida BK黑頭52度/True Temper Tour issue DG S200 CPT挖起桿測試!~完結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qingjiquyururi-seida-bkheitou52dutrue-te...

------------------------------------------------------------
更多此杆照片都在以下联结!
https://goo.gl/photos/FqEtMeDgjJdZN9jeA

中国读者可到我的新浪微博中参考此杆照片.
http://weibo.com/peargolf

轻击区Yururi Seida BK黑头52度/True Temper Tour issue DG S200 CPT挖起杆测试!~产品说明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qingjiquyururi-seida-bkheitou52dutrue-te...

轻击区Yururi Seida BK黑头52度/True Temper Tour issue DG S200 CPT挖起杆测试!~规格说明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qingjiquyururi-seida-bkheitou52dutrue-te...

轻击区Yururi Seida BK黑头52度/True Temper Tour issue DG S200 CPT挖起杆测试!~实际测试篇1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qingjiquyururi-seida-bkheitou52dutrue-te...

实际测试篇2开始.


这种杆子就会让你想要打,因为你一旦打到那种甜蜜点的愉悦感,就会想要再爽一次.但这种杆子我说过杆面甜蜜点位置比较高,所以你的打法要更敢将球头滑过球底部.如果只是照一般打法利用杆面角度去碰击球,爽度也是有但我觉得没有打高抛滑过球底的好.而且因为杆面甜蜜点比较高所以如果你的打法没有吃下草或土,这是打不到甜蜜点位置.所以对于用这杆子的技巧是有要求要敢把杆子往下带.这样你会得到更好的效果与回馈.当你打中杆面甜蜜点,是让杆面滑下球底可以得到另一层的感受就是杆面的摩擦力把球给拉起来.唰一下就把球给带出长草或让球给弹到吓人的高度.这点是另一种愉悦的爽快感.所以这杆子有两层的回馈,一是打中杆面甜蜜点的扎实绵密爽度,另一层是杆面滑过球下方杆面与球的相互摩擦的拉扯感.你完全可以透过杆头与杆面去感受到球的回馈.



这点很多挖起杆杆头都做不到.我先前的Mystery 209就没有这样.打Yururi的挖起杆普遍都有这样的感受与多层次的回馈.这也是我喜欢Yururi挖起杆的原因,不会因为反弹角大就影响到你用它的回馈.杆头给你的回馈是一点都没有打折与没有少.这是对产品有下功夫,把一些细节给做出来才能有如此的效果.我只能说当你打过Yururi的挖起杆你很难可以回去打别的厂牌的挖起杆,尤其是回去打市售款的挖起杆,那简直是无法相比的产品.所以在这块的表现上我想Seida黑头挖起杆完全是满分,只有按讚的份了.

是典型日本锻造铁杆的回馈!

2. 杆身回馈 – 这款杆身是轻量版的Tour issue DG S200所以我很想知道这杆子的使用感受与原本Tour issue DG S200有怎样差别?这杆子打起来会更加直接.原本Tour issue DG S200那种杆身的弯曲度与弹力是相当明显,可以感受到杆子吃球,杆身送出去的回馈是很棒,而在CPT杆身上这点就变得相当薄弱.杆身的变形与弹力都没有原本TI DG S200那样绵密感,取而代之的是杆子很直接地让你操控.少了点回馈与变化,简单说就是变得单调与简单了.说实在的让我有点失望.这就是我最怕的因为重量减少把杆身原本的弹性与重量变化感都改变.这样CPT与TI DG S200简直就是两款不同的产品.



但是这样的感受的另一面就是杆子的操控上会更直接,所以你的打法与触球位置都是可以更加直接感受到.这种直接反馈就是这杆身的最大特色.因为我很少做全挥杆,当然也有全挥杆的打,也是要感受到杆身的受力变化与弹性效果,这杆身的变化就没有TI DG S200那种绵密感与弹性效果.对于杆身回馈来说就没有太多变化,但不能说它不好,就是手到杆头就到,杆身的稳定性与敏锐度很高,所以可以立即感受杆子的变化.估计是我把挥杆重量设得有点低,对于这种杆身可能需要将挥杆重量给调到D3左右这样杆身的回馈会更容易产生与感受到.如果这杆头可以再重个两克,我想这杆身可以更好地表现出受力弯曲与弹力效果.所以这也是我常说的,杆子没有装起来打真的不知道会有怎样的感受与效果.当你打过后你自然知道杆子的特性与后续要怎样去配置这样的杆身与杆头?这完全需要实际组装与使用的经验才能提升你对产品的瞭解度与深度.

这个问题到了用了一个半月后就完全不同了,打了一个半月后这杆子的弯曲度与弹性效果终于出来了.慢慢整隻杆身的特性就跟Tour Issue DG S200一样那种稳定与柔顺的杆身回馈.所以这杆身是需要点时间去进行磨合.如果你只有用低于200下可能对杆身的回馈这块是没有用.只要过了磨合期后自然可以让你感受到杆身的弹力.所以对于这杆身的回馈我觉得是有空间可以讨论,但对于会有这样的结果我想可能跟我的配置方式有关,这样的状况我就不能果断的说是杆身问题.这可能是我组装没有到位让杆身去发挥出真正它的效果与回馈.所以这个杆身的结论我想也跟Tour issue DG S200一样.虽然重量上轻了点但对于回馈上还是依旧维持Tour issue这块招牌的效果.一般来说重量会影响到使用的感受同时也会因为重量而影响到杆身磨合的时间.这次配这杆身也让我知道如何配置Tour issue DG S200 CPT.它确实跟先前的Tour issue DG S200不一样所以这就是经验值的建立.但对于杆身回馈这块我也给讚了!

