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球具客製

現在的產品相較於10年前的產品要更多了,以訂製球具來說,桿頭是一個產品,桿身也是一個產品,握把也是如此,所以這三個零件每個零件都有超過10種以上的品牌,每一種品牌都有超過10種的產品.所以最後的結果就是大海撈針去找出可能適合球友的產品.不管怎樣,技師的工作就是要讓球友得到他想要的桿子,即使有很多的可能性與組合,但必須都需要先有一支適合他的桿子來使用,以後才可能去訂製更多不同特性的球桿讓球友可以使用比較.這就是真正訂製球桿世界

三木與一木本身就有差異,也是不同特性的桿子,而這樣的桿子從根本就不同下對於距離能否一樣?我個人就不認同,也覺得沒必要把三木要做得跟一木一樣的距離水平.三木的開球距離一定要設定跟一木有差異,就算你開球用球道木也是一樣.因為三木開球就是要比一木更好打,更容易掌握距離與方向.我球包中一定會有三木,因為我主要是球道上使用比較多,很少開球會去用,因為我的一號木開球不會讓我有困難,就算是有左右狗腿洞設計,我也會直攻的打法.很少會用三木漸進式的進攻果嶺策略.

要說你把一支球桿的效果給發揮出來是取決於你這一擊有沒有打中桿面甜蜜點,因為打到這個位置你才能把桿頭與整體桿子的效果發揮出來.這也是最省力就可以得到最棒的效果.而今天越長的桿子對於打到桿面甜蜜點就會相對困難許多,還有另一點就是一號木的桿頭比三木要大上兩倍以上,在桿面的面積上,它也要比球道木的面積要大上許多.以現在球道木桿頭尺寸主流在200cc以內,一號墓的尺寸在450~460cc之間.尺寸落差就是一倍了.所以一號木難打不只在於它的長度長,桿頭體積大,桿面面積也大

身體先天差異與後天肌肉強度與靈活度都會影響到你選用桿身的技術與特性.桿身的技術都在於它的硬度與重量變化,受力彎曲度與彈性這三個區塊上.不管使用怎樣的材質對於這三塊都是很重要的因素與影響效能關鍵.而桿身的發展與變化其實都跟桿頭一樣是很少也很小.所以桿身應該要依據你個人條件去考量還有你個人對桿子使用的感受來決定.而不見得是越貴的桿身或用最牛的材料才是最好.

結果看似簡單與順暢但可能都要求技師要打下十年以上的功夫與研究才能有這樣的結果.這也是我個人對於球桿的規格設定與組裝認為它是屬於球桿的技術之一,而且是軟件這塊的技術實力.因為這是人也就是技師本身的技術實力但卻可以導致一支桿子最後的結果與發揮程度.以這樣來看,這塊其實對桿子的結果是有相當大程度的影響與關聯.只是再好的桿頭與桿身如果沒有配對規格與選對產品,那也只是一隻好看的桿子卻不是好打的桿子.

對我來說,未來化球桿就是把你現在所有的問題可以有一個專責與系統來進行有效的處理與分析.當然你現在無法找相關專業人員來協助你,因為這些人可能都需要你付費才能幫助你的問題.以後的球桿如果有這些功能我想對於很多的球友都是很大福音,對於是否對這些服務收費那就看廠商本身的角度與發展考量.只要有這樣的球桿我想對於高爾夫的發展與使用人口都一定是正面的幫助.

我在打球都會去思考我的揮桿動作問題,今天狀況怎樣?如何攻略?怎樣避免打出一些高風險的球路或不拿手的球來?這些問題多半都是我們打球時會去思考的東西.但我不認為電腦或任何產品有這樣的智慧去做分析與處理能力.如果有足夠數據與分析能力的系統那至少可以給我們在打球前一些建議與想法.這就是我對球桿未來的觀點.這些任務聽起來相當難但我個人覺得一點都不難做到,只是要有足夠的個人化數據為基礎自然可以讓系統做些分析計算

調整長度就像汽車調整輪胎大小一樣.可以加大或縮小一個級別是可以接受範圍,有些甚至都不行.輪胎尺碼加大都會讓車子特別會吃輪胎,輪軸的乘載更大,更耗油.但它可以讓你有更好的操控與抓地力.這就跟球桿減短可以得到的效果一樣但它的副作用也很大.你總不能把一台房車的輪胎改成休旅車的輪胎吧?這就會產生四不像.

