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Titleist 913 D2 10.5度/Fujikura Motore speeder VC6.2 S木桿測試~下集

913 D2

Titleist 913 D2 10.5度/Fujikura Motore speeder VC6.2 S木桿測試~上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titleist-913-d2-105dufujikura-motore-spe...

Titleist 913 D2 10.5度/Fujikura Motore speeder VC6.2 S木桿測試~中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titleist-913-d2-105dufujikura-motore-spe...

下集開始.

這樣的球桿設定方式與現今桿身走中低彈道的方向是相對.現在因為桿身的材質提升,技術改進下,桿身的彈道是越做越低.越好的桿身,彈道肯定不會做太高,因為這樣的產品的實用性高,不管在怎樣的球場與天氣自然因素的影響,得到的結果也會比較穩定.彈道設高對於一般球友來說會比較好是因為需要打出最佳的飛行弧度以得到最好的飛行距離.這是理論角度出發,但下場打球有太多變數要考慮.就連平時在練習場打的虎虎生風的人下場一樣打不到在練習場的距離水平.這是因為球場的地形,地物影響,天氣,風向,濕度,等因素.你平時在練習場打得出250碼,你下場可以穩穩的打到平均240碼就算高水平的發揮.因為下場開球,你能否穩穩的打中桿面甜蜜點,這個任務就是一個挑戰.所以球桿要做得更貼近實際使用與改善球友會產生問題的設計才是一個好球桿.

低倒旋的現實使用問題?
以這個角度來說,913這樣的設計與改善我個人認為沒有辦法在下場中得到好的結果.這樣的設計或許在美國的球場有不錯的效果,因為美國球場質量水平好,球道保養佳,天氣變化不大,球場的長度也夠.但對於亞洲球場來說,這樣的球場水平對於很多亞洲球友是可遇不可求.我說一個比較技術的分析讓大家了解到,現在低倒旋的開球效果在亞洲這樣的球場會吃不少虧.因為就台灣來說,球道的質量不是太軟就是太硬.同時常常天氣一下雨就是連續下好幾天,那球道是軟綿綿,低倒旋的球一落下去就是塞到土裡或草裡去.更扯的是還會往彈回來,一點滾動效果都沒有.這就是大家在追求的低倒旋效果.

就我自己的經驗來說,要低倒旋的球質必須要搭配上低彈道或中彈道的飛行效果,這樣才能將因為球道過軟問題給解決.才能得到較好的滾動距離.而以現在市面上的市售款木桿的彈道設定,再加上一般使用者的動作與打法.超過8成的使用者所打出來的彈道都過高.這是在練習場所觀察到的現象,在下場時只有兩種,不是太高就是太低,因為都沒有打中桿面甜點.所以彈道就這樣如此不穩定.所以這回的913在球頭設計上有很大的盲點.或是說,它們主要是以美國市場的球友為設計基礎.但對於其它市場的使用者來說,得到的效果是很有限.

這回把重心給壓低,製造出更低的後旋量,我認為出發點不錯但在實際使用的效果是有限,甚至於是負面.因為它沒考慮到我上面所說的一些盲點進行修正.所配的桿身大多都是高彈道.除了美系桿身外.但亞洲球友或規格都會以日系桿身為搭配主角.這樣對於我所說的狀況的解決能力是更加有限.對於913在這塊的表現我認為不到位.與Titleist這塊招牌與銷售價格是不成正比.

3. 易打性與操作性 – 這桿在這塊上算是有比較好的表現.但這對於原本Titleist木桿來說確是一個反諷的效果.因為以往Titleist木桿就是有一定的使用難度,它也不是針對一般使用者的木桿設定.要說易打這塊在Titleist木桿上也就找不太出來.但這回913算是在這塊上的表現有板回的機會.它的低重心桿面設定,我在打了兩回後就直覺感到這支桿好像Burner或RBZ的球桿.不太是我熟悉的Titleist木桿風格.它太過好打,只要把球碰到桿面,球就很快的衝出去,不太需要帶腦子出門打球.

對於操作此桿上來說,有速度的人覺得這樣的球桿規格設定是不錯,可以穩當的掌握它,但對於它的擊球效果來說就很難覺得用得好.沒有太多的擊球反饋與樂觀在.所以操作上,這桿也是相對容易.這塊的表現就比較正常.

4. 穩定度與失擊傷害 – 這塊主要在於桿身本身的表現與效果. Motore Speeder VC點2的美巡賽使用率算是最高,不管是點2與點2的Tour spec款式都可以看到不少選手的使用.就是因為它的彈道與穩定性都是相對好.所以選手在使用上就更容易.這桿身裝在913 D2上也是如同910 D3差不多,除了彈道變得稍高一點,對於抗側旋能力也是不錯.擊球的範圍都可以穩穩的控制中,不會有太差的問題產生.也因為低重心所以對於炕側旋能力來說也有不錯的提升.算是一支很簡單的球桿.只要把動作做好,不要想要太發力擊球,這桿子真的很乖,要打那就飛哪?