3. 距离与弹道 – 以挖起杆来说距离不会是观察重点,要打点,怎样控制杆子让它打出你要的位置来才是重点.还有对于打出不同弹道高度去观察是否容易会轻鬆?也是评估这杆子在这块表现的重点.同时落地的球都不可以滚动太多不然很容易会让球给跑过头或跑过果岭.有些球友都习惯会算滚动距离让球可以滚动到洞口边,尤其在台湾这边的球场更是如此.台湾北部的球场果岭都偏硬,或应该说全台湾的果岭都偏硬尤其早期建立的球场都是如此.所以如果你看比赛选手都很敢打,把球送到洞口附近而球落地都可以定点停球或拉回来.在台湾如果想打这样的球路或结果需要点能力与技巧.所以在台湾大多的球友都是打到果岭边然后让球可以滚上果岭或滚到洞口.

当然如果要打一般打法或只是打杆面角度碰球的标准打法是需要考虑到滚动性问题.但这隻杆子的好处在于它的杆面摩擦力与凹槽设计都相当优,就算标准打法的状况球也可以停,稍微弹跳两下就停了,所以它的滚动压制力是相当到位.如果照我习惯打法,打高抛的话那就完全落地停球,到海口打球的时候还会倒拉.所以这隻杆子真的很好打,好打是你要打怎样的球路杆子很都可以很灵敏的反应你想要的结果,要打高就高,要打更高,也可以完全的抛物线的球路.可以控制在不同的距离都打抛物线的球路都没问题.完全满分!真的好打也好控制.

这支杆子在30码内的距离完全相当精准,对于我现在来说在短杆表现上这杆子完全可以让我打出我要的弹道,与停球.我现在打短杆会更去掌握距离,因为我的打法是不会滚动,就算在果岭边的位置,我也是打高抛,先前用Mystery 209比较难掌握球的落地位置,但这杆子就完全做得到.应该说Mystery 209比较易打,但对于精准度与掌握度上就没有这支Seida黑头的好.所以我打这杆子真的如鱼得水因为可以对杆子细节的表现与掌握更好.这样我更好去打短杆.以前打短切高抛都会打短,因为杆头对细节的表现没有太突出,这就会影响我短切的能力与精准度.而这杆子就是好在这,所以我可以很轻鬆打出我要的距离,切出来的最后结果都会更靠近洞口.大多可以在洞口两步的范围内.所以我推杆大多可以两推以内收.



所以我一直认为当一个球友的技术水平与动作稳定度都不错,你要用的杆子与规格都需要变得更加使用者导向设计.以这杆头来说对于一些球友来说不会好打也是好看但不好打的杆子.所以难度自然可以从外观上得知.但如果你本身的动作与短切技巧都不错的话这样的杆子反而会让你如鱼得水.杆子的特别区块有突出的表现多半是针对特定使用者,而这样的组合下都可以让球友得到高于一般的结果.这杆子在距离上我认为以短切在40码内的掌握与精准度是接近满分,加上反弹角会更适合在距离好发挥.而它的停球力是我用过的挖起杆算前三名.每次吃球都可以感受到杆面与球的扎实摩擦.所以上果岭一定可以扎实的停球.这样我都会把距离给算满.也就是我不会去算球落地的滚动性,直接算我要打到果岭位置的距离这样去算.这样的杆子就要这种打法.也会让你打起来变得更加简单.尤其在大陆型的球场这杆子的停球力更高,也容易打出倒拉球出现.

因为我的短杆距离不会拿它来打80~100码距离.很多人都是拿52度来打80~120码.每个人的能力与技术不同,对于场上选杆策略也不同.我们有大于52度的杆子所以这杆子就是我切球上果岭的唯一武器.所以这种杆子可以打满的距离或是稍微大一点的距离.不用怕球会落地滚过头.用这支杆子我觉得最常打的距离会是在30码上下.就算果岭边位置,大多的球场果岭也大,所以要切到洞口也都需要抓个10码左右,这就导致我大多用这杆子都需要打到30码上下.对于结果也很不错.精准度是满分!距离在这隻挖起杆上已经没话说.弹道就是要高就高要低也可以低.这就是这隻杆子的好处.这块的表现也是只有讚了!它的实力跟它的外表是一致.有深度,有内涵,有实力!

本文未完,完结篇请奌下方.

轻击区Yururi Seida BK黑头52度/True Temper Tour issue DG S200 CPT挖起杆测试!~完结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qingjiquyururi-seida-bkheitou52dutrue-te...

請中國高爾夫網站,尊重本站內容智慧財產權.勿未經洋梨高爾夫與高球庫同意下進行非法轉載文章!如想進行文章轉載需求,請與下面電郵聯系!

chien, 洋梨高爾夫 & 高球庫

本站新設新浪微博网?版:http://weibo.com/peargolf

手机版:http://weibo.cn/peargolf

qq帳號 : 2319995799

大家可加入我的粉絲團,我會不定時將新的信息與活動發怖在微博與Google+內.

Google+ 社群可加入[email protected] (與我聯系郵箱)


您曾說過,50-100碼的距離會用P桿半揮桿,這P桿是鐵桿組還是挖起桿?

苏兄,P杆当然是铁杆组的。我的打法就是挖起杆专门打短距离,最多3/4上杆幅度。一来好掌握也容易控制。动作的稳定性比较好。 P杆打50~100码自然容易也可以训练自己掌握距离打法。反而更容易上果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