當你把這桿子的長度一改變掉,就算是0.5”也會影響到你用這桿子的感覺,就算你把桿頭的重量給加重了,問題還是存在那裡.你的桿頭重量不對,桿頭重心不對,桿身的重量不對,桿身的硬度也變了.所以最終你會得到一個結果就是好像打出去變短了,球飛的路徑也不一樣了.球速好像也沒有以前那樣快了.這就是長度會導致的影響.也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要裁減多少? 這個問題估計是一開始會產生的第一個念頭.因為現今木桿類的長度確實對於一般球友的使用有不小難度.要把這塊給減低,我認為在不影響到現有球桿整體的配置與重量感,最好不要超過0.5”的長度.因為很多人都覺得要裁減到1”或以上.但我必須要說一點,現在你用的球桿都是以原廠所設定的長度下去進行桿身重量,硬度,桿頭重量與結構設計基礎.所以當你把球桿裁減超過0.5”時,你會面臨到你的桿子的整體重量都跑掉了

很多狀況都是技師要事前將桿子的可能問題與影響說明給球友瞭解.但這塊反而是一般工房技師的短板.不是他們不去說,很多狀況是他們根本不懂也不清楚.為啥?因為對於基本理論與學能上是一竅不通.要做這塊基本上要有很多物理工程的專業與底子,沒有這些東西做為基礎你是無法將一些桿子可能與潛在問題給說得清楚.這都是對物理,材料變形/特性,與力學的瞭解度不深才會有這樣的設定.

長尺的運用基礎是以桿子的長度增加也就是增加了揮桿的整個半徑(揮桿幅度),這樣可以讓擊球的效果得到提升.我個人對於球桿長度是以讓它可以稍微短但提升使用操作性,同時配合上較小的桿頭讓球頭速度不會因為桿子變短而減少,反而可以利用較小的桿頭來提升下桿的速度.因為風阻係數有效減少.雖然揮桿的半徑會比長的桿子稍微短但你的揮桿速度可以得到提升.以你最後會得到的距離結果與長的球桿是不相上下.

有些錢是省不掉!如果你對結果與感覺很在意的人那你最好要找到對的渠道與人去進行球桿個人化處理.只要錢能解決的事都不是難事.揮桿動作就是錢解決不了的事.這就是高爾夫迷人所在,因為最難的點是在人上不是在球桿上.要把事給做好就是一次把一個問題給解決這樣才能做得有效率與做得好.產品的問題就給專家去解決.它們的複雜度不會是三兩下就可以解決

產品都是大量生產,就算不是大量產但也不是手工去生產,會得到產品有差異自然會有一個比例問題.生產者都是以一些外在明確的規格去檢驗產品生產的結果好壞.它無法去感受這個產品無形的特性,比如手感與桿身的變形量與彈性.製造者都是以規格數據去檢驗產品是否合乎要求的規格.並不會去做看不到的東西的檢查.

桿頭與桿身都需要去檢視與要求.不能偏重其中一方.因為這是一支桿子組起來的成果必要的零組件.還有規格設定的因素,這點是與零組件選擇一樣重要的關鍵.它決定這一支桿子的靈魂與特性.設定的好它會是你龍飛鳳舞的最佳工具,設定不好會讓你傷身打壞的源頭.大家對球頭的認識不多都是現有球具商長期下來將這些資訊給壟斷與限制住.它們希望你不要懂這樣才能讓他們予取予求.去聽信它們給你的訊息.