整體來說,如果把這支桿子的牌子拿掉,那它會是一支中規中矩木桿.不能說它好,也沒有太差.但如果你把牌子給放上去,那這個牌子應該可以做出更好的質量與效果的產品.以先前Titleist木桿的水平,913的效能真的完全沒有以前幾代產品的質量.這樣水平的球桿在這牌子上已經算是完全無法達標.再看到這支桿子的價格,那就不能將這桿的效果與回饋放到這個價格上來.性價比完全不及格.如果以這樣價格的球桿,我們可以在市面上各大品牌中找到比它還要便宜2成以上的產品一堆.不是我要以比較高的標準或要求在這支913上.當你是市場上三大主流球具品牌時,你的東西就是市場上的標準或依據.別人對你的要求也自然會比較高.如果球具商對產品的要求不能高過一般球友來說,那很容易就把市場給放給別人.

新東家對Titleist發展
近幾年來的球具質量真的只能說江河日下,慘不忍睹來說.原本以為Titleist可以守住最後球具質量的一根稻草,但它還是棄守了.Titleist本身就是一個很守舊,創新度不足的品牌.它絕不會是新技術與新材質的首創者.但它一定會打最保守的牌,將產品的質量給守住.但這回的913木桿真的讓我對Titleist這個品牌價值與日後發展產生嚴重質疑.在兩年前的被收購後,Titleist的發展與新產品是這樣的一個水平與效果,我認為它會在今年開始慢慢收到市場反饋.新東家如果沒有辦法贏回Titleist原本的DNA與粉絲們的期待?那只能坐以待斃,任由其他對手給蠶食鯨吞掉它得來不易的市場份額.

自由市場經濟是很殘酷,做不好,被市場給排擠掉.這是天天在發生.有70幾年歷史的Titleist現在的狀況我很不看好.我先前就對這個收購案所會產生的效應有所看法.看來現在用了Titleist 913木桿後真的慢慢看到我先前的預期了.Titlesit鐵桿的質量也越來越差.這點在收購前就是如此,但木桿是最後一個球桿我還會用與推薦的產品.但我看還是會用910就行.它是還能有Titleist的風格球桿.對於日後Titleist產品,我想我應該不會再購買,可能先去試打看看再決定要不要買.希望Titleist的新產品可以超越910.

----------------------------------------------------------------------------------------
Titleist 913 D2 10.5度/Fujikura Motore speeder VC6.2 S木桿測試~上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titleist-913-d2-105dufujikura-motore-spe...

Titleist 913 D2 10.5度/Fujikura Motore speeder VC6.2 S木杆测试~中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titleist-913-d2-105dufujikura-motore-spe...

下集开始.

这样的球杆设定方式与现今杆身走中低弹道的方向是相对.现在因为杆身的材质提升,技术改进下,杆身的弹道是越做越低.越好的杆身,弹道肯定不会做太高,因为这样的产品的实用性高,不管在怎样的球场与天气自然因素的影响,得到的结果也会比较稳定.弹道设高对于一般球友来说会比较好是因为需要打出最佳的飞行弧度以得到最好的飞行距离.这是理论角度出发,但下场打球有太多变数要考虑.就连平时在练习场打的虎虎生风的人下场一样打不到在练习场的距离水平.这是因为球场的地形,地物影响,天气,风向,湿度,等因素.你平时在练习场打得出250码,你下场可以稳稳的打到平均240码就算高水平的发挥.因为下场开球,你能否稳稳的打中杆面甜蜜点,这个任务就是一个挑战.所以球杆要做得更贴近实际使用与改善球友会产生问题的设计才是一个好球杆.

低倒旋的现实使用问题?
以这个角度来说,913这样的设计与改善我个人认为没有办法在下场中得到好的结果.这样的设计或许在美国的球场有不错的效果,因为美国球场质量水平好,球道保养佳,天气变化不大,球场的长度也够.但对于亚洲球场来说,这样的球场水平对于很多亚洲球友是可遇不可求.我说一个比较技术的分析让大家了解到,现在低倒旋的开球效果在亚洲这样的球场会吃不少亏.因为就台湾来说,球道的质量不是太软就是太硬.同时常常天气一下雨就是连续下好几天,那球道是软绵绵,低倒旋的球一落下去就是塞到土里或草里去.更扯的是还会往弹回来,一点滚动效果都没有.这就是大家在追求的低倒旋效果.

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要低倒旋的球质必须要搭配上低弹道或中弹道的飞行效果,这样才能将因为球道过软问题给解决.才能得到较好的滚动距离.而以现在市面上的市售款木杆的弹道设定,再加上一般使用者的动作与打法.超过8成的使用者所打出来的弹道都过高.这是在练习场所观察到的现象,在下场时只有两种,不是太高就是太低,因为都没有打中杆面甜点.所以弹道就这样如此不稳定.所以这回的913在球头设计上有很大的盲点.或是说,它们主要是以美国市场的球友为设计基础.但对于其它市场的使用者来说,得到的效果是很有限.

这回把重心给压低,制造出更低的后旋量,我认为出发点不错但在实际使用的效果是有限,甚至于是负面.因为它没考虑到我上面所说的一些盲点进行修正.所配的杆身大多都是高弹道.除了美系杆身外.但亚洲球友或规格都会以日系杆身为搭配主角.这样对于我所说的状况的解决能力是更加有限.对于913在这块的表现我认为不到位.与Titleist这块招牌与销售价格是不成正比.

3. 易打性与操作性 – 这杆在这块上算是有比较好的表现.但这对于原本Titleist木杆来说确是一个反讽的效果.因为以往Titleist木杆就是有一定的使用难度,它也不是针对一般使用者的木杆设定.要说易打这块在Titleist木杆上也就找不太出来.但这回913算是在这块上的表现有板回的机会.它的低重心杆面设定,我在打了两回后就直觉感到这支杆好像Burner或RBZ的球杆.不太是我熟悉的Titleist木杆风格.它太过好打,只要把球碰到杆面,球就很快的冲出去,不太需要带脑子出门打球.

对于操作此杆上来说,有速度的人觉得这样的球杆规格设定是不错,可以稳当的掌握它,但对于它的击球效果来说就很难觉得用得好.没有太多的击球反馈与乐观在.所以操作上,这杆也是相对容易.这块的表现就比较正常.

4. 稳定度与失击伤害 – 这块主要在于杆身本身的表现与效果. Motore Speeder VC点2的美巡赛使用率算是最高,不管是点2与点2的Tour spec款式都可以看到不少选手的使用.就是因为它的弹道与稳定性都是相对好.所以选手在使用上就更容易.这杆身装在913 D2上也是如同910 D3差不多,除了弹道变得稍高一点,对于抗侧旋能力也是不错.击球的范围都可以稳稳的控制中,不会有太差的问题产生.也因为低重心所以对于炕侧旋能力来说也有不错的提升.算是一支很简单的球杆.只要把动作做好,不要想要太发力击球,这杆子真的很乖,要打那就飞哪?

整体来说,如果把这支杆子的牌子拿掉,那它会是一支中规中矩木杆.不能说它好,也没有太差.但如果你把牌子给放上去,那这个牌子应该可以做出更好的质量与效果的产品.以先前Titleist木杆的水平,913的效能真的完全没有以前几代产品的质量.这样水平的球杆在这牌子上已经算是完全无法达标.再看到这支杆子的价格,那就不能将这杆的效果与回馈放到这个价格上来.性价比完全不及格.如果以这样价格的球杆,我们可以在市面上各大品牌中找到比它还要便宜2成以上的产品一堆.不是我要以比较高的标准或要求在这支913上.当你是市场上三大主流球具品牌时,你的东西就是市场上的标准或依据.别人对你的要求也自然会比较高.如果球具商对产品的要求不能高过一般球友来说,那很容易就把市场给放给别人.

新东家对Titleist发展
近几年来的球具质量真的只能说江河日下,惨不忍睹来说.原本以为Titleist可以守住最后球具质量的一根稻草,但它还是弃守了.Titleist本身就是一个很守旧,创新度不足的品牌.它绝不会是新技术与新材质的首创者.但它一定会打最保守的牌,将产品的质量给守住.但这回的913木杆真的让我对Titleist这个品牌价值与日后发展产生严重质疑.在两年前的被收购后,Titleist的发展与新产品是这样的一个水平与效果,我认为它会在今年开始慢慢收到市场反馈.新东家如果没有办法赢回Titleist原本的DNA与粉丝们的期待?那只能坐以待毙,任由其他对手给蚕食鲸吞掉它得来不易的市场份额.

利伯维尔场经济是很残酷,做不好,被市场给排挤掉.这是天天在发生.有70几年历史的Titleist现在的状况我很不看好.我先前就对这个收购案所会产生的效应有所看法.看来现在用了Titleist 913木杆后真的慢慢看到我先前的预期了.Titlesit铁杆的质量也越来越差.这点在收购前就是如此,但木杆是最后一个球杆我还会用与推荐的产品.但我看还是会用910就行.它是还能有Titleist的风格球杆.对于日后Titleist产品,我想我应该不会再购买,可能先去试打看看再决定要不要买.希望Titleist的新产品可以超越910.

請中國高爾夫網站,尊重本站內容智慧財產權.勿未經洋梨高爾夫與高球庫同意下進行非法轉載文章!如想進行文章轉載需求,請與下面電郵聯系!

chien, 洋梨高爾夫 & 高球庫

本文在高球庫的聯結!
http://golf-garage.net/2011/dblog/blog.asp?qbid=1286

本站新設新浪微博网?版:http://weibo.com/peargolf

手机版:http://weibo.cn/peargolf

qq帳號 : 2319995799

大家可加入我的粉絲團,我會不定時將新的信息與活動發怖在微博與Google+內.

Google+ 社群可加入[email protected] (與我聯系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