市售款的木桿類中,大廠多半一定會有一款是設計這樣大大扁扁的頭型,這樣就是要方便將桿頭重心給壓低與後拉.最典型的產品就是Taylormade RBZ, Burner, Ping的G系列,Titleist D2類,Callaway Xhot系列等.所以這些桿子打出去多半會打高,除非在桿身去選擇低倒旋與低反彈角的特性才能稍為將彈道給壓低不會一直衝高.這類的桿頭重心設計對於揮桿速度不快的球友會好用,因為當你把出球角度給拉高,你可以藉由高度去得到更多的飛行滑動效果.

彈道的風格是代表一支球桿的DNA與特性.而當你懂這塊你可以算是半個專業人了.因為這塊懂得深的人就是專家了.比如分析它的飛行特性,高度差,飛行速度與落地角度等.你要選擇桿子的擊球高度時,你要看哪一個區塊是最有決定性的要素?當你選對或會看哪一個規格時,這樣你打出來的球才能與你的體型,動作特性進行互補,以得到最佳的結果.這才是智慧的擊球風格!不是都靠蠻力去打球

在撞擊的過程中,460cc的球頭內部都是中空,球具廠商一直將尺寸設定在這個範圍內,不斷的去將球頭的厚度給減低讓桿頭的撞擊時的反作用力可以更好.但這都是噱頭!因為這對於根本上要提升物體的角度量是沒有幫助.我的結論是如果一直都將主要發展集中在現有尺寸上只是在材質與球頭結構設計上進行調整與變化那對於最後的擊球效果是一點幫助也沒有.你只是每年看到不同造型與顏色的球頭在那邊換來換去,但對於實際使用下的經驗是大同小異.

對我的角度,以一個球具訂製師來說,要讓你得到更遠的距離有很多種方法,從產品角度去下手不是主要的做法,而是從將你個人的特色與優勢去發揮才是王道.我與一般技師很大差別在於我不是以產品角度去設定球桿.我是以人為主的基礎去找出適合的產品.配合將桿子設定到他能使用自如的規格後,要提升他的擊球效果10碼的要求是不難.

球桿的科技要更友善與人性化.或許一些球友認為打中桿面甜蜜點是區分技術水平一個重要的依據,但這對於大多數的人是不合理.通常都是做到的人在享受整個運動的精髓.而苦苦追趕的人才是吃苦最深的一群.當球桿把甜蜜點這個魔咒給拿掉後,你還是需要練習正確的動作這樣才能把球給打直.動作不對還是打不直就算距離有也一樣.

為何會覺得打到甜蜜點是一個擊球最大變數.因為不說別的,我們球包隨便也都會有10支以上的球桿,每一支球桿的長度都不同,球頭大小與桿面都不一樣.那卻要運作動作去打中球桿的甜蜜點?我個人覺得這點就會比較不合理.球桿設計應該是只要打到桿面任何一個位置都可以得到最好或一致的效果.這樣打起來才能著重在動作練習,維持,與球桿特性這幾個方面去發揮.

桿身的好壞不在於它的重量.因為輕量化的桿身不是這幾年才有的,從我接觸這塊時,就有40g的桿身了,但現在的球桿更重視球的飛行效果.不是能打就行,而是打出去的球要怎樣飛?飛的軌跡,飛的球速,倒旋量,落地的角度與滾動性等?當要要求這些因素時,就需要觀察細節與產品的材質設定等.所以現代化的球具訂製會越來越複雜與需要更深的專業與經驗.

實際的使用狀況是,有些高噸位碳布桿身彈力減弱會快,有些會慢.然後你會慢慢感受到彈力持續變弱,桿身反彈速度慢慢跟不上你的速度.很多球友對這樣的狀況都不太會相信這是桿身的問題.都覺得桿身裝起來打還不到一年應該不太會產生這樣的狀況,所以可能會想其他問題導致這個狀況.

球桿的複雜度就在於就算是廠商說的或訴求的效果也不見得最後做出的成品有辦法100%的達到.我個人摸這麼久的桿子也沒辦法在還沒做出來打前就有辦法100%可以保證最後會出來的結果.只能抓出個7成的結果,剩下的3成就在於產品本身上會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因為我不是生產商,也不是產品設計者,所以單純就廠商提供的規格表或資訊是很難完全掌握它最後能得到的結果.